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主辦的月刊雜誌

《文明》雜誌是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主辦、文明雜誌社編輯出版的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國家原創視覺人文雜誌。

《文明》雜誌於2001年12月正式創刊,秉承以影像記錄世界,展現中國人的人文情懷,傳承人類文明的理念與哲學,截至2016年,《文明》已走過了15年的歷程。

《文明》以傳承中華文明、展示世界文化為己任,搭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平台,用中國人的視角關注精彩人文世界。

《文明》作為被眾多國際組織和美國,以及歐洲等許多重要國家廣泛關注和認可的中國國家文化品牌,是以北京為中心和起點,連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文明》作為一本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一流水準的綜合性視覺人文大眾興趣類專業雜誌,注重內容的原創性、將國際內容與本土內容深度融合,同時保持製作水準的國際化。

《文明》雜誌是有國際影響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國家文化品牌,被許多讀者評為中國打造的好看、時尚、高雅、權威和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文明》已成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

內容簡介


《文明》雜誌創刊於2001年12月,以“傳承中華文明、展示世界文化”為己任,用中國人的視角關注精彩人文世界。自創刊以來,《文明》始終致力于思考文明要義,探索文明價值,展示中國力量。《文明》始終用世界一流的攝影作品和獨具特色的人文講述方式,展示大千世界。
作為一本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一流水準的綜合性創新視覺人文雜誌,《文明》志在打造中國第一原創視覺人文雜誌。

欄目介紹


主要欄目

文明論壇:邀請國內外廣受尊敬的專家、資深學者、政府權威人士和社會活動家等大家主筆,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對某一文明主題發表獨到見解。
文明視野:用精彩、經典的影像語言,講述考古、民俗、科技、生態等領域內最新動向和焦點話題。
文明經典:再現人文紀實攝影大師的經典之作,展示精彩人文世界。
特別策劃:每期奉獻給讀者關於社會熱點的深度追蹤和人文報道,多角度展現人類文明的不同側面。
考古發現:人類古文明的當代再現,揭示歷史之謎,講述文明背後的故事。
生物圈:關注與人類共處的地球其他物種,探尋生態系統發展變化的秘密和規律。
民族民俗:講述世界各民族的悠久文化歷史,反映各民族、各地區獨特的民俗民風。
科技探索:用豐富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為讀者講述尖端科技的應用,揭開科技應用之迷。
異域人文:介紹世界不同文明形態下的獨特生活景觀,展示不同文化的差異。
文明紀實:用圖片講故事,關注當代都市人生存狀態的改變。
文明之旅:從獨特視角設計文明旅程,探索全球文明之謎。
文明視覺:展示當代著名攝影師的最新影像作品,展示文明影像的新力量。
文明紀錄:通過普通攝影人的鏡頭,展現人們的生活方式。
文明人物:從文明價值和精神力量的角度和視野,展示中華民族的人格精神。
名家看文明:通過名家的視角,探討《文明》雜誌的過去與未來、中華文明的興衰起落。
品牌故事:展示推動商業文明發展的世界著名企業的品牌成長曆程。
文明碎片:品味世界各國的世紀珍寶與文物精品,展現不同的文化內涵。
文明隨筆:由各行業、各學科有突出建樹的人士執筆,書寫他們對生活和人生的感念。

作品鑒賞


● 對人文世界的深入探索
文明雜誌社正式創立於2001年12月,至2014年4月,文明雜誌社出版正刊為149期,圖片數約為22000張,文字數約為720萬字。加上奧林匹克系列及《文明》姊妹刊《北京時間》、北京東城、北京通州、北京延慶、中國鄭州、中國安陽、中國登封、中國和田等城市特刊、博古齋、北京市質監局等行業特刊、中國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文明論壇文集特刊等出版物共183期,總專題數約為2210組,總圖片數約為31000餘張,總文字數約為1250萬字。
● 出色的策劃和原創的品牌
每期的主打專題內容——特別策劃,是由文明雜誌社奉獻給讀者的一份深度人文大餐。它由若干版塊有機組合,多角度展現人類文明的不同形態。另一方面,《文明》以獨特的東方視角來展現中華文明,將“中國人眼中的人文世界”作為自己的定位,他的本土特色鑄造了他的原創品牌,這也是他吸引讀者的獨到之處。
● 撰文專家
季羨林何振梁任繼愈楊振寧湯一介費孝通王綬琯、聖輝、喬曉光、張慶偉、金庸、馮驥才李學勤、王東、王文章、吳良鏞、羅哲文、張豈之、樂黛雲、吳國盛、吳新智、舒乙、巴德年、柳傳志、馬國馨、溫儒敏、陳炎、徐蘋芳、裘錫圭、管華詩、王蒙、梁從誡、尚長榮、畢淑敏、歐陽自遠、秦大河、王炳華、邵大箴、成中英、鄭度、秦伯益、周偉洲等近百位大師級專家。
● 撰文領導
劉雲山、王岐山、馬凱、郭金龍、劉淇、李鐵映、宋健、徐匡迪、王光英、羅格、薩馬蘭奇、許嘉璐周光召路甬祥、鄧朴方、林文漪、萬鋼、徐冠華、汪恕誠、龍新民、鄧楠、蔡赴朝、杜德印、張茅、香港特首曾蔭權、澳門特首何厚鏵、潘岳、張宏聲等高層領導親自為《文明》撰文。
● 國際合作
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雅各布·克倫貝格爾、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紐西蘭總理克拉克、土耳其文化部長居納伊、德國、瑞士、愛爾蘭、荷蘭、丹麥、斯洛維尼亞、義大利、墨西哥、英國、馬來西亞、瑞典、南非、希臘、日本、埃及、美國、加拿大、比利時、西班牙、俄羅斯、保加利亞、秘魯、匈牙利、比利時、以色列、印度、阿根廷、瑞士等國駐華大使,比利時安特衛普市、挪威奧斯陸市、芬蘭赫爾辛基市、美國洛杉磯市、美國鹽湖城等市市長,及雅典奧組委主席吉安娜·安傑羅普洛斯·扎斯卡拉基夫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執行總裁約翰·法赫耶等分別為文明雜誌社撰文、題寫賀詞或賀信。

