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秋
彭國梁、楊里昂所著的圖書
片斷:
月色與詩人/廬隱
藝術家固然是一種天才卓絕的人,因為他們的情感特別熱烈;想像特別豐富;思想特別精密;直覺的力特彆強,這絕不是後天所可培成的。但是無論是怎樣多才卓絕的藝術家,他們絕不能躲避環境的影響。所謂環境,一方面是人為的政治風俗教育等,一方面是天然的如清瑩之月,蓊蔚之草,旖旎之花,崢嶸之山,凡自然的種種都是。
每個時代代表的作家,他作品里絕沒有不含時代色彩的,這是關於人為的環境說,至於與自然接觸各不同的方面,也絕沒有不影響於作家,而表現於其作品。太史公說得好,要想文章有奇特之氣,必要我游天下之名山巨川,這就是說藝術家與自然的關係了。
我閑嘗翻閱中國古人的詩詞,看他們所用為描寫的材料,風花雪月,固然是常用的,而其中關於月要特別多些,現在就唐詩的一部分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共看明月應垂淚”——白居易
“松月生夜涼”——孟浩然
“山月映石壁”——王維
“山月靜坐編”——李頎
“月色偏秋涼”——李嶷
“浩歌待明月”,
“對此石上月”,
“山月隨人歸”,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以上皆李白之作。
“中天懸明月”,
“初月出不高”——以上杜甫
“秋月照瀟湘,月明聞盪槳”——劉長卿
(其他略)……
以上的例子,不過是一部分,他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等,還不知有多少。詩人為什麼喜歡用風花雪月這些字呢?最大的原因,這些字所包含的內容是很美的,所以詩人多喜歡用他,太史公評屈原的《離騷》有句話說“其行潔,故其稱物芳”就是這個意思了。
況月色的美,和“風花雪”等又不同。月色以青為至色,青是寒色,且是寒色的主體;寒色與暖色不同,暖色如紅,看了足使人興奮,其結果使人生渴怒煩躁之感。而青色是人消沉平靜,其結果使人得到閑適慰藉之感。
再說到由青色所生的變化色,一,為綠色——和青黃而成——畫家謂黃是理想色(主意志變化),綠色使人生希望,故稱為希望色。二,為紫色——和青紅而成——紫色畫家稱為渴仰色。
又月的青色,與其他不同。蓋其色淡近白,而光較日暗而帶灰,白色則潔無我相,灰色則近黑而消沉,使人不生利祿想,超越的情感遂油然而生,藝術的衝動亦因之而起了。
況且月所照的世界為夜,日為奮鬥於生活的時候,而夜是休養生息的時候,所以日所照的世界,各個自相皆異色而現,不免為外界引誘而此心亦紊亂了,此時只想如何對付事實,絕對沒有超卓之想;而月所照的世界,則無自相,使人覺得“實在世界之消失”而忘我相。這時的喜怒哀樂,絕不止以一身的喜怒哀樂為標準。因為在這種純潔消沉的月光之下,已將人們的小我忘我,而入於大我之境。有限的現實的桎梏,既除去,於是想像波涌,高尚之情鼎沸,藝術的衝動就不可制止了。
因為藝術——無論人生的藝術,或是藝術的藝術,——美總是個必需的條件;月色,既如此的美,那麼詩人提筆每聯想到月色,或因為月色而想提筆,那是很自然的事呵!
由此看來,月色實在能幫助藝術家得到好作品了,又何怪藝術家常喜歡在月下吟詠,和以月色為他們藝術的背景呢?
