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中北大學的結果 展開

中北大學

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中北大學(NorthUniversityofChina)簡稱“中北”(NUC),位於太原市,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B8協同創新聯盟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山西省首批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二級保密單位,被譽為中國的“軍工泰斗”和“人民兵工第一校”。

中北大學前身是1941年5月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中國共產黨及八路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歷經華北兵工工業學校、太原機械製造工業學校等時期,1958年升格為太原機械學院。1961年北京工業學院4個常規兵器專業遷入學校。1962年瀋陽工業學院兩個常規兵器專業相繼遷入。1963年學校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1971年歸屬到第五機械工業部。1993年更名為華北工學院,隸屬於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成為國防科工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4年6月更名為中北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佔地2995畝,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下設21個二級學院,85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5個;有教職工2727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9000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

歷史沿革


建校初期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1941年5月,在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和副總參謀長左權親自關懷和指導下,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中國共產黨及八路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劉鼎擔任第一任校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校遷入現址,更名為華北兵工職業學校。
1951年10月,學校更名為華北兵工工業學校,並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兵工總局直接領導。
1953年8月,學校更名為華北第二工業學校,並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直接領導。
1957年3月,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在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笳陪同下來校視察,並作了“領導幹部要深入下層,關心師生生活,密切與師生關係”的重要指示。
1958年2月,學校更名為太原機械製造工業學校,並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直接領導。
太原機械學院時期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1958年9月,學校更名為太原機械學院。
1960年9月,學校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直接領導。
1961年9月,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4個常規兵器專業(火炮、自武器、彈藥、引信)的教師、學生、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全部遷入太原機械學院;同年,學校首次開始培養研究生。
1962年3月,瀋陽工業學院(現瀋陽理工大學)2個常規兵器專業(火藥、炸藥)遷入太原機械學院。
1963年1月,學校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直接領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部門(單位)直屬高等學校和國防工業八所本科院校之一。
1971年,學校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機械工業部直接領導。
1981年11月,學校獲批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1月,學校獲批為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5月,學校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直接領導,是兵器工業部直屬院校的七所本科院校(后稱:兵工七子)之一。
1987年2月,學校劃歸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直接領導。
1988年4月,學校劃歸機械電子工業部直接領導;6月,太原工業學校更名為太原機械學院專科部,由學校直接管理。
1990年12月,學校劃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直接領導。
1992年11月,學校獲副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
華北工學院時期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1993年12月,學校更名為華北工學院,開國上將張愛萍為學校題寫校名,學校劃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直接領導;同年學校獲副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
1998年6月,學校獲全國第七批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9年4月,學校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建院校。
2000年,學校“儀器科學與技術”成為一級博士授權學科,實現了山西省高校一級博士學科零的突破。
2001年8月,薄一波同志為學校60周年校慶題詞“人民兵工第一校”。
中北大學時期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2004年6月,學校更名為中北大學,書法家米南陽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
2006年4月,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10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到學校視察指導工作。
2011年3月,學校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院校;同年9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到校視察指導工作,盛讚學校一年獲得3項國家科技獎;同年10月,學校成立中北大學朔州電力學院
2013年5月,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同年7月,“中北大學朔州電力學院”更名為“中北大學朔州校區”,山西省教育廳、朔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北大學三方共建中北大學朔州校區。
2018年3月,學校與七所高校共同成立B8協同創新聯盟,並擔任該聯盟常任理事單位;7月,學校與德州市共建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
2019年5月,學校成為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理事單位;11月,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四方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學校成為首批高校輔導員聯盟成員。
2020年9月,學校成立中北大學科學技術委員會 ;12月,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中北大學創建“雙一流”大學的若干意見》,推動中北大學在全省一流創新生態建設中發揮科研支撐作用 ;12月,學校成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員 。
