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是西藏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波密縣與林芝縣交界處,主體位於波密縣易貢鄉,以易貢茶場所在的易貢湖為中心。總體呈寬頻狀展布,長軸方向呈北西——南東 向。總面積為2160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地質遺跡為特色。
主要地質遺跡有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區、易貢巨型滑坡區、易貢堰塞湖區、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反向河區、茶場與鐵山旅遊區、冰川地質遺跡區、現代冰川區、峽谷地貌區與次生崩塌滑坡區。
地質公園以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地質遺跡為特色——以世界罕見的特大山崩災害遺跡和中國最大的海洋性現代冰川群為主體,包括易貢藏布——易貢湖、巴玉、古鄉和許木四大景區,有國內最大的現代海洋性冰川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峽谷、瀑布、泥石流、滑坡、塌方、滾石、滑石、角峰、鐵山等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總面積2160.8平方公里。
地質公園南部地帶包括川藏公路上著名的通麥天險-排龍天險。
面積2160.6平方公里的露天“地質災害博物館”,大體上位於波密縣西部,也包括林芝縣的排龍鄉即排龍門巴族鄉。
南部:東起於波密縣的古鄉溝,經過通麥鎮,西至林芝縣的排龍鄉。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帕隆藏布河大峽谷就在排龍鄉。通麥鎮——排龍鄉有318國道(或川藏公路南線)上著名的通麥天險——排龍天險,比古鄉溝的艱難路還要危險。
北部:東起線有波密縣的多個鄉村,易貢鄉為中心,西北為巴玉(冰川多條)(不是通麥鎮南方的那個林芝縣巴玉鄉)、西至波密縣的八蓋鄉(過去就是嘉黎縣忠玉鄉)。
因為以易貢鄉為中心,所以名稱為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突出主題。
地質公園南部地帶包括川藏公路上著名的通麥天險-排龍天險。
以易貢茶場所在的易貢湖為中心。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從十一世班禪大師額爾德尼·確吉傑布的故鄉嘉黎縣出發,沿著一條800米—1000米深的峽谷,歷盡驚險,才能到達具有“世外桃源”美譽之稱的忠玉鄉。忠玉鄉地處藏東峽谷之中,整個盆地呈葫蘆狀,四周雪峰如刀砍斧鑿,終年白雪皚皚,飛鷹難越,而在雪線之下,寒、溫、熱帶植物呈立體分佈,層次分明。盆地之中,梯田層疊。
生態環境
米穀屏窮,雪山倒影,海市蜃樓常現,氣象萬江南藏布江大峽谷著稱於世,並有世界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 3100 米左右,氣候,有卡欽冰川,長達 33公里;帕隆藏布上游的來姑冰川,長達 35公里。它們部是我國海洋性溫性冰川中較長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中,最低可以達到海拔 2500米左右的地方,構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易貢湖沿易貢藏布而上,的路程可達易貢湖畔的農易貢湖,海拔 2100左右,為泥石流堵寒的河湖泊,處在大峽谷水汽通道的當口部位,盆地的環境特別優障,湖口鐵山巍峨,長條形的湖中雲霧遊盪,變幻無千;湖灘平原,水鳥飛翔,牛馬漫涉;湖濱台地,果林茂密,茶園壠壠;山麓坡上,松林杉木,挺拔俊秀,林中獼猴攀跳,這裡是西藏第一處茶園,所產珠峰聖茶聞名遐邇,為科學考察、觀光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旅遊貼士越,湖北念青唐古拉雪山冰川。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山體崩滑極具特色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從終年積雪的高山寒帶向下,為高山亞寒帶、山地溫帶、亞熱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等不同的垂直氣候分帶。易貢國家地質公園以其獨特的地質遺跡、現代峽谷地貌和冰川、以及藏族民俗和風土人情為一體,是人們了解大自然和少數民族社會的好去處。成因是,易貢巨型山體崩塌—滑坡的獨特類型是極其少見的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地形條件,是區域乃至全球構造促使整個青藏高原持續抬升的堅硬耐風化的岩石,且河流沿構造線分佈,既易於深切,又有強大的水動力條件的侵蝕,導致地形比高在繼續加大,使得斜坡穩定性進一步減弱。這一地區的氣候更是獨特,其降雨不僅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總之,易貢扎木弄溝巨型崩塌——滑坡是這些獨特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所形成的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成湖——湖水潰決——河谷地形改造——河谷次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鏈是在別的地區極難見到的。
湖堤潰決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山崩發生后,經過現場調研和反覆論證,人們選擇了對易貢湖“開渠引流”的排險方案,以期儘快降低堆積體的高度、降低下泄洪水水頭,減輕災害。為此,西藏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施工力量集結。並在短短的33天中,就挖成了一個深24米、長850米、寬150米的導流渠,創造了西藏工程史乃至我國水利史上的奇迹。但相對於極其龐大的崩塌滑坡堆積體來說,這不過是在它表面撓了一條淺淺的抓痕,易貢湖潰壩還是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也許很難用語言來描述潰壩洪水的驚天動地之勢和強大破壞力,易貢湖狂瀉的洪水在幾小時之內便使下遊河水水位暴漲40至50米,河水最大流量達到每秒12.4萬立方米,竟是雅魯藏布江年平均流量(每秒4425立方米)的28倍!
