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科學學院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科學學院
1996年12月,長春地質學院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1997年5 月由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地球化學系和遙感地質教研室共同組建成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院(簡稱 地探學院)。測繪工程1999年併入學院。
目錄
學院簡介
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與長春郵電學院五校合併,組成新的吉林大學。2001年12月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院更名為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仍簡稱地探學院)。
目前學院下設4個系:地球物理系、地球化學系、測繪工程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系;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應用地球物理綜合解釋理論實驗室;3個院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學研究所、地學信息系統研究所。
本科專業5個:勘查技術與工程(含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兩個方向)、地球物理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礦物資源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固體地球物理學、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空間物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核技術與應用、地質工程(工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固體地球物理學、地學信息工程。博士后流動站1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是其中的二級學科)。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包含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數學地質、遙感地質等4個原獨立學科專業。應用地球物理學科點1987年成為首批確定的國家重點學科點; 2002年2月,以應用地球物理為核心的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再次被評選為國家重點學科點。
學院(含學科)現有教師84人,工程實驗人員18人,黨政管理人員19人。教師中教授29人,副教授34人,教授中博士導師15人。目前學院在校生中本科生761,碩士研究生150人,博士研究生92人。
儘管地探學院很年輕,但是地球物理系是原長春地質學院1952年創建時即成立的主要系之一。地球物理系前三任系主任分別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學部委員(院士)顧功敘,著名物理學家、學部委員(院士)余瑞璜和著名地質學家、院士業治錚。這些科學大師為地球物理系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地球物理係為主的學院各專業(學科)先後共培養各類專業人才8000餘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專科生1000餘人,近100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中包括10餘名外國留學生。各層次畢業生由於基礎理論紮實和實踐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其中很多人在各工作崗位上成為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知名學者和各級領導人員。地球物理系 本科畢業生中有三位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院各學科專業共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96項,科學大會獎6項、國家級二等獎2項、國家級三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省部級二等獎36項、省部級三等獎151項。目前學院正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973基礎研究、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大調查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數十項。
學院一直貫徹加強基礎研究、注重應用、帶動開發的學科建設指導思想。通過在學科各領域縱向深入,以科研橫向聯合方式,實現學科間交叉滲透,建立有利於創新、有利於人才培養的學科建設網格模式。努力使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成為繼續向國家輸送高素質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搖籃,成為地球探測科技產學研區域中心,承擔國家基礎科學與新技術開發研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學科建設
地探學院現設地球物理系、應用地球化學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系、測繪工程系、國土資源部應用地球物理解釋理論開放研究實驗室和教育部地 下信息探測儀器重點實驗室(參建)等教學和研究單位。學院現擁有:
本科專業5個——勘查技術與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礦物資源工程。在校本科生: 761 人;
研究生專業:7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固體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核技術及其應用;地學信息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圖製圖與地理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
其中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二級學科是1997年由原國家教委頒布的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所確立的,由應用地球物理學、應用地球化學、數學地質和遙感地質四個原二級學科組成。其中應用地球物理學科在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被原國家教委審定為國家重點學科;數學地質和應用地球化學學科分別於1986年和1990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並於1994年被評為地礦部和吉林省重點學科。
學院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后流動站一部分及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原應用地球物理學)國家重點學科,並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試驗班培養
李四光班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又名“珠峰計劃”)在全國選拔11所頂尖學校,由中央專項撥款提供資金支持,培養創新型領軍人。吉林大學全面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唐敖慶班、匡亞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醫學班以及信息科學試驗班的培養方案。
李四光班的全稱是李四光地球物理班,能夠設立試驗班就足以說明此專業的強勢地位。
李四光班在2009年開始第一屆招生,第一屆是採取選拔制,在考入吉林大學的09級新生中,學院經過筆試和面試最終選拔出20名左右的學生組成第一屆李四光班。
從2010年之後的招生方式就轉變為志願填報,應屆的高中畢業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有理科試驗班(地球物理)這個專業。
培養方案是針對本班的特殊情況單獨制定的,所學內容與非試驗班的學生不同。
卓越工程師班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開了“卓越計劃”啟動會,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該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轉變。吉林大學和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61所全國知名高校成為首批入選“卓越計劃”的高校。
吉林大學在2010級本科新生中啟動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入選的專業有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勘查技術與工程(工程地質方向)、農業工程及其自動化、勘查技術與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方向)專業。
地探學院的卓越工程師班是勘查技術與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方向)專業,2010年開始在10級新生中進行選拔,經理論綜合考試、外語(英語)面試、綜合素質面試(佔總成績比例3:1:1)並參考大學外語分級測試成績選出5專業共130名的卓越新生。
卓越班培養計劃是本碩連讀,共6年,其中還有半年的出國或大企業的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