2021年3月,學校信息商務學院經教育部同意,轉設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山西晉中理工學院;學校朔州校區經教育部同意,將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合併後轉設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山西工學院 ;5月,學校成為“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首批會員單位之一 。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專業學位碩士點。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4月,學校共有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儀器與電子學院、大數據學院、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軟體學院、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能源動力工程學院16個專業學院,並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防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開設本科專業85個。
中北大學院系專業
下屬學院開設專業
中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武器系統與工程、武器發射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裝甲車輛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
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工程、包裝工程、工業設計、機械電子工程
中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
中北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生物工程
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對抗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信息工程
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中北大學大數據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網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中北大學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應用化學、工程力學、土木工程、統計學、應用統計學、應用物理學、分子科學與工程
中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經濟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經濟統計學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漢語言文學、翻譯、英語、廣播電視新聞學
中北大學體育學院社會體育、運動訓練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音樂表演、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
中北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
中北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
中北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中北大學能源動力工程學院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
中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中北大學研究生院/
中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中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中北大學國防教育學院/
中北大學朔州校區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物聯網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車輛工程、安全工程、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採礦工程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4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727人,教授281人,副教授55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聘院士7人,“香江學者計劃”教授1人 ,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科技部首席科學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全國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8人,“三晉學者”特聘教授4人 ,“青年三晉學者”10人,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6人,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13人,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9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5人,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國家國防科工局和總裝備部專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25人 。學校共建成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防科技優秀創新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山西省教育廳創新團隊3個,山西省科技廳創新團隊11個,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4個。
榮譽稱號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李魁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孫東
“香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袁長春
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6人)薛晨陽、張文棟、熊繼軍、劉俊、丑修建、譚秋林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薛晨陽、張文棟、熊繼軍、劉俊
院士後備人選(3人)劉有智、肖忠良、張治民
雙聘院士(7人)朵英賢、王澤山、張錫祥、王哲榮、蘇哲子、劉竹生、胡永康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丑修建、唐軍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薛晨陽、張文棟、熊繼軍、劉俊、譚迎新、李永紅、張記龍、劉亞青、王強、沈興全
青年三晉學者(10人)丑修建、譚秋林、唐軍、祁貴生、王強、胡勝亮、張國軍、趙宇宏、於建民、焦緯洲
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3人)熊繼軍、劉俊、趙宇宏
973首席科學家(3人)張文棟、熊繼軍、張治民
863首席科學家(2人)薛晨陽、張文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基於MEMS技術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陣式剖面觀測儀器研究(薛晨陽)、面向固態量子感測的自旋系統測量與調控裝置(劉俊)
科技部首席科學家(1人)郭麗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劉有智、韓焱、潘晉孝、王志軍、馬貴春、曹雄、王黎明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薛晨陽、熊繼軍、丑修建、劉亞青、王強、白培康、張斌珍
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獎獲得者(5人)薛晨陽、劉俊、丑修建、陳慧玉、侯華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張文棟、譚迎新、劉亞青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3人)張文棟(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高晉陽(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郭浩(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提名獎)
何梁何利基金創新獎獲得者(3人)張文棟、劉有智、張治民
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1人)焦緯洲
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人)焦緯洲、劉有智
中國老科協突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祖靜
