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顏

何小顏

何小顏,曾用筆名有那父、木癭、少彥等。男,書香世家

人物介紹


作品
作品
1955年生於廣州,1963年遷居上海。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副編審。上海詩詞學會會員(1986年)、上海市哲學學會會員(1987年)。自1981年起,在《學習與探索》、《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辭 書研究》、《生命世界》、《中國減災》、《農村·農業·農民》、《文史知識》、《社會科學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深圳特區報》等刊物上發表大量涉及文史哲等各種論題的論文和文章,並出版專著多種,計達數百萬字。其專著《大災變2100年》以血脈賁張的吶喊和冷靜理性的反思,被文匯讀書周報評為早在1987年即開始關注環保的作者對人類生態危機再次敲響的警鐘。專著《早慧的文明》憑其對傳統文化的新
何小顏書法
何小顏書法
思辨,被上海新書報評為“2002年度十大異類珍藏版”之一。專著《花與中國文化》是我國第一部原創全景式的花文化專著,大量運用古代文獻、圖錄及考古資料,涉及神話、哲學及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被學界廣泛徵引和作為參考資料。有合著《百科知識辭典》、《簡明英漢百科辭典》、《20世紀外國文學辭典》、《中國古代智慧故事》、《我們的中秋》等多種。策劃編輯《現代中華學人筆記叢書》、《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等。

簡介


姓名:何小顏
性別:男
所在單位: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
代表性著作:《花與中國文化》《早慧的文明》《大災變2100年》《豪放詩三百首 》
代表性論文:《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概念探討》《關於本體論的物質定義》《中國古代納涼風扇考》《古蜀國先王興替》
研究範圍:文史哲,長於考據

研究成果


[ 專著]
《花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新論叢書),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花的檔案》(中華文化之美系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0月繁體字版。
《早慧的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版,香港三聯書店2003年繁體字版。
《大災變2100年》,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8月版。
花之語》(玄黃文化系列),中國書店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版。
1.
《花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新論叢書),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
《花的檔案》(中華文化之美系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0月繁體字版。
3.
《早慧的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版,香港三聯書店2003年繁體字版。
4.
《大災變2100年》,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8月版。
5.
《花之語》(玄黃文化系列),中國書店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6.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版。
[ 合著]
《百科知識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版。
《簡明英漢百科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年版。
《20世紀外國文學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3月版。
《中國古代智慧故事》( 並任副主編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1月版。
《我們的中秋》,嶽麓書社2004年9月版。
《日出東方——東方出版中心》(名社30年書系),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12月版。
1.
《百科知識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版。
2.
《簡明英漢百科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年版。
3.
《20世紀外國文學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3月版。
4.
《中國古代智慧故事》( 並任副主編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1月版。
5.
《我們的中秋》,嶽麓書社2004年9月版。
6.
《日出東方——東方出版中心》(名社30年書系),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12月版。
[ 作品入選的結集]
《為戚繼光紀念館題聯》——《戚繼光紀念館楹聯選》,浙江省椒江市戚紀光紀念館編,1987年。
江南好》——《全球當代詩詞選集》,美國四海詩社1990年9月紐約版。
花開花落兩由之》——《我的第一本書》,文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魯迅的道德文章》——《影響我人生的一本書》,文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萬樓城上豁雙眸》——《我的城市我的書》,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
《為戚繼光紀念館題聯》——《戚繼光紀念館楹聯選》,浙江省椒江市戚紀光紀念館編,1987年。
2.
《江南好》——《全球當代詩詞選集》,美國四海詩社1990年9月紐約版。
3.
《花開花落兩由之》——《我的第一本書》,文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4.
《魯迅的道德文章》——《影響我人生的一本書》,文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5.
