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

買賣雙方為了促成交易而進行的活動

商務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促成交易而進行的活動,或是為了解決買賣雙方的爭端,並取得各自的經濟利益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商務談判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商務談判,經濟活動便無法進行,小到生活中的討價還價,大到企業法人之間的合作、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技術交流,都離不開商務談判。

定義


商務談判(Business Negotiations),是買賣雙方為了促成交易而進行的活動,或是為了解決買賣雙方的爭端,並取得各自的經濟利益的一種方法和手段。

原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務談判活動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雙贏原則;
(二)平等原則;
(三)合法原則;
(四)時效性原則;
(五)最低目標原則。

作用


(一)商務談判是企業實現經濟目標的手段;
(二)商務談判是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途徑;
(三)商務談判是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力量。

特徵


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
不同的談判者參加談判的目的是不同的,外交談判涉及的是國家利益;政治談判關心的是政黨、團體的根本利益;軍事談判主要是關係敵對雙方的安全利益。雖然這些談判都不可避免地涉及經濟利益,但是常常是圍繞著某一種基本利益進行的,其重點不一定是經濟利益。而商務談判則十分明確,談判者以獲取經濟利益為基本目的,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才涉及其他非經濟利益。雖然,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談判者可以調動和運用各種因素,而各種非經濟利益的因素,也會影響談判的結果,但其最終目標仍是經濟利益。與其他談判相比,商務談判更加重視談判的經濟效益。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都比較注意談判所涉及的重或技術的成本、效率和效益。所以,人們通常以獲取經濟效益的好壞來評價一項商務談判的成功與否。不講求經濟效益的商務談判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以價值談判為核心
商務談判涉及的因素很多,談判者的需求和利益表現在眾多方面,但價值則幾乎是所有商務談判的核心內容。這是因為在商務談判中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最直接地反映了談判雙方的利益。談判雙方在其它利益上的得與失,在很多情況下或多或少都可以折算為一定的價格,並通過價格升降而得到體現。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務談判中,我們一方面要以價格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僅僅局限於價格,應該拓寬思路,設法從其它利益因素上爭取應得的利益。因為,與其在價格上與對手爭執不休,還不如在其它利益因素上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讓步。這是從事商務談判的人需要注意的。
注重合同的嚴密性與準確性
商務談判的結果是由雙方協商一致的協議或合同來體現的。合同條款實質上反映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條款的嚴密性與準確性是保障談判獲得各種利益的重要前提。有些談判者在商務談判中花了很大氣力,好不容易為自己獲得了較有利的結果,對方為了得到合同,也迫不得已作了許多讓步,這時進判者似乎已經獲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但如果在擬訂合同條款時,掉以輕心,不注意合同條款的完整、嚴密、準確、合理、合法,其結果會被談判對手在條款措詞或表述技巧上,引你掉進陷阱,這不僅會把到手的利益喪失殆盡,而且還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這種例子在商務談判中屢見不鮮。因此,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不僅要重視口頭上的承諾,更要重視合同條款的準確和嚴密。

重要性


商務談判能幫助企業增加利潤。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增加利潤一般有三種方法:1、增加營業額;2、降低成本;3、談判。
第一種方法,增加營業額,它最直接,但也最難。因為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爭奪市場份額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增加營業額往往也會增加費用,比如員工工資、廣告費、業務員提成等等。所以可能企業的營業額增加很多,但扣除費用以後發現,利潤卻沒怎麼增加。
第二種方法,降低成本。一般來說,企業降低成本的空間是有限的,降到一定程度就再也沒法降了;而且降低成本還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品質,反而損害了公司的長遠利益。
第三種方法,談判。通過談判,盡量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一買一賣之間,利潤就出來了。它是增加利潤最有效也是最快的辦法,因為談判爭取到的每一分錢都是凈利潤!比如企業的某產品通常售價是一萬元,如果業務員談判水平提高了,售價提高到一萬一千元,則提高的一千元完全是凈利潤;同樣,企業在採購時所節省的每一分錢也都是凈利潤!
美國通用汽車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早期通用汽車曾經啟用了一個叫羅培茲的採購部經理,他上任半年,就幫通用汽車增加了凈利潤20億美金。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汽車是由許許多多的零部件組成,其大多是外購件,羅培茲上任的半年時間裡只做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供應配件的廠商請來談判,他說,我們公司信用這樣好,用量這樣大,所以我們認為,要重新評估價格,如果你們不能給出更好的價格的話,我們打算更換供應的廠商。這樣的談判下來之後,羅培茲在半年的時間裡就為通用省下了20億美金!
難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首席談判顧問羅傑·道森說:“全世界賺錢最快的辦法就是談判!”
摘自:《律師如何幫助企業增加利潤》