紀念專刊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文明》獨家推出三中全會紀念專刊,具有里程碑意義。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紀念專刊以習近平同志為封面人物,獨家權威刊發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人物特稿和中國夢專題。專刊以文明傳播的獨特方式刊發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文明人物”特稿和中國夢專題,這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新形象首次以圖文並茂、生動、時尚、精緻的國際化傳播展現方式呈現給國內外讀者,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紀念專刊成為許多黨員幹部和企業家學習的好讀本。《文明》專刊按領導同志要求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推出,獨具歷史意義。首次用文明傳播的方式,通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平凡生活的生動故事,集中展現了七位常委的從政生涯、個人風格和家庭細節;首次刊登了大量未曾在國內公開出版過的珍貴歷史照片;首次以國際化民間傳播方式全面展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親民、開明、開放、平等的新形象和新風采。同時,還以獨特的視角和國際化的視野深度、系統解讀了“中國夢”。
2013年12月24日,這期《文明》專刊在央視網、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新聞網站和各級政府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鳳凰、百度等門戶網站和商業網站首頁頭條,以題為《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平凡的生活 偉大的夢想》進行全文刊發,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國讀者的高度關注,特別引起港澳台和海外華僑華人的廣泛關注。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此專題的網路點擊率超過2億人次。
2014年2月20日,《文明》雜誌“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平凡的生活 偉大的夢想”英文網路專題在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路電視台等英文頻道及各有關國際英文站首頁或顯著位置全新亮相,介紹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工作生活和成長經歷,展示中國領導人務實、親民、開放、平等的風采風貌,闡釋中國夢的歷史脈絡、深刻內涵以及與歐洲夢、世界夢的關係,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新一屆中國領導人的認知和對中國夢的認同。這些內容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大量轉載評論。
紀念專刊發行範圍
· 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全國黨政軍機關
·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 全國600多個城市領導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 解放軍各兵種、武警官兵 · 全國大中城市圖書館
· 全國大中小學校圖書館
· 中國駐外使領館及駐外機構
· 各國駐華使領館及各國駐華機構
· 世界500強駐華總部高管
· 民營大中型企業及知名企業家
· 大型國有企業
· 高端人士及家庭

