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癬

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

股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股癬是發生在腹股溝、會陰和肛周的皮膚癬菌感染性疾病,屬於特殊部位的體癬,多見於成年男性,常於夏季發作而在冬季消退。股癬是由於真菌感染(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疣狀毛癬菌等)引起皮膚局部出現炎症反應,造成皮膚損害。股癬的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和脫屑,好發於腹股溝及周邊。股癬的治療主要有外用藥物和系統口服藥物治療。股癬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能經過搔抓傳染到其他部位,還可能通過親密接觸傳染給身邊的人。大部分股癬經過積極治療可以治癒。部分好發者(肥胖多汗者、從事久坐少動的職業者等)有複發或再感染的可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發病病因


● 股癬是由於皮膚感染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疣狀毛癬菌等真菌而引起。

真菌感染

● 紅色毛癬菌。
● 須癬毛癬菌。
● 疣狀毛癬菌。

誘發因素

● 穿緊身衣褲,尤其是牛仔褲。
● 集體生活、共用物品,如建築工地、部隊、住宿學校、運動隊等。

傳染源頭

● 患有皮膚真菌的人和家畜。

傳播途徑

● 直接接觸傳播。
● 間接接觸傳播,如共用毛巾、衣褲、浴盆等。
● 患有手癬、腳癬、甲癬等自身蔓延。

易感人群

● 肥胖多汗者。
● 糖尿病者。
●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者。

癥狀表現


● 股癬的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和脫屑,好發於腹股溝

主要表現

● 皮膚紅斑,一般為圓形或環形,邊界清楚,常見於腹股溝和臀部,伴瘙癢。
● 脫屑,一般在皮損處有鱗屑脫落。

其他表現

● 紅斑邊緣可有丘疹和水皰。
● 長期搔抓,可出現濕疹樣變(主要為丘疹、斑丘疹和鱗屑)或苔蘚樣變(苔蘚樣變為皮膚角質粗糙變厚,像樹皮樣粗糙)。

檢查方法


● 確診股癬的檢查主要有體格檢查、皮膚顯微鏡檢查、真菌培養、伍德燈檢查等。

體格檢查

● 醫生通過視診、觸診、壓診、刮診等對皮膚病損的特徵進行判斷和描述,特徵性的皮膚病損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顯微鏡檢查

● 皮損處取皮屑行真菌直接顯微鏡檢查,發現真菌菌絲和孢子,可明確診斷。

真菌培養

● 皮損處取皮屑進行真菌培養,分離出皮膚癬菌,可明確診斷。

伍德燈檢查

● 伍德燈檢查又稱為濾過紫外線檢查,是皮膚科常用的檢查手段。某些皮膚損害在伍德燈下有特殊顏色的熒光,對於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 伍德燈檢查可以幫助排除紅癬可能(紅癬也是好發於腹股溝部位的皮膚感染性疾病)。

診斷確診


● 結合體格檢查、皮膚顯微鏡檢查、真菌培養、伍德燈檢查等,醫生可以確診股癬。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體格檢查示腹股溝或臀部皮膚出現紅色斑片,邊界清楚,其上有脫屑,伴瘙癢,紅斑可向四周蔓延。
● 皮損處真菌直接顯微鏡檢查找到真菌菌絲或孢子。
● 皮損處真菌培養陽性。
● 伍德燈檢查無熒光產生。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皮膚疾病,如紅癬、慢性濕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玫瑰糠疹、念珠菌病、脂溢性皮炎等可出現與股癬類似的皮膚紅斑、脫屑和瘙癢。
● 醫生一般通過體格檢查、伍德燈檢查、皮膚顯微鏡檢查、真菌培養、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來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藥物


● 股癬的治療主要有外用藥物治療和系統口服藥物治療。治療目標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緩解癥狀,清除皮損,防止複發。

外用治療

● 外用抗真菌藥物為主要的治療手段,腹股溝皮膚薄嫩,盡量使用刺激性較小的抗真菌乳膏或凝膠,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等霜劑。
● 患處多汗潮濕時,可使用十一烯酸鋅粉劑。
● 患處乾燥病情較輕者,可使用5%硫黃3%水楊酸軟膏或泥膏。

系統治療

● 系統用藥適用於病情較重、外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
● 系統用藥一般為口服伊曲康唑或鹽酸特比萘芬,與外用藥物聯合治療,可以提高療效。

疾病危害


● 股癬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能經過搔抓傳染到其他部位,還可能通過親密接觸傳染給身邊的人。
● 股癬可引起皮膚破潰、糜爛,繼發細菌感染加重病情。
● 股癬的部位比較隱蔽,一般不會影響美觀,但仍會對部分患者引起心理和社會交往障礙。

預防方法


●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 不與股癬患者共用衣物、鞋襪、浴盆、毛巾等。
● 盡量穿寬鬆、透氣的衣褲。
● 手、足、甲癬患者需積極治療,減少自身傳染的機會。
● 避免接觸患畜,對患癬病的動物需及時處理以消除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