韓德讓

遼朝大臣,政治家

韓德讓(941年—1011年),字致堯,契丹名興寧·姚哥,后獲賜姓名“耶律隆運”,薊州玉田人,遼朝(契丹國)重臣。

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父親韓匡嗣均為遼朝重要漢官,韓德讓在遼景宗即位后憑門蔭入仕,起家東頭供奉官,權知上京、南京事,封昌黎郡開國公。在高梁河之戰期間參與擊退宋軍,轉任遼興軍節度使、南院樞密使。乾亨四年(982年),景宗駕崩,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受顧命,輔佐遼聖宗耶律隆緒,兼任政事令,深得臨朝稱制的承天太后蕭綽的器重與寵幸。統和四年(986年)參與擊退第二次北伐的宋軍,因功晉封楚國公。統和七年(989年)晉封楚國王,后又兼任北府宰相、北院樞密使,統和十七年(999年)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位極人臣。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參與南征,與宋締結澶淵之盟,班師時獲賜國姓耶律,改封晉國王。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獲賜名“隆運”,成為聖宗義兄,位在親王之上。

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韓德讓在從高麗班師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聖宗追贈韓德讓為尚書令,賜謚“文忠”,陪葬於乾陵之側。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韓德讓之祖父韓知古早年為契丹所掠,成為“宮分人”(隸屬宮衛的奴隸),后得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重用,官至中書令,父親韓匡嗣亦被遼景宗封為秦王。韓知古、韓匡嗣與契丹后族蕭氏聯姻,韓德讓就是韓匡嗣與蕭氏(契丹名歐妮·拏思)所生的第四子。
人物照
人物照
遼景宗保寧二年(970年),韓德讓以恩蔭入仕,歷任東頭供奉官、銀青崇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兼殿中侍御使、武騎尉等職,以事君“謹飭”著稱。后加封金紫崇祿大夫、司徒、行左千牛衛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改上京皇城使,加太保。后授鳳翔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特進、太尉、行鳳翔尹,封昌黎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賜“推忠翊聖功臣”號。父親韓匡嗣出任上京留守期間,常常扈從御駕出行,因此遼景宗命韓德讓知軍府事,代父治理上京,頗有聲譽,被拜為右金吾衛上將軍,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仍賜“保節功臣”號。
保寧十一年(979年),韓匡嗣改授南京(今北京)留守,韓德讓仍知軍府事,代父守南京,時人傳為佳話。同年,宋太宗在滅北漢後進取幽燕,圍困南京,韓德讓親自登城,日夜守御。後來惕隱耶律休哥敗宋軍於高粱河,韓德讓截擊並再次擊破宋軍,因功被遼景宗拜為遼興軍節度使、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乾亨三年(981年)十二月,遼景宗任命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

輔佐聖宗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在祥古山狩獵期間罹患重病,韓德讓不等待詔命召他前去,就率親屬十多人趕赴行帳。景宗臨終前傳位於十二歲的梁王耶律隆緒,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受顧命。景宗遺孀蕭綽哭著說:“母寡子弱,族屬強大,邊防沒有完善,該怎麼辦?(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回答:“信任臣等,何慮之有!”韓德讓向蕭綽提議“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在完成布置后,耶律隆緒順利繼位,是為聖宗。母后蕭綽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對韓德讓愈加“寵任”,讓他總管宿衛,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同年十二月,韓匡嗣去世,韓德讓上疏請求終制,但蕭太后仍將奪情起複他為冠軍大將軍、左金吾衛上將軍,后加兼侍中,並賜“守正功臣”號。統和三年(985年)十一月兼政事令。當時契丹皇族耶律虎古因事忤逆韓德讓,韓德讓拿起護衛兵的武器擊中其腦,致其死亡,足見韓德讓權勢之大。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參見詞條雍熙北伐),韓德讓隨蕭太后出征,在擊退宋軍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因功被封為洛京留守,加守司徒、河南尹,封楚國公,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國政。
統和六年(988年),韓德讓隨遼聖宗攻宋,在沙堆擊退夜襲的宋軍。后遼軍被宋將李繼隆擊敗,於翌年二月班師南京,韓德讓加封楚國王。
統和十一年(993年)正月,韓德讓的母親秦國太夫人蕭氏去世,他仍被奪情起複為鎮軍大將軍、左金吾衛上將軍。翌年,室昉致仕,韓德讓接任北府宰相,后加守太保、監修國史,賜“興化功臣”號。
統和十七年(999年)九月,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斜軫去世,韓德讓接任北院樞密使。隨後因瀛州勝捷、擒獲宋將康保裔之功,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加食邑八千戶、食實封四千戶,兼賜“嘉謀神智功臣”號。