《萬樓城上豁雙眸》——《我的城市我的書》,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版。
[論文與文章(選100種)]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概念探討》,《學習與探索》1981年第4期。
《關於本體論的物質定義》,《學習與探索》1983年第3期。
《唐詩中的詩酒對屬》,《對聯》1987年笫2期(3月)。
《行酒令——雅令·通令·籌令》,《文匯報》1987年12月26日。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評<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詩詞學會1988年(5月)年會論文,載會刊《海上新韻》1990年第1期(創刊號)。
《古杯奇趣》,《新民晚報》1988年5月27日。
《唐代的古玩收藏》,《新民晚報》1988年6月12日。
《古人染鬚髮》,《新民晚報》1988年6月27日。
《人質與勒贖》,《新民晚報》1988年7月21日。
《宋代中國居住有黑人》,《解放日報·新論第374期》1988年8月10日。
《紙之異用》,《新民晚報》1988年9月3日。
《杯趣續談》,《新民晚報》1988年10月19日。
《鐵笛·俠盜·氣功》,《新民晚報》1988年12月4日。
《古人禁捕蛙》,《新民晚報》1989年1月29日。
《假髮》,《新民晚報》1989年4月26日。
《古代的微雕》,《新民晚報》1989年6月9日。
《話說李公之“醉”》,《新民晚報》1989年6月10日。
《邸報之變》,《深圳特區報》1989年7月24日。
《鬥鴨》,《新民晚報》1989年8月16日。
《古代的蚊帳與蚊香》,《新民晚報》1989年8月30日。
《<百科知識辭典>介紹》,《新民晚報》1989年9月26日。
《手杖》,《新民晚報》1990年1月3日。。
《春遊的節俗》,《新民晚報》1990年4月10日。
《<簡明英漢百科辭典>介紹》,《新民晚報》1990年5月1日。
《中國人養鴿》,《新民晚報》1990年5月28日。
《鬥雞著盔古有之》,《新民晚報》1990年6月17日。
《宋代“飛碟”補談》,《新民晚報》1990年7月16日。
《風鈴·薄玉龍·鐵馬兒》,《新民晚報》1990年12月5日。
《香島毛詩熱》,《新民晚報》1990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
《以密集成塊的知識構成詞條》,《辭書研究》1991年第1期。
《<上海之最>介紹》,《新民晚報》1991年2月5日。
《古代的賀卡》,《新民晚報》1991年2月13日(小年夜)。
《元代的水族館》,《新民晚報》1991年5月1日。
《圍棋與羊》,《新民晚報》1991年(羊年)5月16日。
《踏車與路》,《上海致公》1991年第8期。
《中國摺扇探源》,《解放日報·新論第529期》1991年8月14日。
《牙籤話古》,《新民晚報》1991年9月20日(全國護牙日)。
《鬥鴨史話》,《文史知識》1991年第10期。
鷹骨笛》,《新民晚報》1991年11月30日。
風鈴》,《歷史大觀園》1991年第12期。
《鹿尾》,《新民晚報》1991年12月29日。
《元代水族館》,《歷史大觀園》1992年第1期。
《猴神》,《新民晚報》1992年(猴年)1月29日。
《岳飛<滿江紅>詞新辯》,《解放日報·新論第561期》1992年2月12日。
《紫艷紅香藉好音》,《新民晚報》1992年4月14日。
《浴·浴室·蒸氣浴》,《解放日報·新論第583期》1992年7月15日。
《澡堂史話》,《文史知識》1992年第7期。
《周秦環保法》,《新民晚報》1992年9月2日。
《周秦的環保意識及成文法》,《歷史大觀園》1992年第11期。
《贈梅越俗》,《新民晚報》1993年1月24日。
《榴月話榴》,《新民晚報》1993年6月20日。
《糖酪和冰淇淋》,《新民晚報》1993年8月23日。
《閑話水注》,《新民晚報》1993年12月10日。
《一卷在手 縱覽古今——<中國文學史通覽><中國歷史通覽><中國哲學史通覽>問世》,《上海新書目》1993年12月。
《狗的馴化》,《新民晚報》1994年(狗年)3月23日。
《古代的花市》,《歷史大觀園》1994年第4期。
《味香色艷說花饌》,《文史知識》1994年第5期。
《端午別稱再補》,《新民晚報》1994年7月31日。
《中國古代風扇》,《新民晚報》1995年6月7日。
《中國古代納涼風扇考》,《文史知識》1995年第9期。
《桂花·仙樹·天香》,《新民晚報》1995年10月16日。
《桃核雕摭談》,《新民晚報》1996年2月6日。
《還是說白話為好》,《新民晚報》1996年2月7日。
《熱憑靜勝》,《新民晚報》1997年8月25日。
《泡飯溯古》,《新民晚報》1997年10月4日。
《小璣片玉有輝光——<現代中華學人筆記叢書>推薦》,《新民晚報》1998年5月20日。
《察人之古今嬗遞之變——>近四百年中國文學人思潮史>簡介》,《新民晚報》1998年8月5日。