後記:
中秋前夕的某一個晚上,一個男人,他爬上了自家的屋頂。他搖著蒲扇,他坐在一張小小的板凳上。他抬頭望月,他的目光中透著一種疑惑月空中高高掛著的,是不是那被城市的水泥森林擠扁的月亮?是不是那被汽車的尾氣污染了的月亮;是不是那被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熏得暈暈沉沉的月亮?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背巴簍。”月亮的巴簍里都裝些什麼東西呢?要是月亮不留神,就可以跳進月亮的巴簍里看個究竟。
在鄉村的禾場上,那個男人小小的,躺在一張竹鋪子上。天上的月亮照著他的童年以及童年的幻想。張果老打草鞋。這是他媽媽說的。那張果老打的草鞋誰穿呢?張果老一年四季打草鞋要多少的草?又是誰幫他捶草?媽媽說,張果老只在每月的十五十六齣來,在一棵桂樹下打打草鞋,平時呢,他要倒騎著驢,滿世界地游。桂樹?不是有一個叫吳剛的老是用斧頭去砍那桂樹嗎?一斧頭砍下去,桂樹發出了一聲輕輕的嘆息,可斧頭一離開,桂樹的嘴又閉上了。吳剛伐桂,彷彿是無窮無盡天始無終,可吳剛並不在乎。一種過程,一種生存吳剛要是不伐桂.吳剛就要受到更大的懲。就像那搗葯的大兔,要足它停止了搗葯,它的生命就危在旦夕。還有嫦娥,她為何就不能和張果老交個朋友呢?張果老對嫦娥的美則視而個見?嫦娥獨自在跳舞,嫦娥在哼著一首憂傷的歌吳剛到底是憨還是笨?吳剛只顧用那把討厭的斧頭砍伐著無辜的桂樹,居然對嫦娥的舞視而不見,對嫦娥的歌充耳不聞。就連那隻兔子都不知道放下手中的活計,去穿針去引線去搭橋。要是他們都能擺脫手中的爛活,而想法組織一個家庭,那廣寒宮就不會那麼清冷和凄涼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
在福建還是什麼地方,一個小女孩,在尋找著磚塊和瓦片,她要用這些材料,在自家門口的廣場上,砌一個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小塔。中秋的晚上,小女孩和她的小夥伴,“愉快地拿著木柴、乾草,由小塔的塔門放進塔里的中央,然後點上了火,燒起塔來。”“熊熊的火光由磚塊與磚塊中的間隙冒出來,有時,我又抓了一把一把的鹽,向紅彤彤的小塔撒去。僻啪作響的聲音從塔里傳出,跟著便升起青藍色的火焰,燒得通紅的瓦片,使小塔顯得更加明亮,更加美麗了。我鼓著掌在塔前雀躍,蹦跳,兩條辮子輕輕地在我的肩上左右搖晃。”屋頂上的男人認識那個小女孩嗎?
小女孩在男人的夢中。一男人還在想著那大上的月亮。月亮遠遠地看,彷彿是美麗的,但它卻是一個冷酷的世界,后羿是個什麼東西呢?西王母又是個什麼東西呢?是誰製造了月宮中的悲劇?哪一隻罪惡的手永遠都被人遮著掩著。吳剛的斧頭要砍的人是桂樹,而是那隻手。可那隻手太大了,太無形了。整個的月亮都籠罩在那隻黑手的陰影之中。
還有人在跪著拜著,在桌子上供著月餅水果。拜月、祭月、玩月、賞月,都在拿月亮做文章。一千個人,就有著一千個月亮。“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詩曰:“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那個在江樓之上思渺然的先生,今天的月亮是見過的,可那位先生卻不知道,今天的月亮同樣在照著一個在樓頂卜的思渺然的男人。
“圓和缺比起來,人們總是愛好團圍晶瑩的圓月,可是有時也許教人對著團囹晶瑩的圓月而傷感,而落淚在畫簾下,一雙素心人,倚著並朱欄遙指粉牆外,一鉤新川,雖只一鉤,和眉黛般的彎彎一抹,也會感到無限情趣。無限歡情。萬里清光,普照大地、有的照在雙雙儷影的羅裾上,有的照在流浪兒菜色的臉上,有的照著沙場上的累累白骨,有的照著玉池旁的對對鴛鴦,這所感受的情趣,都有顯然的判別。幾家歡樂,幾家憂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兒家飄零在外頭。在彎彎的月子下,映出這許多不同境遇的畫面,自然也都有不同的觀感。但是千里共蟬娟,日子還是那麼的彎彎,不為人們的歡樂憂愁而格外明澈,或是格外黯淡。彎彎月子,哪會問人間的悲歡離合;更不知道有什麼陰晴圓缺。”這是兒十年前靈犀先生髮出的一番感嘆。這感嘆似乎也就是樓頂上那男人發出來的所謂君子所見略同是也。
聽說過某教授“中國登月不是夢”的演講嗎?據說月亮上沒有山,沒有水,只有荒漠。月亮老了,不能呼吸了。月亮上沒有嫦娥沒有吳剛沒有張果老也沒有玉兔,可月亮上卻有一種昂貴的好東西,名叫氦三。為了這東西,地球上的人發瘋一樣地想方設法要去佔領和掠奪。誰誰誰把國旗都插上去了,誰誰誰正在磨刀霍霍。樓頂上的男人有次打開電視,正好見到那位教授在唾沫橫飛地說著月亮的怪話。那個男人聽著聽著就聽不下去了。他簡直是無法理解。月亮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憑什麼要對好端端的月亮下毒手呢?憑什麼就不能“給我們的童年留一些想像,給我們的中年留一些寄託,給我們的老年留一個伴”呢?