賜姓去世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韓德讓隨聖宗和蕭太后南征,與宋締結澶淵之盟而還。其時已有醫生蕭敵魯等提議給韓德讓賜國姓耶律,隸籍橫帳。於是在十二月班師之際,蕭太后正式賜韓德讓姓耶律,改封晉國王,加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一千戶,加賜“經天緯地匡時致主霸國功臣”號,並取得了免於常朝、在御座邊設獨座、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與其他臣僚同席同班的特殊禮遇。一年後,韓德讓出宮籍(取消“宮分人”身份),隸屬橫帳季父房后,正式成為契丹皇族的一員。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二月,承天皇太后蕭綽去世。翌年四月下葬太后后,聖宗以“雖天子必有長也”,也就是皇帝要有兄長為由,按自己的字輩給韓德讓賜名“隆運”,使韓德讓獲得了“皇兄”的身份,位在親王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同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高麗,韓德讓從征,於班師之際得病,遼聖宗和皇后親自臨視醫藥,但韓德讓仍不治身亡,享年七十一歲,時為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遼聖宗聞訊輟朝,按家人之禮為其服喪,並以親王禮陪葬於乾陵之側,追贈尚書令,賜謚號“文忠”,按諸宮例建文忠王府。
人物照
人物照

為政舉措


政治

韓德讓經過遼景宗朝在中央和地方的歷練,在遼聖宗朝身兼南、北院樞密使及北府宰相三大要職,並官拜大丞相,其地位之顯赫為有遼一代任何蕃、漢官都無法企及。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貢獻有:
● 輔佐遼聖宗繼承皇位並穩固統治。遼景宗暴崩,遼聖宗年僅十二歲,所面臨的是“母寡子弱,族屬雄強”的不利局面。韓德讓領受顧命,總管宿衛,向蕭太后提議易置大臣、羈制諸王之法,確保政局平穩過渡。其後在蕭太后的臨朝稱制下,與室昉、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蕃漢重臣同心輔政,使遼朝進入全盛;
● 韓德讓在輔佐遼聖宗期間,高舉“任賢去邪”的旗幟,不分蕃、漢,提拔人才,邢抱朴、蕭合卓、耶律世良等重臣均為其所薦。其中漢官受益最大。韓德讓在中央團結了室昉、張儉、邢抱朴、馬得臣等有才幹的漢官,並使大批漢官得到獎勵。統和五年(987年)到統和十五年(997年)獎勵的地方官中,漢官佔三分之二。他還推廣在此前南京試行的科舉考試,使更多漢官進入遼朝中樞,大大提升了漢官的地位。對於管理契丹人軍政的北樞密院,韓德讓則不甚重視,以致“職多廢曠”。

經濟

韓德讓提出了許多改善民生、鼓勵生產的建議,並得到批准。例如統和四年(986年)擊退宋軍后,韓德讓提議減輕受戰爭和飢荒雙重困境的山西四州(雲、應、朔、寰)的賦稅,以招徠流民;又鑒於戰後百姓逃亡,莊稼無人收穫,主張募人收穫,並將一半收成分給收穫者。在大丞相任內,他又鑒於南京、平州糧食歉收,奏請免除百姓農器錢,並請求平抑各郡物價。