《漫話花茶》,《文史知識》1999年第5期。
《小龍與雷電》,《新民晚報》2001年3月6日。
《閑話“老闆”》,《社會科學報》2001年4月19日。
《應列“老闆”為詞條》,《新民晚報》2001年5月20日。
《老子確掌周征藏史》,《社會科學報》2001年5月24日。
《唐人烹飪用色素》,《新民晚報》2001年7月19日。
《康熙帝“御容”》,《新民晚報》2001年7月27日。
《納涼風扇考》,《社會科學報》2001年8月2日。
《臨局握蛻龍牙》,《新民晚報》2001年8月23日。
《宋人記球形閃電》,《新民晚報》2001年8月30日。
《元代已有水族館》,《社會科學報》2001年8月23日。
《先秦的禮器收藏》,《新民晚報》2001年9月3日。
《含玉·握環·作涼堂》,《新民晚報》2001年9月16日。
《鞠·毬·球》,《新民晚報》2001年9月25日。
《三星堆銅面具摭談》,《社會科學報》2001年10月11日。
《“悠然見南山”別解》,《社會科學報》2001年11月1日。
《想象的真相》,《新民晚報》2001年11月6日。
《古代收藏界的仿冒制假》,《新民晚報》2001年11月12日。
《驀然回首萬事非》,《新民晚報》2001年11月17日。
《木睛·瓷眼》,《新民晚報》2001年12月1日。
《“廢紙”收藏之感》,《新民晚報》2001年12月3日。(《廈門日報》同年12月25日轉載)
《醋浸曹公》,《新民晚報》2004年3月7日。
《古蜀國先王興替》,《文史知識》2004年第8期。
《人類時代的恐龍》,《新民晚報》2004年3月7日。
《握手》,《新民晚報》2004年11月12日。
漢武帝與司馬遷》,《新民晚報》2005年3月26日。
《武將善畫》,《新民晚報》2005年5月2日。
《水危機與戰爭》,北京《中國減災》2007年第4期。
《世界上圍繞石油與水危機的戰爭》,上海《中外書摘》2007年第10期。
《澡堂史話》,鄭州《農村 農業 農民》2008年第2期。
《從花中“君子”看中國花文化》,北京《生命世界》2008年第9期。
99.《現代佛學研究重振聲勢的標誌——紀念<中國佛教>出版30周年》,上海《編輯學刊》2010年第3期。
100.《行·表道樹·夾溝》,《文史知識》2012年第11期。
1.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概念探討》,《學習與探索》1981年第4期。
2.
《關於本體論的物質定義》,《學習與探索》1983年第3期。
3.
《唐詩中的詩酒對屬》,《對聯》1987年笫2期(3月)。
4.
《行酒令——雅令·通令·籌令》,《文匯報》1987年12月26日。
5.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評<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詩詞學會1988年(5月)年會論文,載會刊《海上新韻》1990年第1期(創刊號)。
6.
《古杯奇趣》,《新民晚報》1988年5月27日。
7.
《唐代的古玩收藏》,《新民晚報》1988年6月12日。
8.
《古人染鬚髮》,《新民晚報》1988年6月27日。
9.
《人質與勒贖》,《新民晚報》1988年7月21日。
10.
《宋代中國居住有黑人》,《解放日報·新論第374期》1988年8月10日。
11.
《紙之異用》,《新民晚報》1988年9月3日。
12.
《杯趣續談》,《新民晚報》1988年10月19日。
13.
《鐵笛·俠盜·氣功》,《新民晚報》1988年12月4日。
14.
《古人禁捕蛙》,《新民晚報》1989年1月29日。
15.
《假髮》,《新民晚報》1989年4月26日。
16.
《古代的微雕》,《新民晚報》1989年6月9日。
17.
《話說李公之“醉”》,《新民晚報》1989年6月10日。
18.
《邸報之變》,《深圳特區報》1989年7月24日。
19.
《鬥鴨》,《新民晚報》1989年8月16日。
20.
《古代的蚊帳與蚊香》,《新民晚報》1989年8月30日。
21.
《<百科知識辭典>介紹》,《新民晚報》1989年9月26日。
22.
《手杖》,《新民晚報》1990年1月3日。。
23.
《春遊的節俗》,《新民晚報》1990年4月10日。
24.
《<簡明英漢百科辭典>介紹》,《新民晚報》1990年5月1日。
25.
《中國人養鴿》,《新民晚報》1990年5月28日。
26.
《鬥雞著盔古有之》,《新民晚報》1990年6月17日。
27.
《宋代“飛碟”補談》,《新民晚報》1990年7月16日。
28.
《風鈴·薄玉龍·鐵馬兒》,《新民晚報》1990年12月5日。
29.
《香島毛詩熱》,《新民晚報》1990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
30.
《以密集成塊的知識構成詞條》,《辭書研究》1991年第1期。
31.
《<上海之最>介紹》,《新民晚報》1991年2月5日。
32.
《古代的賀卡》,《新民晚報》1991年2月13日(小年夜)。
33.