天依舊是那麼高,一年四季都有月亮,可中秋前的月亮畢竟是不同的。清高,真正的清高。人類在月亮的面前是應該低頭的,是應該羞愧的。望月、拜月、玩月、賞月,現而今的人,還能找得到一種與月相配的心情嗎?還是吃吃月餅來得實在一些。沈嘉祿先生說:“在南方,確實是要吃了月餅才算認可了秋季。八分錢一個的蘇式百果月餅,白白的酥酥的皮上蓋了一個紅印章,輕輕地咬一口,甜得心尖尖也禁不止顫抖起來。”這哪是吃月餅,這分明是閉著眼睛在吃著一種遙遠的回憶。現在吃月餅,大都在吃一種身份,吃一種包裝,吃一種一窩蜂式的所謂時尚。誰還會真正在中秋的夜晚,把吃月餅當成一種思念一種團圓和一種心靈的寄託呢?人們熱鬧著人們浮躁著,人們越來越不把月餅當一回事了,就像越來越不把月亮當一回事一樣。想起來,真是有些莫名的惆悵。
樓頂上,那個男人還在看月亮嗎?還在抽煙嗎?他手中的蒲扇還在搖嗎?同樣是一個中秋節,不同的地方無疑就有不同的習俗、習俗不同,過法自然也就不同。但不管怎麼不同,大上的月亮是相同的,吃的月餅也是相似的。至於人的心隨,那就因大因地因時因人而異了。要是有一本書.裝著中秋的月亮.要是有一本書,裝著中秋時這樣那樣人的心情,要是有一本書.裝著天南海北過中秋的習俗,要是有一本書,裝著好多好多你平時難得一見的圖畫:要是有一本書……要是有那樣的一個月餅盒,漂漂亮亮的,富麗堂皇的或素樸高雅的,除了裝著精美的月餅之外還裝著這樣的一本書,一本關於中秋的書,那該多好。樓頂上的男人,手中的蒲扇不見了。樓頂上的男人,在月光下手裡拿著的分明是一本書,一本關於中秋的書。書,正在被秋風翻著,月亮見了,卻裝作沒有看見的樣子。
編者
2004-7-15
漫話中秋節/翁偶虹
暗冷的月夜/彭燕郊
平湖秋月/
清代宮廷慶中秋/苑洪琪
月亮女神崇拜/何小顏
宋、元、明、清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常人春
一餅度中秋/琦君
皎皎兒時月/夏菁
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無月的中秋/潘永翔
吃月餅的隨想/沈嘉祿
中秋月圓/高偉
涼台、中秋、月/張晨
月亮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彭國梁
福州中秋節習俗
閑話月餅/黃安希
高山族的托球舞
月餅二題/李大偉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州/夢莉
心中月色長不改/夢莉
中秋的月亮/周作人
安徽要源堆寶塔/
杭州的八月/郁達夫
嫦娥奔月考/張恨水
今夜月/孫福熙
仲秋的花與果/周瘦鵑
中秋節/蕭紅
月色與詩人/廬隱
中秋之夜/心易
仲秋節隨筆/牢罕
觀潮/陳子展
中秋夜話(節選)/石碚
八月節/凌叔華
中秋賦/匡汝非
中秋滑稽詩話/程瞻廬
詩情畫意說“月謎“
中秋禮俗志譚筠
瑣語中秋/徐中玉
中秋/馬國亮
團圓今夜月/石耶
月餅諧談/恥痕
月/靈犀
中秋節美食——田螺
中秋詩詞曲及歌謠選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