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解憂的結果 展開

劉解憂

西漢和親公主

解憂公主(前120年—前49年),西漢下嫁西域烏孫國的和親公主。她是漢高帝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後裔,“七國之亂”發動者之一劉戊的孫女。

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因細君公主死,她奉命赴烏孫和親,嫁軍須靡。軍須靡死,其從兄弟肥王翁歸靡繼位,她依烏孫俗改嫁,生3男2女:長子元貴靡,次子萬年,三子大樂;長女弟史,次女素光。漢宣帝時,以匈奴發兵侵襲烏孫,與翁歸靡同上書請漢出兵救援。本始三年(前71年),漢軍大敗匈奴,解救烏孫。元康二年(前64,一說神爵二年,前60年),翁歸靡死,軍須靡與匈奴夫人所生子泥靡嗣位,她又嫁之。生一子,名鴟靡。以泥靡暴虐無道,失眾心,她於甘露元年(前53年)謀與漢使魏和意擊殺之,未果,為泥靡子細沈瘦困於赤谷城(位於伊塞克湖西南伊什提克),被西域都護鄭吉等救出,始免於難。

晚年以烏孫政局動蕩,年老思鄉,請歸漢地,宣帝憫其難,甘露三年(前51年)與孫男女3人被迎歸漢。詔賜田宅、奴婢,兩年後病卒。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120

出生

公元前120年出生。

-0100

嫁軍須靡

公元前100年因細君公主死,她奉命赴烏孫和親,嫁軍須靡。

-0064

與泥靡情感生活

公元前64年翁歸靡死,軍須靡與匈奴夫人所生子泥靡嗣位,她又嫁之。生一子,名鴟靡。

-0053

刺殺狂王失敗

公元前53年謀與漢使魏和意擊殺之,未果,為泥靡子細沈瘦困於赤谷城(位於伊塞克湖西南伊什提克),被西域都護鄭吉等救出,始免於難。

-0051

被迎歸漢

公元前51年與孫男女3人被迎歸漢。

-0049

逝世

公元前49年逝世。

人物生平


遠嫁烏孫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楚元王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弟。其祖父劉戊,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參加吳楚七國之亂,企圖謀反未成后自殺,當時劉解憂尚未出生,因此她是罪臣後代的身份出生的。
西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與大月氏人結盟夾擊匈奴,可是無功而回。隨後漢武帝展開反擊匈奴的戰爭。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發起馬邑之戰。在佔領河套后,又發動河西之戰,漢軍節節勝利。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終於出現“金城(蘭州)、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今羅布泊)空無匈奴”。同年,張騫認為聯合烏孫國,能切斷匈奴右臂,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
三年後,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再次出使西域,向烏孫建議返回敦煌、祁連間故地,以便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當時烏孫面臨內亂。烏孫太子早逝,烏孫昆彌(君主頭銜,又作昆莫)獵驕靡以太子之子岑陬(官號,名叫軍須靡)為太子的請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祿不滿。大祿握有兵權,計劃起兵殺害軍須靡。獵驕靡為保護軍須靡,便給他萬餘騎兵到別處自立,自己另掌萬餘騎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國所有兵力。他接見張騫,可是沒有答應張騫的與漢結盟的要求。獵驕靡認為“年老國分,不能專制”,而且大臣不了解漢的國勢,又畏懼匈奴,烏孫不可能遷回故地。
獵驕靡派數十名使節隨張騫入漢,使節見識到西漢國勢強盛,促使烏孫國考慮與漢結盟。匈奴單於獲知烏孫與漢朝建立了聯繫,企圖攻打烏孫國。獵驕靡了解西漢當時正積極與西域各國建交,便請與漢朝聯姻,尋求支援。於是漢武帝以宗室劉建之女細君公主下嫁烏孫,但她下嫁數年後即病逝。
漢武帝又把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時間為太初四年(前101年,一說元封六年即前105年)。解憂公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代替細君公主鞏固雙方關係而遠嫁烏孫。軍須靡死,弟翁歸靡繼位為昆彌,娶解憂公主。解憂公主遠比細君公主活得長久,漢對於烏孫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西域風雲