《文明》與奧運


《文明》已成為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知名品牌。從2004年開始,經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文明》推出了“新北京·新奧運”系列珍藏特刊共10本,為中國和奧林匹克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國際奧委會很認同《文明》雜誌社的理念和做法,認為這是對奧林匹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所出版的奧運特刊是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合的一個創新模式。羅格代表國際奧委會公開指出:“《文明》雜誌準確地理解和詮釋了奧林匹克的理念與價值。”
2004年8月8日,國內唯一紀念希臘奧運聖火首次全球傳遞、奧運火炬首次蒞臨北京的珍藏畫冊《奧運聖火照北京》出版發行,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收藏儀式暨百城千校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羅格、扎斯卡拉斯夫人和劉淇對《奧運聖火照北京》的創意和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專門為畫冊撰寫了序言。北京奧組委帶著畫冊飛往希臘,贈送給羅格先生和扎斯卡拉斯夫人,以及國際奧委會、雅典奧組委和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其他官員。
2004~2008年期間,《文明》推出了一系列“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特刊,包括《奧運聖火照北京》、《奧林匹克與中國》、《奧林匹克與北京》、《奧林匹克與集郵》、《奧林匹克與科技》、《奧林匹克與雕塑》、《北京奧運聖火傳世界》、《奧林匹克與文化》、《奧林匹克與綠色》共9輯和《奧林匹克宣言》特刊。羅格和薩馬蘭奇非常重視“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系列特刊的出版計劃並給予了高度評價,羅格稱讚這是在中國和全世界宣傳奧林匹克一個非常好的創意,同時讓北京籌辦奧運會的每個重要環節成為了一份珍貴的奧運文化遺產。這套特刊第一次全面記錄、展示了奧林匹克歷史,第一次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城市魅力和新北京融入奧林匹克中,東西方文明兼收並蓄,用全世界人民易於接受的方式展示出來。對此,羅格給予高度重視並先後9次為《文明》特刊題寫序言,並表示“著名的《文明》雜誌推出了奧運系列特刊,為在中國民眾中推廣奧林匹克理念、宣傳奧林匹克歷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裡我要向他們的這一創意致敬”。由國際奧委會兩任主席同時為一本雜誌連續撰寫序言,這也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的唯一。
2008年1月1日,《文明》雜誌贏得了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大家庭的認可與青睞,從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機構中脫穎而出,獲得唯一授權,向全世界首次以中、英、法三種文字同時發布《奧林匹克宣言》,獲得了重要的奧林匹克世界傳播資源,為第29屆奧運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拉開序幕。同時,為“讓《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羅格2012年向世界宣布)”創造了可能。1月1日當天,在北京體育大學田徑館舉行的首發儀式上,在100多位中外大學師生、社會各界代表和奧林匹克官員共同朗誦聲中,《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致函《文明》雜誌時說:“《文明》雜誌發表《 奧林匹克宣言》,以此來提醒我們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真正意義,並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當中傳播奧林匹克的理想和價值觀,即友誼、和平與普適性,我對此創意表示讚賞。”中國的《文明》雜誌作為向世界傳播《奧林匹克宣言》的首選載體,這件事被西方媒體一度稱奇。
2012年在國際奧委會的授權下,文明雜誌社特別推出“《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活動主要包括興建全球第一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和國際奧委會唯一授權暨世界出版史上第一部“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的出版。通過這一大型奧林匹克全球傳播公益活動,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元素,為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平台。
2012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當天,全球第一座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行了建成揭幕儀式。同一天,向全世界首發了第一部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建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以城市公共藝術主題雕塑景觀的物化方式,將奧林匹克精神聖典《奧林匹克宣言》永遠留在北京。這裡將成為“完美展示奧林匹克理念與價值”的新起點與核心,也將是全國青年、特別是在校學生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在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建成的基礎上,經國際奧委會同意,文明雜誌社、中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聯合有關機構共同推出“《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以巨制《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Ⅰ為載體,以中國文化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及中國人民為奧林匹克運動所做的特殊貢獻。這個長卷包含以下內容:
將數千年東西方體育文化的歷史場景融匯於一卷,畫卷自左翻開展示著從古希臘開始的西方體育文明歷程直至2012倫敦奧運會,自右開篇則以著名書法家都本基先生書寫的全篇萬餘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文書法作品為主,配以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體育文化的大批影像,突出展示以中國56個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文化特色、展現中國新面貌等內容的精彩圖文。第11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指出:長卷“是中國融入世界文明的華美篇章。”
在倫敦奧運會期間,文化長卷正式傳遞給了國際奧委會、倫敦奧組委,並由國際奧委會傳遞給參加倫敦奧運會的各國代表團和奧委會。此後,長卷陸續贈送給18個國家的22個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中英和世界各國的著名大學,並在校園裡進行展覽和展示,讓全世界更多的青年感受到這個長卷的中國文化魅力。《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Ⅰ在世界著名的大英圖書館展示時,被當地媒體評價為“精美絕倫”、“異彩紛呈”。
在《馬可波羅遊記》出版后,歐洲出現了長達500年的“中國夢”:高度欣賞中國文化。只是近代文明的衰落,導致中國文化未能被世界廣為了解。歷經救亡圖存和改革開放的艱難險阻,文明復興的中國夢終於一步步地在實現中。但是,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的道路還很漫長。於是,北京奧運會之後,問題再度被提起:在中國實現奧林匹克夢的同時,如何以中國文化的方式進一步傳播和推廣奧林匹克精神?新的創意形成了:通過中國文化的方式展現和傳播《奧林匹克宣言》,促成國際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與欣賞,讓中國文化融入而使奧林匹克文化更加豐富,這就構成了奧林匹克的“中國夢”。我們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就是融入世界,達到豐富世界文化和發展世界文化的目的,這是一個大國對世界文明應有的貢獻。《文明》雜誌要為“走出去”探索一條新的路徑。
2013年5月,國際奧委會授權文明雜誌社:“讓我們帶著所有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問候與祝福,將‘《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從北京傳遞到里約熱內盧,為奧林匹克價值的永恆力量而喝彩!”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致函《文明》雜誌,盛情邀請雜誌啟動第二階段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讓世界認識中華民族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奧林匹克文化之美。“這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的一次創舉,它以北京為中心和起點,以《奧林匹克宣言》為載體,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合,豐富和發展了奧林匹克文化,為推動奧林匹克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羅格在信中如是評價。