《元代的水族館》,《新民晚報》1991年5月1日。
34.
《圍棋與羊》,《新民晚報》1991年(羊年)5月16日。
35.
《踏車與路》,《上海致公》1991年第8期。
36.
《中國摺扇探源》,《解放日報·新論第529期》1991年8月14日。
37.
《牙籤話古》,《新民晚報》1991年9月20日(全國護牙日)。
38.
《鬥鴨史話》,《文史知識》1991年第10期。
39.
《鷹骨笛》,《新民晚報》1991年11月30日。
40.
《風鈴》,《歷史大觀園》1991年第12期。
41.
《鹿尾》,《新民晚報》1991年12月29日。
42.
《元代水族館》,《歷史大觀園》1992年第1期。
43.
《猴神》,《新民晚報》1992年(猴年)1月29日。
44.
《岳飛<滿江紅>詞新辯》,《解放日報·新論第561期》1992年2月12日。
45.
《紫艷紅香藉好音》,《新民晚報》1992年4月14日。
46.
《浴·浴室·蒸氣浴》,《解放日報·新論第583期》1992年7月15日。
47.
《澡堂史話》,《文史知識》1992年第7期。
48.
《周秦環保法》,《新民晚報》1992年9月2日。
49.
《周秦的環保意識及成文法》,《歷史大觀園》1992年第11期。
50.
《贈梅越俗》,《新民晚報》1993年1月24日。
51.
《榴月話榴》,《新民晚報》1993年6月20日。
52.
《糖酪和冰淇淋》,《新民晚報》1993年8月23日。
53.
《閑話水注》,《新民晚報》1993年12月10日。
54.
《一卷在手 縱覽古今——<中國文學史通覽><中國歷史通覽><中國哲學史通覽>問世》,《上海新書目》1993年12月。
55.
《狗的馴化》,《新民晚報》1994年(狗年)3月23日。
56.
《古代的花市》,《歷史大觀園》1994年第4期。
57.
《味香色艷說花饌》,《文史知識》1994年第5期。
58.
《端午別稱再補》,《新民晚報》1994年7月31日。
59.
《中國古代風扇》,《新民晚報》1995年6月7日。
60.
《中國古代納涼風扇考》,《文史知識》1995年第9期。
61.
《桂花·仙樹·天香》,《新民晚報》1995年10月16日。
62.
《桃核雕摭談》,《新民晚報》1996年2月6日。
63.
《還是說白話為好》,《新民晚報》1996年2月7日。
64.
《熱憑靜勝》,《新民晚報》1997年8月25日。
65.
《泡飯溯古》,《新民晚報》1997年10月4日。
66.
《小璣片玉有輝光——<現代中華學人筆記叢書>推薦》,《新民晚報》1998年5月20日。
67.
《察人之古今嬗遞之變——>近四百年中國文學人思潮史>簡介》,《新民晚報》1998年8月5日。
68.
《漫話花茶》,《文史知識》1999年第5期。
69.
《小龍與雷電》,《新民晚報》2001年3月6日。
70.
《閑話“老闆”》,《社會科學報》2001年4月19日。
71.
《應列“老闆”為詞條》,《新民晚報》2001年5月20日。
72.
《老子確掌周征藏史》,《社會科學報》2001年5月24日。
73.
《唐人烹飪用色素》,《新民晚報》2001年7月19日。
74.
《康熙帝“御容”》,《新民晚報》2001年7月27日。
75.
《納涼風扇考》,《社會科學報》2001年8月2日。
76.
《臨局握蛻龍牙》,《新民晚報》2001年8月23日。
77.
《宋人記球形閃電》,《新民晚報》2001年8月30日。
78.
《元代已有水族館》,《社會科學報》2001年8月23日。
79.
《先秦的禮器收藏》,《新民晚報》2001年9月3日。
80.
《含玉·握環·作涼堂》,《新民晚報》2001年9月16日。
81.
《鞠·毬·球》,《新民晚報》2001年9月25日。
82.
《三星堆銅面具摭談》,《社會科學報》2001年10月11日。
83.
《“悠然見南山”別解》,《社會科學報》2001年11月1日。
84.
《想象的真相》,《新民晚報》2001年11月6日。
85.
《古代收藏界的仿冒制假》,《新民晚報》2001年11月12日。
86.
《驀然回首萬事非》,《新民晚報》2001年11月17日。
87.
《木睛·瓷眼》,《新民晚報》2001年12月1日。
88.
《“廢紙”收藏之感》,《新民晚報》2001年12月3日。(《廈門日報》同年12月25日轉載)
89.
