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城關區的結果 展開

城關區

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城關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海拔3650米,城關區面積523平方千米。城關區總人口為27.9074萬人(2013年),有藏族、漢族、回族等31個民族。城關區轄4個鄉,8個街道,40個社區,11個行政村(2014年5月)。

城關區地處3650米的河谷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城關區有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宗角祿康(龍王潭公園)、羅布林卡等名勝古迹。

2017年10月,城關區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區縣。2018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6.55億元,同比增長10%;預計實現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11.64%;2018年,城關區旅遊業總收入達140餘億元。2019年9月4日,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歷史沿革


吐蕃王朝

約六世紀末七世紀韌,崛起于山南—帶的雅隆部落,勢力擴張到拉薩北部。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倫贊統治時,在娘、韋、嫩等家族的配合下,攻入赤邦松的堡寨,佔領了拉薩市城關區。約貞觀七年(約633年),松贊干布在拉薩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帝國。
13世紀,元朝中央政府把拉薩市城關區納入統一版圖,元、明中央政府先後在城關區等地方扶持薩迦王朝和帕木竹巴王朝,使西藏的政治中心一度轉移至日喀則的薩迦和山南地區

近現代

195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西藏拉薩。1960年正式設立拉薩市,1961年4月23日設立拉薩市城關區。
1954年拉薩墨本管轄拉薩市;衛區總管管轄尼木門喀溪、曲水宗、羊八井郭巴、麻江郭巴、堆龍德慶宗、撒拉溪、朗塘溪、卡孜溪、林周宗、墨竹工卡宗、東嘎宗、德慶宗、達孜宗、蔡溪、列烏溪、南木傑崗溪、洛麥溪、協仲溪、札什溪、曲隆溪、折布林溪、南木溪、聶當溪、朗如溪、蚌堆溪、札溪、隆巴溪、昌谷溪等28宗溪。
1960年設拉薩市,原屬絳曲基巧的當雄、達木曲柯爾、白倉溪、達波錯斯(色)、旁多溪划入拉薩市。將折布林溪、洛麥溪、朗如溪、蔡溪、曲隆溪、札什溪併入拉薩市區;以林周宗與旁多宗、撒拉溪、朗塘溪、卡孜溪合併設林周縣(駐松盤);以當雄與羊八井郭巴、寧中郭巴、納木湖郭巴等合併設當雄縣;以達孜宗與德慶宗、蚌堆溪合併設達孜縣(駐德慶村);以墨竹工卡宗設墨竹工卡縣(駐塔巴村);以曲水宗與色溪、南木溪、協仲溪、聶當溪合併設曲水縣(駐雪村);以尼木門喀溪與麻江郭巴合併設尼木縣(駐塔榮);以堆龍德慶宗與列烏溪、東嘎宗合併設堆龍德慶縣(駐朗嘎)。拉薩市共轄當雄(駐當曲卡)、尼木、曲水、堆龍德慶、達孜、林周、墨竹工卡等7縣。
1961年4月23日,拉薩市城關區正式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關區位於西藏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城關區南北跨距31千米,轄區東與達孜區相鄰,北部與林周縣相鄰,西與堆龍德慶區尼木縣相鄰,南與曲水縣及山南市的貢嘎縣扎囊縣接壤。城關區面積523平方千米(2014年)。

地形地貌

城關區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海拔3650米,城關區面積523平方千米,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區唯一的縣級行政區。拉薩市城關區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區域東西跨距28千米。

氣候

拉薩市城關區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少,屬於高原溫帶半乾旱氣候,年最高氣溫29.6°C,最低氣溫零下16.5°C。年平均氣溫8℃,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於7、8、9月份,多夜雨。年長達3000小時以上。夏無酷署、冬無嚴冬。

自然資源


綜述

城關區境內的水資源、礦產資源及農資源也極為豐富,地下水儲備由於拉薩河及周圍高山、冰川等條件作用下,境內形成了數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庫。城市綠化覆蓋率17%,人均綠地位居全國第四位。