“《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系列將系統展示歷屆奧運會舉辦國家和城市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以北京為中心和起點,將中國與其他奧運舉辦國,將北京、里約熱內盧及中國百城與夏季奧運舉辦城市聯繫在一起,共同分享奧林匹克相同的理念和文化。這些曾經舉辦過奧運的國家和城市包括:希臘雅典、法國巴黎、美國聖路易斯、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摩、比利時安特衛普、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洛杉磯、德國柏林、芬蘭赫爾辛基、澳大利亞墨爾本、義大利羅馬、日本東京、墨西哥墨西哥城、德國慕尼黑、加拿大蒙特利爾、俄羅斯莫斯科、韓國漢城、西班牙巴塞羅那、美國亞特蘭大、澳大利亞悉尼、中國北京、巴西里約熱內盧……
2016年“《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的推出,將使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捲成為奧林匹克賽場之外,在全世界青年人中成為融合人類文明、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奧林匹克文化火炬。2014-2016年之間,《文明》雜誌正通過網際網路向全世界徵集奧運舉辦城市的文化標誌性內容,以及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到的中國百城能向世界展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標誌性內容。無論是夏季奧運會舉辦城市,還是冬季奧運會舉辦城市,它們將一起成為“《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的核心內容。為此,長卷Ⅱ將注入更多奧運舉辦城市和國家的文化元素。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將會讓所有的奧運城市和世界各國青年人緊密聯繫在一起,共享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知名學者樂黛雲先生一直關注著《文明》藉助奧林匹克文化傳播,讓中華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所做的探索與實踐。她認為,由《文明》雜誌經過十年探索實踐形成的《奧林匹克宣言》全 球文明傳播已成為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徑,已經充分得到了國際社會,尤其是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的充分認可。
一百年前《奧林匹克宣言》提出一個新夢想,一百年後“全球文明傳播”展現一個新世界。《文明》雜誌將再接再厲,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傳播奧林匹克的理念與價值。正如羅格所言,奧林匹克精神並不會隨著奧運會賽事的結束而終止,它將從一個奧運城市傳向另一個奧運城市。2016年,《奧林匹克宣言》將從北京傳至巴西里約熱內盧。再過三年,又將傳至下一個奧運舉辦城市。北京,倫敦,里約熱內盧……
奧林匹克宣言廣場的設計理念
奧林匹克宣言廣場設計取意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概念,用以表現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結合。俯瞰外形呈五個同心圓,自中心部位一個2.9米見方的正方形銅地板,波狀擴展,象徵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後奧運精神的承繼和接力傳播。其上刻有1896-2016各屆現代奧運會舉辦城市、屆期與會期,形成向心凝聚於五環的圖案。最外圈的北半輻,以三段總長29米的弧形銅碑構成法、中、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載體。中文《奧林匹克宣言》的弧形碑體居中,上立主碑。主碑高2.9米,寬1.99米、厚0.38米,正背兩面,分別刻有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浮雕形象。金色的五環在主碑中心熠熠生輝,其下的弧形碑體,以張開雙臂的形態面向公園大道,象徵對世界各國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與中國各族人民的歡迎。
奧林匹克宣言廣場是一處開放性公共文化設施,類屬於希臘小型廣場,坐落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西側約150米處,其配置綠地離奧海水面僅十餘米距離,堪為整個園區的遊覽高潮點和親水觀景台。廣場隔路朝向一片草坡、森林;背景以仰山森林為天際線,湖畔綠地隨五個同心圓的漸次遞進導入其中,以減少硬化面積,保留綠色。廣場為下沉結構,既增加一定區域內的地表變化,又在盡量避免遮擋周邊景觀的同時,表現宣言載體的莊嚴與崇高,力圖最大化與環境融合為一體。設計者希望此一主題廣場成為市民或遊客體驗奧林匹克文化的獨特場所,被人們在休息、交流、健身等日常生活中進入、使用、分享,包括成為京城拍攝創意婚紗照的又一佳境,體現奧林匹克與公眾的常態交融。
奧林匹克宣言廣場主要採用天然花崗岩石和青銅材料構件,以青銅“銘文”及雕刻,寓意中國金石文化,凸顯歷史的厚重感和工業文明倍加珍視的手工感。碑體沿用了北京奧運會期間廣泛出現的中國文化元素符號祥雲,更借取漢代以來傳統雲紋的形態加以浮雕表現,形成大氣而又充滿動感的奧林匹克文化環境氛圍和地標性景觀。
《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Ⅰ設計理念
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部“《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以《奧林匹克宣言》為主體,將數千年東西方體育文化的歷史場景融匯於一卷,畫卷自左翻開展示著從古希臘開始的西方體育文明歷程直至2012倫敦奧運會,自右開篇則突出展現著以中國百年奧運為主體的東方體育文化史、以中國56個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文化內容、並重墨於2008北京奧運會等內容的精彩圖文,從而形成東西方體育文明史兩個角度的一條主線,並最終匯於全世界第一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內容的交集部分,以北京奧林匹克宣言廣場為原點,以此充分體現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提出的“讓《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的主旨。
“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的創意設計理念來自深具東方文化意韻的長卷形式,中國式長卷不僅是空間的延展方式,也是時間的演變方式。因此,在長卷中可以同時展示著時空的變遷。同時與另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冊頁形式相結合,使長卷摺疊為書,而展開后將形成史無前例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文明[2001年創刊人文雜誌]
長卷設計選取具有“天圓地方”哲學意味的正方形開本,內頁為4開(38*950px),以冊頁的形式摺疊為書,厚度175px,全冊拉開后則形成56米巨幅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這種設計創意的目的是探討 如何更好地把東西方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相融合。長卷的主體部分自左而右是英法中三種典雅印刷體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文,設計的框架是現代閱讀模式,也是西方的閱讀模式,以印刷體貫穿西方古代體育文化和現代奧林匹克發展的歷程。這一部分共採用165張古代奧林匹克與現代奧林匹克(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至2012年第30屆倫敦奧運會)的精彩圖片。自右向左則以著名書法家都本基先生書寫的全篇萬餘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文書法作品為主,採用行書藝術既傳播奧林匹克的文化精神,同時也傳播了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也符合了羅格先生希望《奧林匹克宣言》能夠用中國文化特色的方式傳向世界的想法。這一部分共採用266張中國古代體育(橫跨從史前新石器時代直到清王朝的5000餘年歷史)與近現代體育,以及中國自1993年申奧開始直至2008北京奧運以來的精彩圖片。長卷主體分為上中下三段空間,意寓“天地人”和諧的東方文化觀念,在天地之間以《奧林匹克宣言》為主體宣揚人類的體育文化精神,而天頭地腳空間則輔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主體的東西方體育發展歷程,側重展示體育文化與競技運動的融合,從古代奧林匹克到現代奧林匹克,從中國古代蹴鞠到現代國際足球,從中國彩陶到西方石雕上的人類體育文化遺產,旨在烘托奧林匹克精神聖典《奧林匹克宣言》,並站在中國人如何為世界文化的傳播做出獨特貢獻的角度來展現百年來奧林匹克精神,讓全世界的人們感受到奧林匹克永恆的人類共享的文化價值。此外,長卷還收錄了中國56民族各民族大合影的56張圖片,歷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海報27張,歷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海報21張,以及著名畫家童振剛先生專門為《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之旅創作的題為《東方風韻》的中國畫與何忠、馮小紅、甄明舒創作的《和諧中國》畫。
