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始興郡的結果 展開
- 朝鮮半島的一個郡
- 古代中國行政區劃
始興郡
古代中國行政區劃
漢代荊州刺史部-桂陽陽山含洭曲江湞陽五縣在其桂陽郡南部
東漢
漢代揚州刺史部-今南雄始興縣地在其豫章郡南野縣西南部
東漢交州刺史部-中宿縣在其南海郡北部
三國
三國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豫章郡分置廬陵郡,南野縣屬廬陵郡。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析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南野縣屬廬陵南部都尉。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春,析廬陵南部都尉南野縣南鄉地設置始興縣(治所大概位於距韶關不遠的大橋鎮一帶)。后再從始興縣分置斜階縣(位於今始興)。
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冬,析含洭縣桃鄉置陽山縣,進以桂陽郡始興都尉置始興郡。下轄始興(約今之南雄、大余兩地)、斜階、桂陽、陽山、含洭、湞陽、曲江、中宿(原屬南海郡)8縣,屬於荊州管轄,治所在曲江縣(今廣東韶關市東南蓮花嶺下)。
晉廢斜階縣入南野縣。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始興郡劃歸廣州管轄。
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分荊州地置湘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長沙市),始興郡改屬湘州。
劉宋曾設小桂郡(大概在連州一帶)。
公元452年(宋元嘉二十九年)始興郡改屬廣州。
南朝齊-湘州
公元467年(宋泰始三年)改湞陽縣為貞陽縣。
公元470年(宋泰始六年)在貞陽縣西60里置岡溪縣,始興郡分出桂陽、陽山、含洭三縣,與岡溪縣組成宋安郡。
公元472年(劉宋泰豫元年)改稱廣興郡,省岡溪縣和宋安郡。
公元479年(南齊建元元年)貞陽縣複名湞陽縣,廣興郡複名始興郡,屬湘州。
南朝齊(479年至502年)時,從曲江縣分置仁化縣(縣治在今仁化縣境走馬坪北20里的恩溪扶溪合流處)。以斜階縣地置令階縣(治所在今廣東始興縣西七里)。
南北朝-宋
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置廣德縣(今連山),四月令階縣改名為正階縣。
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在含洭縣置衡州和陽山郡,衡州轄陽山郡(轄含洭、陽山、桂陽、廣德四縣)、始興郡,在中宿縣地置清遠郡,轄中宿(今清城、清新)、威正、廉平、恩洽、浮護(今佛岡縣中南部)5縣(后4縣縣治不詳),隸屬廣州。
梁天監七年(公元508年)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
梁天監十七年(公元518年)分梁化縣置平石縣。
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衡州分作東衡州、西衡州,東衡州治所在曲江,轄始興郡。
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正階併入始興縣。
梁大寶元年(公元550年)南康郡地大余(今贛州市大余縣)改屬東衡州始興郡。
公元552年至公元553年(梁承聖元年至二年),析湞陽縣東部立翁源縣,屬清遠郡。以始興郡增置東衡州(治在曲江),始興郡屬東衡州。
梁末陳初,一度廢東衡州,始興郡改屬衡州(州治在今英德縣)。
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復置東衡州,始興郡隸屬東衡州。
陳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大余改隸東衡州安遠郡。
南朝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撤銷仁化縣,併入曲江縣。
南北朝齊
梁大同二年(536年),正階併入始興縣。
梁元帝承聖中元年至四年(552—555年),分始興地置安遠縣。
公元560—566年(天嘉年間),改衡州為西衡州,治仍在含洭縣,含洭縣屬西衡州陽山郡,湞陽縣仍屬東衡州始興郡。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始興郡,改為東衡州,不久又改為韶州(州、縣治所回遷蓮花山)。廢安遠郡置大庾縣,隸屬廣州總管府始興郡。(按:《隋書》是年省諸郡,於始興郡置廣州總管府,統縣十六,始興在焉。),此為大余建縣之始。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韶州廢,入廣州。
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廢平石縣入梁化縣。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廢始興郡,大庾縣改為大庾鎮入虔州南康縣。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梁化縣為樂昌縣(因縣內有樂石、昌山而得名),直屬韶州。
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南海郡。
初隸屬廣州管轄。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韶關地區置番州,隸番州,未久番州改稱東衡州。
光宅元年(684年),析始興縣北界的化南、橫山兩鄉置貞昌縣(今南雄縣)。
唐天寶元年 (742) 改韶州復置始興郡,治所曲江縣 (今廣東韶關市西一里武水西)。
乾元元年 (758) 復為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