《醋浸曹公》,《新民晚報》2004年3月7日。
90.
《古蜀國先王興替》,《文史知識》2004年第8期。
91.
《人類時代的恐龍》,《新民晚報》2004年3月7日。
92.
《握手》,《新民晚報》2004年11月12日。
93.
《漢武帝與司馬遷》,《新民晚報》2005年3月26日。
94.
《武將善畫》,《新民晚報》2005年5月2日。
95.
《水危機與戰爭》,北京《中國減災》2007年第4期。
96.
《世界上圍繞石油與水危機的戰爭》,上海《中外書摘》2007年第10期。
97.
《澡堂史話》,鄭州《農村 農業 農民》2008年第2期。
98.
《從花中“君子”看中國花文化》,北京《生命世界》2008年第9期。
99.
99.《現代佛學研究重振聲勢的標誌——紀念<中國佛教>出版30周年》,上海《編輯學刊》2010年第3期。
100.
100.《行·表道樹·夾溝》,《文史知識》2012年第11期。
[ 譯作]
《美國影星也患艾滋病》(Newsweek1985.8.5), 新民晚報》1985年91月4月。
《杜威》(原版《哲學大百科全書》),《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1986年第7期。
《虐妻——不容忽視的家庭暴力》(Reader’s Digest 1986.3月號),《青年一代》1987年第3期(5月)。
《孤身與海盜搏鬥》(Reader’s Digest 1986.3月號),《深圳風采》1988年第2期。
1.
《美國影星也患艾滋病》(Newsweek1985.8.5), 新民晚報》1985年91月4月。
2.
《杜威》(原版《哲學大百科全書》),《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1986年第7期。
3.
《虐妻——不容忽視的家庭暴力》(Reader’s Digest 1986.3月號),《青年一代》1987年第3期(5月)。
4.
《孤身與海盜搏鬥》(Reader’s Digest 1986.3月號),《深圳風采》1988年第2期。
……

策劃、編纂圖書


1.《中國詩學》(全4卷,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任第4卷責編
獲2000年第12屆中國圖書獎(國家級)。
2.《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全7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任第1卷《總論卷》責編
《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上海市馬克思主義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獲2007第三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省部級)、2008年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省部級)。
3. 大型文獻目錄工具書《中國館藏滿鐵資料聯合目錄》(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任第二責任編輯(共四位責編)
該項目1995年由季羨林李新戴逸等學者提出建議,1998年列為國家社科基金“九五”規劃重大項目,全30卷,16開,3000餘萬字,屬國家一級重大系統工程,經文化部圖書管理司、國家教委條件裝備司、鐵道部辦公廳和政治部、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管理司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集全國56家有關圖書情報和檔案等收藏單位共同協作,東方出版中心精心組織編纂,經8年共同努力問世。該書自出版后,立即獲得廣泛的社會反響,不但國內主要媒體紛紛予以報道,而且日本、新加坡、德國、美國等國外媒體也發了特訊或者專訪。
獲中國出版者工作協會頒發的獲2008年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提名獎(國家級)、2009年第四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榮譽獎(省部級)。
4. 大型文獻《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任第一責任編輯(共二位責編)
該項目16開8卷,570萬字由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牽頭策劃編纂,參與單位包括國內多所名牌大學,其翻譯、整理和研究課題被列入2007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及上海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此前我國學界尚未以美國對華情報分析與評估為視角研究冷戰國際史與中美關係史,故而該項目被認為填補了國內研究的一項空白。
2007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上海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獲2010年第十一屆上海圖書獎(省部級)。

社會評價