洪水過處令下遊河道兩岸儘是瘡痍:易貢藏布、帕隆藏布及雅魯藏布江沿岸40多年來陸續建成的所有橋樑、道路、通信設施全部被毀,河道斷面形狀由“V”形被改造為“U”形,河道加寬2至10倍以上,原來相對穩定的谷坡受到強烈沖蝕和改造,從而造成大面積山體失穩,在河谷兩側誘發了廣泛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
這次特大山崩引發的高速滑坡、堵江、淹沒、潰壩、洪泛等連鎖災害,留下了觸目驚心的足可供人們觀賞體驗和考察研究的災害遺跡景觀,並成為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景觀之一:由通麥沿易貢藏布而上,沿途可見潰壩洪水在河床兩岸形成高約50米左右的沖刷帶,原來的森林、表土剝夷殆盡,裸露的岩石好似灰色的長廊;在大壩潰決口的下方,可以看到在原來的河床上衝出的深槽以及大面積的石灘,一派洪荒景象;橫跨易貢藏布兩岸的天然大壩,潰壩后已被切成兩半,但在保留下來的堆積體表面,原來的錐狀土丘群、冒沙坑仍然清晰可見;在扎木弄溝口附近的易貢藏布兩岸,因碎屑流和衝擊波造成的大片森林倒伏帶和殘樁帶還歷歷在目;在扎木弄溝口,可以眺望溝內山崩以後山峰被削去大半,形成高差達1020米的大崩塌面的駭人景象。
易貢特大山崩及其連鎖災害發生后,我國研究地質災害的頂級專家雲集於此進行考察,都為這一國內規模最大、類型及過程極為奇特、遺跡保存十分完整的地質災害事件所震驚,也為這裡絕塵脫俗的自然美景所傾倒,從而提出了在此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保護區的建議,並最終得以實現。
地質公園以世界罕見的特大山崩災害遺跡和中國最大的海洋性現代冰川群為主體,包括易貢藏布——易貢湖(在公園中心區域偏南)、巴玉(在公園中心區域偏北)、古鄉(在公園東部)和許木四大景區。
古鄉的冰川泥石流
川藏公路318國道從波密縣城到魯朗鎮一段,均會受各種地質災害影響而斷路。尤其是在古鄉溝,溝源上懸掛有數條冰川,受地殼活動和融雪等因素的影響,這裡常暴發冰川泥石流。從1953年首次暴發泥石流以來,災害已發生了6000餘次。泥石流衝出山口后,便會淤埋川藏公路,使這段路永遠處於危險狀態。溝口處還形成了一個寬4公里、面積為6平方公里的泥石流堆積扇形區。泥石流也堵塞了帕隆藏布河道,形成冰川泥石流堵塞湖——古鄉湖。古鄉湖周邊原先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杉樹,古鄉湖豐水期時它們被浸泡在水中,根爛而死;到了枯水期時,就露出乾枯的樹榦。
由通麥鎮沿318國道向東、去波密縣城,溯帕隆藏布上行不遠,就是古鄉湖,它是古鄉溝的泥石流堵塞帕隆藏布的產物。上世紀60年代,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一部獲國際金獎的科教片《泥石流》曾風靡一時,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來易貢前研究有關資料才知道,這部影片正是由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施雅風院士提議,在古鄉拍攝的。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古鄉溝位於念青唐古拉山東南坡,溝源頭有數條冰川懸掛其上。1950年察隅8.6級大地震,在古鄉溝源頭區引發了空前規模的雪崩、冰崩和岩崩,岩土碎屑物質被大量搬運堆積。到1953年,古鄉溝上遊河道中的鬆散碎屑堆積物的厚度已大於40米,從而為泥石流的暴發作好了充分的物質準備。1953年9月,降雨量大且集中,持續的高溫又導致冰雪消融,洪水猛烈地衝擊著堆積物,古鄉泥石流終於在9月23日大規模暴發。古鄉一帶的農田、村莊、寺廟遭到毀滅性破壞,140餘人喪生,直徑10—20米的巨石竟像航船一樣在泥流中漂浮,大量泥沙物質沖入帕隆藏布,堵江形成古鄉湖。而這,不過是拉開了此後古鄉泥石流長期演出的序幕。