ReaxysPhDPrizeWinner(1人)袁長春
ACM中國新星獎獲得者(1人)宋禮鵬
王大珩光學獎獲得者(1人)賈平崗
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團隊獎(2個)功能高分子材料及複合材料科技創新團隊(劉亞青)、極端環境微納感測技術及儀器科技創新團隊(劉俊)
國防科技優秀創新團隊(2個)張文棟團隊、張治民團隊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微納感測與動態測試技術創新團隊(薛晨陽)
團中央小平科技創新團隊(1個)智聯科技創新團隊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電子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韓焱)
國家級教師團隊(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劉俊)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微納慣性感測及集成測量系統創新團隊(劉俊)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微納光機電慣性感測器件及集成測量系統創新團隊(劉俊)
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微納光機電慣性感測器件及集成測量系統創新團隊(劉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極端環境下的特種感測與動態測試方法(劉俊)
山西省模範教師(13人)劉俊、蘇鐵熊、韓忠文、何漢先、許麗萍、張樹海、李瑞琴、焦緯洲、宋禮鵬、胡勝亮、陳慧玉、王慧娟、牛晉川
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6人)張治民、劉有智、馬鐵華、白培康、劉亞青、沈興全
三晉學者(4人)熊繼軍、張治民、劉俊、薛晨陽
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4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4人)
山西省特聘教授(3人)阮雪榆、孫立寧、劉升高
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4個)武器動態測控與智能裝備創新團隊(科技前沿類,馬鐵華)、聚合物基功能新材料創新團隊(行業產業類,劉亞青)、層析成像技術與影像大數據創新團隊(行業產業類,桂志國)、傳染病動力學與大數據創新團隊(培育,劉茂省)
山西省教育廳創新團隊(3個)張文棟團隊、張治民團隊、韓焱團隊
山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10個)
序號類型團隊名稱帶頭人所屬領域獲批年度
1領軍微納感測與集成系統科技創新團隊張文棟電子信息2013
2重點成像技術與影像分析科技創新團隊桂志國信息與通信工程2018
3重點深孔及難加工材料加工技術科技創新團隊沈興全機械工程2017
4重點動態測控與智能儀器山科技創新團隊馬鐵華電子信息2016
5重點新型功能高分子複合材料科技創新團隊劉亞青新材料2013
6重點信息探測與處理技術科技創新團隊韓焱電子信息2012
7重點超重力化工過程強化科技創新團隊劉有智化工與現代煤化工2012
8重點輕合金構件控制成形科技創新團隊王強新材料2012
9培育有色金屬特種成型科技創新團隊侯華有色金屬2016
10培育黃土路基與隧道工程科技創新團隊中北大學土木工程2016
省級教學團隊(4個)
序號名稱負責人獲批年度
1信息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王明泉2010
2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陳國光2009
3電子信息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韓焱2008
4數控技術教學基地王愛玲2007
(參考資料:)

學科體系

截至2021年4月,學校設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防科工局“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方向)5個,山西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7個,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一級學科24個,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學科1個,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1個,山西省優勢學科攀升計劃支持學科2個,山西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2個。學校擁有博士后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博士點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碩士點64個,以及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1個專碩點,本科專業85個。具有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教育部學位中心學科評估,學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列中國第6、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列中國第8;學校有工程、材料、化學3個學科位列ESI全球前1%。
● 重點學科
國家一流學科(1個):測控技術與儀器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學科(8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工業工程、材料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兵器工程
“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5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信息與信號處理、信息感測及系統技術、軍用關鍵材料
“十一五”國防特色學科(5個):精密儀器及機械、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安全工程(專業)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山西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7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
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一級學科(17個):體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力學、光學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藝術學理論、應用經濟學
山西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2個):新材料產業創新學科群、電子信息應用(軍民融合)學科群
山西省“1331工程”一般性重點學科(2個):應用數學、機械設計及理論
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學科攀升計劃項目(2個):儀器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
山西省“1331工程”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2個,不全):新材料產業創新學科群
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學科(1個):儀器科學與技術
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1個):化學工程與技術
● 學位授權點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兵器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教學建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共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10個,省級優秀專業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山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8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6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6個,省級協同創新基地3個,山西省人才實訓基地1個,商務溝通與談判教學示範基地以及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山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測控技術與儀器、安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電子技術基礎、數控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機床數控技術