動植物

境內有屬國家和自治區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黑頸鶴(藏鶴、仙鶴)、金雕胡兀鷲高山兀鷲(喜山兀鷲)、馬麝雪豹等;有屬國家和自治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的彩鸛(白頭老鸛)、斑頭雁、自尾鷂、灰背隼、紅隼、鳶、鸚鵡、毛腿沙雞、哈曼馬雞(喜山馬雞)、灰鶴、赤麻鴨、雕鴞、水獺、黃鼬、藏狐、猞猁等。
此外,常見的其他野生動物還有渡鴉、大杜鵲、喜鵲、岩鴿、柳鶯類、畫眉、燕子、棕頭鷗銀鷗燕鷗紅腳鷸白鶺鴒、赭紅尾鴝、百靈雪雀、擬大朱雀、雲雀、啄木鳥、灰背伯勞、高原兔、獾、喜馬拉雅旱獺、鼠兔類、褐鼠、沙蜥、溫泉蛇、高山蛙、、橫口裂腹魚、雙腹重唇魚、裸腹重唇魚、拉薩裸裂尻魚、拉薩鏈魚、軟刺裸鯉、拉薩裂腹魚等;以及氂牛、黃牛、犏牛、驢、綿羊等家養動物。
城關城區的農作物主要有青裸、小麥、玉米、油菜、蠶豆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土地資源

拉薩市城關區總土地面積為554平方千米,合831000畝。其中,市區建築面積51.4平方千米,合77100畝,佔總土地面積的9.28%;市郊面積502.6平方千米,合753900畝,佔90.72%。
在總土地面積中,宜農、林、牧地624765畝,占城關區總土地面積的75.18%。其中耕地面積30814畝,占宜農、林、牧土地總數的4.9%;宜林地85593畝,佔137%;草地508358畝,佔814%。市區77100畝,佔總土地面積的9.28%;暫不宜農、林、牧地和其他用地859950畝,佔10.35%;水域面積43140畝,佔5.19%。

礦藏資源

聖地礦部門勘查,截至2000年,城關區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石灰石、花崗石、瓷土、砂石、黏土(即阿嘎土)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等十多種。主要分佈在納金鄉、奪底鄉、娘熱鄉、蔡公堂鄉境。其中,納金鄉的獻多鐵礦點儲量為10000噸,奪底鄉的奪底溝鐵礦點儲量為116491.63噸(E級);娘熱鄉的馬琴科鐵礦點儲量為1569288噸。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城關區下轄12個街道,有八廓街道,吉日街道,吉崩崗街道,扎細街道,公德林街道,嘎瑪貢桑街道,兩島街道,金珠西路街道,蔡公堂街道,奪底街道,娘熱街道,納金街道。
序號名稱
1八廓街道
2吉日街道
3吉崩崗街道
4札細街道
5公德林街道
6嘎瑪貢桑街道
7兩島街道
8蔡公堂鄉
9納金鄉
10娘熱鄉
11奪底鄉

人口民族


人口

城關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
城關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
根據城關區人口和育齡婦女信息系統資料庫數據匯總統計,城關區總人口為27萬多人(2013年)。
2021年6月,拉薩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73586人。

民族

城關區主要有藏族、回族,其他民族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瑤族土家族、朝鮮族、彝族、裕固族、維吾爾族、侗族錫伯族布依族土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哈尼族、鄂倫春族等37個民族。

經濟


綜述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
2012年,拉薩市城關區GDP為53.62億元。拉薩市已擁有電力、採掘、食品加工、建材、印刷、工藝美術等現代工業,民族手工業產品。2014年公共財政收入比2013年增長18855萬元,比2013年增長30.3%。公共財政支出預計達到173155.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2135.07萬元,國防支出379萬元,公共安全支出22423.2萬元,教育支出44441.7萬元,科學技術支出200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524萬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5034.1元,節能環保支出82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226.6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9974.9萬元,資源勘探信息支出2518萬元,商品服務支出149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2019.7萬元,住房保障支出243.53萬元,糧油物資儲備支出450萬元,其他支出355萬元。
2017年10月,城關區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區縣。

第一產業

2012年,城關區把設施農業項目建設任務全部交給各鄉組織農牧民參與實施,參與建設項目的群眾增收達到211萬元。城關區農牧局2012年實施的項目共有18個,涉及資金6034.8279萬元。2012年,城關區從科技三項經費中投資29萬元,引進櫻桃和油桃樹,在位於蔡公堂鄉的城關區特色園藝科技示範園區內種植。2012年,城關區各類牲畜存欄25956頭(只、匹),仔畜成活率達97.7%,出欄率達37.3%,各種肉類產量達0.1105萬噸,奶產量達0.5636萬噸,禽蛋產量達16.2噸。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11月,城關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944.66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669.95萬元;實現工業稅收314.1萬元;實現工業投入9082.66萬元;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人員943人。

