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
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於1942年5月22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成立,該組織在美國、加拿大和加勒比地區擁有120萬名會員和退休人員。聯合會成立以來代表各行各業的工人的利益(包括初級和金屬製品、造紙、化學品、玻璃、橡膠、重型傳送帶、輪胎、運輸、公用事業、集裝箱行業、製藥、呼叫中心和醫療保健等),並維護和爭取工人應有的權利。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是美國最活躍的勞工組織之一,該工會對政治選舉與決策有著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以製造業為中心的幾個州。在這些地區,不僅對幾十萬工會會員的選票產生決定性作用,而且工會也會拿出大筆的經費來資助各級的競選活動。去年總統選舉期間,奧巴馬正是因為得到了這些工會成員的支持,才得以在民主黨的初選並且在後來的大選中拿下關鍵的幾個製造業州。
團結在一個組織中,無論信仰、膚色或國籍如何,均有資格成為會員。
通過立法、聯合協議或其他合法方式增加工資,改善協會會員的就業條件。
努力通過聯合談判或立法獲得六小時工作制和五天工作制。
為協會組織內的所有成員爭取最低工資標準。
通過法律合法禁止未年滿18歲的孩子工作,並倡導有關機構為他們提供教育。
確保公平的法定養老金、工人補償和失業保險法。
執行現有的公正法律並確保廢除不公正的法律。
通過立法來確保保護成員生命和健康的法律,防止在勞資糾紛期間僱用私人武裝警衛以及其他有益的立法。
1935年10月,工業組織大會 (CIO)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者組織委員會。1936年6月17日,鋼鐵工人組織委員會 (SWOC) 成立。1937年3月7日與Carnegie-Illinois Steel簽訂了第一份合同,確定工人工資和福利為每天5美元。1942年5月22日,克利夫蘭SWOC大會的代表創建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並選舉SWOC主席Philip Murray為第一任主席。1942年6月30日,鋼鐵、錫、鐵礦工人聯合協會與USWA合併。
1944年6月,美國鋁業工人協會的46,000名成員投票決定與鋼鐵工人工會合併,即USW。最終,又有8個工會加入USW。2004年6月,USW宣布與擁有57,000名成員的加拿大工業、木材和聯合工人(IWA Canada)合併,2005年,它宣布與造紙、工業、化學和能源工人國際工會 (PACE) 進行更大的合併。由此產生的新工會在 PACE 合併后採用了現在的名稱。2006年9月,代表加勒比阿魯巴島上煉油廠工人的阿魯巴獨立石油工人工會加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成為美國以外的第一個當地工會。2007年4月,USW與獨立鋼鐵工人工會合併。隨著組織不斷壯大,影響力日漸強大,2008年7月2日,USW和英國Unite領導層正式簽署合併創建新實體,稱為Workers Uniting。此次合併創建了自1930年代以來的第一個跨洋工會,此次合併的目的是使跨國公司時期的勞工運動全球化。
自成立以來,USW為各種慈善和慈善事業做出了貢獻。
為Make-A-Wish Foundation和Roswell Park綜合癌症中心舉辦了籌款活動。
2009年4月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提出對華鋼管反傾銷申請,當地時間20日再次上書美國政府,指責中國輪胎製造業對其造成了產業損害,並要求中國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要求政府限制進口中國產輪胎輪胎的進口數量恢復到2005年的水平。
USW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的起訴書中稱,過去5年中,美國輪胎進口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國內消費輪胎產量縮減了25%以上。該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美國有6家消費輪胎廠倒閉,將近7,000名美國輪胎工人受到了影響。而他們把這歸咎於中國對美出口輪胎。據統計,2008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近4,600萬個消費輪胎,價值約17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消費輪胎進口來源。
分析人士認為,在失業率上升,市場份額下滑的壓力下,美國大型輪胎製造企業便將矛頭指向了中國進口產品。USW在訴狀中提出,要求限制中國輪胎的進口數量,即比2008年的進口數量減少一半,為2,100萬個。同時,該組織還提出對中國輪胎進口實行三年的“配額制”,每年進口量增長5%。
按照慣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有60天的時間對USW提出的訴狀進行調查,並決定是否建議奧巴馬提供進口救濟。如果最終的裁決有利於USW,那麼奧巴馬將在90天內決定向美國產業提供何種保護,這場中美輪胎業的博弈最終結果將在09年9月見分曉。
美國鋼鐵工人失業怪罪中國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8日發表聲明稱,這七家美國鋼企在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遞交的訴狀中稱,中國鋼鐵製造商享受所謂的石油工業用鋼材補貼,這些獲得了補貼的鋼材被銷往美國市場。該聯合會也加入了這份訴狀。
“我們所代表的1/3的鋼管製造組織正在經歷裁員。”該聯合會發言人加里-哈伯德說,“中國持續向我們的市場轉移產品,如果不採取行動我們就會喪失自己的生產能力。”他說,美國鋼企遞交的訴狀想“確保我們能夠在市場從當前的衰退中復甦時保住就業”。
最近,美國《華爾街日報》也發表了經濟復甦文章: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對多家公司首席執行長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悲觀情緒有所減退。短期公司債券(即商業票據)市場也顯示出更多的活力跡象。
來自美國本土的兩則報道,差異非常明顯。我們至今都搞不清楚,誰對誰錯。
當全球呼籲中美G2聯姻浪潮襲來的時候,任何有可能產生和導致貿易爭端的事情,最好盡量避免,這才是明智之舉。
可以想象,當美國把“美鋼企聯合遞訴狀,怪中國傾銷致工人失業”一事,作為必須;中國又會將航海技術的滯后,集體訴訟一次美國嗎?我看,這只是一個時間性問題。
目前,全球正遭受來自美國引爆的金融危機衝擊,很多棘手問題有待中美兩國冷靜處理。因此,我們必須承認,中國政府經濟刺激計劃,不但幫助中國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助推中國經濟繼續增長,也給外國企業提供了許多發展機會。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漫天要價
按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此前的建議,美方應對中國輸美輪胎逐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懲罰性關稅。
在聽證會上,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國際業務主席利奧·傑勒德聲稱,第一年55%的高關稅仍不能削弱中國輪胎的競爭力,美國政府當年的懲罰性關稅應該達到75%至80%。
傑勒德說,這是因為大量進口中國輪胎損害了美國輪胎產業的利益。按照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統計,在2004年到2008年期間,共有5家美國輪胎廠關門倒閉,5100名美國工人失業,今年又有3000名美國工人下崗。他認為,美國輪胎工業正處於轉折點,只有採取救濟措施,“才能決定相關工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