1953年以來的半個世紀,古鄉溝源頭區泥石流頻頻暴發,次數居然有6000餘次,其中排出古鄉溝外的約600餘次,最多時一年竟有85次。交通常常被中斷。被泥石流搬出古鄉溝的固體物質約1億方,在古鄉溝口形成巨大的扇狀堆積體。就在2005年7月30日,古鄉溝後山冰川又一次暴發,泥石流一衝而下,護堤被毀,河流改道,國道318線320餘米路基被沖毀。當時泥石流堆積在路面的平均高度達3米、寬20餘米,總方量達2萬餘立方米,致使正準備通行的100餘輛車、400餘人受阻。古鄉泥石流幾乎成了川藏線的最大隱患。
但是,只要不是在泥石流發作的季節,古鄉湖就溫柔寧靜。當我來到古鄉湖邊時,古鄉泥石流已處在一個相對停歇期。只見湖畔樹影婆娑,湖岸蜿蜒,如一道柔美的曲線。面對此情此景,你怎能想到在它平靜背後的恐怖躁動呢。
易貢湖的變遷
易貢鄉附近環境:通麥鎮是藏東南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通麥往東是波密,往西南是去林芝、拉薩的必經之地,往西北就是易貢。通麥大橋就橫跨在從西北而來的易貢藏布和從東南而來的帕隆藏布上,扼守著川藏公路318國道。通麥懸索大橋是2001年新建的,舊橋已在2000年6月易貢湖水潰壩暴泄時被沖毀。過了通麥大橋就進入了被稱為“排龍天險”的路段。這裡是山崩、雪崩、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災害的多發地。不足3米寬的道路,稀鬆泥濘,稍有不慎,便會車毀人亡。
易貢湖這樣的湖泊,在易貢地質公園內及藏東南並不鮮見。青藏高原本來就湖泊眾多,如星宿群集,但它們的背景與成因卻各不相同。這裡的湖泊,多是因冰川泥石流或崩塌滑坡等作用堵塞河流所成的堰塞湖。
易貢湖湖面海拔僅2200米左右,由於受沿著雅魯藏布、帕隆藏布河谷而來的印度洋水汽的影響,這裡溫暖濕潤,常年雲霧繚繞,從而成為西藏最著名的茶葉產地。在波光浩淼的湖畔,眺望那一壟壟清翠的茶樹,宛若人在江南,只有河谷兩側那突兀巍峨的雪峰,才提醒你這是在喜馬拉雅和念青唐古拉的群山之中。使你在沉靜於仙境之中時,另有隱隱的擔憂。因為眼前這平靜的易貢湖的來歷太不尋常,它來自於1900年時易貢藏布左岸的扎木弄溝發生的一場大型泥石流,滾滾而下的泥石流堵塞了易貢藏布形成了易貢湖。100年後的2000年,災難再一次降臨。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並把歐亞板塊的一部分頂起來,形成了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易貢所在的藏東南高山峽谷區正處在“屋脊”的邊沿突然下降的地方,源自“屋脊”冰川的河流,要從海拔六七千米以上的源頭,找到進入恆河平原和印度洋的捷徑,便借著強大的勢能拚命下切,於是切出了地球上最為崎嶇陡峭的地貌。山體不停地被切蝕的同時,又因地殼活動被不停地抬升,加上冰雪融凍、地震頻繁和豐沛的降水,使地表的物質運動和地形的改變十分強烈和迅速。在這裡旅行,當天氣晴朗時,從深深的峽谷中望去,山峰突兀、聳入雲天的氣勢,因為由低到高,由莽莽密林至尖峭冰峰的強烈對比,而令人窒息。頻繁發生的大規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使緊鄰易貢地質公園的波密古鄉至林芝東久的川藏線,成為“天險”中的“天險”。這裡集中了古鄉泥石流、102大滑坡、培龍弄巴泥石流、排龍岩崩、拉月大塌方等許多著名災害地段,堪稱“地質災害博物館”,而易貢特大型山體崩塌滑坡,就是這座“博物館”里讓人嘆為觀止的“鎮館之物”。
巴玉冰川
地點說明:波密縣易貢鄉西北方的巴玉(冰川多條),不是通麥鎮南方的那個林芝縣巴玉鄉。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由易貢湖上行,經過位於湖尾的易貢鄉,轉入易貢藏布左岸支流勒曲藏布,便進入了地質公園的巴玉現代冰川景區,這裡由南而北依次排列著貢普、卡欽、若果三大冰川。在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及其周邊,集合著世界著名的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落。其中的卡欽冰川是我國最大的海洋性冰川,長35公里,也是僅次於喀喇昆崙山喬戈里峰音蘇蓋提冰川(長42公里)和天山托木爾冰川(長36.7公里)的我國第三大冰川,它的冰舌伸入原始森林10公里以上,在冰舌末端附近還形成了一道高約600米的冰瀑布。