《冬奧·北京冰雪文化》特刊
2016年2月,《文明》雜誌推出《冬奧·北京冰雪文化》特刊,開啟了中國春節和奧林匹克世界兩大文化的融合之旅。整本特刊圖文並茂,全景展示東西方冰雪文化,立體展示22屆冬奧會以及中國與冬奧會的不解之緣,生動勾勒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盛景,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
特刊的出版和傳播將進一步動員全民支持和參與籌辦冬奧會,關注與體驗奧運文化與春節文化融合的豐富內涵和無窮魅力。通過展示奧林匹克與春節文化融合的魅力,在海內外擴大2022北京冬奧會的影響力與親和力,樹立北京冬奧會的新形象,推廣冰雪運動,普及冬奧知識,傳播中國節慶文化,引領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分享春節文化。
2015年,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后,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夏奧會和冬奧會舉辦權的城市。第24屆冬奧會將於2022年春節期間在中國北京—張家口舉辦,而2016年春節正是第一個讓奧林匹克大家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刻,這一年也是《文明》雜誌創刊15周年的喜慶之年。而籌辦2022年冬奧會是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理解的一種延續、一種升華,屆時作為強大文明體的中國將會以又一場“無與倫比”的冰雪奧林匹克運動與春節民族民俗文化盛宴,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健兒與數以億計的八方賓客。
“《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
2016年7月18日,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文明》雜誌向世界推出“《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里約奧運會期間,“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由“《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的起點與中心北京傳至第31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裡約熱內盧。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通過為“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題寫的序言向世界宣布:文明雜誌社成功開啟了《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第二階段,“《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首次將所有奧林匹克城市聯合在一起,與世界共享奧林匹克文化之美。它不僅僅把一座座城市、一個個國家連接起來,同時也將成為各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交流的橋樑和友誼的紐帶。
2013年5月,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為“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題寫序言並推動相關工作全面啟動。羅格明確表示:“2013年,我們迎來了‘《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的第二階段。即將推出的‘《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將讓全世界更多的青年人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激發,參與到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中,並在傳播過程中共享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羅格對“《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在每一屆奧運會前向世界推出,表示了由衷的讚賞。“《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是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核心載體,它以《奧林匹克宣言》和現代奧運會為主體,將數千年東西方體育文化的歷史場景和120年現代奧運會發展融匯於一體。
60米長的“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不僅是奧林匹克文化傳播載體,也是一件擁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珍品,它將成為奧林匹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從左至右的西方部分,由法文、英文、中文、葡萄牙文4種印刷體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和豐富的奧林匹克文化元素由上中下三層構成;上下部分以從1896年雅典奧運會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共計31屆夏季奧運會為主線,以奧林匹克運動120年來的百位影響奧林匹克發展的傑出奧林匹克人為主體,由343張珍貴的奧運圖片構成,其中包括100幅傑出奧林匹克人的頭像速寫。從右至左的東方部分,中間為中國著名書法家都本基先生書寫的《奧林匹克宣言》;上下部分各為一條主線,上面為中國百城民族體育、民間體育、大眾體育等內容,代表著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和不同民族青少年的快樂體育生活,共計84張珍貴圖片。下面為奧運聖火首次全球傳遞暨2004年雅典奧運火炬傳遞所經城市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等內容,展示奧運聖火連接世界和奧林匹克精神在全球傳遞的盛景,共計94張珍貴圖片。“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東西兩部分最終匯於以紀念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為核心的全世界第一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內容的交集部分,寓意以《奧林匹克宣言》和以此形成的奧林匹克文化向世界傳播地北京為起點和中心,讓“《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載著奧林匹克文化從北京傳向世界。
巴赫強調:“《文明》雜誌為傳播奧林匹克文化開創的新模式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的創舉,它完美地彰顯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和平共處、互相包容、彼此尊重。正因為如此,奧林匹克成為了一個充滿力量的精神象徵,它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國際奧委會表示:“《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的一次創舉,它以北京為中心和起點,以《奧林匹克宣言》為載體,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合,豐富和發展了奧林匹克文化,為推動奧林匹克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長卷將讓全世界的青年人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激發,參與到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中,並在傳播過程中共享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是一場匯聚全世界最優秀運動員和平競賽的盛會,是一場融運動、教育和文化於一體的盛會,是一場展現奧林匹克文化價值和體育精神的盛會,是一場由全世界青年人,不分膚色、不論國度、不分性別、不論貴賤,共同參與和分享的盛會。
2016年,“《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從北京傳至巴西里約熱內盧。再過四年,長卷又將傳至下一個奧運舉辦城市。
北京,倫敦,里約熱內盧……在奧林匹克的旗幟下,“《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將為不同文化搭建交流平台,為不同文明提供交流互鑒的載體。
“《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將以公益捐助的形式,贈送給國際奧委會、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世界各國奧委會、每個奧運會舉辦國家與城市博物館、圖書館和千所世界著名大學圖書館用於收藏。讓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和全世界的城市與學校,以“《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為載體,展示激情、美好、快樂、健康的體育文化生活,感受和體驗奧林匹克的永恆力量與無限魅力。
讓全世界的青年手拉手,共享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文明》與城市