軍事

遼宋戰爭中,韓德讓作為遼方指揮官,屢建功勛,其參與的戰鬥主要有:
● 保寧十一年(979年)宋太宗親征幽燕,遼軍起初戰敗,士氣低落,人心浮動。韓德讓時為權知南京留守事,在宋軍圍城之際與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知三司事劉弘等通力合作,親自登城防禦,等待援軍到來。宋軍在高粱河敗北后,韓德讓趁機邀擊,大敗宋軍,以“安人心,捍城池”之功受到遼景宗詔書褒獎,獲拜遼興軍節度使、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雍熙北伐),韓德讓隨蕭太后出征,出謀劃策,為遼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因功封楚國公;
● 統和六年(988年)十一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征,與遼聖宗在長城口大敗宋軍,殺獲殆盡,又在包圍沙堆時嚴陣以待,擊退夜襲的宋軍,班師后因功晉封楚國王;
● 統和十七年(999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征,在瀛州高陽關生擒宋都部署康保裔,韓德讓因功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
●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征,行至黃河北岸的澶州,與宋結盟而還,在戰爭和締盟過程中,韓德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功獲賜國姓,改封晉國王。
在對宋戰爭期間,韓德讓俘虜大量漢人,將他們安置於遼東熊石山,設宗州。除了對宋戰爭,韓德讓還參與了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東征高麗之役(第二次遼麗戰爭),但戰功不詳。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備註
祖父韓知古
祖母蕭氏契丹名歐妮·邁扎
父親秦王韓匡嗣
母親秦國太夫人蕭氏契丹名歐妮·拏思
兄弟韓德源、韓德慶、韓德彰(以上為兄長)
韓德威、韓德崇、韓德凝、韓德晟、韓德昌
妻子李氏僅見於宋使路振記載,韓德讓墓誌亦未載韓德讓之妻
嗣子耶律宗業契丹名耶律胡都古,為遼聖宗之侄、齊國王耶律隆裕之子,因韓德讓無子而將其過繼
耶律宗范契丹名耶律合祿,耶律宗業無子而死,遼聖宗改以宗業之弟宗范為韓德讓嗣子
嗣孫耶律弘仁耶律隆裕第三子宗熙之子,宗范無子而死,遼道宗以弘仁為宗范嗣子
耶律弘禮耶律弘仁之弟,弘仁之子捷不也無子早卒,遼道宗以弘禮為宗范嗣子
奉祀後裔耶律敖盧斡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子,弘禮兩子早卒,天祚帝以敖盧斡奉韓德讓之祀

軼事典故


韓蕭戀情

在以遼朝官方資料為基礎而修成的《遼史》中,韓德讓深受承天皇太后蕭綽的“寵任”。統和六年(988年)四月十一日,遼朝王公貴族舉行擊鞠之戲,蕭太后觀看,過程中一個叫胡里室的大臣衝撞了韓德讓的馬,使韓德讓墜地,蕭太后大怒,馬上斬了胡里室。同年九月十三日,蕭太后又親自到韓德讓帳中,厚加賞賜,極盡歡娛。
宋朝方面的資料則直接指出韓德讓就是蕭太后的情夫。如《續資治通鑒長編》載“蕭氏與樞密使韓德讓通”,《契丹國志》載其與蕭氏“有辟陽(審食其)之幸”。統和二年(984年)宋朝邊臣賀令圖等向宋太宗所提供的情報稱“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縊殺其妻,乃入居帳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國事皆由蕭太后與韓德讓商議來決定,所以契丹上下對此頗有非議,但敢怒而不敢言。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出使遼朝的宋使路振更是在其出使日記《乘軺錄》中詳細記載了他所聽聞的韓蕭戀情始末。據他記載,蕭綽幼年時,曾被許配給韓德讓,後來應皇室要求而嫁給遼景宗。遼景宗死後,韓德讓受顧命掌權,蕭氏為了確保他效忠於遼聖宗,就請求重溫舊情,讓韓德讓把聖宗當兒子看,後來又毒殺韓德讓之妻李氏,與韓德讓同居。路振還說楚王耶律隆祐就是韓德讓與蕭氏的私生子,並在宴會上親眼見到(有學者考證稱路振所見“韓氏子”其實是韓德讓侄孫韓滌魯)。澶淵之盟時,宋使曹利用也目擊韓、蕭並坐於駝車之上,與自己談判。