成為談判高手


一、調整當前的心態
1、談判成功的基石:尊重與信任
2、談判的本質
3、認識主要的目的
4、學習失去的感覺
5、善於當個好聽眾
6、積極地肯定對手
二、自我優化的素養
1、了解對方的文化
2、友善的入鄉隨俗
3、培養分析的能力
4、科學的抽絲剝繭
5、理性地追根究底
6、遏止問題的擴大
7、自我認知的能力
8、培養超人的耐心
9、誠信走得萬里路
三、找到正確的方法
1、合適的地點時間
2、虛張聲勢的陣法
3、充分的披露信息
4、巧妙地否定對手
5、內外兼美的包裝
6、行雲流水的溝通
7、靈活的迂迴戰術

談判三部曲


綜述

“商務談判三部曲”的概念,即談判的步驟應該為申明價值(Claimingvalue),創造價值(Creatingvalue)和克服障礙(Overcomingbarrierstoagreement)三個進程。

申明價值

此階段為談判的初級階段,談判雙方彼此應充分溝通各自的利益需要,申明能夠滿足對方需要的方法與優勢所在。此階段的關鍵步驟是弄清對方的真正需求,因此其主要的技巧就是多向對方提出問題,探詢對方的實際需要;與此同時也要根據情況申明我方的利益所在。因為你越了解對方的真正實際需求,越能夠知道如何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同時對方知道了你的利益所在,才能滿足你的需求。

創造價值

此階段為談判的中級階段,雙方彼此溝通,往往申明了各自的利益所在,了解了對方的實際需要。但是,以此達成的協議並不一定對雙方都是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利益在此往往不能有效地達到平衡。即使達到了平衡,此協議也可能並不是最佳方案。因此,談判中雙方需要想方設法去尋求更佳的方案,為談判雙方找到最大的利益,這一步驟就是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階段,往往是商務談判最容易忽略的階段。

克服障礙

此階段往往是談判的攻堅階段。談判的障礙一般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談判雙方彼此利益存在衝突;另一個是談判者自身在決策程序上存在障礙。前一種障礙是需要雙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客觀原則來協調利益;後者就需要談判無障礙的一方主動去幫助另一方順利決策。

八字真言


談判能力在每種談判中都起到重要作用,無論是商務談判、外交談判,還是勞務談判,在買賣談判中,雙方談判能力的強弱差異決定了談判結果的差別。對於談判中的每一方來說,談判能力都來源於八個方面,就是NOTRICKS每個字母所代表的八個單詞——need,options,time,relationships,investment,credibility,knowledge,skills。
NOTRICKS中的“N”代表需求(need)。對於買賣雙方來說,誰的需求更強烈一些?如果買方的需要較多,賣方就擁有相對較強的談判力,你越希望賣出你的產品,買方就擁有較強的談判力。
NOTRICKS中的“O”代表選擇(options)。如果談判不能最後達成協議,那麼雙方會有什麼選擇?如果你可選擇的機會越多,對方認為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唯一的或者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你就擁有較強的談判資本。
T代表時間(time)。是指談判中可能出現的有時間限制的緊急事件,如果買方受時間的壓力,自然會增強賣方的的談判力。
NOTRICKS中的“R”代表關係(relationship)。如果與顧客之間建立強有力的關係,在同潛在顧客談判時就會擁有關係力。但是,也許有的顧客覺得賣方只是為了推銷,因而不願建立深入的關係,這樣。在談判過程中將會比較吃力。
I代表投資(investment)。在談判過程中投入了多少時間和精力?為此投入越多、對達成協議承諾越多的一方往往擁有較少的談判力。
C代表可信性(credibility)。潛在顧客對產品可信性也是談判力的一種。如果推銷人員知道你曾經使用過某種產品,而他的產品具有價格和質量等方面的優勢時,無疑會增強賣方的可信性,但這一點並不能決定最後是否能成交。
K代表知識(knowledge)。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你充分了解顧客的問題和需求,並預測到你的產品能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你的知識無疑增強了對顧客的談判力。反之,如果顧客對產品擁有更多的知識和經驗,顧客就有較強的談判力。
S代表的是技能(skill)。這可能是增強談判力最重要的內容了,不過,談判技巧是綜合的學問,需要廣博的知識、雄辯的口才、靈敏的思維……
總之,在商業談判中,應該善於利用“NOTRICKS”中的每種力,再加上NOTRICKS。