國家級基地(2個):國家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模擬電子技術、機床數控技術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計算機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藝術團(1個):中國軍工文化中北藝術團
國家級示範單位(1個):中國軍工文化示範單位
國家級文化園(1個):中國軍工文化園
山西省品牌專業(10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安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山西省優勢專業(8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特種能源技術及工程、安全工程
山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模擬電子技術、機床數控技術、大學物理、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演演算法分析與設計、工程測試技術、現代管理學
山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中北大學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中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中北大學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中北大學動態測試實驗教學中心、中北大學數學實驗教學中心、中北大學軟體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中北大學工程訓練實驗教學中心
山西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6個):山西省超重力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西省北斗導航與位置應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西省增材製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山西省高性能鎂合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西省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西省軍民融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8個,不全):山西省化工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兵器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機械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微米納米技術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安全科學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軟體工程(信息安全)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
山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6個,不全):高分子物理與化學、精細化工、電子信息
山西省特色專業(6個):武器系統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山西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兵器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基礎力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山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安全工程特色專業人才培養實驗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測控技術與儀器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山西省協同創新基地(3個):現代化工節能減排協同創新基地、新型儀器儀錶技術協同創新基地、鎂鋁合金高性能構件製造及應用協同創新基地
山西省“1331工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山西省納米功能聚合物複合材料軍民融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山西省人才實訓基地(1個):山西省共享式軟體人才實訓基地
國防特色
學校與原廣州軍區、原北京軍區簽訂《共同培養幹部協議》,招生選拔國防生規模位居全國依託培養高校前列,是原北京軍區第一所面向全軍分配國防生的高校。2001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獨立的國防生教育培養機構——後備軍官教育學院,開創了“校內軍校”的先河。全國首家實行國防生擔任普通大學生軍訓教官的訓練模式的創新高校。2007年6月,學校成立國防科學技術學院,其管理委員會由山西省政府、工信部和各軍工集團組成。2017年9月,學校順利通過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示範單位”和“中國軍工文化園”評估認定。
學校擁有全國最長的地下射擊靶場,全國高校品種最全、保存最完好的彈箭陳列室、火炮陳列室、槍械陳列室;佔地面積最大炸藥TNT當量最大的終點毀傷實驗室,建設成山西省兵器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深度融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山西省、太原市規劃以中北大學為內核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科技園”,園區佔地1500畝,含大學生雙創區、高校科技創新研究中試區、成果轉化孵化區和軍民融合研究院等“三區一院”。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共為部隊輸送畢業國防生2000餘名,分佈在陸、海、空、火箭軍、戰略資源部隊等各個軍種,學校已有4名畢業國防生在聯合國黎巴嫩、賴比瑞亞和南蘇丹維和任務區執行任務。
1996年到2019年,學校共有70多項成果應用於“神舟”、“嫦娥”、“天宮”系列工程,特別是“力學參數測量感測器”,作為代表性科研成果,其技術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成功應用於中國新型航天器、導彈、運載火箭、衛星、飛船等各型號產品的研製中。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2月,中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建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工業先進技術研究應用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中國兵器工業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級大型科研儀器共享服務平台2個,校企合作聯合創新中心1個。學校擁有山西中北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科技產業孵化基地,設有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先進能源材料與系統研究院、特種金屬材料與裝備研究院、交叉學科研究院、南通智能光機電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截至2020年1月,學校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59個。
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量子感測與精密測量國際聯合實驗室
中澳聯合研究中心(1個):電力工程中澳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鎂合金關鍵技術及工藝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工業精密塑性成形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技術依託單位)、國防科技工業民爆製備工藝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成員單位)、物聯網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與羅克佳華共建)、中國兵器無損檢測診斷中心、中國兵器工業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技術依託單位)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晉西機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北方風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北方興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司
