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得
中國國畫畫家
高馬得
高馬得以畫戲曲人物聞名,他把漫畫藝術表現上的誇張特點和中國畫技巧結合起來,並借鑒了中國京劇藝術的程式,隨意點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所繪人物以生動多趣見長。形神兼備,雅俗共賞。高馬得的人物畫最近幾年在海外比較受收藏家喜愛,畫廊展售的比較多,另有許多作品參加國際拍賣。台灣的藝術市場更是歡迎高馬得作品,但在北京的畫廊則較少看到他的作品。他的人物冊、扇、卷等形式的作品主要由香港拍賣行來拍賣,香港的其他幾家拍賣行則很少拍賣。拍賣的價格還不算高。
高馬得(一)
高馬得
高馬得除在國內外舉辦畫展外,還出版多冊戲曲人物畫專集,1984年在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在香港集古齋,1990年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在台灣,1993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畫戲話戲》內作品被選入當代中國雜文鑒賞辭典,1994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當代著名漫畫家雜文家幽默小品"《畫碟餘墨》。
2004年7月,《馬得崑曲畫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等部門頒發的最美圖書獎和插圖金獎,並被當做國禮贈送給第28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2006年7月,馬得崑曲戲畫藝術館落戶蘇州中國崑曲博物館,馬得先生將自己幾十年來創作的《牡丹亭》、《西廂記》、《十五貫》等戲曲繪畫精品100幅捐贈給蘇州中國崑曲博物館,同時捐贈的還有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珍藏的崑曲典籍《六十種曲》、《盛明雜劇》、《綴白裘》等。
高馬得(二)
1951年起,高馬得的漫畫、人物畫極受大眾歡迎,成為雅俗公賞的藝術精品。1978年,《三打白骨精》彩墨連環畫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中心ACCD(在日本東京)舉辦的兒童讀物插圖評獎會上獲兒童讀畫物首畫獎並出版。日本出版的《獲獎作品集》收其八幅作品。《三借芭蕉扇》彩墨連環畫在江蘇省兒童文藝創作評獎會(1957-1979)上獲一等獎並出版。《鬼趣圖》參加了全國第一次漫畫展,選入《東風壓倒西風》漫畫集。其後又出版有彩墨組畫《十五貫》。彩墨連環畫《寶葫蘆》《三借芭蕉扇》《東郭先生》《牛郎織女》《蛐蛐》由外文出版社以美、法、德、日文出版。五十年代創作的具有民族作風的漫畫作品,如《鬼趣圖》、《郭列仙酒粹》、《民間卦簽》等多組作品,獲1993年漫畫“金猴獎”。
高馬得陳汝勤:夫唱婦隨做“畫夢的人”
烽火歲月里,高馬得和陳汝勤在重慶相識,一起交流藝術。
高馬得(三)
“文革”期間,高馬得受到批判,全家下放農村,夫妻相濡以沫,作品自成一格。
高馬得,筆名馬得,1919年生於江西贛州,祖籍南京。少年就讀於天津,自學美術,多年從事新聞出版工作,后調入江蘇省國畫院,擅長戲曲人物畫,自成一格,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畫冊多種。
陳汝勤,1926年生,北京人。就讀於國立藝專西畫系,曾在南京新華日報社美術組、江蘇美術出版社工作。致力於水印木刻和中國水墨畫探索,作品多次參展並獲獎。
在高馬得和陳汝勤夫婦家裡,如沐春風。這種感覺在黃苗子和郁風、丁聰和沈峻、譚雪生和徐堅白的家裡似曾相識。一聊起來,這些藝術夫婦都有舊交,高馬得和黃苗子、丁聰在抗戰時一起畫過漫畫,陳汝勤和譚雪生、徐堅白是國立藝專的校友。
家裡的一切都是陳汝勤打點好了,高馬得樂得專心畫畫。在陳汝勤進裡屋為我們找書的空隙,高馬得笑眯眯地表示:陳老師是管家婆,我不管事。她人挺好,沒有牢騷。陳汝勤一邊翻書一邊講:多少年我們兩人基本在一個單位。陳汝勤業餘時間搞版畫。1984年退休后,畫點花鳥畫、版畫。給高馬得編書。那些精心設計的書都凝聚陳汝勤的心血。在《馬得戲曲人物畫集》的後記中,她說:高馬得這個人,畫畫看書是惟一的嗜好,其他什麼事都不往心裡去,一切順其自然,樂觀,幽默,遇到好事壞事都一笑了之,穩坐釣魚船。
高馬得的幽默就要領教。當談到他的右眼失明時,他成了獨眼龍。陳汝勤則說,當年丈夫還安慰她:老天爺不錯,還給我留下了一隻眼。
五十年代創作了具有民族作風的漫畫作品,如《鬼趣圖》、《郭列仙酒粹》、《民間卦簽》 等多組作品,獲93年漫畫《金猴獎》。七十年代所作兒童讀物畫出版多冊,其中《寶葫蘆》一套五本,由外文出版社以美、法、德、日文出版,1978年《三打白骨精》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洲中心兒童讀畫物首畫獎。八十年代中江蘇省國畫院,專門從事戲曲人物畫創作,作品除在國內外舉辦畫展外,出版多冊戲曲人物畫專集,1994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現代著名漫畫家雜文家幽默小品”、《畫碟餘墨》,1997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事得水墨小品》一套四冊(戲曲)(兒童)(詩志)(生活)1999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公開大型畫冊,獲1992年力國院特殊津貼。
高馬得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