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島

位於青島市黃島區

齋堂島,位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琅琊鎮東部黃海中,處琅琊台東南方向,因島上有傳說秦始皇當年求仙其侍從齋戒的古齋堂,故名齋堂島。

島上居民以捕魚業為主,是琅琊龍灣海參捕撈區域,每年的春秋季節進行捕撈。島上島上還有甘泉,位於海邊絕壁,相傳為太后洗臉盆。此外還有黑石門等景點。當地還在島上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經濟發展。

航運歷史悠久,島與大陸之間的齋堂水道是南黃海重要的航道。元代海運停泊在齋堂島西北的岸灘。

名稱由來


齋堂島,據清乾隆版《諸城縣誌》載,島上古有齋堂(“文革”中拆毀),為秦始皇侍從齋戒處,故名齋堂島。隸屬。也有傳說是始皇將其母安排在此島吃齋度日而得名。

位置境域


齋堂島,位於北緯35°37′48″,東經119°55′24″,屬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青西新區)琅琊鎮,處琅琊台東南方向海中,島與陸地間有齋堂水道,距陸最近點處約0.7公里。全長1.6公里,寬0.25公里,面積0.46平方公里(一說0.4平方公里),岸線周長約5.18公里。齋堂島分南島和北島(也稱前島、后島。《膠南縣誌》記為:南、中、北三島)。1987年,把齋堂前島和齋堂后島以一狹長人工堤壩連接為齋堂島。南島高69.6米(一說69米),北島高27米。
齋堂島
齋堂島

海域水文


齋堂島,地處南黃海,西隔齋堂水道與琅琊台相望,齋堂水道屬龍灣南口。龍灣,灣口在大珠山嘴與齋堂島之間。口向南,寬12.2公里,面積66平方公里。兩側沿岸,北部灘岸。泥沙底。水深5~14米。有小口子港和古鎮口灣。琅琊台與齋堂島之間,為齋堂水道,長約1.5公里,此處低潮時,水道最窄處200米左右,高潮時寬約1000米。海區為正規半日潮,每個太陽日(24小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高潮出現在月亮中天后4小時50分,低潮出現在月亮中天后11小時02分,潮差為1.9~3.5米。大小潮差發生於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後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潮位高高0.5米。颱風過境或東南大風產生增水,寒潮過境或西北大風產生降水,個別日期影響潮位達1米以上。

氣候特點


齋堂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麵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植被特點


齋堂島上,1950年代營造過黑松、刺槐、棉槐,自然次生植被主要是灌叢。由於海拔低,土壤乾燥貧瘠、海風及海霧影響,喬木樹種主幹低矮,多呈“旗形”樹冠,植被覆蓋率一般在40%以下,海島共有高等植物337種(含變種、類型)分屬93科、263屬,自然分佈300種,栽培37種,分別佔89.02%和10.98%。
齋堂島
齋堂島

近海資源


水產資源
齋堂島近海水域,水質肥沃,餌料豐富,生棲魚蝦200餘種。其中資源量大分佈廣的有58種。洄遊性魚類有帶魚、鮐魚鮁魚鰳魚銀鯧、真鯛、黑鯛黃鯽、河豚、大黃魚小黃魚、黃姑魚、白姑魚、海鰻、馬面魨等15種;地方近海性魚類有牙鮃、高眼鰈、舌鰨、花尾胡椒鯛、斜帶髭鯛、斑鰶、星鰻、鯔魚、梭魚、石斑魚、鱸魚、鮸魚、短鰭、紅娘魚、寬尾虎鯊、團扇鰩、孔鰩、扁鱷針魚、多鱗鱚、海馬、鱈魚、燕鰩、鱭魚、星鰈、木葉鰈、油鰈、雙髭鯊、銀魚、油魣、綿䲁、六線魚、海龍等31種。蝦蟹類主要有對蝦、毛蝦、鷹瓜蝦、梭子蟹4種。無脊錐動物和腔腸動物主要有烏賊、章魚、魷魚和海蟄等。鮁魚、鮐魚、黃姑產量較大。
周圍面積1平方公里的淺海域適於海參、鮑魚、石花菜生長。
真鯛,俗稱加級魚和紅加級魚。是黃海中的珍貴食用魚。肉味鮮美,以頭肉為最。真鯛3月間由黃海南部游入本縣近海,10月水溫下降洄遊深水。本縣近海3~10月均可捕獲。齋堂島一帶水域曾是較大的漁場。1930年代,日本船隊曾在此大規模捕撈。後來資源下降很大,已形不成漁場。
刺參,齋堂島基岩質海岸帶均有分佈。
皺紋盤鮑,俗稱鮑魚,是名貴海珍品。膠南開發歷史悠久,早在漢代琅琊張步曾把鮑魚進獻朝廷。齋堂島周圍是集中分佈區。
石花菜,齋堂島沿海基岩岸淺水帶均有分佈。資源量較大。
水能資源
潮汐能,齋堂島處膠南地區,海岸潮波運動能量主要來自太平洋的大洋潮波,是山東沿海潮差最大的地區,有良好的納潮地形,能避免泥沙淤積,潮汐能利用潛力很大,有潮汐發電前景。
海流能,琅琊台與齋堂島之間,有長約1.5公里的齋堂水道,此處低潮時,水道最窄處200米左右,高潮時寬約1000米,最大流速2米/秒,有海流發電前景。
2013年8月27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我國首台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在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正式安裝成功,目前正在進行調試,預計今年9月份進行發電測試。這台裝置突破了潮流能開發方面的關鍵技術,使得發電裝置能夠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能夠適應不同海域。正式運行后,年可發電10萬千瓦時,屆時,齋堂島上的300餘戶居民將用上真正綠色、環保的穩定電力。
齋堂島
齋堂島