國家級留學預備教育中心(1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北大學留學預備教育中心
國家級研究所(1個):中北大學國家區域創新戰略研究所
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山西中北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地下目標毀傷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高射速武器國防特色學科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鎂基材料深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納慣性感測與集成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實驗室(1個):傳爆藥性能檢測中心實驗室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聯合實驗室(1個):“含能材料晶體結構與性能”聯合實驗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協同創新研究院(1個):中北大學航天科工網路與信息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教育研究院(1個):中北大學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研究院
山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山西省集成精密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現代無損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超細粉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微米納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高分子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光電信息與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工程塑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自動化檢測裝備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起重機數字化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有色金屬液態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激光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新型工業匯流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鎂基材料深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化工過程強化及節能減排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醫學影像與數據分析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智能導航與控制技術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軍民融合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8個):動態測試技術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先進位造技術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信息探測與處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超重力化工過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煤電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成像與影像大數據山西省重點實驗室、金屬凝固控制與精確成形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山西省高性能鋁/鎂合金材料開發及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山西省煤基工業氣體深度凈化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北斗導航與位置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山西省眾創空間(3個):中北1941眾創空間、智慧醫療與健康大數據眾創空間、中北大數據創客空間
山西省大型科研儀器共享服務平台(2個):納米功能材料大型儀器共享服務平台、北斗地基增強科研設施儀器共享服務平台
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實驗室(1個):納機電矢量水聽器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1331工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激光選區熔化金屬增材製造裝備及產業化運用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省協同創新研究院(1個):山西省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
山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北大學創新研究中心
山西省雙創重點平台(1個):3D列印公共服務平台

科研成就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學校研製的科研成果——電子存儲器再次成功應用。
2007年10月,學校研製的星箭分離衝擊感測器成功應用於“嫦娥一號”衛星。
2009年至2019年,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380項,各類項目總數4300餘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近28億元,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115項,發表SCI收錄論文近450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90餘部。其中高產生物蓖麻育種及種植技術、尼龍11樹脂的工業化合成技術、燃煤工業鍋爐循環流化床半干法超低排放控制技術均獲得國家千萬元科研經費支持。
2010年至2013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累計達70餘項,國家863項目12項,國家973項目10項,國家國際合作項目8項。在國防科研方面,承擔總裝備部預研項目400餘項、科工局國防項目100餘項,其中中北大學牽頭負責的科工局重大專項2項、總裝演示驗證項目1項,086重大項目1項。
2011年10月,學校科研成果助力“天宮一號”;同年11月,學校53件科研成果在“神舟八號”上運用。
2013年12月,學校助力“嫦娥三號”成功發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系統的兩種星箭分離衝擊感測器以及某變換器測試平台由學校微米納米技術研究中心負責研製。
2015年6月,學校牽頭聯合11家單位共同研製的125毫米多功能火炮成功交接,該門火炮是世界上初速和威力最大的火炮,具有對空、對地、反坦克能力的多功能火炮,總設計師為潘玉田教授。
2016年6月,學校二十件科研成果助力“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同年9月,學校研發的電子采編存儲器在“天宮二號”項目中運用。
2017年,學校將北斗導航技術應用於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與陽煤集團和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共同建設“鋁鎂合金構件智能製造產業園”,園區總投資80億元,全部建成后成為中國最大的鋁鎂合金材料深加工基地。同年,學校研製的力學環境測量系統感測器單元,包括振動、衝擊、超聲三大類共計72隻單機產品成功助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首飛。
2018年,以劉俊教授為帶頭人的團隊提出的“光量子感測”入選為2018中國科協6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科研經費首次突破4億元,首次有1個團隊獲批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首次有1個團隊獲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支持。學校獲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67項,獲批軍委各部委項目55項,獲批國家國防科工局千萬級國防創新計劃項目2項。
2019年1月,學校在“嫦娥四號”任務重承擔了長征三號乙遙三十運載火箭衝擊感測器及衝擊變換器的研製。
2020年12月,學校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嫦娥五號”鑽取採樣裝置鑽具試驗件研製中作出重要貢獻。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不完全統計)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納機電矢量水聽器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XXX(涉密)發射葯技術2008年肖忠良
