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書法藝術解析
沈尹默書法藝術解析
1925年,在“女師大風潮”中,沈老與魯迅、錢玄同等人聯名發表宣言,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已故台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以下”。
目錄
沈尹默:(1883年-1971年),中國傑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早年二度遊學日本的沈老,歸國后先後執教於北大、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與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同辦《新青年》,為新文化運動的得力戰士。1925年,在“女師大風潮”中,沈老與魯迅、錢玄同等人聯名發表宣言,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後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薦,出任河北教育廳廳長,北平大學校長等職。1932年,因不滿政府遏制學生運動、開除學生,毅然辭職,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換出版委員會主任。抗戰開始,應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之邀,去重慶任監察院委員,曾彈劾孔祥熙未遂,不滿政府之腐敗,勝利后即辭職,卜居上海,以鬻字為生,自甘清貧,足見沈先生高風亮節。
沈尹默先生是陳毅先生進城后第一位拜訪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屆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是周恩來總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歷屆上海市人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1949年後,他先後參加了市政協、市博物館、市文管會、中國畫院、市文聯、市文史館的工作,親自創建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書法組織——上海市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為祖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尤其對中國書法藝術和理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毛主席曾接見過他,對他的工作和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中南海收藏書畫集》的第一頁乃是沈老寫給主席的書法。總理家中和辦公室都曾掛過沈老的字。
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右任)”之稱。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以下”。台灣大學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學書家沈尹默》一文中,有“楷書中我認為適合他書寫的,還是細筆的楮楷,真是清雋秀朗,風度翩翩,在趙孟兆頁后,難得一睹。”已故浙江美院陸維釗教授評沈老書法時,云:“沈書之境界、趣味、筆法,寫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寫到明代,已為數不多。”
沈先生的書法理論著作,則多發表於1949年以後,1952年的《談書法》,1955年的《書法漫談》,1957年的《書法論》和《文學改革與書法興廢問題》,1958年的《學書叢話》,1960年的《答人問書法》,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們談書法》以及《和青年朋友們再談書法》,1962年的《談中國書法》和《怎樣練好使用毛筆字》,1963年的《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上》,1964年的《書法藝術的時代精神》和《二王法書管窺》,1965年的《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中》,1978年的《書法論叢》,1981年的《沈尹默論書叢稿》。沈老書法作品廣泛流傳於海內外,深得人民的喜愛。特別是1981年出版的《沈尹默書法集》,比較全面地收集了他二十歲以後的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反映了他書法嬗變的全過程。1999年的《沈尹默手稿墨跡》則為他的草稿書扎精品四十餘件,以行草為主。近年來故居在海峽二岸收集到沈老書墓誌銘八種,從1921年到1960年,橫跨四十年,可以看到沈老楷書從北碑、唐晉風味演變到自成獨特風格的過程。乃為研究沈氏碑帖及學書者臨摹之範本。其中一種為沈老在1921年為蔣(中正先生)母王太夫人書墓誌(現陳列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孫中山先生為蔣母寫祭文並書“蔣母之墓”四個大字。此帖碑即將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