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第二次北伐

岳飛第二次北伐

岳飛第二次北伐發生於1136年(紹興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間。岳飛率岳家軍徠收復了陝西一帶的商州(今陝西商洛市一帶)全境和虢州(今河南靈寶市至欒川縣一帶)的部分地區。

李綱在給岳飛的信中稱讚此戰是“十餘年所未曾有,良用欣快”。金軍自滅遼破宋以來,真正遭受嚴重慘敗,主要是在紹興元年(1131年)的和尚原之戰和紹興四年(1134年)的仙人關之戰,但吳玠指揮的這兩次戰役都是防禦性的。紹興四年岳飛第一次北伐克複襄漢六郡是南宋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然而因宋廷限制,也僅僅是將偽齊軍前一年攻取的地區奪回,以彌補南宋長江防線的巨大缺口。岳飛第二次北伐長驅伊、洛,則是南宋立國以來初次堂堂正正的大規模進攻戰,幾乎將偽齊的統治區一劈兩爿,與韓世忠軍攻淮陽軍不克的戰績相比,也顯示了岳家軍的戰鬥力。

戰爭背景


自建炎年間(1127—1130)起,南宋的軍事實力在歷次的戰爭中逐漸增長起來,到了紹興五年(1135年),因江淮一帶游寇和江西、湖南等地的“土寇”都被剿平,南宋朝野上下要求北伐收復失地的呼聲變得強烈了,宋廷於是在軍事上作了一番部署。
紹興五年冬,宋廷將全國軍隊統一改稱行營護軍,張俊部為中護軍,韓世忠部為前護軍,岳飛部為後護軍,劉光世部為左護軍,吳玠部為右護軍,王彥八字軍”為前護副軍。同時部署:韓世忠軍駐屯承州(治高郵,今江蘇高郵)和楚州(治山陽,今江蘇淮安),張俊軍駐屯建康府(治江寧,今江蘇南京),劉光世軍屯太平州(治當塗,今安徽當塗縣),分別擔任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防務。岳飛屯駐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吳玠扼守川、陝,分別擔負長江中、上游各地防務。
此時岳飛軍由於大量吸收洞庭楊么軍,本部人馬進一步壯大,宋廷又將荊湖南路安撫司任士安、郝晸、王俊諸部一萬餘人,江西南路安撫制置司統制祁超,統領高道、丘贇等部近一萬人,原張浚都督府左軍統制杜湛所部數千人 撥歸岳飛節制。全軍總共擁有約十萬人馬,編製由十將增為三十將。不僅兵員和素質居各軍之冠,其聲望也在諸軍之上。因而在中原各地堅持抗金的忠義民兵首領,凡南來歸宋者,都樂於投奔岳飛部下。
紹興六年(1136年)正月,太行山忠義保社首領梁興等人徠,突破金人的圍剿,率驍勇騎士百餘名,歸附岳飛。岳飛立即將此事上報朝廷。宋高宗聞奏說:“(梁興南來)果爾,當優與官,以勸來者。若此等人來歸,方見敵情。”遂降詔讓岳飛妥善接納。
主戰派宰相張浚從紹興六年正月起到前線視師。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都被召到鎮江府(治丹徒,今江蘇鎮江)的都督行府商議軍事。張浚向宋高宗稱讚韓世忠忠勇、岳飛沉鷙,可以倚辦大事。此次都督行府軍事會議決定由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東東路的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邳州市西南),由岳飛自鄂州出發到襄陽府(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以圖北伐,由張俊自建康府出發到泗州州治盱眙縣(今江蘇盱眙縣),由劉光世由太平州出發到廬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由楊沂中的殿前司軍作為其舊上司張俊一軍的後援。韓世忠和岳飛主攻,張俊和劉光世主守。
二月,岳飛讓幕僚胡閎休起草聲討偽齊的檄文,預備誓師北伐;宋廷也批准岳飛的建議,將新設的襄陽府路恢復北宋時的舊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舊都。當時都統制王彥患重病,其“八字軍”(行營前護副軍)駐紮在岳家軍防區荊湖北路的荊南府(治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左相趙鼎和右相張浚決定將“八字軍”移屯襄陽府,由王彥出任襄陽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撫使,歸岳飛節制,以便一旦王彥病故,就把“八字軍”併入岳家軍。但王彥從前是岳飛在河北招討司時的上司,岳飛過去曾不聽王彥將令攻打新鄉,又獨自引軍離去,王彥因舊日嫌隙不肯接受這項任命。
岳飛塑像
岳飛塑像
三月,宋廷任命韓世忠為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岳飛由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升為宣撫副使,並由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一旦進軍之時,岳飛可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入宣撫“河東”及“節制河北路”頭銜。岳飛奉命返回鄂州軍中籌備進兵襄陽,母親姚氏卻不幸於三月二十六日病逝。岳飛為人至孝,向宋廷上書後未等批複,即自動解官,與長子岳雲等人扶靈柩往廬山安葬。喪葬完畢,岳飛就留在東林寺中為母守孝。岳飛堅持要按禮法為母“丁憂”三年,朝中左相趙鼎、右相張浚等大臣認為軍情緊急,要求讓岳飛“起複(居官守喪)” ;時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的主戰派大臣李綱已為岳飛調撥錢糧發往郢州(治長壽,今湖北鍾祥市),認為如不發兵則有糧道被截之憂,也上奏讓岳飛兵馬儘快開往前線,並特地寫信勸勉岳飛。宋高宗用“金字牌”降詔發往廬山命岳飛“起複”還軍,但岳飛“三詔不起”。岳飛守喪時,偽齊將王威又乘機攻陷京西南路的唐州(治泌陽,今河南唐河縣) 。最後,宋高宗對岳飛及其部下下達了嚴厲的警告:如再推辭,全體僚屬都得以“重憲”論處。岳飛只好“移孝作忠”,重返鄂州,帶兵出屯襄漢。