西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和車師的聯軍攻擊,解憂公主上書求西漢朝廷出兵救烏孫。適逢昭帝駕崩,漢朝廷沒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后,經解憂公主及昆彌翁歸靡分別遣使,宣帝發兵十五萬騎,由五位將軍率領分道並出,並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
本始三年(前71年),匈奴大敗。自此以後,匈奴由盛轉衰,逐漸退出西域,烏孫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國家,翁歸靡決定擺脫匈奴。
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歸靡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復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宣帝答允,遂以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出嫁,但未果。當時,匈奴日逐王與握衍朐鞮單於不和而降漢,而且親匈奴的車師軍隊被西漢軍隊打敗,匈奴無法繼續控制西域。西漢取代匈奴在西域的位置,宣帝在神爵三年設西域都護府,長官都護負責管理西域事務,烏孫的一舉一動受到西域都護府的監視。
神爵二年(前60年),翁歸靡死,元貴靡未能順利繼承昆彌之位,烏孫背信沒有履行之前的約定立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而改立了擁有匈奴血統的泥靡(軍須靡之子,《漢書》中稱狂王),西漢朝廷不滿。西漢與烏孫的聯盟終止。因為西漢不需要聯合烏孫共同對抗匈奴,所以解憂公主的任務是為漢控制烏孫。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漢朝廷的意思,又因殘暴失去烏孫國人的支持,解憂公主與漢使者魏如意及任昌合謀刺殺狂王,失敗。西漢首次干涉烏孫內政,最終引發烏孫內亂。
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叛變,起兵殺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將軍辛武賢討伐烏孫。西域都護鄭吉遣烏孫右大將之妻馮嫽(解憂公主的侍者)勸降烏就屠。最後宣帝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並賜印綬。烏孫國最終歸降,成為西漢的屬國,自此,漢朝統一了整個西域。隨後漢朝為大小昆彌劃分地界與及人民,大昆彌六萬餘戶,小昆彌四萬餘戶,可是烏孫國人的心偏向小昆彌。
大昆彌元貴靡死後,子星靡繼位,西漢進一步控制烏孫。西漢先遣馮嫽率領百人前往烏孫鎮撫星靡,又接納都護韓宣的建議,賜烏孫高官大吏、大祿、大監金印紫綬,以輔助星靡。之後都護韓宣提出罷黜星靡,漢元帝沒有同意。
大、小昆彌之間矛盾不斷。西漢成帝鴻嘉末(前18或前17年),末振將成為小昆彌,當時大昆彌雌栗靡很有威信,末振將擔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殺雌栗靡。漢朝冊封雌栗靡的叔父伊秩靡為大昆彌,末振將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殺后,漢馬上派兵殺死末振將太子番丘。末振將之弟卑爰疐率領八萬人投靠康居,經常發兵攻打烏孫,企圖吞併大、小昆彌的部眾,最後被漢朝西域都護孫建領兵襲殺。

落葉歸根

甘露三年(前51年,或甘露二年),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當時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她迎回長安,同來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根據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相關漢代簡牘,解憂公主由常惠護送,甘露三年(前51年)十月由陽關入塞,從行人員中沒有馮嫽。
解憂公主歸漢后,宣帝下賜公主級別的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禮儀也比照公主。兩年後,解憂公主與世長辭,三個孫輩守護她的墳墓。
解憂公主圖冊
解憂公主圖冊

家族成員


高祖父劉交
曾祖父劉郢客
祖父劉戊
夫君第一任軍須靡劉細君第二任丈夫,烏孫昆彌獵驕靡之長孫
第二任翁歸靡第一任丈夫軍須靡堂弟
第三任泥靡第一任丈夫軍須靡與匈奴夫人之子,號稱“狂王”
兒子長子元貴靡曾被翁歸靡立為王儲,後為烏孫國的大昆彌
次子萬年莎車國國王
三子大樂烏孫國大將
幼子鴟靡
女兒長女弟史嫁龜茲王絳賓為王后,后被漢宣帝封為公主
次女素光嫁烏孫翮侯
繼女少夫當時已故烏孫公主劉細君所生
侄女劉相夫

史籍記載


固撰《漢書·西域傳》
日落解憂橋(紀念劉解憂)
日落解憂橋(紀念劉解憂)