多功能反應裝甲2006年劉天生第二單位
新型三軸加速度慣性感測器與實時數據壓縮儲存動態測試系統2004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電子測壓蛋1991年祖靜
可燃液體蒸氣爆炸試驗裝置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999年張景林
可燃葯筒粘接質量在線無損診斷的方法與設備1999年路宏年
彈載全彈道動態參數快速存儲測試系統1995年祖靜
防大口徑穿破甲彈裝置1993年劉天生
電子衍射測晶體結構1991年王建邦第二單位
國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不完全統計)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XXX低后坐技術研究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2017年涉密第一單位
納機電**水聽器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2009年張文棟
發射葯技術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2008年肖忠良第二單位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不完全統計)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發射葯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9年代淑蘭第二單位
某模塊化、系列化技術研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1年熊繼軍第一單位
某大構件輕量化關鍵技術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1年張治民
化工廢氣超重力凈化技術的研發與工業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1年劉有智
XXX(涉密)子母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年王堅茹
火箭掃雷系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0年劉天生第二單位
某框架溫成形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6年張治民第一單位
包覆材料厚度超聲檢測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6年路宏年
火箭發動機脫粘檢測系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涉密涉密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未統計在內)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先進XXX關鍵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劉玉存第二單位
XX(涉密)關鍵製造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徐宏第一單位
XXX(涉密)黑匣子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熊繼軍
涉密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張治民
高強鋁合金筋類構件擠壓成形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涉密
XXX安全節能幹燥工藝研究及相關設備研究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年肖忠良
XXX(涉密)產品結構內視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韓焱
XXX(涉密)拋撒角速度及角速度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馬鐵華
彈丸拋撒角速度及角度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馬鐵華
引信故障樹底事件數據手冊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張亞
侵徹過載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張文棟
複合感測器及微型集成測量系統研究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張文棟
某導彈遙測匹配裝置自動檢測系統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張文棟
戰略導彈再入過程動態數據測試系統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劉俊
大型複雜鋁鑄件熱工藝過程模擬及新工藝研究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涉密
大型鑄件內部缺陷檢測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王召巴
頂防護輕型反應裝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王鳳英
高效彈藥及高射頻低后坐發射技術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薄玉成
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7項,不完全統計)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廢雜鋁再生目標成分鋁合金產業化技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6年白培康第一單位
隆芯1號數碼電子雷管極其起爆系統中國爆破器材行業技術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年劉登程第一單位
導彈數據記錄設備一等獎2001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XXX安全節能幹燥工藝研究及相關設備研究一等獎涉密肖忠良第一單位
多功能***15人部委級(兵器)科技進步一等獎涉密劉天生第一單位
機床數字控制技術手冊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2015年王愛玲第一單位
XXX測量評估系統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2015年馬鐵華第一單位
8*8輪式122mm自行**炮二等獎2014年涉密第一單位
旋轉**微慣**姿態測量系統工信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年劉俊第一單位
激光打孔二等獎2009年涉密第一單位
基於數字平板探測器的工業DR/CT成像檢測技術與系統二等獎2006年韓焱第一單位
炮射導彈測試彈技術二等獎2005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基於數字平板探測器的工業DR/CR成像檢測技術與系統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韓焱第一單位
***法製備HMX工藝改進研究部委級(兵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陳樹森第一單位
直齒圓柱齒輪精密塑性成形工程化應用研究二等獎2005年張治民第一單位
複雜機械系統動態設計與參數優化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潘宏俠第一單位
高能X射線數字成像系統與技術二等獎2002年韓焱第一單位
難加工零件溫冷近凈成形與改性技術二等獎2002年張治民第一單位
***細化技術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張景林第一單位
數控旋口機CAD/CAM一體系統研製二等獎1996年王愛玲第一單位
DNT、TNT在酸性介質中的熱爆炸特性研究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張景林第一單位
火炸藥懸浮粉塵爆炸特性研究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張景林第一單位
PBXN-5傳爆葯設計定型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張景林第一單位
鑒定傳爆葯安全性實驗方法部標準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張景林第一單位
可燃氣體爆炸特性研究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張景林第一單位
鋼製xxx架熱冷複合擠壓成形工藝技術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獎勵進步二等獎涉密張治民第一單位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優秀獎1項,不完全統計)