漁業生產


齋堂島村,是一個典型的海島漁村。島上居民多從事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品加工生產。海島盛產海參、鮑魚等海珍品和星鰻魚、巴魚、刀魚及蝦、蟹貝類40多種海產品。1987年,有漁船95艘,總噸位1955噸,總馬力1732馬力,漁業勞力550人,海洋捕撈總產1911噸。年完成漁業總產值440萬元,全村人均漁業收入2803元。2010年代全村共有漁船185條、2萬餘馬力,其中150馬力以上的漁船92條,鋼質漁船16艘;從事海洋漁業生產的有278戶,外來從事漁業捕撈養殖務工人員600多人。
2010年代始,該村大力發展多種經濟,其中發展水產養殖220多戶,實現籠養鮑魚3100多籠,海珍品低播野生養殖2600多畝,有90多戶從事海產品加工。2014年齋堂島村海洋漁業總收入達1.5億元,比去年增長14.2%,村民人均收入達17658元,比去年增長12.6%。
1980年代,齋堂島有季節性漁船停泊點1處。后擴建為綜合碼頭。

飲水工程


齋堂島地面狹小,四面環海,淡水資源極缺,島上人畜吃水非常困難。1983年春,膠南縣投資12萬元,島上3村投資12萬元,從琅琊台南窯溝水庫引水,採用海底倒虹吸方式,用海底管道輸水上島,每晝夜送水85立方,解決島上2400人的吃水和牲畜用水。整個工程於1983年結束。總投工17515個,工程總量6542.8方。鋪設管道3135米,其中主管道2435米。建成揚水站、引水管道、蓄水池、海底輸水管道和島上調壓池等設施。揚水站裝機1台,12馬力,引水乾渠長6730米;蓄水池設計水位51.5米;調壓池設計水位18.7米;自蓄水池至海邊一段鋪設1060米長的聚丙烯塑料管;海邊至調壓池之間的海底管道長1420米,用內徑50毫米鍍鋅鋼管鋪設,最低處海拔負11.6米。設計高潮位為2米,低潮位為負3米。1984年經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所、山東工業大學水利系、山東水利專科學校、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和青島市科委等單位的有關專家鑒定,認為該項海底輸水工程系山東首次試驗成功,為近海缺水島嶼供水提供了很好經驗,比船運法、管道架空法投資少,供水成本低,經濟效益顯著,可因地制宜推廣應用。1985年,齋堂島海底倒虹吸工程獲青島市“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1986年又獲山東省水利左科技成果一等獎。

航道交通


齋堂島與陸地間有齋堂水道,可通60噸拖輪。島沿岸多礁石,唯西北處為沙底,可泊船。元代海運糧船皆泊於此。南島頂上建有11.8米高燈樁1座。
島上原僅有漁、商共用小碼頭,用於停靠漁船及居民與大陸之間往來的船隻。2001年,齋堂島陸島碼頭開工建設,2002年竣工。
21世紀初,齋堂島和琅琊港碼頭之間,有一艘120馬力的鋼製“琅琊號”交通船,用於島內居民和外來遊客陸島交通使用,擁有獨立航線及停靠碼頭。“琅琊號”交通船由原膠南市政府扶持,琅琊鎮人民政府購買,總投資80餘萬元,於2007年7月31日建造竣工,2008年1月投入運營,工作人員6人,客座定員50人。該船每天運營10個半小時(夏季11個半小時),全天往返16次,審定票價每人為10元,對外執行價為6元,本村村民為1元,60歲以上老人及學生免費。