律師


商務談判律師指參與公司、企業的商務談判,為商務談判提供法律支持以及談判戰略戰術配合的律師。商務談判律師不僅對商務談判策略的發揮提供幫助,而且可以為商務談判的結果進行法律上的審查,防範法律風險,從而有利於商務談判中所達成的協議的順利履行,並維護公司、企業的合法權益。可以說,商務談判律師是公司、企業在商場上的親密戰友和保駕護航者。
律師參與商務談判的好處

經驗豐富

律師有較豐富的談判實戰經驗。
由於職業特點,律師經常要做的工作就是談判,如在法庭調解階段需要談判,庭外和解階段需要談判,幫助他人調解解決糾紛需要談判,律師還經常要幫助客戶進行商務談判,等等。所以,律師一般都有比較豐富的談判實戰經驗。
談判桌上很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和臨場反應能力的較量,而法庭是特別鍛煉人的心理素質和臨場反應能力的地方,律師經常接受這種鍛煉,所以比較適合參加談判。同時,談判時口頭表達能力很重要,這點通常也是律師的強項。

旁觀者清

相對超脫的地位可實現“旁觀者清”。
律師參與商務談判,可以避免將當事人情緒帶入談判場合而過分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即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而且,律師經歷各種複雜、棘手的事情比較多,看問題相對比較理性和透徹,有利於在談判中看清局勢,冷靜地進行分析和判斷。談判過程中,人們往往習慣於關注自己這一方的弱勢以及所承受的壓力,常常看不到對方的弱勢和壓力點,看不到自己的談判籌碼,從而可能在談判過程中變得被動。而有“旁觀者”律師幫忙分析和提醒,委託人就能更準確地把握整個談判的局勢。

相互配合

律師和委託人相互配合,可以盡量爭取最大利益。
談判學中有一種非常著名的策略叫“黑白臉”策略。例如,假設賣方聲稱底價是100萬元,買方覺得價格很不錯,想試圖再討價還價,但又怕一不小心失去了這樁買賣,怎麼辦?如果買方聘請了一位代理律師,這位代理律師就可以表示願意支付這個數額但同時又表示缺乏授權,從而獲得與委託人一起更為全面地考慮所處情況的寶貴時間和機會。反之,在某些談判場合,代理律師也可以用一種強硬的、甚至令人反感的方式給對方施加壓力,最終由委託人出面打圓場,並以與代理律師相比更令人愉快的方式達成協議。這種策略既可以有效地向對方施壓,又不會導致激烈衝突。
美國著名的房地產投資人唐納·川普就把這個策略運用得非常純熟。他一般先讓律師出面和對方慢慢磨,磨得對方快要瘋了,他才出面。他一來就假意把律師訓一通:“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史密斯先生是我們的重要客戶,有些利益跟別人可以爭,跟他不能爭。”然後對客戶說:“不好意思啊,這個律師不懂事。”然後讓談判及合作變得愉快、順利。
實踐中代理律師可以與委託人配合實施各種各樣的策略,幫助委託人清楚地表達各種利益,協調當事方的不同需求,提供和取捨備選方案,最大限度地實現委託人的利益。

專業知識

律師的身份和專業知識對談判很有幫助。
在談判中,身份和頭銜本身就具有影響對方的力量。律師的身份及專業知識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此外,商務談判的主要目的是合作,在談判成功之後簽協議時如果有律師把關,也能讓企業規避很多風險。