教學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電子科學技術相關專業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電子技術基礎教學團隊與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9年韓焱
NC&CIMS實驗中心建設1997年王愛玲
電子技術實驗改革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89年畢滿清
山西省自然科學、技術發明、國防科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9項,二、三等獎未統計在內)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焊縫質量自動檢測系統級山西省國防工業科技創新一等獎2017年涉密第一單位
*****參數****系統山西省國防科技一等獎2017年涉密第一單位
MEMS高量程加速度感測器及其標定測試系統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16年劉俊第一單位
面向危化氣體監測的紅外光學氣體感測器及其系統研製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13年薛晨陽第一單位
生物動力系統的建模與研究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年靳幀第一單位
車輛用鎂合金大型承力構建控制成形技術及裝置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10年張治民第一單位
微感測器軸心差角四點法與雙彈頭衝擊差分法靜動態特性測試技術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09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可調諧脈衝激光波長和入射方位相干探測裝置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8年張記龍第一單位
環保型高分子多營養元素緩釋肥的技術研究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7年劉亞青第一單位
旋轉填料床多相反應製備超細憎水氫氧化鋁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5年劉有智第一單位
XX-xx(涉密)彈載數據記錄裝置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1年張文棟第一單位
山西省其他獎項(一等獎2項,不完全統計)
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者備註
鋼琴中的詩、畫、樂——中國傳統美學視閾下的鋼琴音樂研究(專著)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李靜第一單位
複雜模具CAD/CAM產品開發與應用山西省百項科技難題攻關一等獎1999年王愛玲第一單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截至2019年3月,中北大學圖書館有紙質圖書230多萬冊、電子圖書近200萬冊,中外文期刊24627種。館藏文獻包括數、理、化、外語等基礎學科和工程技術、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兵器工程、自動控制工程、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測試技術及儀錶、交通、環境科學等應用技術學科,同時收藏了人文社科、管理科學、體育等文獻資料;擁有56個中外知名資料庫資源,包括CNKI學術期刊及優秀碩博論文庫、萬方數據及萬方學位論文、超星數字圖書館、重慶維普、SDOL、Ei等中外文電子資料庫。
學術期刊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共編輯出版有《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測試技術學報》、《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等4個學術刊物。
《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79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前身為《華北工學院學報》,期刊以基礎理論、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要刊登內容,設應用基礎研究、機械與動力工程、自動化與計算機、化工與環境工程、電子與電子信息、材料科學與管理工程等欄目,曾獲國家教委科技司全國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司全國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中國教育部優秀期刊三等獎、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多次獲山西省高校學報一等獎、山西省一級期刊、兵器工業總公司優秀期刊三等獎等諸多榮譽,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美國《工程索引》(EI)、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科學文摘》(SA)、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等全文收錄。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85年,是由中北大學主管、主辦的社科綜合類學術性期刊,雙月刊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中國國內重要檢索資料庫收錄,設政治理論、哲學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學理論、外語研究、語言文字學、經濟與管理、法學研究、體育理論、民俗學與區域文化研究等欄目。
測試技術學報》創刊於1986年,是由“中國兵工學會”與“中北大學”合辦,是“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學會”會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2年起,《測試技術學報》連年被評為山西省一級期刊。2009年《測試技術學報》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設聲與超聲測量、在線測試、測量儀器、ADC、DAC和數據採集、實驗技術與標準、動態測試系統、環境測量、數據壓縮、人工智慧與神經網路等欄目,被美國《工程索引》(EI)、美國《史蒂芬斯資料庫》(EBSCOhost)等全文收錄。
《JournaloMeasuremenSciencanInstrumentation》(《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創刊於2010年,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學校主辦的英文類國際性學術期刊,旨在報道國內外最新測試與儀器技術動態,關注測試與儀器科學技術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從事信息獲取與轉換研究的科學工作者提供學術觀點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被美國《史蒂芬斯資料庫》(EBSCOhost)等全文收錄。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校徽設計者:付航(中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2001級學生)
1、採用“中北”二字為主要圖案,字體以“漢儀篆書體”為基準,並將“中北”二字有機地結合起來。“中”字代表中國和中華民族,“北”字由兩個“人”組成,象徵一雙充滿智慧的手,也象徵著莘莘學子勤學報國,共同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中”字上向北而下面南,象徵著學校立足北方,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整體向四周發散,象徵學子來自八方,服務全國。
2、整體造型為“貴”字造型。中字外型象一頂皇冠,象徵著中北大學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一流的學術科研水平。“一貝分二為人”,象徵著中北大學道德與才能並重的治學思想,同時也有中西兼融、共同發展之意,是新校訓“致知於行”的忠實體現。
3、整體外觀為圓型,因為在古漢語中圓與元相通,而元有出發,開始之意,意喻“圓中有圓,元元相生”,源源不斷。教育的核心是傳承和發展,象徵著中北大學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傳承的發展文明,為世界文明與人類進步而生生不息。

精神文化

校訓
致知於行
校訓提出者:肖忠良
“致知於行”,指如何做事、做學問。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儒效》)。“知”,指讀書學習,延伸為博學廣知;“行”,指實踐、身體力行,延伸為不斷實踐創新;“致知於行”意喻知行合一,強調“知”於“行”的高度統一;同時,“致知於行”為成人、成材之漸進、邏輯過程,符合大學教育的客觀規律。
校歌
作詞:肖忠良、作曲:楊立崗
巍巍太行山高,滔滔黃河水長,
中北大學烽火里誕生,奮鬥中成長。
致知於行,人才輩出,
傲然屹立在中國,中國的北方。
啊!中北;啊!中北,
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祖國的富強,
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祖國的富強!