旅遊


齋堂島,有一定歷史價值的遺址有:
哭墳,位於齋堂島與琅琊台之間的齋堂島水道一側,有一海灣名“老灣子”,灣前為一片礁石,潮來波隱,退潮出現,形如墳丘,當地稱為“哭墳”。傳說當年徐福出海,在台前海灣造船,第一艘船下水試航時,觸礁沉沒,眾人大哭,故名“哭墳”。“老灣子”之名,源於徐福船隊一去不返,懷念家鄉,就將啟航的海灣稱為“老灣子”,意即“老家的海灣”。人們曾在哭墳礁石下發現過造船用的銅釘。
島上古有齋堂,“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傳說此島是秦始皇當年齋戒求仙藥之處,又說是秦始皇下屬官員齋戒處。島上舊有娘娘廟,相傳為始皇之母齋戒居住之所,早已傾圮,唯余旗杆坑穴數個。島上有甘泉,位於海邊絕壁間,傳說為太后洗臉盆。此外還有黑石門等景點。
齋堂島作為琅琊台名勝的附屬景點,1982年12月,國務院將其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齋堂島和琅琊港碼頭之間,每隔一小時有一趟渡船來往,遊人進出非常方便。島上成立了旅遊度假村,度假村與村裡合作開發建設家庭賓館,開辦漁家宴和漁家樂項目。至2015年,島內發展家庭賓館10餘戶,設置床位200多個,可接待遊客近5000人次,以海島風情旅遊促進經濟發展。島上目前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以及網際網路。
齋堂島
齋堂島

社會文化


齋堂島
齋堂島
居民村落
齋堂島原無居民,據傳,清末石、肖兩姓分別從陸地石家村和台東頭村遷此立村,因為這裡有秦始皇的齋堂,因此也叫齋堂島村。1980年代,島上的3個自然村中島、南島(前島)和北島,同屬一個行政村——琅琊鎮齋堂島村,有居民400多戶,在籍的1108人,只是因為打工、求學等原因,常住人口只剩三四百人。
相關傳說
據傳秦始皇是惠文帝的妃子與丞相呂不韋私生,始皇幼時聽說此事,心裡大為不快。一天夜裡,始皇燈下讀書,聽見母親與呂不韋竊竊私語,恨得咬牙切齒,竟咬下自己的一截舌頭。從此便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始皇登基后,其母仍與呂不韋藕斷絲連。秦始皇想起咬舌之痛。遂下令罷了呂不韋丞相之職,放逐到巴蜀。一氣之下,把母親也驅出皇宮,併發誓:不到黃泉不見母。朝野上下對此議論紛紛,都說秦始皇是不孝之子。一日上朝議事,御史大夫趨前進諫:“陛下將老母逐出皇宮,國人皆議論陛下有不肖之罪……”,未容御史大夫說完,秦始皇早已火冒三丈,喝令武士推出去,斬了,並傳下御旨:有給王母求情者殺。長安有個縣令,是個有名的孝子,要替王母求情。人們規勸他:有個朝中大臣為王母求情連命都搭上了,何況你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縣令滿不在乎地說:“怕殺頭我就不去了”。秦始皇見縣令進宮,眼皮一耷拉:“你來何事?”“卑職不知陛下何以治國?”“法”!秦始皇從牙縫中擠出一個字。“那麼,依卑職看來,國家是治不好了。”秦始皇忙問原因。“陛下連家尚且治理不好,怎麼談得上治國呢?”秦始皇明白縣令的意思,又轉念想到自己的誓言,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結結巴巴地說:“可……可是我說過不到黃泉不見母啊!”縣令道:“這個不難,陛下把老母放到山上,然後派人在四周挖壕溝,等挖到黃泉(地下的泉水),陛下去見老母一面,再把他安置在某個地方,派人好生侍侯,讓她在那裡盡其天年,豈不更好?”秦始皇聽了很高興,很快採納了長安縣令的辦法。後來,秦始皇到東海巡視,來到琅琊台上,見隔海有座小島,就把王母安置在島上吃齋度日。從此,這座小島就叫做齋堂島,名字流傳至今。
齋堂島
齋堂島
相關詩詞
明成化進士匡翼之在游齋堂島后曾作《再游齋堂島》:吾生直欲訪丹邱,不憚乘桴續舊遊。古徑竹深難見日,水鄉亭晚易生秋。昔逄樵子還青眼,前渡仙郎已白頭。正喜煙波開四面,好於西北望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