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敦煌畫派的結果 展開

敦煌畫派

藝術體系

敦煌畫派是甘肅省畫家提出的一項繼承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精美絕倫的彩陶文明和多民族文化傳統,從而開宗立派的一個文化建設工程。起源於公元366年,屬藝術流派

概述


具體要求是,甘肅各級文聯、美協和廣大美術工作者,要用5年時間,從學術理論界定、創作題材定位、創作技法風格研究、代表性人物傳承延續等方面,把打造“敦煌畫派”作為一項工程來實施,推出一系列“敦煌畫派”作品,以形成風格獨特、特色鮮明、語彙別緻的甘肅美術流派。因此,“敦煌畫派”還是一種地域性畫家追求的理念,尚不是實際意義上的中國畫流派

概念形成


從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發現以後,敦煌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張大千等人借鑒敦煌藝術,創作了一些藝術作品之後,就不斷有藝術家創作出敦煌題材和藝術風格的作品。他們可以看作是“敦煌畫派”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董希文
董希文
40年代的董希文,他所繪的《哈薩克牧羊女》吸收了北魏西魏敦煌壁畫的風格。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董希文在五十年代初期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這幅作品被認為是中國民族油畫的代表之作,畫面中的天空、建築裝飾燈籠地毯都吸收了敦煌壁畫的塑造因素;後來潘潔茲先生繪《石窟藝術的創造者》,其藝術創造手法用的是敦煌壁畫中唐代壁畫的繪畫手法。
1959年,敦煌研究所的常書鴻段文傑史葦湘、關友惠、李其瓊、萬庚育、歐陽琳霍熙亮等老藝術家們創作了《姑娘追》和《獵歸》兩幅作品,其中就是以敦煌壁畫的唐代風格為主。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宋平、吳堅等省上領導就率先提出要搞一個“敦煌畫派”,以此來突出甘肅繪畫的地域特色。
2012年中國美協年會
2012年中國美協年會
2012年2月,在蘭州舉行的中國美協2012年年會上,“敦煌畫派”的旗號第一次以形成主流意識的形式被旗幟鮮明地打響了。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先生在年會的學術報告中,重點圍繞挖掘甘肅文藝資源、打造“敦煌畫派”談自己的認識,並對甘肅建設“敦煌畫派”的前景表示了肯定和樂觀的態度。出席會議的眾多全國各地的美術界代表也都表示甘肅建設“敦煌畫派”恰逢其時。
4月10日,甘肅畫院院長馬國俊對記者表示,從2012年起,甘肅省將依託敦煌豐富厚重的文化藝術積澱,把打造“敦煌畫派”作為一項工程來實施,以充分挖掘美術資源,傳承和保護敦煌藝術資源。他介紹,甘肅打造“敦煌畫派”的根本優勢是,敦煌在甘肅,敦煌是一個美術符號、是個藝術符號,這個符號它不僅具有甘肅性,有中華民族的文化性,具有全世界的美術人都關注的這一種特徵。作為一個享譽世界的金色品牌,敦煌莫高窟壁畫富麗多彩,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山川景物、亭台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等。這些壁畫是中國十六國時期至元代等1000多年的宗教、社會生活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各朝代壁畫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打造“敦煌畫派”就是要以敦煌美術元素為藍本,融合時代因素,通過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種具有敦煌美術元素、具有健康積極向上的特徵的美術傾向和美術風格。
儘管三十年前,甘肅畫壇就有過搞“敦煌畫派”的想法與實踐,由於諸多原因,這一畫派發展緩慢,畫家人數較少,但並沒影響許多藝術家對敦煌繪畫藝術的執著與堅守。從“敦煌繪畫的發現者”張大千,到“敦煌守護神”的常書鴻、“敦煌壁畫臨摹第一人”段文傑,再到被譽為“敦煌繪畫的開拓者”段兼善(段文傑之子),許多藝術家在默默的用汲取敦煌藝術在實踐和指導著他們繪畫創作,並時有佳作出現。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年輕畫家對敦煌文化的喜愛與追隨,對敦煌畫風的研究與實踐,讓人們看到了敦煌繪畫的傳承與發展,敦煌畫派正在堅守與傳承中日漸成熟並得到畫壇的認可,2011年6月30日,青年一代敦煌繪畫的傳承者王琦榮的作品《敦煌一夢》系列山水畫作品在2011年四方春季文物藝術拍賣會上吸引了眾多收藏家的目光,最終以2.2萬被蘭州藏家拍走,這也說明了市場和收藏界對敦煌畫風作品的認同與肯定。

遵循精神


敦煌如畫集萃
敦煌如畫集萃
敦煌藝術的精神是敦煌畫派開宗立派應該遵循的藝術精神。主要有三個特點:
1、兼容性。古代敦煌藝術家的思想很開放,他們廣泛地吸收了外來文化,並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了獨特的敦煌藝術。敦煌美術主要以佛教藝術為主,而佛教源自印度,傳入敦煌時,也將印度的壁畫藝術帶入了敦煌,敦煌的藝術家們吸取印度、龜茲、波斯阿富汗等西亞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元素,結合本土藝術及現實生活,創造出了極具魅力的敦煌壁畫藝術。
2、創新性。這一點從我上面講到的十個時期的壁畫特點就可以看出,這十個時期的藝術創作各有千秋,每個時期都有創新,這在藝術創作中是十分難得的。
3、現實性。我們從畫面題材可以看出,它廣泛地吸取了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比如反映帝王出行、狩獵、貿易交流、文化活動、農業勞動、旅遊、運動、戰爭等的畫面,還表現了諸如張騫出使西域張儀潮出行圖等重要歷史題材。借宗教藝術大量展示現實生活正是敦煌壁畫藝術具生命力和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藝術特色


甘肅畫家的優秀作品
甘肅畫家的優秀作品
敦煌畫派開宗立派應該繼承的藝術特色,亦存在於以敦煌壁畫為主要內容的甘肅所擁有的大量文化遺產中。各個時代敦煌美術的創造者們對藝術技法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始終處在一個創新的過程。北魏時期,敦煌壁畫繼承了前代粗獷的描繪風格和色彩風貌,但是更加強調律動感,採用了很多誇張的手法,厚重、潑辣而沉穩,產生了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到了西魏,其藝術風格更多的受到了中原的影響,呈現“秀骨清像”型,將中原文人的清淡、飄灑反映到了藝術上,畫面色彩淡雅,線條細而有力,造型成流線型,流動飄逸感很強,新成一種新的佛教壁畫境界。北周時代的壁畫藝術家很時代精神,構圖飽滿,人物形象,結實豐滿,小字形面孔和五白形象的創造,使得壁畫很具有神秘感和現代感;隋代的創造用大塊濃重的色彩反映出深沉厚重的特點;唐代是壁畫藝術的鼎盛時期,畫面採用工筆畫的形式,線條細緻而流暢,人物傳神,構圖氣勢恢宏,色彩豐富,絢麗輝煌,其壁畫藝術達到了很高的高度;五代和宋,繼續延續前代的畫風,但特別善於全景式構圖的描繪,如“五台山全圖”可以說是巨大的環境畫,史無前例。到了西夏,畫面飽滿圓渾,其線描畫法較宋更進一步,給元代線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元代是畫法十分精湛的時代,其鐵線描、蘭葉描、折蘆描綜合運用,在人物神態刻劃,服飾用品描繪,山川雲氣的塑造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線描是繼唐代之後的又一個高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