向前!向前!向前!
再鑄輝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中北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沈興全
校長熊繼軍
校黨委副書記薛智
黨委副書記雷鋒斌
校紀委書記賈維河
副校長曾建潮、趙貴哲潘晉孝李東光蘇鐵熊劉俊
中北大學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職務姓名任職時間
太行工業學校校長劉鼎1941.05-1943.09
教導員張彌1941.05-1943.09
厲瑞康1941.05-1943.09
長治工業學校負責人牛寶印1946.02-1946.07
兵工職業學校(兵工中專)校長邸耀宗1949.08-1952.10
厲瑞康1952.10-1959.08
黨委書記厲瑞康1949.08-1954.09
尹鈞1954.11-1955.05
厲瑞康1955.06-1958.08
太原機械學院(華北工學院)院長厲瑞康1960.06-1970.06
厲瑞康1978.07-1981.03
何源海1981.03-1984.12
祖靜1984.12-1995.04
黨委書記厲瑞康1958.09-1960.12
馮東1960.12-1970.06
厲瑞康1978.07-1983.01
劉余善1983.10-1987.06
張開增1987.06-2003.01
華北工學院院長俞士謙1995.04-2000.10
張文棟2000.10-2004.08
黨委書記楊波2003.01-2004.08
中北大學校長張文棟2004.08-2009.12
賈鎖堂2010.01-2012.08
劉有智2012.08-2018.03
沈興全2018.03-2020.08
黨委書記師謙2004.08-2011.12
陶功定2011.12-2015.12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知名校友


中北大學傑出校友(軍事)
軍事人物個人簡介
尚宏中將,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戰略支援部隊副司令員
劉雙喜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副軍長
鄭漢燾少將,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兵工總局原副局長
陳志敏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副總工程師
王紀禹少將,國防大學戰役教研室原主任
李克勤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陸軍學院政委
孫倫少將,公安部消防局原局長,中國消防協會原會長
陳克敏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政委
李德正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局政治部原主任,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原副政委
楊少宇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炮兵防空兵裝備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馬福球中國第一門自行研製火炮的總設計師,原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202所)所長,11教研室教師
崔晉99A坦克穿甲彈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鑄劍人”
於道文中國自動武器學科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著名輕武器專家
程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直屬黨委書記、黨群工作部主任
朱向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江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金鵬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魏占志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南方工業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中北大學傑出校友(政治)
政治人物個人簡介
吳政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來金烈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首任部長,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
劉忻中共十九大黨代表,浙江省杭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
唐立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
邊鳴濤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會長,省留學歸國人員商會會長
張文棟山西省委委員,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
藺建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安全生產與保密司司長
吳俊清山西省委委員,山西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郝貴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祝賀團副團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張晗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技委秘書長
吳秀玲朔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代理市長
中北大學傑出校友(學術)
學術人物個人簡介
朵英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特聘專家,被譽為“中國95式槍族之父”和“中國槍王”
李魁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現代化自行防空反導武器的開拓者之一,中國兵器特聘首席專家
趙亞溥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
喻俊志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
冉千平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蔡開勇重慶大學教授
嚴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洪軍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
劉權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研究院研究員
解榮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龐彥偉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
馮金富空軍工程大學教授,空軍級專家
張記龍山西省光電信息與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李志瑤長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楊述平太原工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王曙光攀枝花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獲得榮譽


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第19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