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石堰鎮

風石堰鎮

風石堰鎮,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下轄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洪橋鎮,南接雙橋鎮,西抵白地市鎮,北交馬杜橋鄉和衡陽縣關市鎮, 行政區域面積105.8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風石堰鎮戶籍人口有59550人。 

1958年10月,為白地市人民公社一個耕作區。1961年8月,成立風石堰人民公社,屬白地市區。1984年,復稱風石堰鄉,同年撤鄉建鎮,仍屬白地市區。1995年4月,撤區並鄉,花屋、紫沖、毛坪3鄉划入風石堰鎮。 截至2020年6月,風石堰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2011年,風石堰鎮的財政總收入483萬元,比上年增加11%。 2018年,風石堰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地名由來


風石堰鎮取境內風陂堰和石堰之首字為名。

建置沿革


1952年8月,建立風石堰鄉,屬祁東縣第七區。
1956年6月,紗鋪、紫沖、永和等7鄉併入風石堰鄉,屬縣直管鄉。
1958年10月,為白地市人民公社一個耕作區。
1961年8月,成立風石堰人民公社,屬白地市區。
1984年,復稱風石堰鄉,同年撤鄉建鎮,仍屬白地市區。
1995年4月,撤區並鄉,花屋、紫沖、毛坪3鄉划入風石堰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風石堰鎮下轄1個社區、45個行政村:堰寺社區,仙神井、曾家、山溪、觀音、楊柳、杉鋪、雄飛、道頭、元木、廟灣、花屋、毛坪、田家、易家、官福、呂家、四塘、推車、風石堰、松山、蓮花、和平、陡嶺、大高、永和、鄧公、讀書、黎照、紫沖、新鋪子、龍灣、先鋒、將家、青沖、雲華、畢花、晏家、合心、中華山、畫眉、大坪、沙井、上坪、城樓、曹家等,下設55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風石堰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堰寺社區,杉鋪村、永和村、蓮花村、大坪村、紫沖村、中華山村、毛坪村、沙井村、和平村、花屋村、清官村、斜嶺村、楊井堰村、寶山村、倚忠村,鎮人民政府駐堰寺社區。
2015年祁東縣率先在湖南省內進行並村改革,並村后風石堰鎮新村、居民委員會名稱如下表:15個村,1個居委會,共16個村委會。
序號新村(居)名稱合併前村(居)個數與名稱
1花屋村花屋村、田家村、山西村、元木村
2清官村青沖村、官福村
3斜嶺村雲華村、將軍村、晏家村
4中華山村中華山村、曹家村
5紫沖村紫沖村、城樓村、龍灣村
6蓮花村蓮花村、雄飛村、陡嶺村
7永和村永和村、仙神井村、四塘村
8楊井堰村廟灣村、楊柳村、道頭村
9杉鋪村杉鋪村、曾家村、呂家村
10寶山村推車村、松山村、觀音村、鄧公村
11倚忠村易家村、黎照村、畢花村
12毛坪村毛坪村、大高村、新鋪村
13和平村和平村、合心村、畫眉村
14沙井村沙井村、先鋒村
15大坪村大坪村
16堰寺居委會風石堰村、原堰寺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風石堰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洪橋鎮,南接雙橋鎮,西抵白地市鎮,北交馬杜橋鄉和衡陽縣關市鎮,行政區域面積105.81平方千米。
土地資源
2011年,風石堰鎮有耕地面積31000畝,林地面積83000畝。

人口


2011年末,風石堰鎮轄區總人口576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43人,城鎮化率5.3%。總人口中,男性30578人,佔53%;女性27070人,佔47%。14歲以下11708人,佔20.3%;15—64歲39920人,佔69.3%;65歲以上6020人,佔10.4%。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7606人,佔9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4人。 
2017年末,風石堰鎮常住人口有51023人。 
截至2018年末,風石堰鎮戶籍人口有59550人。 