1. 何小顏率先提出區廣義和狹義的生產關係。他認為廣義的生產關係是指生產力藉以活動的必然形式的總和,它包容著生產方式及經濟結構等概念;狹義的生產關係是指生產的社會關係,或稱生產的社會形式,它是廣義生產關係的一個部分。廣義的生產關係既包括生產的物質關係,也包括生產的社會關係,生產的物質關係要通過生產的社會關係來實現。
——陳建遠《生產關係研究評述》,《國內哲學動態》1986年第4期
2. 有關漢唐間的鬥鴨文章,以《民俗研究》1988年第4期劉桂秋《鬥鴨小考》和《文史知識》1991年第10期何小顏《鬥鴨史話》最稱詳備。”
——鄒明臣《鬥鴨獻疑》,《民俗研究》1994年第2期
3. 關於摺扇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為“國產說”,一為“舶來說”。
“國產說”認為,摺扇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南齊書·劉祥傳》云:“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通鑒》注云:“腰扇,配之於腰,今謂之摺疊扇。”今人何小顏1991年在《解放日報》撰文《中國摺扇探源》認為在南朝以前已有腰扇。文章引晉陸雲《與兄平原書》:“一日案行並視曹公(曹操)器物、床薦席具,有……扇如吳扇、要扇亦在。”晉張敞東宮舊事》:“(晉)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要扇即腰扇。這說明,漢末及魏晉時期,腰扇已在使用了。”他又引《子夜四時歌》中的詩句:“疊扇放床上,企想遠風來。”進一步說明:“詩里的疊扇,就是摺扇。”因為疊字除了有重疊的意思外,還有摺疊之意。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摺扇,初名腰扇,濫觴於三國曹魏時期,曾是王公大人的寵物。晉代,腰扇又稱為疊扇,已成為上流社會男女通用的驅暑器具。”以上論述,可說是摺扇“國產說”的代表性意見。
——《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紅樓夢>中摺扇之描寫及其作用》,郭征帆《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4. 《中華插花史研究》云:“《瓶史》一書成於萬曆二十八年”(P.176),然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云:“萬曆二十七年己亥春在北京作。卷二十二《答陶石簣》曰:‘《瓶史》乃今春著得者。’答陶書在萬曆二十七年。”(P. 808)梁容若袁宏道》一文中稱許錢氏整理中郎諸書“全部按年按集重編”,且“參校了不少重要版本,有箋有評,當是迄今為止最完備的中郎全集了。”(同注5,P.299)此外,曹淑娟(1988)《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初版)附錄一P.267,及何小顏(1999)《花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版)附錄三,P.443,皆主張《瓶史》著於萬曆二十七年,茲從眾議。
——[中國台北]傅佩琍《袁宏道<瓶史>研究》,《明新學報》31期(2005年)
5. 《瓶史》可以說是一本基於“愛花”的前提下,用心記載與賞花,插花相關議題的花藝書籍,論述層面廣泛,並言簡意賅地切中要點,使人易懂易學,難怪此書一出能引起如此大的迴響,進而名揚東瀛。因此被今日學者推舉為“插花者必須熟讀的著作”, 甚至主張此書的問世,“標誌了插花這門高雅藝術的正式誕生”。何小顏云:“到了明代,插花理論才有了全面的總結,成為一門專項的藝術。這主要要歸功於袁宏道所撰《瓶史》,正是這部著作的問世,標誌了插花這門高雅藝術的正式誕生。”參見《花與中國文化》(P.396)。
——[中國台北]傅佩琍《袁宏道<瓶史>研究》,《明新學報》31期(2005年)
6. 何小顏在《花與中國文化》一書中,從文學的角度描述了海棠的發展歷史,突出展現了海棠在宋代觀賞植物中的重要地位。
——姜楠南、湯庚國《中國海棠花文化初探》,《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7. 五月得有“榴月”之別名, 而如此以花命月, 更是只有少數幾種花才有的罕異現象,足見此一現象之特殊。何況於明代有關插花的“主客”理論中,榴花總是列為瓶花花主之一,稱為花盟主“”,輔以梔子花蜀葵孩兒菊石竹紫薇等以為襯托,後者便被稱為花客卿或花使令,更有被喻為妾,為婢者,可見古人對石榴的尊崇之意。(參何小顏,《花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頁186)
——[中國台灣] 歐麗娟(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紅樓夢>中的“石榴花”——賈元春新論 》,《台大文史哲學報》 2004年5月(第60期)
8. 項目名稱:蘭花栽培史綜合研究
項目負責人:王錦秀
聯繫方式: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號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進化中心
郵政編碼:100093
立項依據
……但是古代自春秋至唐代所謂的蘭(蘭、蘭草)是否是現在所指的蘭花?這一歷史遺留的命題,爭論已經有千年之久。古代就有許多場合,尤其是中古(宋及宋代之後)蘭花(蘭科)與蘭草(菊科)就是一筆糊塗帳,讓人難以分辨。…… 另有兩種蘭並存之說的折中意見(何小顏,1999),這讓蘭的身份撲朔迷離,更讓人琢磨不透。
9. 楹聯的平仄格律,遠比詩詞要寬鬆得多,這從許多大家的作品中即可看出。
康有為譚嗣同之死作:
復生不復生矣,
有為安有為哉?