談判環境


商務談判環境布置很重要。選擇談判環境,一般看自己是否感到有壓力,如果有,說明環境是不利的。不利的談判場合包括:嘈雜的環境,極不舒適的座位,談判房間的溫度過高或過低,不時地有外人攪擾,環境陌生而引起的心力交瘁感,以及沒有與同事私下交談的機會等等。這些環境因素會影響談判者的注意力,從而導致談判的失誤。
心理學家N·L·明茨早在50年代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實驗對象分別安排到兩個房間里,一間窗明幾淨,典雅莊重,而另一間粗俗齷齪、凌亂不堪。他要求每人必須對10張像片上的人作出判斷,說出他(或她)是“精力旺盛的”還是“疲乏無力的”,是“滿足的”還是“不滿足的”。結果在潔凈典雅房間里的實驗對象傾向於把像片上的人看成“精力旺盛的”和“滿足的”;在齷齪凌亂房間里的實驗對象則傾向於把像片上的人看成疲乏無力的”和“不滿足的”。這個實驗表明環境是會影響人的感知的。
從禮儀要求講,一般合作式談判應安排布置好談判環境,使之有利於雙方談判的順利進行。
(1)光線。可利用自然光源,也可使用人造光源。利用自然光源即陽光時,應備有窗紗,以防強光刺目;而用人造光源時,要合理配置燈具,使光線盡量柔和一點。
(2)聲響。室內應保持寧靜,使談判能順利進行。房間不應臨街臨馬路,應不在施工場地附近,門窗應能隔音,周圍沒有電話鈴聲、腳步聲、人聲等噪音干擾。
(3)溫度。室內最好能使用空調機和加濕器,以使空氣的溫度與濕度保持在適宜的水平上。溫度在20℃,相對濕度在40%~60%之間是最合適的。一般的情況下,也至少要保證空氣的清新和流通。
(4)色彩。室內的傢具、門窗、牆壁的色彩要力求和諧一致,陳設安裝應實用美觀,留有較大的空間,以利於人的活動。
(5)裝飾。用於談判活動的場所應力顯潔凈、典雅、莊重、大方。寬大整潔的桌子、簡單舒適的座椅(沙發),牆上可掛幾幅風格協調的書畫,室內也可裝飾適當工藝品、花卉、標誌物,但不宜過多過雜,以求簡潔實用。

