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墨黃山

潑墨黃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陽光、雲霧和山峰在這裡融為一體,展現出令人探為觀止的和諧景觀,人們稱這裡為“人間仙境”。

基本資料


中文名: 潑墨黃山
英文名: Huang Shan
發行時間: 2008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潑墨黃山
潑墨黃山

內容簡介


這裡是世界上人類所能到達的少數幾個自然勝地之一。無數的中國古詩與水墨描繪了黃山的美景。在描繪的所有景觀之中,最能為激動人心的是“黃山雲海大觀”,它一般只在冬天出現幾個小時。在長達一年的拍攝時間中,讓我們帶您見證世上這無比驚絕的美麗。
雲間天梯
‧怪石奇松
‧上山採藥
‧煙雨墨色
九華聖地
‧雲海大觀
‧靈動山魂

黃山簡介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地跨市內黟縣休寧縣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與錢塘江流域的分水嶺。山北青弋江入長江,山南新安江入錢塘江。
黃山市因此也成為安徽省唯一位於錢塘江流域的城市,黃山地區也是安徽省唯一成建制的吳語片(徽州方言)地區。黃山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冬雪素稱黃山“五絕”,令海內外遊人嘆為觀止。黃山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
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特別是玉屏樓,被稱為“觀松絕勝處”峰頂還有著名的玉屏卧佛,值得一去。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脈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裡
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裡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
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於徽州名稱的起源,一
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並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
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
黃山名稱由來
黃山原名黟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裡採藥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
依此傳說,唐玄宗赦改黟山為黃山。
地質地貌
黃山經歷了漫長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結構。黃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
峰海拔高達1864米,與平曠的光明頂、險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區中心,周圍還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疊翠,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有節奏旋律的、波瀾壯闊、氣
勢磅橫的立體畫面。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 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髮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縱橫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瑰麗多姿的花崗岩洞穴與孔道,使之重嶺峽谷,關口處處,
全山有嶺30處、岩22處、 7處、關2處。前山岩體節理稀疏,岩石多球狀風化,山體渾厚壯觀;後山岩體節理密集,多是垂直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
地貌特徵。
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佈在前山的東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遙溪冰川移動創蝕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鯽魚背等處是兩條“V”形谷和刨蝕蝕殘留的
刃脊;天都峰頂是三面冰斗刨蝕遺留下來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冰川穀和冰川支谷相匯成的冰川懸谷;逍遙溪到湯口、烏泥關、黃獅壋等河床階地中,分佈著冰川搬運堆積
冰磧石;傳為軒轅黃帝煉丹用的“丹井”、“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