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雲
孫秋雲
1979、9~1983、7,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獲史學學士學位;
1987、9~1990、6,中南民族學院民族學系民族學專業學習,獲民族學專業(法學)碩士學位;
2003、3~2006、6,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專門史方向(明清文化史)在職修課並申請學位,獲史學博士學位。
1983、8~1987、9,在中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學博物館工作;
1990、6~1999、1,在中南民族學院民族學系先後任講師(1992)、副教授(1994),並先後兼任該系副系主任(1994)、系主任(1997);
2001、9~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期間曾兼任副系主任(2003、5~2014、7)。
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理事、湖北省社會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民族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2017)、湖北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先後主持和完成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九五”社科重點研究課題“湘鄂西土家族地區宗族組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1997),湖北省“九五”社科重點課題“鄂西土家族宗族組織的歷史、現狀與基層組織建設”(199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村民制度下我國鄉村治理的文化基礎研究”(2002),湖北省“十五”社科重點研究課題“社會轉型過程中湖北民間組織發展研究”(2002),武漢市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武漢市城市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特徵研究”(2003),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電視文化與農村文化建設”(2008)等。
2001年、2007年、2011年分別獲湖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2003年、2009年分別獲武漢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優秀獎和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出版獨著和合著的學術著作有:《核心與邊緣》(獨撰,2007,人民出版社)、《社區歷史與鄉村政治》(獨撰,2001,民族出版社)、《社會的映像》(二人合作,1999,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教材《文化人類學教程》(主編,2004,民族出版社)、《社區與社區建設八講》(二人合作,2011,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已發表的主要研究論文
3、“消費現代性:手機與西江苗寨的社會變遷”(與費中正合作),載《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4、“從鄉村到城鎮再到區域——談費孝通的微型社會學研究方法及其反思”,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5、“電視下鄉、打工經歷與貴州苗族、侗族鄉村婦女家庭生活變遷”(與李欣欣合作),載《貴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6、“電視與鄉村農民的日常生活——基於湖北省石首市五馬口村的調查與分析”(與黃健合作),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7、“是誰蠶食了基層政府的公信力?”,載《社會學家茶座》2009年第2期。
9、“文化傳播視野下的雍乾、乾嘉苗民起義”,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3期。
10、“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之我見”,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1、“‘文明’:內涵及其變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一個重要概念的探析》,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13、“我國民族社會學內涵與方法述論”(與彭紅艷合作),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14、“社會學視野下的‘腦死亡’標準及立法問題”(與陳寧英合作),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15、“少數民族山村村民自治的民間基礎分析――對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八個村莊問卷調查的闡釋與解讀”,載《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16、“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數民族鄉村精英的心態與行為分析”,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18、“村民自治與鄉村基層社會權力結構――以湖北西南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為例”(與鍾年合作),載《雲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19、“社會轉型期的農村鄉村自治與權力結構分析”,載周大鳴主編:《21世紀人類學》,民族出版社2003年。
20、“鄂西土家地區宗族組織的歷史變遷”(與崔榕合作),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21、“南方民族地區的村民自治與宗族意識――以湖北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為例”,載《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22、“注重田野調查,強調為社會進步服務――吳澤霖學術思想概說”(與鍾年合作),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23、“人類學對鄉村社會的研究述議”,載《南方民族研究論叢》第5輯,民族出版社2001年。
25、“田野工作與民族學研究”,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26、“長陽土家族的宗族組織及其變遷”(與鍾年、張彤合作)載《民族研究》1998年第5期。
27、“城市民族問題:21世紀中國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與朱紹華合作),載《民族學研究》第12輯,民族出版社1998年。
28、“五十年代廣西瑤區社會改革運動述論”(與陳寧英合作),載《南方民族研究論叢》第3輯,民族出版社1998年。
29、“由美色、美人談古人的審美觀”(與陳寧英合作),載《歷史月刊》(台灣)1998年第131期。
30、“從圖騰文化看楚越的對抗與交融”,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31、“城市民族問題研究應該重視的幾點”,《民族學》(雲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1997年第3期。