戰爭過程


就在張浚作出軍事部署不久后的二月中旬,韓世忠發動了攻勢,但岳飛還在臨安府覲見宋高宗,無法配合。韓世忠在淮陽軍宿遷縣(今江蘇宿遷市)擊敗偽齊守軍,圍困了淮陽軍城池。但六天後,偽齊援兵趕到,韓世忠被迫撤退。
到了六月,因天氣即將轉涼,張浚決定放棄進攻計劃,將戰略重心轉為“防秋”(防備秋高馬肥時女真騎兵南攻),張浚傳諭諸大將“先圖自守,以致其師,而後乘機擊之”。
七月,駐守荊南府的王彥健康狀況有了好轉,宋廷遂將“八字軍”調駐臨安府。這樣一來,岳家軍沒有增強軍力,荊湖北路的防守壓力卻加重了。
岳家軍北伐
岳家軍北伐
儘管張浚改變部署和王彥“八字軍”的東調給岳飛的北伐增加了不少困難,岳飛還是決定按既定計劃進軍。七、八月間,岳飛自襄陽北上鄧州(治穰縣,今河南鄧州市),然後兵分兩路,以春季剛剛投降的原偽齊虢州欒川縣(今河南欒川縣)知縣李通 為嚮導進行第二次北伐。先鋒左軍統制牛皋迅速攻下偽齊鎮汝軍(據王曾瑜考證,大約是牛皋故鄉汝州魯山縣),活捉以驍勇著稱的守將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時,由岳家軍參議官李若虛押送至臨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軍中戴罪立功,結果二十多年後,他仍在鄂州軍中服役。牛皋又繼續東進潁昌府(治長社,今河南許昌市)直至蔡州(治汝陽,今河南汝南縣)附近進行佯攻。岳飛率主力則往西北方向進攻。八月初,王貴董先、郝晸等攻佔虢州州治盧氏縣(今河南盧氏縣),繳獲糧食十五萬石。岳家軍旋即攻佔了虢略縣(今河南靈寶市)、朱陽縣(今河南靈寶市西南朱陽鎮)和李通原來的任職地欒川縣。王貴繼續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縣(今陝西商洛市商州區)、商洛縣(今陝西商洛市東南商鎮)、洛南縣(今陝西洛南縣)、豐陽縣(今陝西山陽縣)和上津縣(今湖北鄖西縣西北) 。
商州、虢州都屬陝西路,是吳玠的戰區。吳玠部將邵隆(原名邵興,為避宋高宗紹興年號之諱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復這兩地,並已被宋廷任命為商州知州。岳飛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儘快赴任,以便騰出岳家軍的人馬繼續征戰。岳家軍接連三戰告捷,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說,“遂復商於之地,盡收虢略之城”,“長驅將入於三川,震響傍驚於五路” 。
岳家軍繼續攻取偽齊順州 州治伊陽縣(今河南嵩縣)。八月十三日,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制孫某與后軍統制滿在,在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南)的業陽迎戰岳家軍悍將楊再興,被擊潰。孫某等五百餘人被陣斬,滿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楊再興又擊潰偽齊順州安撫使張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間,岳家軍奪取長水縣城,繳獲糧食二萬石,分發給軍卒和百姓,並奪取了一個偽齊馬監,得馬萬匹。接著順州另外兩縣永寧縣(今河南洛寧縣)和福昌縣(今河南洛寧縣東北)也被攻克。
九月初,宋廷陸續收到岳飛北伐的捷報,宋高宗對此態度有些冷淡,他說:“岳飛之捷,兵家不無緣飾,宜通書細問。非吝賞典,欲得措置之方爾!”張浚回答說:“飛措置甚大,今已至伊、洛,則太行山一帶山寨,必有通謀者,自梁青(興)之來,彼意甚堅。”