譚嗣同題莽蒼蒼齋;
家無儋石
氣雄萬夫。
馬蕭蕭臨海譚戚祠聯:
攜手築城,八方永固功勛烈;
並肩禦寇,九戰皆捷節義豪。
何小顏戚繼光紀念館聯:
使臂使指,陣列鴛鴦,擊之破之潰之滅之,百戰百捷神哉;
允武允文,才序麟鳳,國也家也城也池也,一代一夔足矣。
同樣一個“捷”字,用在馬老聯中就顯得十分拗口;而何聯多處違反常規,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順暢。這是因為馬老用的是律句,而何聯則是“散文體”。章太炎翁照垣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武;連結尾平聲都可不顧。因是律句,總覺極不像大家之聯。我最推崇的陸遊二句詩是“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要是把“萬死”改為“千死”,那就大打折扣了。倘若一味死守,不知通變,許多好作品就將變為刀下冤魂。
——朱汝略《知常知變 能古能今——關於楹聯創作的思考》,2005年6月
10. 《皓首學術隨筆·何滿子卷》,何滿子自選集,中華書局2006年10月版
目錄
卷一 世相文心
卷二 雜覽談片
卷三 涉世閱人
卷四 序跋選輯
弁言
……
序《張人希畫集》
序周金冠《近現代書齋室名趣錄》
序何小顏《花與中國文化》
11. 花香鳥語間的文化典籍
——中國傳統文化的新思辨
作者:易 北
書評:《早慧的文明》(何小顏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來源:《上海壹周》2002年12月20日,>>上海一周>>戀字>>C7
何小顏草書
何小顏草書
一本書讓人似曾相識,花香鳥語,書墨字畫,都是些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寫法採用祖宗看家的筆記體裁。套路如此,想要吸引當代人目不暇接的眼球,談何容易。儘管“四大發明”被所有中小學生背誦得滾瓜爛熟,本書作者卻不讓讀者感到膩味。套用英國李約瑟的言論:“考古證據或繪畫實物證實中國的發明與發現必歐洲類似的發明與發現往往領先很長一段時間,不管你探究哪一項,中國總是一個接一個地位居世界第一。“本書的創意或許就是在這裡得到啟發:物證為基礎,推重新思辨。
環保意識如今在發達國家深入人心,西方一些國家常常還以環保立法嚴密而驕傲不已。可是,本書作者在古籍《文子》中就發現了大段關於環保意識的系統闡述,而此時還是公元528年前的中國春秋時代。《周禮》中關於環境保護的記載更上一層樓,《山林之政令》、《邦田之地政》很可能是人類社會最古老最完整的生態環境保護法了。環保意識也曾走在前面,使人鼓舞嗟嘆。
牙膏牙刷也並非就是舶來品,敦煌壁畫中已經有人在利用柳枝蘸葯刷牙了。唐代葯書《外台秘要》解釋說,這樣講究口腔衛生,牙齒會“香而光潔”的。文明新生活古已有之,衛生、科學不僅是西方人的專利。
何小顏
何小顏
還有染指甲、美容、戴假髮、設計禮品、修健身房鍛煉身體、女人插髻、男人簪花等,作者都孜孜以求地在史書典籍中找到令人心服口服的物證和記載,證明我們祖宗想得到也能夠做得到。本書的內容繁盛複雜,涉及知識種類可謂包羅萬象。除科技發明、文化思想之外,對大量的民俗風物、世態人情也做了翔實的考證,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也有人稱本書屬於文化漫筆,而本書卻避免了人文學科文人漫筆中慣用的不著邊際;本書更不能說是一本單一的史學著作,因為它根本就沒有一般史學書籍純粹的羅列與難免的雷同。
花鳥蟲魚、名園古玩、修身養性、文章意氣,都是些文人雅士樂此不疲的東西,原本就是閑適清淡的味道,但是很多年來,在許多文人筆下好像背著沉重的包袱,都給負載上了過多的額外任務。本書作者無疑在致力於還原這些東西的本來面目。所以,本書中的風物無限卻是單純無比;本書中思辨細密卻基本能夠做到趣味盎然。
在文化漫談中尋找科學理性的發現,在史學著作中添加儘可能的妙趣橫生。這大約是本書作者給自己擬訂的寫作標準。或許與作者並非正規大學出身有些關係,他是自學成才的模範人物,學養功底也在本書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現。
12. 解讀中華文明的另類書——讀《早慧的文明》
作者:蓋國梁
何小顏
何小顏
書評:《早慧的文明》(何小顏著,東方出版中心2002年12月版)來源:《全國新書目》2003年第六期,>>專刊副刊>>文化星空
《早慧的文明》在琳琅滿目的新年圖書市場,“小荷才露尖尖角”,剛一綻苞,便受到了讀者的慧眼賞識,成為熱點書,被上海新書報列為2002年度十大另類珍藏版之一。2002年12月第1版,發行覆蓋全國市場,庫存已空。不到一個月告罄,2003年1月即刻再版印刷。此書確屬一本難得的好書,只是始料未及竟如此迅猛地受到讀者的推崇和寵愛,不禁嘆服今日讀者眼力之銳利。
何謂另類書?用新書報“另類珍藏版原則”的話說:一是可以隨便看的書,二是分不出類的書,三是可以記住的書。《早慧的文明》不偏不倚,正屬此類書。今天的人們,追求健康,講的是營養的均衡補充。讀書也同此理,我們在補足了大量主要元素之後,也要進行微量元素的調節,這樣才能彌補人的種種缺欠。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睿哲聰慧,點擊歷史文化的淵源,解讀早慧文明的密碼,常能見微知著,以小識大。當我們撥開我們祖先的文明時,深邃的智慧就像是磷遇到空氣那樣,時不時會閃現出耀眼的光芒。
西王母的本相是虎形,是一隻人面的白色神虎。中國的十二生肖中,序三是虎;古埃及的十二獸曆法,序三是獅:獅虎同屬貓科動物,難道這是巧合嗎?其間有何淵源關係?
