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懷讓
1936年犧牲的革命烈士
武懷讓(1899年~1936年),男,漢族,1899年出生,字邁五,原名武胡景,河南省孟縣(今孟州市)人。
1921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在1931年12月被選為中央軍委書記。武懷讓在任軍委書記期間,有力的抵制王明、博古的教條主義;1932年8月,中共中央來電,改任武懷讓為中央保衛部(亦稱中央特委和特科)部長。武懷讓在軍委工作時,對康生的底細有所了解。
1899年11月24日,出生於河南焦作孟縣城內南街。
1922年,考入唐山交大本科(現西南交通大學)。學生時代,他就積極接受進步思想,多次開展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
1923年,武懷讓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任唐山社會主義青年團地委書記。從此,他披肝瀝膽、出生入死地為黨工作。
他是中國共產黨首批黨員之一,曾任上海中央執行局軍委書記、上海臨時中央軍事部長、共產國際監察委員等要職。
1924年7月,黨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派遣武懷讓帶領唐山交大同學曾湧泉等13人到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尋求革命真理,他先後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旅莫支部書記,與劉伯堅等人負責中共旅莫黨團支部工作。
1925年7月,武懷讓與同校的侯玉蘭結為伉儷。同時更使他高興的是,朱德從柏林出獄后,經波羅的海到莫斯科,武懷讓對朱德已早聞大名,兩人異國他鄉見面,自然格外親切,武懷讓將朱德的生活安排妥貼后,陪同朱德參觀勞動大學,瞻仰列寧墓,遊覽莫斯科街景。8月上旬,在旅莫支部會上,朱德被任命為第六黨小組組長,令朱德暫時留俄。朱德便向武懷讓提出"趁機會進修軍事"的請求,武懷讓便將朱德安排在紅軍大學軍訓班學習。軍訓班設在距莫斯科近兩個小時路程的農莊里,武懷讓常去看望朱德。
1926年7月,朱德奉命回國參加北伐戰爭,他將朱德送上火車,兩人揮淚話別。武懷讓在任中共旅莫黨團支部書記期間,夜以繼日為黨工作。為了宣傳革命,他和曾湧泉等人創辦《前進報》,他任社長兼主筆,他所撰寫的文章,筆鋒犀利,文采激揚,催人奮進。同年,他擔任了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塞列布耶別墅召開。會議安排武懷讓回山東工作,瞿秋白接任武懷讓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武懷讓為了回國工作,將親生骨肉南昌(生於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日,取名南昌)放在孤兒院,攜妻侯玉蘭回國,直奔白區工作。同年從蘇聯回國,歷任淄博特委書記、青島特委書記、上海閘北區書記、山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北方局委員、唐山市委書記、天津市委書記等職。
1931年1月參加六屆四中全會后,擔任中共滿洲省委三人領導之一,北滿特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建立統一戰線,反蔣抗日。
1932年1月中旬,帶著不滿1歲的女兒,在楊靖宇、趙尚志的護送下,告別哈爾濱赴上海任中央軍委書記之職。當
武懷讓在任軍委書記期間,有力地抵制王明、博古的教條主義,忍辱負重地工作。支持蘇區領導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同志"避強攻弱"的運動戰術,由林彪、聶榮臻的中路軍改為東路軍,攻打福建薄弱敵人。之後,又做出了"水口"之戰的正確決策,殲滅入贛粵敵20個團,迫使陳濟棠退出贛南根據地。特別是蔣介石進行第四次圍剿時,他命令紅一方面軍由南雄、信豐北上,策應鄂、豫、皖威脅南昌,減輕敵人對鄂、豫、皖、湘西根據地的壓力,有力配合了紅四方面軍的反圍剿鬥爭。同時制定了敵人未合圍前"突破一面、先發制人、主動出擊"的戰略方針,在蘇區領導朱德、周恩來等同志的指揮配合下,繳獲蔣介石嫡系部隊陳誠大量新式武器和軍械,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從而使閩、贛、浙根據地擴大連成一片。這一時期成為紅軍根據地發展的全盛時期,對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2年8月,中央來電,改任武懷讓為中央保衛部(亦稱中央特委和特科)部長。為了全力干好黨的工作,武懷讓不得不把1歲的小女兒武華交給兄長撫養。
1933年初,任中共上海中央執行局軍委書記,8月任上海中央執行局保衛部部長。
1934年9月任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書記。領導全國的白區軍運工作和中共地下黨組織工作,參與領導上海黨的秘密對敵鬥爭。
1935年春,遵義會議后,陳雲同志到上海傳達中央指示,命武懷讓赴莫斯科傳達遵義會議精神,並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實際是監視王明、康生在共產國際活動,提防王明再次掌握中央大權。武懷讓和陳雲分別後,又向宋慶齡、路易艾黎等朋友辭別,乘火車赴莫斯科。下車時,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攜妻孟慶樹前來迎接,並安排高級賓館,為其接風。同時,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副團長康生,對武懷讓夫婦更加熱情。武懷讓意識到王明、康生是想把他拉攏到他們一邊。大會即將開始之際,康生借武懷讓有病去看望之機,大為王明吹捧評功。
1936年,康生借蘇聯肅反運動,使其被害於莫斯科。
1957年,經毛澤東主席簽發,中央人民政府追認武懷讓同志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