談判技巧


1.確定談判態度
在商業活動中面對的談判對象多種多樣,我們不能拿出同一樣的態度對待所有談判。我們需要根據談判對象與談判結果的重要程度來決定談判時所要採取的態度。
如果談判對象對企業很重要,比如長期合作的大客戶,而此次談判的內容與結果對公司並非很重要,那麼就可以抱有讓步的心態進行談判,即在企業沒有太大損失與影響的情況下滿足對方,這樣對於以後的合作會更加有力。
如果談判對象對企業很重要,而談判的結果對企業同樣重要,那麼就抱持一種友好合作的心態,儘可能達到雙贏,將雙方的矛盾轉向第三方,比如市場區域的劃分出現矛盾,那麼可以建議雙方一起或協助對方去開發新的市場,擴大區域面積,,將談判的對立競爭轉化為攜手競合
如果談判對象對企業不重要,談判結果對企業也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那麼就可以輕鬆上陣,不要把太多精力消耗在這樣的談判上,甚至可以取消這樣的談判。
如果談判對象對企業不重要,但談判結果對企業非常重要,那麼就以積極競爭的態度參與談判,不用考慮談判對手,完全以最佳談判結果為導向。
2.充分了解談判對手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商務談判中這一點尤為重要,對對手的了解越多,越能把握談判的主動權,就好像我們預先知道了招標的底價一樣,自然成本最低,成功的幾率最高。
了解對手時不僅要了解對方的談判目的、心裡底線等,還要了解對方公司經營情況、行業情況、談判人員的性格、對方公司的文化、談判對手的習慣與禁忌等。這樣便可以避免很多因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矛盾,對談判產生額外的障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了解並掌握,那就是其它競爭對手的情況。比如,一場採購談判,我們作為供貨商,要了解其他可能和我們談判的採購商進行合作的供貨商的情況,還有其他可能和自己合作的其它採購商的情況,這樣就可以適時給出相較其他供貨商略微優惠一點的合作方式,那麼將很容易達成協議。如果對手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們也就可以把其他採購商的信息拿出來,讓對手知道,我們是知道底細的,同時暗示,我們有很多合作的選擇。反之,我們作為採購商,也可以採用同樣的反向策略。
3.準備多套談判方案
談判雙方最初各自拿出的方案都是對自己非常有利的,而雙方又都希望通過談判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談判結果肯定不會是雙方最初拿出的那套方案,而是經過雙方協商、妥協、變通后的結果。
在雙方你推我拉的過程中常常容易迷失了最初的意願,或被對方帶入誤區,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準備幾套談判方案,先拿出最有利的方案,沒達成協議就拿出其次的方案,還沒有達成協議就拿出再次一等的方案,即使我們不主動拿出這些方案,但是心中可以做到有數,知道向對方的妥協是否偏移最初自己設定的框架,這樣就不會出現談判結束后,仔細思考才發現,自己的讓步已經超過了預計承受的範圍。
4.建立融洽的談判氣氛
在談判之初,最好先找到一些雙方觀點一致的地方並表述出來,給對方留下一種彼此更像合作夥伴的潛意識。這樣接下來的談判就容易朝著一個達成共識的方向進展,而不是劍拔弩張的對抗。當遇到僵持時也可以拿出雙方的共識來增強彼此的信心,化解分歧。
也可以向對方提供一些其感興趣的商業信息,或對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達成共識后雙方的心裡就會發生奇妙的改變。
5.設定好談判的禁區
談判是一種很敏感的交流,所以,語言要簡練,避免出現不該說的話,但是在艱難的長時間談判過程中也難免出錯,哪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設定好那些是談判中的禁語,哪些話題是危險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談判的心裡底線等。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談判中落入對方設下的陷阱或誤區中。
6.語言表述簡練
在商務談判中忌諱語言鬆散或像拉家常一樣的語言方式,儘可能讓自己的語言變得簡練,否則,你的關鍵詞語很可能會被淹沒在拖拉繁長,毫無意義的語言中。一顆珍珠放在地上,我們可以輕鬆的發現它,但是如果倒一袋碎石子在上面,在找起珍珠就會很費勁。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接收外來聲音或視覺信息的特點是:一開始專註,注意力隨著接受信息的增加,會越來越分散,如果是一些無關痛癢的信息,更將被忽略。
因此,談判時語言要做到簡練,針對性強,爭取讓對方大腦處在最佳接收信息狀態時表述清楚自己的信息,如果要表達的是內容很多的信息,比如合同書、計劃書等,那麼適合在講述或者誦讀時語氣進行高、低、輕、重的變化,比如,重要的地方提高聲音,放慢速度,也可以穿插一些問句,引起對方的主動思考,增加註意力。在重要的談判前應該進行一下模擬演練,訓練語言的表述、突發問題的應對等。在談判中切忌模糊,啰嗦的語言,這樣不僅無法有效表達自己的意圖,更可能使對方產生疑惑、反感情緒。在這裡要明確一點,區分清楚沉穩與拖沓的區別,前者是語言表述雖然緩慢,但字字經過推敲,沒有廢話,而這樣的語速也有利於對方理解與消化信息內容,在談判中我非常推崇這樣的表達方式。在談判中想靠伶牙俐齒,咄咄逼人的氣勢壓住對方,往往事與願違,多數結果不會很理想。
