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上公
展上公
出自上古帝嚳時有展上公,其後代以祖名為氏。據《姓氏考略》引《列仙傳》注稱:“帝嚳時有展上公,得道,為展姓之始。”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鄭樵注》云:“姬姓,魯孝公之子公子展詬,以名為氏。”或按:“隱八年無駭卒,無駭者,展之孫也。”又《傳言》:“羽父請氏,公命以字為展氏。”春秋時周公的裔孫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展的孫子無駭以祖名展為姓,世代相傳,稱為展氏。出自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輾遲氏所簡改。據《魏書·官氏志》載:“輾遲氏改為展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輾遲氏,入中原后從漢姓簡改為展氏。
初成未占茲山頂,古老唯傳展上公。
父無駭為魯國司空。他先在柳下做小官,后因秉性剛直,不願與贓官同流合污,辭官隱居柳下。他足智多謀,才能出眾。常分析國政,談論兵法,常做一些濟貧解困的事,人們又稱他柳下惠。展禽的弟弟展喜在魯國為官。魯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魯國大旱,莊稼枯死,軍民都吃不飽。齊國趁機出兵攻打魯國。魯僖公問眾大臣,誰能退兵?無人答應。以後有個大臣對他說:“展禽文武全才,可退齊兵”。並說他弟弟展喜在朝為官,可派他去請展禽抗齊。展禽稱病不出,授計於弟。展喜依計,勸魯僖公放下架子,準備牛羊、玉帛、陳酒,迎齊國大軍而行。先送上禮物,再敘述齊魯舊情,又說哀兵必勝之理,勸齊國退兵。齊國考慮利弊,認為戰未必能勝,就退兵了。展禽智退齊兵的事在柳下傳出后,展禽的名聲就更大了。展禽死後,家鄉人民為他建祠奉祭。至今平陰縣店子鄉展窪一帶談到展禽的名子,還老幼皆知,佳話頻傳。
相傳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時代人展上公修鍊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鎮玉晨村);先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修鍊於玉晨觀;秦時,李明真人修鍊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東晉時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鍊,並著書立說;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製作了《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別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齊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40餘年,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贏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譽。唐宋年代茅山道教達到了鼎盛時期,前山後嶺,峰巔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築多達三百餘座、五千餘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太平天國戰爭、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對茅山道院的毀壞較為嚴重。茅山道院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修復,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對外開放的重點宮觀。俗話說:“要好運,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萬福宮(頂宮)作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的都是遊人朝山敬香必到
在茅山雷平山之北。道教稱第一福地。從上古時代就有高李氏人展上公,燕人郭四朝等在此修鍊,晉時楊泰、許溫在此造作《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梁天監十三年(丑4年),上清派道士潘淵文,建"朱陽館"。天監中陶弘景在此收集楊、許手跡,編纂《真話》、《登真隱訣》等上清經書。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為桐柏先生(正軌)建"華陽館",唐玄宗為茅山上清第13代宗師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聖地婚禮航空旅行白皮書黃金周出遊全攻略李含光(玄靜)建"紫陽觀",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名為"王晨觀"。觀內原有石牌坊一座,上刻"高李道場"。第一進為靈宮殿,殿後有章台,最後為三清殿,觀左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造的無梁殿一座。觀內道院有崇真、靈寶、天樞、紫陽、瑞像、雷平、三茅、大玄共8房。該觀毀於抗戰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無梁殿尚存,后被拆除。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觀,已蕩然無存,現重新建起的是王晨村的民宅。
南宮適 | 爽鳩氏 | 夏后啟 | 崇候虎 |
相顧屍 | 蕭半和 | 段赤城 | 殷七七 |
鼻亭神 | 夏后開 | 封使君 | 秦胡充 |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5-1-23/snapshot_69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