第三產業

2013年,城關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億元,比2012年增長28.8%;服務業實現收入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貿易業務實現收入492萬元,比2012年增長4.5%;民族手工業產值達到5785.15萬元,比2012年增長6.7%。旅遊業以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布達拉宮等著名寺院為主,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2018年,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9.02億元,同比增長14.4%;
2018年,城關區旅遊業總收入達140餘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旅遊總接待人次達1757萬,同比增長15%以上。
總投資3000萬元的娘熱鄉加爾西旅遊文化示範點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0%;總投資320萬元的奪底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項目,已完成項目的前期工作,該項目將建設西藏泥塑展覽館和西藏首家水磨文化體驗中心,進一步豐富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成功申報總投資為1000萬元的拉薩市城關區普覺景區建設項目,正在辦理相關前置手續。
總投資為1000萬元的城關區支溝景區建設項目正在辦理相關的前置手續;申報1000萬元的北京援藏項目,計劃建設西藏首家原生態為主的藏家家訪深度體驗自然村;投資49萬元,古城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已完成項目驗收。

文化


全區有3個電影放映隊(2014年),年放映任務900場,7個調頻廣播電視收轉站、2個電視單收站、3個小型有線閉路站,11個城鄉廣播放點,全區廣播電影電視覆蓋率已基本達到100%(其中有線電視覆蓋率為86%)。全區12個行政村和42個村民小組都能聽到廣播、看到電影,基本實現了廣播電影電視村村通。轄區內出版發行報刊20多種,擁有圖書館、影院、卡拉OK歌舞廳等。娘熱鄉民間藝術團成立於1979年,共有演職人員69名。藝術團每年到拉薩市賓館、飯店為來自國內外遊客演出。
2018年,投資991萬元新建城關區縣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為27支藝術團隊發放扶持資金78.5萬元。舉辦各類文藝活動72場,放映電影407場,受益群眾45400餘人次。爭取援藏資金135萬元,組織娘熱民間藝術團赴北京演出6場次。

交通


城關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
城關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
區內交通發達,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全區的公路網已基本形成,主要由14條區(省)道、77條縣鄉公路為基礎。城關區緊鄰青藏鐵路拉薩站,南距拉薩貢嘎國際機場50千米。
東西向道路
主要有江蘇路、金珠路、北京路、林廓路等。
①江蘇路。原稱金珠東路。位於城關區南部,南臨拉薩河。金珠,藏語意為“解放”。東起東郊交通管理站,西接金珠中路,中與林聚路、林廓東路、朵森格路相交。全長3237米,寬30米。水泥路面,分快、慢車道。建有綠化帶和人行橫道。路兩側有拉薩市人民政府、拉薩婦幼保健院、群眾藝術館等。通公共汽車。
②金珠中路。原稱沿河中路。位於城關區中南部,南臨拉薩河。東接江蘇路,西至民族路,中與德吉路相交。全長2420米,寬21米。瀝青路面。路兩側有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拉薩汽車站等。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路東段。通公共汽車。
③金珠西路。原稱沿河西路。位於城關區西南部,南臨拉薩河。東起民族路,西至西郊加油站。全長7850米,寬9米。瀝青路面。北臨烈士陵園。
④北京東路。原稱幸福東路。位於城關區東部。東起林聚路,西接北京中路,中與林廓路、小昭寺路、朵森格路、娘熱路相交。長2280米,寬24米。瀝青路面。路兩側建有藏醫院、拉薩市人民醫院、民航售票處等。
⑤北京中路。原稱幸福中路。位於城關區中部。全長1580米,寬30米。瀝青路面。有綠化帶和人行道。通公共汽車。
⑥北京西路。位於城關區中西部。東起民族路,西接青藏公路。長1570米,寬38米。瀝青路面。建有綠化帶和人行道。路兩側有海關、拉薩飯店、西藏自治區旅遊局、藏劇團及西藏賓館等。
⑦林廓北路。原稱建設路。位於城關區東部。林廓,藏語意為“大轉經”。東起五叉路口,西至娘熱路,中與奪底路、色拉路相交。全長3330米,寬38米。瀝青路面。路兩側有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小昭寺等。通公共汽車。
南北向道路
主要有娘熱、色拉、奪底路等南北向道路。
①娘熱路。原稱解放北路。位於城關區中部。娘熱,藏語意為“娘氏族的奴隸”。南起北京路,中與扎基路、林廓北路相交。全長4980米,寬9米。瀝青路面。路兩側有民航售票處、體育館等。
②奪底路。原稱林廓東路。位於城關區東部。奪底,藏語意為“狹谷”。南起五叉路口,中與扎基路相交。長2249米,寬12米。瀝青路面。路兩側有高原賓館、自治區貿易公司等。通公共汽車。