知人善任

皇族耶律烏不呂與國舅爻直不和,罵爻直為奴才,爻直向時任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告狀,韓德讓非常生氣,質問烏不呂:“你怎麼得到這個奴才?”烏不呂回答:“三父房分籍時也算容易得到。”韓德讓笑著將其釋放。等到韓德讓當了大丞相,又主動推薦烏不呂出任統軍使,蕭太后對韓德讓推薦曾對他出言不遜的烏不呂感到不解,韓德讓說:“臣忝居相位,他對臣都不屈服,何況對其他人?由此知道他可以任用。如果委以此任,他必定能鎮撫諸蕃。”蕭太后批准。

篡權奪位

遼景宗去世時,聖宗才12歲,蕭綽才30歲。真可謂“孤兒寡母”。當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權,盈布朝廷,“族屬雄強”,對皇權構成極大威脅。宋、遼邊境戰事頻仍,“邊防未靖”。蕭太後父親蕭思溫早在保寧三年被害,蕭綽沒有娘家人可以依靠,立刻召見了景宗臨死前的顧命之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忐忑不安地垂淚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這兩位都不是外人,韓德讓是蕭綽的舊情人,耶律斜軫是蕭綽的侄女婿,既是至親又是心腹,在他們面前垂淚很能引起他們的同仇敵愾之心,果然這兩位立馬錶示忠心:“但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於是蕭綽與耶律斜軫和韓德讓一起參決大政。南邊的軍事委託耶律休哥。韓德讓總管宿衛事,蕭綽和聖宗母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韓德讓甚得蕭綽寵信。他請示蕭綽之後,撤換了一批大臣,並敕令諸王各回自己宅第等待,不許私自互相宴請,乘機奪取了他們的兵權,太后和聖宗的地位才得到了鞏固。
據歷史記載,韓德讓和承天皇太後有過一段特殊關係,所謂“有辟陽之幸”。蕭綽少年曾許配韓德讓,還未來得及結婚,就被景宗選為妃子。景宗死後,蕭綽看中了韓德讓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韓德讓。這在當時契丹族的風俗中是允許的。蕭綽私自向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當國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此後,韓德讓就無所避諱不斷出入於蕭綽的帳幕之中,出外遊獵和處理政務,兩個同案而食,並排而坐,同帳而卧,過著夫妻生活。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蕭曾派人縊殺韓德讓之妻,併入居德讓帳中,兩人形影不離,儼若伉儷,其住處常有衛兵千人、膳夫及蕃漢官員等,國家大事皆兩人蔘決。宋遼澶淵議和時,宋朝派曹利用前往,“利用見虜母(指承天太后)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所謂駝車實即“奚車”,是張有氈幕之車。《乘軺錄》云:“虜所止之處,官屬皆從,城中無館舍,但於城外就車帳而居焉。”曹利用見到的是兩人“偶坐”,“偶坐”者並排而坐也。倘非夫妻,誰敢與太后“偶坐”?太后又豈肯與臣下“偶坐”?三是韓德讓待遇優渥,非其他大臣能望其項背。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因對韓德讓無禮,韓德讓竟然當庭將耶律虎古擊死。一向以執政嚴明,在國內推行殺人償命制度的蕭綽眼睛一閉,硬是就當沒看見。一次承天太后觀看打馬球,韓德讓出場時被契丹貴族胡里室誤撞墜馬,承天太后立刻將胡里室斬首,群臣面面相覷,不敢出一言相救。
蕭綽猶不滿足,更是在小皇帝面前的君臣這一名份也欲去掉。於是賜韓德讓皇族姓氏耶律,賜名隆運,封晉王,隸屬季父房,聖宗從此得稱韓德讓為親叔叔了。韓德讓像遼國歷代皇帝和攝政太后一樣,擁有自己私人的斡魯朵(宮帳)、屬城,萬人衛隊,直如遼國的太上皇。史載:“德讓無子,初以聖宗子耶律宗業為嗣;又無子,以魏王貼不(宗熙)子耶魯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魯斡為嗣。”因為韓德讓無子,於是規定皇室每一代都貢獻一個親王作為韓德讓的後嗣
公元1004年,蕭綽親率大軍二十萬南下攻宋,軍隊一路推進,到達澶州城,直逼百裡外的東京汴梁城。北宋朝廷一片混亂,甚至有大臣們建議棄城逃跑,遷都江南或者蜀中。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鼓勵下御駕親征,在澶州城下,與蕭太后簽訂了“澶淵之盟”。蕭綽和韓德讓聯手完成了這最後一戰,又過了五年,蕭綽自感身體每況愈下。
聖宗統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為兒子耶律隆緒舉行了傳統的“柴冊禮”,還政給兒子。這時候,她已經在南京城開始修建新宮了,於是打算到南方去療養,不料走到半途,一病不起,逝於行宮,享年五十六歲。死後,葬在遼乾陵之中。
蕭綽去世對於已經是年老的韓德讓來說,也是一重極大的打擊,他的身體也自此垮了下來,儘管聖宗耶律隆緒率諸親王像兒子一樣親侍床前,皇后蕭菩薩哥也親奉湯藥——耶律隆緒一直和韓德讓親如父子,感情始終不受皇權和時間的影響,
儘管帝后殷勤服侍,韓德讓的生命仍在急速消逝中。就在蕭綽去世后的第十五個月,韓德讓也隨之去世。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為韓德讓舉行了國葬,並將其安葬在蕭綽的陵墓邊。韓德讓成為葬在大遼皇陵中的唯一一個漢人和臣下。