只有到過高原見過冰川的人才能領略冰川之美。在巴玉現代冰川景區內的冰川有一共同特點,就是它們幾乎都有美麗的弧拱構造。弧拱構造大多位於冰川瀑布腳下,是在冰川表面形成的一圈圈凸向下游的弧形條帶,黑白相間,就像流水瀑布在下方的水潭中激起的道道漣漪。
關於冰川弧拱的成因有多種不同解釋,至今未有定論。我國科學家李吉均認為,冰川弧拱之所以總是出現在冰瀑布腳下,是因為冰川在通過瀑布區的陡坎時,運動速度很快,冰體處於舒張狀態,而一旦墜落至坡腳,冰川流速迅速減緩,冰體轉為壓縮狀態,冰川流速的不均勻變化便形成波浪式的弧拱,冰面融水及挾帶的碎屑物容易停積充填在凹槽處,而凸起部位較潔凈,故形成黑白相間的條帶。
區內冰川的另一大看點,就是海洋性冰川的特殊運動類型——躍動冰川。這是我國科學家的新發現。易貢藏布的卡欽冰川、帕隆藏布的米堆冰川、南迦巴瓦的則隆弄冰川都曾出現過躍動。
冰川的躍動很可能與區內極為陡峭的山地地形有關,由於這裡的溝谷坡降通常很大,冰川體也類似於一種潛在的滑坡體。平時它慢慢蠕動,一旦它的應力積累達到臨界點,或者受地震影響時,就會突然失穩,快速滑動躍進。
冰川給人們的印象大多是聖潔美麗的,但是一旦發生躍動,其結果就是一場災難。1950年8月15日,察隅發生8.6級大地震時,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則隆弄冰川被震裂成6段沿著山谷向下躍進,最下面的一段冰川體不僅摧毀了則隆弄溝口的直白村,造成97人罹難,還衝入雅魯藏布江,形成高達數十米的冰壩。1969年9月2日,則隆弄冰川再次發生躍動,並沖入雅魯藏布江,令洶湧澎湃的雅魯藏布江斷流了一天。
現在,在直白村和對岸江邊,殘留下來的冰川堆積物還赫然在目,6段冰川中,5段冰體還殘存在則隆弄溝內,而末段冰川體則保留在直白村邊海拔2900米處。
許木
自然環境
位於易貢湖湖口處的鐵山
易貢,藏語中是“美麗的地方”的意思,由於地處大峽谷的水汽通道上,盆地的環境又特別優越,所以這裡呈現出一派亞熱帶風光。如果不是易貢藏布兩邊成片倒下的樹木,以及泥石流沖刷翻滾出來的各種石頭,走到這裡,你會忘記這裡曾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地質災害。
2000年4月的那一場地質災害,大自然留下了觸目驚心的遺跡。但災后重建的村落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場——易貢茶場,都在默默地訴說人類面對大自然時的無畏與頑強。這也是徒步這條路線的意義:在大自然面前,我們的意志、勇氣與頑強是最好的武器。
這條路上的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嘉黎縣是曾經的茶馬古道南線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衝,也是中印通商的重要口岸。而易貢湖畔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重要基地,至今還保留著具有紀念意義的“將軍樓”。
D1:嘉黎縣開車至興咔村(71公里)
此路路況尚好,開車需八小時。一路上,風景從藏北草原的荒漠大磧慢慢的過渡到峽谷林區,從視覺上,景色的反差特彆強烈!白天與夜晚的溫差會讓你感受到夏天與冬季的氣候變化。從明天開始,就要用你的兩腳去丈量,這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特有的峽谷風情和絕美的地質地貌景觀。
D2:興咔村—A號營地(25公里)
從興咔村出發,沿著易貢藏布江峽谷往下溯,你會經歷峽谷兩側山上經常出現的滾石、滑石、滑坡等險境,但是當你休息的時候,就可以與易貢藏布的森林、河流、野生動物展開盡情的對話!在經過路邊一個黑乎乎的山洞后,不久就能看到幾棵樹上掛著被子、炊具,樹下修有野炊用的爐灶(到興咔村購物的山民留下的宿營用具),A號營地就到了!