32、“當前我國城市民族工作芻議”,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
33、“宗教人類學述論”,載《南方民族研究論叢》第2輯,民族出版社1996年。
35、“鄉土精神與鄉村建設”,載《學習》(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期。
36、“寧靜致遠的大儒――追念先師吳澤霖”,載《學習》1995年第1期。
37、“圖騰、祥畜、靈物與劣類的象徵――古代狗文化漫說”(與陳寧英合作),載《文史知識》1994年第11期。
39、“靈禽、祥畜、卜具與戲物――古代雞文化漫說”(與陳寧英合作),載《文史知識》(中華書局),1993年第5期。
40、“湘南桂北地區瑤人宗教生活方式”,載《貴州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
41、“漢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幅壯麗畫卷”(與吳永章合作),載《民族研究動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93年第4期。
42、“辟邪、祈福、美色與葯――古代桃文化漫說”,載《文史知識》1992年第10期。
43、“吳澤霖民族研究思想述評”(與鍾年合著),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
45、“湘南瑤族青年勞動和消費生活方式”,載《社會學研究》1991年第1期。
46、“談我國民間的觀音信仰”,載《文史知識》1991年第4期。
47、“從人類學觀點看海南黎族來源的土著說”,載《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
48、“社會變遷中的瑤族青年”,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
49、“國內人類學研究述評”,載《社會科學動態》(湖北省社科院)1991年第7期。
50、“湘桂邊界瑤族傳統婚俗與改革芻議”,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
51、“論民族學博物館與民族博物館”,載《博物館學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
52、“浙江畲族傳統的‘學師’活動研究”,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
54、“畲族祖先崇拜問題探析”,載《民族論壇》1987年第2期。
1、《電視傳播與鄉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變革》,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
2、《構建和諧新社區》(與陳寧英合作),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3、《社區與社區建設八講》(教材,與曹志剛合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
4、《核心與邊緣——18世紀漢苗文明的傳播與碰撞》,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6、《文化人類學教程》(主編,教材),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7、《社區歷史與鄉政村治――鄂西土家族地區宗族文化與村民自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
8、《社會的映像――民間社會有關文化事象的闡釋》(與陳寧英合作),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
1、2011年: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委託項目:“旅遊開發與貴州少數民族鄉村社區建設研究”,到賬經費5萬元,已結題。
2、2011年:國家科技部項目子課題:“城鎮低碳建設”,經費3.5萬元,已結題。
3、2010年:“廣州建設工程領域反腐敗問題研究”,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委託項目,經費16萬元,已結題。
4、2010年:“電話與貴州鄉村農民的生活研究”,貴州盛唐網路通信有限公司委託項目,經費3萬元,已結題。
5、2009年:“電視文化與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研究”,貴州水木鑫華商務培訓學校委託項目,經費3萬元,已結題。
6、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電視文化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經費10萬元,已結題。
7、2003年6月:武漢市重點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項目:“武漢城市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特徵研究”,批准經費1.2萬元。
8、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村民自治制度下我國鄉村治理的文化基礎研究”,已結題。
9、2002年: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五”重點基金項目“社會轉型過程中湖北民間社會組織發展研究”,已結題。
10、1998年:湖北省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項目“民族學(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已結題。
11、1997年: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九·五”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項目“湘鄂西土家族地區宗族組織的過去、現狀與農村社會穩定”,經費2萬元,已結題。
12、1997年:湖北省“九·五”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項目“鄂西土家族地區宗族組織的歷史、現狀與鄉村基層組織建設”,經費1.2萬元,已結題。
1、著作《核心與邊緣——18世紀漢苗文明的傳播與碰撞》,2009年2月被評為武漢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1年2月27日被評為湖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2、論文《少數民族山村村民自治的民間基礎分析――對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八個村莊問卷調查的闡釋與解讀》,2007年2月8日被評為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著作《社區歷史與鄉政村治――湖北西部土家族地區村民自治研究》,2003年12月在武漢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中獲優秀獎。
4、論文《長陽土家族的宗族組織及其變遷》(與鍾年、張彤合作),2001年10月被評為湖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5、教材《社區與社區建設八講》(與曹志剛合作)2013年7月獲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2011-2012年度優秀教材一等獎。
6、教材《文化人類學教程》(主編)2006年6月獲華中科技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
文化人類學、城鄉文化研究專題、定性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