史籍記載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
《遼史·卷九·本紀第九》
《契丹國志·耶律隆運傳》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三》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十二》

後世紀念


韓德讓陪葬於景宗和蕭太后之乾陵東南側,即今遼寧省北鎮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組西北的山坡上。2015年—2017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鎮市文物處對墓地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韓德讓墓雖曾遭盜掘,但仍出土了不少遺物,其中就有2900餘字的韓德讓墓誌,對遼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有多座頭下州(將掠奪來的漢人置於一處設立城邑,稱為頭下州),其中就包括瀋州(今瀋陽),韓德讓不僅有文忠王府也有自己的頭下州,名為宗州。根據文獻記載,法庫縣四家子村遼金古城址應為遼代的宗州。食邑(實封邑非虛封邑)二萬戶。
該城址建在四家子村北面的山嶺南坡上,牆為土築,略呈長方形,城牆後部保存較好,城內出土文物非常豐富。

人物評價


歷史評價

● 《遼史》:①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②德讓在統和間,位兼將相,其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功業茂矣。至賜姓名,王齊、晉,抑有寵於太后而致然歟?宗族如德威平黨項,滌魯完宗祀,制心不苟合,家聲益振,豈無所自哉!
● 《契丹國志》:隆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忠孝至誠,出於天性。……隆運自為相以來,結歡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謀。……其眷遇始終,無與比倫……古今天下有權臣,有重臣。權臣之權,其君危如綴旒;重臣之重,其國安如泰山。耶律隆運因緣中宮,策立明睿,鎮服內外,無有邪謀,不可謂之非權臣,亦不可謂之非重臣也。遂乃釋肺腑之戚,玉譜聯名;席茅土之封,金枝入繼。斯不謂之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歟!
● 蕭綽:進賢輔政,真大臣之職。
● 耶律隆緒:王之勛業忠孝,蓋一人而已。
● 趙恆:德讓頗有智謀,專任國事,今既喪國母,德讓又死,臣佐中未聞有其比者。
● 張正明:他是遼臣中輔政最久、集權最多、寵遇最厚、影響最大的一人。對聖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以及維護遼宋盟約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人物爭議


據《遼史》記載,韓德讓曾在統和十九年(1001年)被賜名為“德昌”。但據韓德讓父母的墓誌,韓德昌是韓德讓的幼弟,韓德讓本人的墓誌亦未載賜名“德昌”。有學者認為,賜名“德昌”既無意義又與其弟同名,故《遼史》很可能是誤載。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1995年大遼太后楊凡
2002年契丹英后關棟天
2009年千秋太后李振宇
2020年燕雲台竇驍、蘆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