“文明中國行”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國行”系列珍藏特刊I 《文明中國行,始於登封》2006
登封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最早的活動地之一,其歷史之久遠和文物古迹之眾多令人驚嘆。《文明》為了記錄並展示中華文明在中華大地上的起源與變遷,推出“文明中國行”I——登封特刊,詳細介紹了登封這片魅力無窮的中原大地。
“文明中國行”系列珍藏特刊II《北京名鎮:周口店、琉璃河、長溝》 200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時期我國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文明中國行”II《北京名鎮》特刊向讀者展示了人類文明之源——周口店、北京之源——琉璃河、京郊的“江南”——長溝的自然生態景觀及歷史人文資源。
“文明中國行”系列珍藏特刊III 《認識中華文明,從安陽殷墟開始》 2007
安陽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以其獨具風格、規模巨大的宮殿建築和商王陵墓體現出恢弘的都城氣質,以製作精美、紋飾細膩、應用廣泛的青銅器而聞名中外,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現內容豐富、傳承有序的甲骨文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同時,這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周易文化的發源地里城等造就了厚重安陽。
(註:2012年推出的更新版珍藏特刊更名為《安陽——中華文化從這裡走來》)
“文明中國行”系列珍藏特刊IV 《中國嵩山》 2008
中國嵩山地區以其強大的地域吸引力,匯聚並保留了一系列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代表作品,構成了一處人類文化遺產的寶庫。近年的考古發現不斷證明,嵩山地區為國家的源起之地,嵩山文化為中國文化之巔。
“文明中國·魅力城市”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國·魅力城市”系列珍藏特刊I 《中國鄭州》2009.10
鄭州,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文化的核心區域。國家從這裡起源,城市從這裡誕生,文明從這裡開始。《中國鄭州》用文明傳播的思想、深入解讀鄭州的歷史與現實,反思、尋找現代發展的根源;考察人類生存方式的演變和文明核心價值的發展,整體呈現其歷史規律和思想脈絡,構想並實踐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文明中國·魅力首都”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國·魅力首都”系列珍藏特刊I 《首都新區 歷史名鎮 北方水城——北京通州》2011
“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國咽喉之雄鎮”,位於大運河畔的通州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多河富水,漕運碼頭千檣雲集、萬國朝宗、廩粟雲屯、五民薈萃的千年積澱形成了通州的運河文明,“漕運通濟”是通州獨有的城市風韻。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使得通州今日現代化發展獨樹一幟——通州正在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北方水城”。在這裡,水為載體,經濟與自然、人文融合相生。
“新北京美食之都”系列珍藏特刊
“新北京美食之都”系列珍藏特刊I 《美食東城》 2011
以老北京傳統飲食文化、京城飲食文化新發展、京城的國際美食文化大聚會為線索,透過“餐飲”——飲食文化的窗口,我們能看到:歷史的沉著厚重與時代的活躍前衛的互動;北京與世界的對話。品東城美食、賞京城文化;知豐富中國、“吃”花樣世界。從東城看北京,是新北京美食之都開篇第一章。
“文明中國·魅力新疆”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國·魅力新疆 I 《世界玉都 絲路名城——中國·和田》2013
這裡是和田,西域的和田,新疆的和田,中華文明的和田。這裡有崑崙文化、玉石文化、絲路文化、漢唐文化、綠洲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維吾爾族文化、屯墾文化、絲綢文化、地毯文化、現代科技文化……和田記錄著中華文明的創製與融合,積累著中華西域文明的轉型與升華,延續著世界文明幾千年來深邃的底蘊。