社會


教育

城關區在1995年率先在自治區實現普及六年制義務教育,1998年被驗收為“無文盲區”,1999年第一個通過自治區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評估。區內已基本形成從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職工成人大專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體系。2000年日本投資人民幣109萬元,西藏投資20萬元,拉薩市投資10萬元,援助西藏拉薩城關區修建娘熱鄉小學教學樓。
2009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4所,全年招生4670人,在校生12350人,畢業生2188人。各類中等專業學校5所,全年招生410人,在校4256人,畢業生835人。普通高中全年招生3898人,在校生9934人,畢業生3852人。普通初中全年招生7908人,在校生23101人,畢業生6913人。普通小學招生8191人,在校生47101人,畢業生8275人。
城關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0多所(2014年),全區擁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12所,教學點7所,職業培訓中心1所,學前教育機構41所;全區初中在校生2915人(江蘇中學908人),小學在校生4513人,職業技術學員177人,幼兒園4000餘人。
2018年,本級投入教育資金2.22億元,佔全區財政收入26.4%,教育“三包”和營養改善等惠民政策惠及6.09萬人,引進教師140名,統籌做好3288名教育編製分編工作,義務均衡教育順利通過拉薩市督導評估,達到自治區要求。計劃投資5.59億元,實施教育基建項目44個。西藏大學

社會保障

2012年,城關區加強對寺廟僧尼養老、醫保等參保率,參保完成目標任務到100%;加大了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宣傳工作,實現了參保率的平穩增長。在服務方面,2011年以來,該局為1萬餘人次提供各類保險政策諮詢。全年為902人城鎮居民辦理醫療保險報銷711萬元,辦理異地轉院153人,辦理門診特殊審批表594人,辦理商業保險賠付15人,辦理民政救助手續368人,辦理掛失卡1569人;為75人職工辦理醫療保險報銷60.67萬元,辦理異地轉院20人,辦理門診特殊審批表54人。
2018年底,全區387戶1186名建檔立卡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9286.85元,同比增長19.01%,貧困發生率、返貧率均為0。研究制定《關於穩步提升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的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確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老城區危房改造、棚戶區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加措棚戶區一期建設基本完成,加榮、洛堆棚戶區和1001套公租房建設啟動實施。開發就業崗位8871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310人,高校畢業生就業1785人,就業率達到93.11%,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衛生

城關區衛生局轄區有防疫保健站、計劃生育辦公室、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鄉衛生院、5個村衛生室等管理體系。
2018年,全面推進健康城關建設,新啟動運行4個衛生服務站(中心),完成6個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改造和城關區人民醫院選址工作。分級診療服務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16.15萬人,“三病”篩查救治20.4萬人次。

環境保護

堅決貫徹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深入推進“凈土、靜音、凈空、凈水”工程,發揮“河湖長制”領導小組督辦推動作用,河道水質、空氣質量保持優良。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厲打擊非法買賣、佔用耕地行為,搬遷31家石材廠、22家“未批先建”傢具廠。完成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庫工作,“禁白”工作成果進一步鞏固。實施拉魯濕地三期保護工程,建成13.8公里巡護步道。
2018年,投資3624.78萬元實施綠色圍城、國土綠化工程、庭院經濟建設,種植各類苗木11.2萬餘株,成活率均在90%以上,消除了無樹村、無樹戶。突出城市精細化管理,常態化開展尾隨兜售、佔道經營等亂象治理,紮實開展冬季牛肉市場、露天燒烤等專項治理工作。實施生活垃圾密閉式清運,市區道路洒水降塵覆蓋率達60%。全面啟動“廁所革命”,確保市容環境持續整潔有序。

旅遊


城關區風景
城關區風景
城關區不但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通訊、教育的中心,而且是西藏宗教文化最發達的地區,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已發展成為海內外遊客來藏的目的地和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作為西藏宗教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宗角祿康(龍王潭公園)、羅布林卡等名勝古迹坐落在城關區內。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東經91°2’和北緯29°7’的文匯點。佔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高110餘米,東西長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整個建築依山修建,規模宏大,巍峨壯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
布達拉宮於196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布達拉宮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羅布林卡
城關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
城關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
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藏拉薩西郊,被闢為人民公園。始建於十八世紀40年代,是歷代消夏理政的地方。旁邊的夏布甸拉康,是進行宗教禮儀的場所。
大昭寺
大昭寺是位於中國西藏拉薩市中心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2000年,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昭寺內供奉的是尼泊爾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8歲等身像於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獲得榮譽


2019年5月18日,城關區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9月4日,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38。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