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吹腔的結果 展開
- 徽劇主要聲腔之一
- 吹吹腔
吹腔
徽劇主要聲腔之一
初是曲牌體的長短句,后逐漸發展為接近板腔的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有正板、頓腳板、導板、疊板等板別,徽劇《奇雙會》《巧煙緣》等都唱吹腔,現今京劇、湘劇、婺劇、贛劇、紹劇等,皆保存有吹腔;但用“蘆花調”、“婺源調”、“安慶調”、“安春調”等不同名稱。
吹腔,又叫隴東調(以發源地為甘肅東部得名)、西秦腔,之後漫長的發展中演變出各類梆子腔、亂彈等。因用笛子伴奏,故稱之為“吹腔”。原為五聲音階,後宮、徴二宮調相犯發展為六音階,進一步又成七音階,即所謂加上“批子”,初步形成了“板腔體”。後世的板腔體戲曲聲腔皆由此而來,由此可以說,吹腔是板腔體的鼻祖。(在其之前,在漫長歲月里,中國詩、詞、曲的演唱,諸宮調等說唱,以及發展為南、北曲乃至崑曲,聲腔都是曲牌體。)
批子經陝西→湖北襄陽,逐漸發展為“西皮”腔;
批子 → 山西勾腔一派 →江西宜黃腔 → 二黃腔。
西皮、二黃合流為皮黃腔,為京劇的前身。
戲曲史上記載的當年四川魏長生進京所唱“秦腔”,並非今日陝西秦腔,而是“西秦腔”,即用笛子伴奏的“吹腔”。(李調元《雨村劇話》等人有記載)。現今的秦腔也是吹腔衍變來的。進京后的吹腔長期與屬高腔系統的“京腔”合班演出,逐漸變成京派吹腔,但人們習慣仍稱之為“梆子腔”。舊時在京城,梆子腔、秦腔、吹腔實際是一個東西,《車王府曲本》可證實。
吹腔的正式名稱是“隴東調”(一作“嚨咚調”),南方各地聲腔這還保留這一稱呼如揚州亂彈、江西某些劇種中仍有此稱呼。就連灘簧戲也受到其影響,如錫劇中的“呤叮調”實為“嚨咚調”之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