《文明》其他專特刊


《文明》“國家與民族”系列珍藏專刊
《中國記憶30年——攝影師眼中的改革開放三十年》珍藏專刊 2008.12
1978~2008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政治、經濟、文化及各領域、各層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更是在世界範圍內颳起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值此改革開放30周年暨《文明》雜誌創刊7周年之際,文明雜誌社隆重啟動“文明中國·傑出攝影家”評選活動,希望以此推動人文紀實攝影在中國的深入發展,讓世界更深入地通過影像了解中國的發展、變革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本刊展示了首批30位“文明中國·傑出攝影家”為記錄歷史作出的卓越貢獻,他們所拍攝的精彩作品成為30年來中國社會變遷、發展的有力見證,同時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影像橋樑。
《中國紀實攝影收藏精品暨“文明經典·傑出攝影家”評選》珍藏專刊 2009.9
1949年~2009年,中國60年光輝歷程舉世矚目。在中國偉大變革中,一大批優秀的攝影家為記錄60年光輝歷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暨文明雜誌社創立和《文明》雜誌創刊8周年,文明雜誌社隆重啟動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紀實攝影收藏精品暨“文明經典·傑出攝影家”評選活動。從有收藏價值的優秀攝影家作品中評選出第一批中國紀實攝影收藏精品60幅和“文明經典·傑出攝影家”60人。本刊全景展示這第一批“文明經典·傑出攝影家”的精彩攝影作品,這些記錄共和國發展變化的影像珍品成為認識和記憶中國的一個特殊窗口。
《文明中華 多彩民族》珍藏專刊 2010.1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千百年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主旋律。中華各民族在遷徙、聚集和戰爭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從未中斷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留給當代中國人最可寶貴的遺產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56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源遠流長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三項。這是中國各民族的寶貴財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本刊以中國攝影家陳海汶拍攝的56個民族的攝影精品為主,全面展示中國56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特有的民族文化。
《復興之路》珍藏專刊 2011.7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綿延不絕五千年文化的文明體,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1840年的亘古奇變,恰似一聲驚雷,中國至此開始經歷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其時群敵環伺、危如累卵、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歷經百年的創傷劇痛,一番滄海桑田,中國再度走上文明富強的康庄大道,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文明》雜誌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將中華文明這段不平凡的“復興之路”展示給更多民眾。
《中國體育記憶暨百名“中國體育·傑出攝影家”評選》珍藏專刊 2012.7
自辛亥革命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優秀體育攝影工作者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中國體育發展及體育教育、全民健身運動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包括中國早期體育以及在競賽、科研、教育等領域的努力探索及取得的豐碩成果。中國體育攝影學會與文明雜誌社聯合舉辦中國體育記憶暨百名“中國體育·傑出攝影家”評選活動,旨在展現這些優秀體育攝影工作者記錄下的珍貴中國體育記憶,將中國體育變遷通過影像的方式永遠留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
《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文明人物·特稿”及中國夢》珍藏專刊 2013.11
《文明》此期專刊以文明傳播獨特的方式,獨家權威刊發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文明人物特稿”和中國夢專題。專刊通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平凡生活的生動故事,集中展現了七位常委的從政生涯、個人風格和家庭細節;首次刊登了大量未曾在國內公開出版過的珍貴歷史照片;首次以國際化民間傳播方式全面展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親民、開明、開放、平等的新形象和新風采。同時,此期專刊以習近平為《文明》封面人物並以《文明》的獨特視角和國際化的深度視野,全面、系統地解讀了“中國夢”。這是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形象首次以生動、時尚、精緻的國際化傳播方式,圖文並茂地展現在國內外讀者面前,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文明》此期專刊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推出,獨具歷史意義。
《文明》“生肖與春節”系列珍藏專刊
《靈性猴年》珍藏專刊 2004.1
在科學家的眼裡,猴是人類的祖先;在詩人的筆下,猿猴是“超騰若飛雪”的自由精靈;在六小齡童的家族裡,猴戲背負著四代人的光榮與夢想;在中國西部的某些民族中,猴一直被他們視為始祖或民族英雄。今天,在人們眼中,猴成了聰明伶俐、活潑靈巧、追求自由的象徵。
《乙酉雞祥》珍藏專刊 2005.2
雞對人們的生活有重要影響,所以能夠在十二生肖中佔據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惟一的禽類,而且與“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穩穩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
《丙戌犬旺》珍藏專刊 2006.2
作為人類最早訓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它,人們不僅用精美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而且還視其為最忠實的守護神,更是十二生肖中的重要一頁……
《丁亥豬福》珍藏專刊 2007.2
“家”者,即可以遮風避雨且圈養豬的地方,可見豬與人類的關係是何等親近。此外,“事”字的甲骨文像雙手舉長柄網捕捉或野豬之狀;“敢”字以徒手捉豬來表示勇敢……凡此種種,可見豬在當時的社會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其中的淵源,讓我們細細追溯一下吧!
《子鼠納福》珍藏專刊 2008.2
戊子鼠年將至。老鼠——這個不起眼的小傢伙人氣迅速飆升。追根溯源,是十二生肖成就了老虎不可動搖的地位。生肖原是紀年的一種符號,如今成了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二生肖怎麼會有老虎的一席位置?
《丑牛賀春》珍藏專刊 2009.1
相傳羅馬天神因馴服不了一頭野牛,一氣之下便將其殺死。野牛死後,其肉身化成覆蓋大地的植被,脊柱化為小麥,血管化為藤類植物,精子則變成各種對人有益的動物。牛犧牲了澤被後世。從此,人們將公牛視為財富的代表。後來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在門口鑄立了兩尊銅像,分別是公牛與熊。這個創舉博得了世界金融界的肯定。之後,“牛市”和“熊市”成了約定俗成的專業術語。但是這個牛年是否還會很“牛”?
《寅虎迎福》珍藏專刊 2010.2
寅虎年將至,又到了人們把一年的憧憬和希望帶回家,把熱情和愛點燃的時候。每個年俗的細節中,都滲透著國人骨子裡的文化情結。
《辛卯兔春》珍藏專刊 2011.2
卯為開門迎萬物之意,兔溫柔、靈動、繁殖力強,不僅有吐春開物之吉祥意蘊,更為月神之屬。時值辛卯兔年,中華兔文化再次成為大眾焦點。
《壬辰龍騰 盛世迎春》珍藏專刊 2012.1