D3:A號營地--B號營地(28公里)
從A號營地出發后,亞熱帶氣候景觀一直伴隨著我們的前進步伐,時而有強烈的太陽烘烤著我們,時而有冰涼的雨水侵犯我們,時而有泥石流、滑坡阻礙我們,讓我們步履艱難。不過俗語說得好,“無限風光在險峰”,路上兩岸鬼斧神工的懸崖峭壁,山頂上賓士而過的野生動物,偶遇的到山外購物的山民熱情的笑容都會讓你流連不已。當晚,到達一個用石頭壘起的草皮屋頂房子,這就是B號營地,在房子美美的睡一覺吧。
D4:B號營地—忠義鄉(14公里)
從B號營地開始,我們就進入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了。忠義鄉比較出名,因為西藏人都知道,嘉黎縣的忠義鄉,那可是真正的“世外桃源”!當年以走遍西藏、寫遍西藏而名聞全國文壇的馬麗華,本想到忠義一探,而且已經到了嘉黎縣城,但面對前方道路之兇險,硬是勒馬不前,悻悻而回,以至於在寫到忠義時,只能幾筆飄過,不能不令人遺憾。忠義鄉的人們很少外出,只有在開山季節,十月與十一月,鄉民才大量的外出購買生活必須品。每年到達這裡的遊客,不超過30名。你在這裡,可以盡情呼吸與感悟原生態。
D5:忠義鄉—八蓋鄉(38公里)
相對於前幾天的超爛路,忠義鄉到八蓋鄉的路可以稱“高等級公路”。不過高等級公路的風景也不差。從邊壩縣滾滾而來的桀傲不訓的霞曲藏布江,就在這路上與易貢藏布江相匯,構成了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一大景觀!停留在此處,附近的扎西崗村與亞聾村村民,會讓你深深的體味到熱情好客的民風!八蓋鄉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村落眾多,雪山、冰川陳列在兩邊的山峰之顛,又是一個“世外桃源”呀。
D6:八蓋鄉—塔魯村(36公里)
從八蓋鄉出來,泥石流、滑坡、塌方讓我們在行進中感到路途的艱辛,宗頗雪山與格弄納所冰川滋潤著峽谷的田地、森林、風景。塔魯村的風俗人情會讓你意外驚喜。
D7:塔魯到易貢(24公里)
這同樣是一個物產豐富的豐獲土地,被洪水沖毀的易貢湖,你會看見大自然與地質之間的相處是什麼樣的,易貢溫泉以天然的姿態為你洗去一路的傷痛。易貢農場的景觀會讓你感到意外的收穫,易貢茶場的“珠峰茶”香氣飄散於你們與易貢藏布江的雨水和呼吸中。你會更好的體驗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奧秘境地。
D8:易貢到通麥(23公里)
雖說只有23公里的路程,但要想走完全程,還要經過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段,要花費一番力氣,易貢地質構造將更脆弱的一面展現於你的眼前。從早晨出發到下午,也就結束了這次辛勞而艱險的旅程,到達天險通麥小集鎮(隸屬易貢鄉),這是一個坐落在川藏路與易貢藏布江邊的原始森林小鎮。
A:心態是最重要的,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走完這條路,是不可能的。境由心生,心態好,景才美,心態不好,這是個地獄。因為,這路比穿越墨脫的難度還要大得多。
B:常備藥品。
感冒藥,消炎藥,腸胃藥,外傷葯;
C:戶外用品。
背包,帳篷,睡袋,衝鋒衣,衝鋒褲,戶外鞋,軍膠鞋,拖鞋,手杖,戶外爐具;
D:食品。
路上在忠義鄉、八蓋鄉、易貢鄉都可以得到補給,所以出發時食品以5天為宜。建議多帶些高熱量小食品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