7.做一顆柔軟的釘子
商務談判雖然不比政治與軍事談判,但是談判的本質就是一種博弈,一種對抗,充滿了火藥味。這個時候雙方都很敏感,如果語言過於直率或強勢,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本能對抗意識或遭致反感,因此,商務談判時要在雙方遇到分歧時面帶笑容,語言委婉的與對手針鋒相對,這樣對方就不會啟動頭腦中本能的敵意,使接下來的談判不容易陷入僵局。
商務談判中並非張牙舞爪,氣勢奪人就會佔據主動,反倒是喜怒不形於色,情緒不被對方所引導,心思不被對方所洞悉的方式更能剋制對手。致柔者長存,致剛者易損,想成為商務談判的高手,就要做一顆柔軟的釘子。
8.曲線進攻
孫子曰:“以迂為直”,克勞賽維斯將軍也說過:“到達目標的捷徑就是那條最曲折的路”,由此可以看出,想達到目的就要迂迴前行,否則直接奔向目標,只會引起對方的警覺與對抗。應該通過引導對方的思想,把對方的思維引導到自己的包圍圈中,比如,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對方主動替你說出你想聽到的答案。反之,越是急切想達到目的,越是可能暴露了自己的意圖,被對方所利用。
9.談判是用耳朵取勝,而不是嘴巴
在談判中我們往往容易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一種主動進攻的思維意識,總是在不停的說,總想把對方的話壓下去,總想多灌輸給對方一些自己的思想,以為這樣可以佔據談判主動,其實不然,在這種競爭性環境中,你說的話越多,對方會越排斥,能入耳的很少,能入心的更少,而且,你的話多了就擠佔了總的談話時間,對方也有一肚子話想說,被壓抑下的結果則是很難妥協或達成協議。反之,讓對方把想說的都說出來,當其把壓抑心底的話都說出來后,就會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銳氣會減退,接下來你在反擊,對手已經沒有后招了。更為關鍵的是,善於傾聽可以從對方的話語話語中發現對方的真正意圖,甚至是破綻。
10.控制談判局勢
談判活動表面看來沒有主持人,實則有一個隱形的主持人存在著,不是你就是你的對手。因此,要主動爭取把握談判節奏、方向,甚至是趨勢的。主持人所應該具備的特質是:語言雖不多,但是招招中的,直擊要害,氣勢雖不凌人,但運籌帷幄,從容不迫,不是用語言把對手逼到懸崖邊,而是用語言把對手指引到崖邊。並且,想做談判桌上的主持人就要體現出你的公平,即客觀的面對問題,尤其在談判開始時尤為重要,慢慢對手會本能的被你潛移默化的引導,局勢將向對你有利的一邊傾斜。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飼養猴子的高手,他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所表達的思想,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這個人家境越來越貧困,已經買不起那麼多的食物給猴子吃,於是,打算減少猴子每餐橡子的數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你們早上三個橡子晚上四個橡子,夠吃了嗎?”猴子一聽,大聲的叫嚷,以示反對。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唉,沒辦法,早上給你們四個橡子,晚上三個橡子,這該夠吃了吧?”猴子們一聽,個個手舞足蹈,非常高興。
這個小故事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就是成語“朝三暮四”中的典故。這個故事看似荒唐可笑,其實,在談判中卻真實地存在著“朝三暮四”的現象。通常體現在雙方在某個重要問題上僵持的時候,一方退後一步,拋出其它小利,作為補償,把僵局打破,並用小利換來大利,或把整個方案調換一下順序,蒙蔽了我們的思維。乍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但在實際談判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首先要能跳出像腦筋急轉彎一樣的思維陷阱,而後要善於施小利,博大利,學會以退為進。在談判中一個最大的學問就是學會適時的讓步,只有這樣才可能使談判順利進行,畢竟談判的結果是以雙贏為最終目的。
11.讓步式進攻
在談判中可以適時提出一兩個很高的要求,對方必然無法同意,我們在經歷一番討價還價后可以進行讓步,把要求降低或改為其它要求。這些高要求我們本來就沒打算會達成協議,即使讓步也沒損失,但是卻可以讓對方有一種成就感,覺得自己佔得了便宜。這時我們其它的,相較起這種高要求要低的要求就很容易被對方接受,但切忌提出太離譜、過分的要求,否則對方可能覺得我們沒有誠意,甚至激怒對方。先拋出高要求也可以有效降低對手對於談判利益的預期,挫傷對手的銳氣。
其實,談判的關鍵就是如何達成談判雙方的心裡平衡,達成協議的時候就是雙方心裡都達到平衡點的時候。也就是認為,自己在談判中取得了滿意或基本滿意的結果,這種滿意包括預期的達到、自己獲得的利益、談判對手的讓步、自己獲得了主動權、談判時融洽的氣氛等,有時談判中的這種平衡和利益關係並不大,所以,我主張,在談判中可以輸掉談判,只要贏得利益。也就是表面上做出讓步,失掉一些利益,給對手一種攻城略地的快感,實則是灑了遍地的芝麻讓對手樂顛顛的去撿,自己偷偷抱走對手的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