軼事典故


民間傳說

當年解憂公主和親到烏孫,被封為右夫人,與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烏孫王昆莫岑陬,誰更得寵將直接影響到烏孫與漢和匈奴哪邊的關係更為親近,兩個女人爭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一個國王,而是一個王國,其中的爭鬥的慘烈可想而知。據傳,一次解憂公主偶患腹瀉,吃完隨行帶來的藥物后仍不見好轉。大漢的隨行御醫從當地找來一些對應藥材,由於不了解藥性有多大,又怕左夫人及匈奴隨從在防不勝防時下毒加害公主,便大膽的採用藥物“濯足”的方式(也就是現在的足浴)進行治療,結果卻誤打誤撞醫好了解憂公主。烏孫昆莫覺得此法甚是奇特,便命御醫將西域的一些獨特藥材與“濯足”方式結合,尤其是一些對身體有毒副作用的藥材,如此就避免了藥材毒性對身體的損傷。這些“濯足”的治病療方在烏孫國世代流傳,經百姓遷徙傳入各地,這種泡泡腳就能治病的方式流入西域並深受百姓認可。

主要成就


興國安邦

解憂到烏孫國后,積極參與政事,致力於興國安邦的事業。她經常不辭辛勞的到各個部落中視察民情、訪貧問苦;每逢國中發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線,與各族牧民並肩戰鬥抗洪救災;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和發展農業的活動;她還積極支持賢臣的建議,說服烏孫王和烏孫長老們,開通了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諸國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歸靡以後,烏孫的經濟發展很快,官辦的商業和民間的自然經濟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那真是財源滾滾,擋都擋不住,烏孫和四鄰國家的和睦關係勝過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來的蹤跡,各國民眾翹起大拇指讚頌她:漢家公主的美貌賽過天鵝,愛民如子的美德天下傳頌;烏孫國走出了一條濟世安邦的興國之路,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如同太陽升到正午一樣。

力挽狂瀾

漢昭帝末年(前74),由於漢昭帝年輕多病,漢朝的國力也不能和漢武帝時期同日而語,匈奴又開始張狂起來。多年來積壓在匈奴貴族心裡的怨憤終於找到了發泄的時機,匈奴壺衍鞮單於調遣大軍,以車師國為跳板,長驅直入烏孫腹地,先後吞併烏孫東部惡師(今新疆烏蘇市一帶)、車延(今新疆沙灣縣一帶)等大片烏孫國土,大肆擄掠民眾和畜產;並且派出特使到烏孫國,威逼烏孫王背叛漢朝,交出解憂公主方能罷兵。
當時前方的戰事已經十分吃緊,面臨亡國的威脅,王廷內部的親匈奴派也大肆活動,煽風點火,蠱惑人心,主張滿足匈奴單於的要求,趕快把解憂公主交出去,否則烏孫的命運如同危巢之卵,時刻都有傾亡覆滅的危險。王廷內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戰,有人主降,烏孫王一時也左右為難。
誰能力挽狂瀾呢?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了翁歸靡,首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了又拖,出兵之事乾打雷不下雨,漢朝的大臣們為立誰為國君還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還顧得上解救遠在西域的烏孫國的危難呢?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力,團結烏孫貴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給戰馬加料催膘,擴軍備戰,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的顛覆,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從而穩定了民心。就是在最危難的歲月里,解憂公主也是天塌地裂心不驚,胸懷全局志更堅。漢宣帝即位后,解憂公主又和烏孫王翁歸靡聯名上書漢廷,力陳烏漢聯手,兩面夾擊匈奴的卻敵之策,烏孫國和漢朝的和親聯盟理應得到有力驗證。烏孫王還保證出動烏孫國最精銳的五萬騎兵參加東西合擊。可是這封上書也很久都沒有得到漢廷的答覆,一時間烏孫內部投降派意見甚囂塵上。