鄉鎮建設


風石堰鎮
風石堰鎮
風石堰鎮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農民增收,經濟發展步入快車軌道,各項公益事業日益完善,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大局穩定。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入正規化軌道,風石堰鎮採用農業在保穩定、促增收的思想下,全面開展工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出現了新一輪戰略性和科學性大調整,瞄準市場,圍繞高效賺錢,實行調大、調優、調高的原則,把握調整重點和方向。全鎮種優質稻、香芋、西瓜、蜜桔、葡萄、藥材、大梨棗,養禾池鯉,反季節蔬菜蘋果等專業戶逐漸增多,並成規模。據統計,全鎮約有360戶以上這樣的專業戶,其中香芋集團,中華山的藥材,紫沖彎葡萄,推車村的蜜橘、甜橙;易家村的蘋果等農業產業結構高速項目最為突出,最少項目的紫沖彎葡萄也有80多畝,香芋集團種植面積達千畝以上,這些香芋遠銷全國各地。該鎮有優質的草場1.2萬畝,經科研人員技術論證,是飼養奶牛的理想之地。二是民營經濟發展較快。風石堰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松山村的七寶山錳礦含量豐富,坐落在田家村的老龍塘鐵礦被省地礦局探明儲量約8000多萬噸,含量31%,60%的鐵礦儲量坐落在風石堰鎮田家村。由於森林資源豐富,家具行業發展較快,紫沖村的富豪傢具廠、城樓村的美鼎傢具廠規模逐漸擴大,楊柳村的鴻發皮村廠的產品遠銷國外,其他各私營企業也不遜色,各大小店鋪在400家以上。由於風石堰地域資源優勢,經濟發展環境優化,以最優惠的政策、最誠懇的合作、最優質的服務,投資環境非常理想,引進了遠東複合肥料廠,廠房建地面積達200餘畝;港商投資的阜鋒玩具制衣廠,廠房建地面積達15餘畝,擁有員工800餘人;台灣炯元發展有限瓮也投資風石堰鎮辦廠,擁有員工1300多人。
這些廠現都產生良好的效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三是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教育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方針政策,鎮政府興辦了3所初具規模的初級中學,2所中心小學,共有教職員工470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適齡少年輟學控制在1%以內,初等中學教育完成率91%,為改善教學條件,2004年在風石堰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又修建了一棟高標準的綜合樓。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到位。為解決城鎮居民用水問題,鎮建立了一個日產2000噸自來水公司,保障人人拉的生活用水,對自來水公司進行增容整頓,城鎮街道進行綠化,亮化安裝路燈近100。鎮電視台與祁東縣有線電視台順利接通,有線電視網路逐漸向農村得以延伸,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程式控制電話全鎮各村都已架通,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初具規模,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社會穩定。火車站、郵電所、醫院等基礎設施亦一應俱全。

經濟發展


風石堰
風石堰
風石堰鎮位於祁東縣城西15公里,發達的交通,使風石堰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湘桂鐵路、322國道穿行而過,白(地市)歸(陽)、祁(東)邵(陽)公路縱貫東西。風石堰人民充分利用交通便利之優勢,堅持“開放興鎮”、“開發興鎮”、“科技興鎮”的戰略指導方針,大力發展一優兩高農業和鄉鎮企業。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邁出可喜的步伐,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建設步入快車道。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盛,是聲名遠名的“魚米、辣椒、高筍、白菜之鄉;”每到夏秋時節,辣椒基地翠綠欲滴、火紅欲燃,檳榔芋、生薑、白菜、高筍、黃花、圓蔥、席草等農特產,夜以繼日地在街道兩旁集裝,銷往全國各地。柑桔、柰李、桃子、板栗等庭院經濟基地,四季果滿枝頭,任你盡情品味。馬頭羊、黑山羊、黃羊,成為山地農民鼓腰包的法寶。該鎮有優質草場1.2萬畝,經科研人員技術論證,是飼養奶牛的理想之地。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先後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建起了日產2000噸的自來水廠,擴建了農貿市場。火車站、郵電所、電視台、文化娛樂、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亦一應俱全。理想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批海內外客商紛紛來此,興業辦實體。這裡的青石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除供給縣內3個骨幹企業外,還遠銷廣西等地,其石灰開發大有潛力。位於本鎮東頭開發區的富豪傢具廠,生產各類中、高檔傢具產品美觀、耐用,連續三年被市評為質量信得過單位,年產值1000萬元,上交國家稅收150萬元。

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

2011年,風石堰鎮的財政總收入483萬元,比上年增加11%。 
2018年,風石堰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從1995年開始,風石堰鎮把發展漁業生產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來抓,尤其是"萬畝稻田模式化養魚致富工程"的實施,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99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531萬元,比1995年增長55%;其中漁業產值1997萬元,比1995年增長4倍。
2011年,風石堰鎮的農業總產值5.8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年生產糧食28000噸,人均479.5千克,其中水稻260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烤煙等。蔬菜年種植面積3110畝,產量6352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辣椒等。 
風石堰鎮的畜牧業以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1000頭,家禽飼養量664230羽,生產肉6408.23噸,其中豬肉5780噸。2011年,造林3080畝,其中,經濟林2160畝,竹林920畝,林木覆蓋率44.1%,活立木蓄積量10.9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25畝,產量2631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李子、甘蔗等。漁業以養殖禾池鯉為主,年養殖面積6950畝,產量2681噸。2011年,有農業機械4235台。名優農產品有禾池鯉、冬棗中秋酥脆棗等。農民人均年純收入8029元。 
工業
2011年,風石堰鎮的工業總產值28671萬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53%。有工業企業306家。

