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口鎮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下轄鄉鎮

湯口鎮隸屬於安徽黃山市黃山區,位於東徽州區交界南與休寧縣、歙縣毗連,西與黟縣相鄰,南距上海509千米,距南京314千米,距杭州283千米,西南距景德鎮270千米,鎮中心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7公里,離黃山南大門僅1公里,是黃山的主要生活服務基地和旅遊接待基地,也是安徽省“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新農村建設示範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示範鎮”和“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及“全國環境優美鎮”。區劃代碼為341003102,郵政編碼為242700。湯口鎮下轄湯口社區、寨西社區兩個社區及山岔村、芳村、大嶺下村、岡村四個行政村。湯口全鎮總人口為15160人(2017)。境內著名景點有龍風谷、阮溪等。

歷史沿革


秦置歙縣,鎮境歷代隸屬歙縣。
湯口鎮夜景風光
湯口鎮夜景風光
唐及五代,鎮境屬歙縣孝悌鄉玉泉里民國初年沿襲清制,後設區、鄉、鎮。
清代,鎮境屬歙縣十三都五圖。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推行保甲制鎮境屬歙。縣第四區(區駐地岩寺)。
民國二十九年,境內屬第二區(岩寺區)。
民國三十年,鎮境設黃山鄉,駐地湯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屬許林區黃山鄉。
1956年,設黃山鄉,與今日湯口鎮所轄地域基本相符。
1983年,改設為黃山鄉。同年12月1日成立縣級黃山市后,划入黃山市。
1983年,撤銷黃山人民公社,改設黃山鄉。
1985年1月,黃山鄉改設湯口鎮。
1985年1月,設為湯口鎮。
1987年12月,撤銷徽州地區改為地級黃山市,原縣級黃山市改稱黃山區,湯口鎮隸屬黃山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湯口鎮下轄湯口社區、寨西社區兩個社區及等35個自然村及岡村。
山岔村直坑
芳村阮坑
大嶺下村黃獅黨
岡村四個行政村箬昔坑
計河東金竹坑
香溪上張
楊家坪寨頭
蘇坑鴨坑
舒家芳村
楂木嶺長鎮
浮溪箬昔坑
方家灶塢
阮溪山寨西
社屋坑田段
烏泥關下東坑
吳村社屋灣
苦竹溪楊家坪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湯口鎮境地處黃山區南端,其西北隅即是黃山風景區的前山,是出入黃山風景區的必經之地,素有“黃山門戶”之稱,湯口鎮東與徽州區交界,南與休寧縣、歙縣毗連,西與黟縣相鄰,西北、東北分別與焦村鎮耿城鎮、三口鎮、譚家橋鎮接壤。湯口鎮總面積為165.36平方千米,中心位置坐標為:東經118°127′,北緯30°07′。

氣候特徵

湯口鎮境處於亞熱帶季風溫濕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豐富。平均年降水量為2057毫米(最高年份達33666毫米),降水量的年內分配為6~9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48%。除體現出季節特點外,降水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大趨勢也十分明顯,黃山山上年降水量為2395毫米。

土壤

湯口鎮土地的水平分佈屬紅壤向黃棕壤過渡的黃紅壤,其性狀是土壤含砂量大,土層較薄,礫石性強,在緩坡上土層則較厚,零星栽植有茶樹、毛竹油茶油桐,早耕地有小面積耕作的園地分佈,在山岔、岡村一帶的小河溪兩邊,則小片分佈由溪河沖積形成的砂泥田;在花崗岩山丘溝谷中則形成為麻砂泥田。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湯口鎮
湯口鎮
境內水資源較為豐富,眾多大小溪流遍布鎮境。徑流量一般不大,受降水量影響明顯。山岔天湖山頂原為大片沼澤地,今建壩蓄水,形成高山人工湖,面積10公頃。除地表水外,鎮境地下東泉眼較多,最有名的地下泉水為黃山湯泉。湯泉又名溫泉,位於黃山紫石峰下,海拔650米。自然出口有兩個,一個已建成蓄水池,另一個為砂池,日流量最大為66684噸,平均水溫425℃,屬重碳酸鹽型淡溫泉,但按照溫度分類,屬於高熱泉。

礦產資源

湯口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鎢礦、礦點位於蜈蚣山、黃獅宕。錫礦,礦點位於山岔。鐵礦,己知礦點有烏泥關毛塔(黃鐵礦)此外,還分佈有石煤石灰石、銅礦等。
生物資源
截至1983年,正式登記的動物名錄有:魚類24種,兩棲類20種,爬行類38種,鳥類170類,脊椎動物300種。其中屬於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梅花鹿;二類保護的有白鶴白頸長尾雉、獼猴黃猴、短尾猴、黑麂計5種:三類保護動物有白鷳、穿山甲、大靈貓狸小靈貓香狸、雲豹、金錢豹、獐、毛冠麂、鬣羚蘇門羚、黑熊計10種。珍貴禽鳥有音樂鳥、紅嘴相思鳥夜鶯三寶鳥白胸翡翠、白胸苦惡鳥、燕子、白鶴鴿、暗灰鵑雞、畫眉、黃腰柳鶯、暗綠綉服鳥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種類約佔安徽省的三分之二。

