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米糕
烏米糕
烏米糕是江西省南豐縣,廣昌縣的傳統節日食俗,用糯米和大葉烏梅樹的葉子為原材料做成。烏糍的黑色應是用烏飯樹的葉子做出來的。這種粘性很強的烏米糕,似乎吃下去很難消化,然而不然,因為糯米經烏梅葉汁的催化,吃了反而健脾胃、通腸道。
烏米糕是江西省南豐縣的土特產,用糯米和大葉烏梅樹的葉子為原材料做成。
廣昌縣也有,另烏糍的黑色應是用烏飯樹的葉子做出來的。
做烏米糕其實在初七日就己經開始。這日白天,要上山採集大葉烏梅樹(不是結烏梅子的那種)的葉子(有人還會加少許楓葉)。拿回家后,用力揉搓成絨,然後加入溫水浸泡,讓葉汁漸漸與水交融成黑色,再濾去葉渣。夜晚,將澄濾過的水倒入白糯米中再浸泡半宿。第二天(初八日)拂曉,用鍋去蒸糯米成飯,蒸熟的糯米飯烏黑透亮,趁熱放進石臼中,用木柞又按又打,直到糯米飯變成一團粘乎乎、黑漆漆的糯米糕。
打糍是花大氣力的活。先是兩個人用柞不停地將糯米飯按至八九成爛,然後一個人舉起柞狠命地捶打,因為糍性甚粘,打下去、拔起來都相當費力。而另一人則要不斷地將燙手的糯米團整個翻轉,使其均勻地受力。兩個健壯的後生直累得面紅耳赤、手臂發麻、氣喘呼呼。大約二十分鐘左右,烏糍被搗爛得沒有一丁點兒飯粒狀時,便用盆缽盛起。別看這烏麻怪爪的東西不中看,單憑它散發出來的一股清香便令你饞涎欲滴。整團整塊的糯米糍要用手斷成一個個橢圓形的糍粑,攤放在米篩上。這時用大碗盛上幾個,拌以豬油(或茶油)和白糖上面放些炒熟的白芝麻,熱烘烘地往嘴巴里一送,頓時覺得滿口甘甜,齒頰生香。那種柔軟,那種滑膩,那種潤爽,是沒有任何糕點可以望其項背的。
南豐農村製作烏米糕的方法大抵都是如此。但近郊鄉村做糕時並不都打得很爛,做成的烏米糕是一塊一塊的。還有一種習俗:如果當年父母亡故,浸泡糯米就不能用大葉烏梅葉,只能用乾淨的草木灰去替代,也就是說,不能吃黑色的檄糍糕,大約是黑色與喪事有聯繫吧!
這種粘性很強的烏米糕,似乎吃下去很難消化,然而不然,因為糯米經烏梅葉汁的催化,吃了反而健脾胃、通腸道,所以俗諺雲:"四月八,吃塊鐵,百病都要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