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嶺

十二嶺

十二嶺,是一個常見的地名,因為有十二道山嶺而得名。傳說專供楊貴妃荔枝而出名的雲浮十二嶺位於西江畔的廣東省郁南縣;因為解放戰爭中“十二嶺阻擊戰”而聞名的惠州十二嶺則位於東江畔的廣東省博羅縣。

傳說故事


話說天寶745年,唐玄宗冊封楊貴妃,開始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帝王愛情生活。一時間,上下逢迎,全國各地的奇珍異果上貢不止。但在萬千貢品中,楊貴妃獨愛其中一款彷彿白玉珍珠的嶺南荔枝
唐玄宗探問之下,方知楊貴妃喜愛那種荔枝看起來圓潤通透,水豐肉彈,是因為它與楊貴妃自身的豐腴之美有相合之處。於是,皇帝下昭查訪。數月之後,唐玄宗得地方官上稟,說是此等特色荔枝來自嶺南雲浮大山深處的十二個山嶺。唐玄宗龍顏大悅,御賜該地‘十二嶺’,特別指定該地為楊貴妃專供荔枝產區。
雲浮民間還有傳聞說,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乘亂出逃,最終請得玄宗皇帝恩准,避亂到雲浮十二嶺,參六祖,種荔枝,品佳釀,晚年以楊太真之名修仙得道,其世俗肉身和青絲長發化成了十二嶺上的荔枝樹,潔白的雙臂化成了西江邊上的玉枕山,以此表達著對唐玄宗一生的摯愛。

雲浮十二嶺


“雲浮”作為地域之名,最早見於唐朝。《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武德四年(621年)設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將全國各州一律改稱為郡,勤州改稱為雲浮郡,這是“雲浮”地名的由來。
而雲浮縣的前身名叫東安縣。東安縣的建制較晚,其經過情況如下:明萬曆三年(1575年),聚居於羅旁山區(今羅定、雲浮、郁南三縣毗連之地)的瑤、壯族人民不堪明王朝統治者的剝削、壓迫,舉行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四年(1576年),明玉朝派兩廣總督、都御史凌雲翼統兵10餘萬,進剿起義軍,經過4個月的激戰,官軍俘斬了4. 3萬多名起義反抗的瑤、壯族人民,血腥鎮壓了起義運動。五年(1577年),為了加強對羅旁山區的統治,明朝瀧水縣羅定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析德慶州的晉康鄉,高要縣楊柳、都騎、思勞、思辦等四都,新興縣芙蓉一、二圖,以及瀧水縣的南鄉、富林二所地,建置東安縣(今雲浮)和西寧縣(今郁南)一起歸羅定州管轄。東安縣的縣治在麒麟山(又名石麟山)旁(即今雲城鎮的烈士公園一帶)。首任知縣肖元岡於同年閏八月主理建城造字的工程,經過半年許,在六年(1578年)二月,城垣建成縣衙、軍署(又名參將府)、學宮、分司、社學、倉庫等管理軍政文教錢糧的機構也先後建立起來。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了道、州、府、廳等的行政區的建制,在省之下設置若干專區,繁盛都邑設市,其餘一律稱縣。原羅定州及其所轄的東安、西寧(今郁南縣)兩縣同隸西江(肇慶)專區,都是縣制。結束了羅定州長達幾百年的管轄時間!三年(1914年),當時政府鑒於全國存在3個東安縣(廣東省的東安縣,直隸省〔后改名河北省〕的東安縣,湖南省的東安縣),易生誤會,於是保留湖南的稱謂,把直隸的改名為安次縣,廣東的取古代雲浮郡名為縣名,從此稱雲浮縣。
1949年10月27日雲浮縣解放,1958年11月與新興縣合併稱新雲縣,1959年4月新雲縣改稱新興縣,1961年4月恢復雲浮縣建制。
1992年9月,撤銷雲浮縣建制,設立雲浮市(縣級)。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從肇慶市劃出,設立地級雲浮市,轄雲城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1996年1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由雲城區分設雲安縣,同年7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至此,雲浮轄雲城區、雲安縣、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
而有著神奇傳說的十二嶺就位於雲浮市郁南縣。

惠州十二嶺


但凡走過金龍大道的人,都會對博羅縣泰美鎮與楊僑鎮交界的羅村十二嶺有印象。顧名思義,十二嶺應該有12座山嶺。然而,任何經過十二嶺的人都會產生疑惑:這12座山嶺在哪?
事實上,金龍大道與205國道恰巧在十二嶺交匯,由此帶來的交通便利優勢讓十二嶺與周邊的鄉野之地有著巨大不同。飯店、加油站、散落各處的工廠……這些,都讓十二嶺披上了工業時代的烙印。久而久之,60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一場著名戰鬥,在人們的記憶中漸行漸遠了。
其實,這是一場不該為我們所忘卻的戰鬥。
時間:1949年9月11日
地點:博羅縣羅村十二嶺
解放軍兵力:粵贛湘邊縱隊獨立第一、二團,第三團第三營
國民黨兵力:國民黨保安第三師第八團,保安第五師3個營共3000餘人
戰況:這是硬碰硬的一仗。粵贛湘邊縱隊南線主力部隊在羅村十二嶺成功阻擊了增援柏塘的敵軍,重創了國民黨保安第三師和保安第五師的有生力量。
從現在的行政劃分上來看,羅村屬於泰美鎮,十二嶺則屬於楊僑鎮,但是在以前,羅村十二嶺是一個相對統一的地理概念。羅村地勢平坦,良田萬頃,十二嶺則是丘陵地帶,起伏不平。60年的滄海桑田,讓今天的十二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比如如今已經無法找到代表著十二嶺地形面貌的那12道山嶺,公路的延伸和廠房的蔓延,讓這些山嶺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或成為平地,或成為路邊不起眼的小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