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

山東濟南的特產

茶湯是山東濟南特產,雖為茶湯卻不是茶,所以被人們稱為泉城二怪之一。明朝初年(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祿寺研製了一個以稷(小米)為基底的粥,命名為茶湯。在祭祀拜天之時,賜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

簡介


泉城二怪,濟南產
遊玩濟南,除欣賞泉甲“奇”,莫忘品味濟南產“怪”。傳承產食,泉城流傳二怪:怪茶湯,茶茶。茶湯,米料炒制,沖茶般,沸沖即熟,故[茶湯]。怪甜沫,味甜。甜沫,鹹粥,粥“添”,指添粉絲、蔬菜、豆腐絲之類的輔料,後來人們諧音成“甜沫”,因此甜沫口味是鹹的,不是甜的。茶湯非茶,米香四溢更勝茶。甜沫不甜,閱盡五味方得甜。泉城二怪,帶給你泉城別樣味道。

歷史


茶湯北京茶湯,茶湯采五穀首——米制,沖熟撒芝麻,味醇,彌香溢,營養豐富。濟南粘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山東茶湯是山東的地方名吃,也是山東人的傳統食品,至今仍有著逢年過節食用茶湯的風俗。
明末嘉慶年間,在與牛泉鎮相隔僅十餘里的高庄董家林村,出現了一位膳食大家——董空壺。他時任濟南德王府腆膳官,專門負責王府膳食,對傳統營養膳食有著深厚的研究。因兩家相隔不遠,董空壺回家鄉探親期間,兩家必相互拜訪,交流膳食和養生心得,互有啟發。即便是在董空壺去世之後,秦、董兩家依然來往密切,甚至多有聯姻。當時雖然律法嚴厲,但因兩家交情莫逆,董家將許多王府膳食秘方傳到秦府,其中即有茶湯的製作方法。
茶湯在傳入秦府後,很快就成為了秦家日常必需膳食,早、晚必備。秦府上下本就注重膳食養生,多有長壽者。茶湯能夠受到如此重視,主要因其原料講究,尤其是小米健胃消食、益氣補虛功效顯著。每年過節,茶湯則是必備的饋贈禮品。
民國期間,戰亂頻繁,第七代傳承人秦會川為保護茶湯這一傳統膳食避免湮沒於戰火,開始將茶湯的製作工藝傳授給牛泉鎮信得過的老鄰居,並由牛泉鎮開始向周邊流傳。越來越多的人家學會茶湯的製作,形成了逢年過節做茶湯的傳統。

製作工藝


茶湯作為一種傳統名吃,對加工製作十分講究,加工工藝可分為選料、磨粉、炒制三大部分。
一、選料。茶湯的主料是小米。《本草綱目》中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中醫將小米粥稱為“代參湯”。要製作出上等的茶湯,首選產於章丘龍山村的龍山小米。龍山小米是全國四大名米之一,素有龍米之稱,為歷代皇室貢品。龍山小米品質極高的米油也是保證茶湯品質的關鍵之一。
二、磨粉。小米磨製成粉要經過脫殼、篩選、潤米和磨製四個步驟。傳統的工藝中,小米使用石碾脫殼,這樣可以保留小米外層最有營養的物質,尤其是保留了完整的胚芽。在經過細篩精選后,小米在磨粉之前必須要經過潤米這道重要工序。小米磨製成粉一定要用石磨,石磨製粉屬於低溫、低速研磨,小米中的蛋白質、油脂等分子結構得到保存,營養成分不被破壞,更可保留小米的原汁原味,口感純正。
三、炒制。小米麵炒制是茶湯加工製作中最關鍵的一道工藝。炒制的火候最難掌握,火候不足,小米麵不熟,茶湯就沖不開;火候過了,小米麵糊化,吃起來會發苦,茶湯的顏色也不好看。所以,這道工藝需要經驗豐富的熟手才可以掌控。
經過三大步驟幾十道工序后,就可以品嘗茶湯的醇厚濃香了。取適量小米麵,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粒、葵花籽仁、核桃仁,加入一匙白糖,沖入開水。用湯匙順時針攪勻,濃郁的米香、芝麻香,沁人心脾,每一口都可以吃到脆香的花生、葵花籽仁、核桃仁,唇齒留香,令人慾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