中國在上古虞舜時,禿者已開始佩戴假髮。
……
何小顏
何小顏
13. 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
作者:徐 歆
書評:《大災變2100年》(何小顏著,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8月版)
來源:《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9月14日
伴隨著人類科技知識的增長,人類掌控自然的力量越來越大,特別是由現代科學技術所推動的生產力的大發展,為人類自身集聚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法國文豪雨果曾以史詩的形式對此讚頌道:“人們可以看見科學在那時已經發出耀眼光芒,蝗蟲已滅亡,也已從人們的記憶中完全消失。”然而,讓雨果始料未及的是:滅亡蝗蟲的代價是,法國的隔洋鄰居英國人,幾乎人人體內都含有多種殺蟲劑
哲學家羅素早已為人類的妄自尊大作了辛辣的批判:“悲劇起源於傲慢自大”。人類的傲慢早引來一場所有人都看到的正在臨近的、卻沒有人期望它發生的大禍。
何小顏
何小顏
這本《大災變2100年》再次敲響警鐘。1987年因編譯《生存之鏈》而開始關注生態環保的何小顏,以嚴謹的數字指出,人類為積累財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地球資源正急劇減少,地球有限性與生產無限性的矛盾已形成尖銳的對立。更為嚴峻的是,不出百年,全球將因氣溫上升6攝氏度而引發一系列的生態大災變!數十年後,地球物種可能滅絕三分之二,森林將被砍伐殆盡,水短缺將影響到數十億人口……作者藉助令人血脈賁張的吶喊和冷靜理性的反思,在歷史與現狀的比照下,探古問今,鑒往知來,以激發人類的風險與憂患意識,力求警鐘長鳴,未雨綢繆。
面對可能來臨的大災變,雖有少數先知先覺者的吶喊,有局部的應對方案,也有小規模的官方或民間的拯救行動,但全人類至今未謀劃出一個基本的對策並迅速調動全體的力量付諸切實的行動。難怪作者在文末悲觀而遲疑地說:船到江心補漏遲?
14. 何小顏警世通言
作者:[香港]劉濟昆
書評:《大災變2100年》(何小顏著,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8月版)
來源:《東方日報》2010年4月24日,專刊副刊>>濟世狂言>>
上海著名學者何小顏的《大災變》一書是今之“警世通言”,尤其值得當政者細讀。他指出,20世紀70年代,羅布泊居延海等乾旱區大型湖泊先後乾涸,進入90年代,塔里木河、黑河黃河斷流愈演愈烈。“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但這條母親河1972年首次斷流后,中、下游先後斷流;2004年4月14日,新華社一條消息驚動全中國,黃河源頭鄂陵湖出水口,歷史上第一次發生斷流。
何小顏指出,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美名,五十年代共有1052個湖泊,到2001年只剩下了83個湖泊。更可怕的是污染,湖南省有首歌傳唱全中國:“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如今河邊居民說,以前瀏陽河非常乾淨,“夏天我們到河裡去洗澡,還可到河裡挑水喝。”如今呢?“只要你一下河,準會染一身的毒,皮膚癢,身上長膿瘡。”八百里洞庭湖如何?每年有4000萬噸工業廢水排入水中,幾乎變“毒湖”,沿湖地區血吸蟲泛濫,又成為血吸蟲病重疾區。
何小顏
何小顏
《大災變》沒有一句頌歌,卻是最出色的“盛世危言”,當政者還是少聽甚至不聽頌歌為妙。
15. ……
何小顏
何小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