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八首·其三

擬古·幽並重騎射

《擬古八首(其三)》是南朝文學家鮑照創作組詩中的第三首。詩歌在內容上受曹植白馬篇》的影響,主要通過對幽、並少年高強武藝、英雄豪邁氣概的誇飾和對其報國立功的壯志的歌頌,寄託作者收復北方失地及以身許國、立功邊陲的愛國精神。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
前兩句“幽並重騎射,少年好馳逐。”寫幽並之地崇尚騎射少年子弟,喜好騎馬射箭。三四句“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是對少年的進一步刻畫,他們腰間的鑽帶上佩帶著盛箭掛弓的腦弓上裝飾著象牙簡囊上綉著彩色的圖案從服飾進一步突出幽並少年的尚武習氣。五六句“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春日草短,獸兒正肥,健兒縱馬在平闊的原野上馳而過。通過健兒的動作突出了幽並少年的“重騎射”和“好馳逐”。七八句“朝游雁門上,暮還樓煩宿。”進 “石樑有餘勁,驚雀無全目。漢虜方未和,邊城屢翻覆”這四句運用典故形容健兒的弓硬箭利和精湛的箭術。漢虜未和,戰事頻頻邊關不寧城池屢屢失陷,落入敵手。最後兩句“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詩人借幽並少年之口發出請求,留我一支箭,我願為討邊寇獻身儘力。豪氣干雲,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負。
整首詩托幽並少年之口,言自己胸中之志,風格雄健,氣勢雄渾,意蘊深厚。

創作背景


《擬古八首(其三)》出自《鮑參軍集》別集名。南朝宋鮑照撰。鮑照字明遠,曾經任過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刑獄參軍,故世稱他“鮑參軍”,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齊永明年間,鮑照的詩文已散佚大半,南齊虞炎奉命搜集鮑照遺文,編次成集,並作了序。

作者簡介


鮑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諱而作“鮑昭”,字明遠,祖籍東海(今山東郯城,有爭議),大概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因曾任荊州刺史臨海王劉子頊軍府參軍而被後人稱為“鮑參軍”。
家境貧困,因而年少時曾從事農耕;元嘉十二年(435年),鮑照獻詩言志而被劉義慶擢為臨川王國侍郎,之後又先後入劉義季和劉濬幕府,隨後依隨宋孝武劉駿;大明五年(461年),鮑照出任劉子頊前軍參軍。
泰始二年(466年),劉子頊因起兵反宋明帝劉彧失敗被時,鮑照於亂軍中遇害,時年約五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