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慶忌

辛慶忌

辛慶忌(?—前12年),字子真,狄道(今甘肅臨洮南)人,破羌將軍辛武賢之子,西漢將領。初因父親的關係,擔任右校丞。后隨常惠率軍前往赤谷城(今蘇聯中亞伊塞克湖東南)駐兵守邊,開墾屯田。甘露二年(前52年),烏孫大、小昆彌王內爭,辛慶忌與歙侯作戰,陷陣卻敵有功,升任侍郎,后又升任校尉。漢元帝初年,補任金城長史,薦為茂才,又調任郎中、車騎將,累遷張掖、酒泉太守,漢成帝初年,征為光祿大夫,執金吾。后拜左將軍,為國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元延元年(前12年),辛慶忌去世。

人物生平


為時稱頌

辛慶忌,字子真,其父辛武賢,是漢宣帝時的破羌將軍,曾與趙充國甘延壽及趙充國的兒子中郎將趙昂出兵,平定先零諸羌於鮮水(今青海省青海湖),對鞏固西漢王朝西陲邊境,立下了功勞。辛慶忌在青年時即投筆從戎,很快因其父辛武賢對西漢王朝建樹的功勛,被任命為右校丞。後跟隨長羅侯常惠率軍開赴西域都護府的烏孫都城赤谷城(今蘇聯中亞伊塞克湖東南)駐兵守邊,開墾屯田。
辛慶忌畫像
辛慶忌畫像
甘露二年(前52年),烏孫大、小昆彌王內爭,辛慶忌與歙侯(烏孫官名)作戰,陷陣卻敵。常惠把他的功績上奏,朝廷論功行賞,升任侍郎,深受信任和倚重。過了不久,又升任為校尉。
當時,匈奴爭奪西域,西域諸城國時附時叛,為鞏固西域邊陲,辛慶忌再受朝廷之命,率領官兵前往焉耆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駐兵戍守,開墾屯田,穩定了西域邊境,朝廷倚為棟樑。回來后被任命為謁者,卻還沒有什麼知名度。
漢元帝初年(前48年),補任為金城長史。同時,因他長於文墨,吏治有方,被推薦為茂才。后又調為郎中、車騎將,朝廷官員中有很多看重他的人。後來又改任校尉,升任張掖太守,徙任酒泉太守,他精於武功,善於謀略,治軍有方,又擅長吏治,愛民如子,在保衛西北邊防防安寧的同時,勵精圖治,鼓勵農耕畜牧,所治境內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為當時所稱頌。

坐罪貶官

漢成帝初年(前32年),辛慶忌再次調回朝廷,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后又遷任左曹中郎將、執金吾。原先辛武賢和趙充國有矛盾,後來趙充國家有人遭到殺害,辛氏到辛慶忌時官為執金吾,因兒子殺了趙家人而犯受罪株連,貶為酒泉太守。一年多后,大將軍王鳳推薦辛慶忌道:“他先前在兩郡任官時功跡卓著,被徵召到朝廷后,歷任各種宮職,沒有人不信任嚮往他的。品質行為正直,仁愛勇敢深得大家喜愛。而且還通曉兵事,懂得謀略,威望很大,可以擔任國家的柱石。他的父親破羌將軍辛武賢在前代名望很大,威播西夷。臣王鳳不宜久在辛慶忌的上位。”於是辛慶忌又重新被徵召任命為光祿大夫、執金吾。幾年後,因犯小罪,又被貶為雲中太守,后被重新徵召為光祿勛。

再次啟用

當時多次出現災難異象,丞相司直何武封書上奏說道:“虞國因有宮之奇,晉獻公難以入眠;衛青在位,淮南王只得停止陰謀。所以賢人在朝廷,挫敗陰謀,彈厭變難,可以勝敵於無形之間。《司馬法》上說:‘天下即使安定,如果忘記了戰爭就一定很危險。’如果將領不事先安排好,就不能應付突然的變難;士兵平時不加以嚴格訓練,就不能讓他們以死抗敵。因此先帝建立了各位將領的官位,由親近的親戚主持內部,外姓的人主持外部,所以姦邪不軌的行為不能萌發而被破壞消滅,這實在是萬代的長久之計。光祿勛辛慶忌躬行仁義遵依正道,和柔沉毅,誠實寬厚,有深謀遠慮。以前在邊郡,幾次打敗俘獲敵虜,夷狄沒有不知道的。前一段時間有些很怪異的事都出現了,卻沒有得到應證。再加上兵事很長時間都沒有了。《春秋》上說大的災難未來之前就要加以防備,辛慶忌宜居武將官位以備不測。”其後辛慶忌被授官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一年多后調任為左將軍。