烏孫大戰

一直到漢宣帝即位兩年後,漢宣帝在百事待興、日理萬機之下毅然決定出兵支援烏孫,於是漢朝的五位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又派出解憂公主的故友常惠校尉為特使監軍,到烏孫指導、監督出戰,聯合反擊匈奴。這一場著名的戰事中,烏孫國的精兵更是驍勇無比,烏孫王翁歸靡親自披掛出征打頭陣,常惠將軍手持漢朝符節隨軍而行,出謀劃策;烏孫的兵馬千里奔襲,在漢朝大軍遠未到來之前,抓住戰機,出奇制勝的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帶);此戰匈奴軍敗的很慘。不但無數匈奴名王被生擒,連壺衍鞮單於的叔叔、嫂嫂、女兒等親眷都成了烏孫兵的俘虜,共計三萬九千的匈奴將士當了俘虜,烏孫國繳獲的戰利品大小畜產七十多萬頭。
烏孫大軍凱旋而歸,而漢朝的五位將軍卻戰功細微。匈奴壺衍鞮單於惱羞成怒,親自領兵一萬鐵騎偷襲烏孫,卻不料此次偷襲得不償失,在烏孫的反擊下匆匆逃離,歸途中偏偏遭到百年不遇的大風雪阻卻歸程。本來就只擄略到一些老弱病殘的烏孫牧民,在撤離時俘虜和匈奴兵九死一生,只有單於和少部分人死裡逃生。此後三年,烏孫和北方的丁零、東方的烏桓,三面夾攻,連連出征,匈奴被打的暈頭轉向,顧此失彼,損失慘重,大傷元氣,昔日威震八方、稱雄百年的匈奴一蹶不振,雄風不存。許多匈奴的屬國紛紛宣告獨立,匈奴壺衍鞮單於不敢和漢朝公然對抗,還夢想和漢朝恢復和親,漢朝對此不予理睬。自此,解憂公主的威望高漲無比,漢朝和匈奴的對侍局面也由此乾坤倒轉。漢朝是中興之時,匈奴則是日薄西山。
常惠是解憂公主出嫁前在京城的好友,解憂公主出嫁的第三年他隨蘇武一同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長達十九年,直到漢昭帝即位后在漢朝的多次要求下才和蘇武等人一同回到漢朝。在解救蘇武歸國中,常惠立下很大功勞,升為光祿大夫。以後在巴里坤之戰中,常惠又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被封爵為長羅侯,並接替已經病故的蘇武,做了典屬國(專管漢朝與各國少數民族的事務)。巴里坤之戰凱旋而歸后,漢朝又派常惠將軍到烏孫國慰勞烏孫國在聯手反擊匈奴的戰役中立下大功的功臣們。
地節年間到元康年間(前68-前62),漢朝在西域的屯田部隊和匈奴的車師爭奪戰打得艱苦卓絕、雙方互有勝負。由於敵眾我寡,實力懸殊太大,漢朝的屯田部隊打得十分慘烈,漢朝在西域的屯田校尉鄭吉率領的屯田部隊被匈奴軍隊死死圍困在車師國都交河城。漢廷中大臣們意見分歧,有的主張放棄西域,有的主張向西域增兵。常惠率領張掖、酒泉地方軍的數千名騎兵成功地解救了鄭吉率領的屯田將士。以後因其熟悉西域國情,在烏孫國上層,常惠也有很高的威望,故而多次出使西域,甚至領兵常住在烏孫國屯田,一生為烏孫國的和平與建設立下卓越貢獻。
元康二年(前65),正當解憂公主五十六歲的壽辰,赤谷城王宮擺下盛筵,佳肴美味,時鮮瓜果,琳琅滿目。西域三十六國的王公應邀前來,赤谷城漢家公主的宮殿里貴客滿盈,君臣痛飲,暢話烏孫國幾經磨難,從敦煌一帶西遷伊犁河谷,到如今和匈奴平起平坐,而且成為西域三十六國的領頭羊的可喜變化。

人物評價


總評

她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她為了大漢的和平與安定,不計個人的利益與得失,毅然接受使命,遠嫁烏孫,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促進大漢和烏孫之關係,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烏孫公主相比,她的歷史貢獻不遜於烏孫公主,甚至大於烏孫公主。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電視劇飾演者
2014年《解憂公主》張歆藝
《解憂公主》張歆藝飾劉解憂
《解憂公主》張歆藝飾劉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