龍,作為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神異動物,人們把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等聚於龍一身,龍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演變中,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勇氣、毅力與智慧。在壬辰龍年春節,我們通過溯源這一中國重大節慶的古往今來,感受蘊含其中的敬時受禮、貴和尚中、趨吉避凶等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和”、“美”、“禮”等價值觀念。弘揚春節文化,發揚龍馬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炎黃子孫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巳蛇獻瑞 五洲歡騰》珍藏專刊 2013.2
蛇文化,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蛇,從危險或神秘的動物變成神靈、圖騰或吉祥物,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體系中佔據相當的位置。在不同民族及其歷史階段中,蛇的形象千姿百態、善惡皆存,其實是直接表現民族起源、發展和文明底蘊的。在癸巳蛇年春節,我們遍尋從中國到世界、從東方到西方的蛇文化遺存,探究蘊含其中的神秘和靈性。
《午馬奔騰 齊賀新春》珍藏專刊 2014.1
雖然今日汽車、火車和飛機使得我們遠離了馬作為交通工具的功能,但是,具有5000年歷史的馬文化,作為人類文明所創造的與馬有關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卻並未遠去。我們依然在延續青梅竹馬的婚戀歷程、塞翁失馬的人生哲理、伯樂相馬的人才觀念、鞍前馬後的服務態度、駟馬難追的誠信原則、汗馬功勞的社會貢獻、快馬加鞭的經濟發展、厲兵秣馬的戰略手段、千軍萬馬的中國力量……總言之,傳承和弘揚中華馬文化的文明價值,龍馬精神,圓夢中國!
《文明》“文明論壇”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論壇”系列珍藏特刊I《文明中國:傳播·和諧·發展暨<文明>雜誌創刊五周年》 2006.12
2006年,參與併發起了首都文明工程的思想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的文明傳播研究首批團隊,在《文明》雜誌成立5周年之際,重新回顧和研究了文明於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為推進人類文明的進程,研討文明傳播的深刻意義,擴大各界對文明、文化、傳播之間關係的思想對話與交流,創辦了“文明論壇”。第一屆“文明論壇”即以“文明傳播”這一具有較高人文精神和學術價值的思想為主題。
“文明論壇”系列珍藏特刊II《中國第二屆(2008)文明論壇暨首都商業文明論壇》2008
繼成功舉辦中國首屆(2006)文明論壇之後,文明雜誌社召開了中國第二屆(2008)文明論壇,本次文明論壇的主題為“文明傳播:中華文明與世界和諧發展”及“商業文明:質量標準品牌與首善文化”。
“文明論壇”系列珍藏特刊 III 《中國第三屆(2011)文明論壇暨<文明>雜誌創刊十周年論壇》 2011
文明雜誌社召開了中國第三屆(2011)文明論壇暨《文明》雜誌創刊十周年論壇,本次文明論壇的主題為“中國力量 文明價值”,主題報告為“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價值”。
《文明》“周年”系列珍藏專刊
《文明》五周年珍藏特刊 《文明是什麼?》 2006.12
2006年12月,《文明》迎來五歲生日。本刊以“聚焦影像經典”、“親歷時代變遷”、“再現歷史故事”、“記錄多彩民俗”、“探索人文地理”、“尋找野性之美”、“遙望異域風情”、“關注人生百態”等主題為線索,全面展示《文明》雜誌辛勤耕耘五年後結出的累累碩果以及解讀什麼是文明!《文明》五年曆程,《文明》百年起點。讓我們共同創造文明和諧,推動文明發展。
《文明》十周年珍藏特刊 《<文明>十年發展 <文明>揚帆起航》 2011.12
《文明》雜誌創刊以來的這十年,恰好是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華文明傳播的第一個十年,《文明》有幸成為見證者和傳播者。本刊以“領略包羅萬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態”、“聆聽天地自然之回聲”、“編織民風民俗之畫卷”、“揭秘精深宏富之古迹”、“洞悉世間生靈之奧秘”、“探索前衛尖端之科技”、“漫步風情旖旎之域外”、“聚焦人文視覺之經典”等主題為線索,全景展示《文明》的探索成果。《文明》十年發展,《文明》揚帆起航。《文明》勢將作為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登上世界舞台。
《文明》“新北京·新奧運·人文篇”
系列珍藏特刊
“新北京·新奧運·人文篇”系列珍藏特刊I 《國家傑出成就藝術家·袁熙坤》 2005.11-12
2005年11月,奧林匹克進入北京時間,人文奧運喚起世界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從彩雲之南向外傳揚中華文化的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著名畫家袁熙坤。“新北京·新奧運”—人文篇系列的出版,向世界展示和傳播中國文化。
《文明》“北斗·行動中國”系列珍藏特刊
“北斗·行動中國”系列珍藏特刊I 《汶川地震:歷史不會忘記》 2008
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總參測繪局調集軍隊、地方力量,迅速組建一支北斗導航應急小分隊,奔赴災區,執行抗震救災衛星導航保障任務。小分隊風塵僕僕,不顧滑坡和餘震等危險,哪裡災情嚴重就沖向哪裡,哪裡沒有通信訊號就開到哪裡。圓滿完成任務,為抗震救災指揮決策提供了寶貴依據。本刊是災區搶險和小分隊工作的紀實報道,同時也是難得的抗震防震研究資料。
《文明》“記錄中國”系列珍藏特刊
“記錄中國”系列珍藏特刊I 《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鄭龍華對話中國100位殘疾精英》 2008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和殘奧會即將開幕之際,本著“超越、融合、共享”的殘奧精神,特別出版《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鄭龍華對話中國100位殘疾精英》殘奧特刊,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領略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的深情與人道主義光輝。
《文明》“中國珍寶”系列珍藏特刊
“中國珍寶”系列珍藏特刊I 《大遼王朝》2008
近幾十年來,大遼王國的考古調查和挖掘,尤其遼代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精美稀有的金玉質的器物數量之多、製作水平之高,歷代墓葬皆不可望其項背。特刊通過對大遼王朝珍品的展示,展現中國的青銅器文化、玉器文化、瓷器文化、金銀器文化,尤其是大遼疆域的草原文化。中國珍寶系列特刊的出版,寄望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輝煌與博大。
《文明》其他珍藏專、特刊
《非凡抗擊 民族壯歌》珍藏特刊 2003.7
2003年的春天,全國人民奮起抗擊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非凡抗擊民族壯歌》通過攝影師的鏡頭,紀錄中國晝夜不分抗擊非典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場景。
《美國國家地理百年攝影作品精選暨“重訪馬可·波羅之路”大型攝影展》珍藏特刊 2003.12
文明雜誌社在中華世紀壇成功舉辦了美國國家地理百年攝影作品精選展,同時出版了《美國國家地理百年攝影作品精選暨“重訪馬可·波羅之路”大型攝影展》,通過展示征服全球的世界級攝影作品,展現精彩絕倫的人文地理世界。
《首都質監事業改革發展30年》珍藏特刊 2009
改革開放30周年,首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對促進首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08年紮實做好北京奧運場館工程質量、食品安全監管等,為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深入總結質監系統奧運服務保障工作的成功經驗,特別出版北京質監特刊。
《人道:讓人類活得更有尊嚴》珍藏專刊 2010.4
源自亨利·杜南的紅十字運動於戰爭雙方之外確立了人性的存在。災禍、動亂、貧困、衛生危機和被迫遷居,長期處理各種危機令紅十字運動避免了個體或單個組織的單打獨鬥,從政府、慈善捐獻、人道組織、民間團體和個人等各個層面,人道的力量讓人類緊密團結和默契配合。在紅十字與人道組織的眼中,沒有敵人和仇恨,只有拯救人類自身命運的尊嚴。齊心協力、相互協作才可以快速應對災禍變故,保證災難中的平民可以受到保護和幫助。人類價值得以重視,人類幸福得以關注,這是人道,也是尊嚴的力量。

獲得榮譽


2018年1月,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