恭謙節儉

辛慶忌平日的儀容舉止恭敬謙遜,飲食穿戴尤為節儉,但性喜車馬,標識很醒目,這算是他唯一的奢侈。為國家勇武之臣,適逢天下太平,匈奴、西域親近歸附,敬重他的威信。元延元年(前12年),辛慶忌年老死於任上,長子辛通任護羌校尉,次子辛遵任函谷關都尉,幼子辛茂任水衡都尉、又出任郡守,他們都有將帥的風範。宗族旁支親屬到二千石的有十多人。

辛氏遭難

元始年間(公元1年―5年),安漢公王莽把持朝政,看到辛慶忌本是大將軍王鳳所成就的,他的三子都很能幹,就想親近厚待他。這時王莽剛建立威權,任用甄豐、甄邯來輔助自己,甄豐、甄邯新近顯貴,威勢震動朝廷。水衡都尉辛茂自以為是名臣的後代,兄弟都同在高位,就不很屈事二甄。當時漢平帝年幼,外祖父家衛氏不能住在京師,護羌校尉辛通的長子辛次兄平常就和漢平帝的堂舅衛子伯很要好,他們兩個人都有遊俠風度,門下賓客很多。等到呂寬的事情發生,王莽就誅殺了衛氏。二甄誣衊辛家兄弟暗中同衛子伯勾結,有背棄恩義不滿意安漢公的陰謀。於是司直陳崇上奏舉報辛氏的宗族隴西辛興等人侵犯欺凌百姓,在州郡作威作福。王莽就審查辛通父子、辛遵、辛茂兄弟以及南郡太守辛伯等人,將他們全部誅殺。辛氏因此衰敗。辛慶忌原本是狄道郡人,官任將軍后,就遷移到昌陵。昌陵撤銷后,就留居長安

家族成員


父親

辛武賢,官至破羌將軍、酒泉太守。

子孫

• 兒子
徠辛通,官至護羌校尉。
辛遵,官至函谷關都尉。
辛茂,官至水衡都尉。
• 孫子
辛次兄,辛通長子。

軼事典故


朱雲折檻
描繪“朱雲折檻”的《折檻圖》
描繪“朱雲折檻”的《折檻圖》
漢成帝時,丞相前安昌侯張禹因為是皇帝的老師,賜位特進,很尊寵。朱雲上書求見,皇上召見他時,公卿大臣都在旁邊。朱雲說:“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給百姓帶來利益,都是些空占職位、白領俸祿而不理事之人,就是孔子所說的‘目光短淺的人不可以輔佐國君’,‘他們怕失去寵倖幸祿,就沒有什麼事做不出來’。臣希望皇上賜給我尚方斬馬劍,斬斷一名佞臣的頭來勸戒其他人。”成帝問:“是誰?”,朱雲回答說:“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說:“小臣居下謗上,在朝廷上侮辱朕的老師,罪死不赦!”御史拖朱雲下殿,朱雲死死攀住殿前門檻,結果把門檻拉斷。朱雲喊道:“我能到地下和關龍逢、比干交遊,已經心滿意足了!就是不知道國家前途會怎麼樣?”御史遂將朱雲拉走。
此時辛慶忌卸下冠帽、印綬,在殿下叩頭說:“這位臣子向來以狂放正直而聞名於世。假使他的話說得對,就不能殺他;假如他的話不對,本來也要寬容他。我願意冒死進言。”辛慶忌叩頭叩得鮮血直流。成帝怒氣逐漸消解,於是赦免了朱雲的死罪。等到後來要修理門檻時,成帝說:“不要調換!照原樣補好,用來表彰剛烈正直的臣子。”

史書記載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敘述兩位從事夷狄或西域的將領趙充國、辛慶忌的事迹。趙充國,漢武帝時為騎士。智勇雙全,熟悉匈奴與羌族事務。為將抗擊匈奴,鎮撫羌族有功。七十六歲尚為將征討。后罷官,仍參議邊事,辛慶忌,破羌將軍辛武賢之子,屯田西域。為張掖、酒泉太守,頗有威信。衣食節儉。然好輿馬。《漢書》將趙、辛合傳,主要是因兩人行事相類,或許還因兩家素有私怨。傳內詳載趙充國事羌之計與屯田之策,很有價值。班固有感於趙充國與辛慶忌都是隴西人,又聯想到秦漢名將多出於山西,乃於傳未論秦漢已來“山西出將”。指出“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四郡)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尚)勇力鞍馬騎射”之故,歸結“風聲氣俗”使然。這是實事求是的論斷,頗有史識。

人物評價


何武:“光祿勛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
王鳳:“質行正直,仁勇得眾心,通於兵事,明略威重行國柱石。”
班固《漢書》:①“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②“慶忌居處恭儉,食飲被服尤節約,然性好輿馬,號為鮮明,唯是為奢。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
王應麟:“辛慶忌之救朱雲,張萬福之拜陽城,服儒衣冠者,亦可愧矣。”
陳普:“虎豹深宮風自寒,未央前殿拜呼韓。二邊無事將軍老,猶得余間救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