交通運輸


風石堰鎮境內有G322公路穿過。

特色產業


稻田模式化養魚
稻田模式化養魚
從1995年開始,風石堰鎮把發展漁業生產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來抓,尤其是"萬畝稻田模式化養魚致富工程"的實施,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99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531萬元,比1995年增長55%;其中漁業產值1997萬元,比1995年增長4倍。全鎮人平純收入2040元,比1995年提高62.5%。其中通過漁業人均獲得純收入305元,漁業純收入占人平純收入總額的比重由1995年的4.6%上升到1999年的15%。1999年實施的9850畝模式化稻田養魚,共產稻穀10146噸,鮮魚和魚種1166噸,稻魚總產值2235.6萬元,畝平2270元,比未養魚稻田提高106.4%。其中,漁業產值1221元,畝平1240元,漁業產值占稻魚總產值的54.6%;扣除成本,稻魚獲純利1359.3萬元,畝平1380元。其中漁業純利935.8萬元,畝平950元。漁業純利占稻魚純利總額的比重為68.8%,人平可增收760元。
五年多來,鎮黨委和鎮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做了許多工作。通過結構調整,已經見到了效益、嘗到了甜頭。幾年內鎮政府籌措148.7萬元資金用於魚田工程建設和山塘整修,由此帶動了村、組及農戶1200萬元漁業投入,累計產生了4800萬元的漁業收入,漁業已經成為我鎮新增收入的主要來源。漁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激活了農村經濟運行機制,拓寬了富民興村的視野和領域,廣大農民群眾得到實惠,鎮政府的工作也比以住任何時候都顯得踏實、有序和富有成效。

文化教育


風石堰鎮有學校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和教育資金的分散投入。風石堰鎮於集中辦學,全鎮只設初中1所,中心小學1所,班均人數分別達到51和45人。為解決集中辦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風石堰鎮中心小學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低齡兒童寄宿制管理辦法,突出抓好以下幾項管理工作:一是對低齡學生採取生活保育管理。每30個寄宿生配備一位專職保育員,住在學生寢室里專門照顧學生生活起居。學校在聘任教師時首先聘任保育員,2001年暑假還組織保育員進行了專業培訓;二是牢牢把好安全關。學校實行封閉管理,設立嚴格出入登記制度,學生憑卡進出,家長星期五下午接子女回家,星期日下午送子女到校,都必須到門衛處簽名。同時,還與110、120保持了聯繫,保證學生萬一出現安全或傷病情況時,能得到公安和醫療機構及時的幫助;三是投資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強化後勤管理。對校園進行了改建和維修,購置了彩電、VCD和適合兒童觀看的光碟,添置了洗衣機、蒸汽櫃、開水桶、餐桌、課桌凳,增設了儀器室、電腦室、閱覽室,添置了部分教研器材等。學生食堂配備了負責的炊事員,學生每餐花0.3元、0.5元和1元即能分別買上一份新鮮可口的蔬菜或葷菜;四是加強課外活動管理,合理安排全天的作息時間和各年級、各時段的活動,成立各種興趣活動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風石堰鎮的管理辦法已在全縣各鄉鎮得到推廣,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實行農村集中辦學避免了資金的重複、分散投入,充分發揮了資金效益。由於資金集中投入,許多中小學危房基本消滅,鄉鎮中學、中心小學都建立了電腦室,有的還建有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圖書資料、音體美器材等都達到了國家規定標準,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低齡兒童寄宿制集中辦學激活了農村教育的辦學機制,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縮小了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的差距,確保了山區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均等,有利於農村基礎教育的持續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國家財政部、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財政廳有關負責同志到該縣調研后,對集中辦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指出:農村集中辦學,為農村教育特別是山區教育的改革發展開闢出了一條新路,不僅指明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也為今後一個時期農村教育財政投入的調整確定了方向,必將對中國農村的發展變化起到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旅遊資源


沙井灣古民居
沙井灣古民居位於祁東縣風石堰鎮沙井村,老屋座南朝北,三面環山,氣勢恢宏而不張揚,古樸簡約而富含神韻。一條溪流從院落前潺潺流過,溪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玉帶依偎著古老的村莊。從鱗次櫛比的屋脊走向可以看出,大院為“三進九廳十八井”構架。佔地面積約18畝,建築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如此規模的民宅,在衡陽境內恐怕是很少見。走近老屋,從外到內,大門、中門、前天井、兩廊廡和正堂屋盡收眼底。古民居有莊院兩處,上沙井院與下沙井院相距300餘米。下沙井院繫上沙井院後裔所續建。下沙井院石牆上題字落款為宣統元年(公元1909)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子時豎造。莊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縱深約50米,有大門、正廳、南北廂房及四周景房,共計120餘間房。莊院坐北朝南,環境清幽,建造精緻,木刻、石刻保存較好。古民居距祁東縣城20公里,直達公路,交通便利,是一理想的旅遊休閑的景點。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43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7所,在校生3720人,專任教師1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360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升初中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農家書屋45個,藏書45000餘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100戶,均為數字電視用戶,電視綜合覆蓋率56.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45個,醫療床位35張,執業醫師8人,註冊護士7人。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3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共5.5萬人,參保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風石堰鎮有城鎮低保戶178戶,368人,支出53.4萬元,月人均支出12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916戶,2314人。支出219.7萬元,每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戶供養526人,支出78.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825人次,農村臨時救濟356人次,共支出40000餘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46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10428戶,普及率70.7%;行動電話用戶35645戶,普及率95.8%。 

給水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唐夫沖自來水廠一家,生產能力150噸/日,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城區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