戰爭結果


岳家軍打到福昌縣,因孤軍深入陝西山區作戰,糧草難以接濟,不得不班師鄂州,岳飛留王貴一支人馬戍守前線。對自願隨軍南撤的居民,岳飛抽調一萬石軍糧予以接濟,並且“撥牛借種,召募耕種”,安排他們的生活和生產。一些已經收復的地區得而復失,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區從此為南宋所控制,直至1141年“紹興和議”簽訂時被割讓給金朝。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荊棘,立官府,招徠離散,各得其心”,逐漸將商州建設為要塞和下一次進攻的後勤基地。因從鄂州到襄陽的沿途當時久經戰亂十分荒涼,岳飛麾下機密官黃縱也認為汝、潁一帶攻下后難以守御,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時便不再將主力部隊開赴襄陽,而是直接由鄂州向今河南省東部的平原地帶進軍。
九月下旬,岳飛回到鄂州,舊染畏光、刺痛的目疾又劇烈發作,只能將軍務交給張憲和宣撫司參謀官薛弼、參議官李若虛處理,宋廷聞訊后,特派人急馳鄂州為岳飛治療,方得好轉。
就在岳飛班師之後,偽齊劉豫馬上籌集人馬準備南攻,並向金廷請求援兵,新繼位的金熙宗只派完顏兀朮(漢名宗弼)屯兵黎陽(今河南浚縣西北)以觀動靜。劉豫簽發二十萬(一說三十萬)鄉兵,號稱七十萬,進攻張俊和劉光世防守的淮南西路,宋高宗認為張、劉二人無法抵擋,降詔命岳飛全軍東下支援。岳飛雖目疾沉痛,還是奉命領軍趕往江州(治德化,今江西九江市)。張浚嚴令張俊、劉光世二將不得撤退渡江,偽齊的三路兵馬很快被擊退。岳飛到江州時淮西戰事已定,旋即返回鄂州,但因襄陽府等地守軍一部分被抽走東調,劉豫乘機聯合金軍又對岳家軍防區發起進攻,岳飛接到各地告急軍情,立刻點兵北上迎擊,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北伐。 (參見:岳飛第三次北伐)

戰爭評價


李綱在給岳飛的信中稱讚此戰是“十餘年所未曾有,良用欣快”。金軍自滅遼破宋以來,真正遭受嚴重慘敗,主要是在紹興元年(1131年)的和尚原之戰和紹興四年(1134年)的仙人關之戰,但吳玠指揮的這兩次戰役都是防禦性的。紹興四年岳飛第一次北伐克複襄漢六郡是南宋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然而因宋廷限制,也僅僅是將偽齊軍前一年攻取的地區奪回,以彌補南宋長江防線的巨大缺口。岳飛第二次北伐長驅伊、洛,則是南宋立國以來初次堂堂正正的大規模進攻戰,幾乎將偽齊的統治區一劈兩爿,與韓世忠軍攻淮陽軍不克的戰績相比,也顯示了岳家軍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