人口民族


2014年,湯口全鎮總人口為13857人。湯口鎮境內歷代居民皆為漢族。 
總人口15160人(2017)。

經濟


綜述

湯口鎮天湖
湯口鎮天湖
2013年,湯口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5.5億元,同2012年相比經濟增長17.2%;農民人均純收入16242元、增長15%;稅收收入7011萬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6億元、增長27.56%;招商引資到位內資15.6億元、增長5.3%。

第一產業

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0.8億元,佔全年度任務10億元的108%、同比上年,經濟增長20%;完成稅收收入9084.2萬元,確定目標1億元的90.84%、增長4.6%;農民人均純收入12374元,占年度任務的103.1%、增長17.8%。

第二產業

2013年,湯口鎮工業經濟基本轉軌為民營。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26229萬元,同2012年相比,經濟增長12.6%;超目標任務數(25984萬元)的0.5%;增加值8912萬元,同2012年相比,下同增15.3%,超任務數(8692元)的2.5%;利潤總額2747萬元,同比增9.4%;上繳稅金1138萬元,同比增12.3%,超任務數(1119萬元)1.7%;工業產值2557萬元,同比增4.8%,超任務數(2550萬元)0.3%;營業收入稅金率4.5%,增加值增長速度為15.4%,企業職工人數占農村從業人員(5916人)的51.3%,企業上繳稅金占鄉鎮財政收入比重的69%。
2013年,境內共有農副產品加工、竹木加工企業等16個,工業總產值1600萬元,入庫稅收50萬元,全鎮從業人員200名。

第三產業

2013年,湯口鎮接待總量的1/3強,其中入境遊客約佔10%;主要景點接待91.7萬人次,同2012年相比增長24.6%,創歷史新高。翡翠谷門票凈收入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九龍瀑上繳稅收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實現招商引資內資到位1.2億元2014年累計接待466萬人次、增長10.17%,其中各景區點接待250.8萬人次、增長10.97%;實現旅遊收入11.62億元、增長10.04%。

社會


教育

湯口鎮
湯口鎮
2010年,湯口鎮市級農村示範學校2所(湯口初中、湯口中心小學),村級完小5所,教學點1個。在校生1388人,其中:中學242人,小學876,幼兒270人。班級48個,中學部6個,小學部33個,幼兒部9個。全鎮共有教職工158人,在職職工117人,(中學37人,小學80人)。小學部中級職稱60人,45歲以下教師本科學歷達線率72.5%,市級先進農遠管理員1人,市級小學語文特約教研員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學科骨幹教師3人,市級教壇新星5人,區級名教師1人,區級學科帶頭人5人,區級教學能手9人。

基礎設施

2002年3月,湯口鎮現有自來水廠2座並實現聯網供水,11萬伏變電站2座,配變器42台,總容量4200KVA,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8400門,近7000用戶;移動基站10餘座,用戶超1萬碼號。
自2002年起,陸續完成了沿溪西街、東街改造,實施街頭綠地建設和公共建築亮化工程;啟動了總投資約5億元,總用地面積9987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湯口老城改造項目”。

醫療衛生

2003年6月湯口鎮衛生院,達成醫院佔地面積5010平方米,醫療使用面積2645平方米,實際開放床位20張,現有職工30多人現有黨員6名,團員22名,黨員的帶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是湯口鎮衛生院區衛生工作先進單位,以及組織院內醫、技、護理等人員實踐中學習,職工素質全面提高。2004年被市衛生局評為示範鄉鎮衛生院先進單位。

旅遊


景點

龍風谷
龍風谷位於黃山紫雲峰與眉毛峰延伸的山脈中,有兩大主景:風園和龍園。鳳園由數百株排列整齊、粗壯挺拔的水杉組成,林中深處,棲息著數十種名貴觀賞鳥。龍園,園中有多種蛇,分毒蛇區和生態蛇兩大部分。主要建築有:龍風苑石坊、龍風閣、龍鳳館。園中還精心點綴了眾多假山、石桌、珍貴花木、奇石等。
阮溪
阮溪位於黃山南麓,源自雲門峰南的興嶺,下流經箬昔坑、阮溪山、崗村、長鎮匯入豐樂河,阮溪因阮氏而得名。古代阮氏名人,有魏晉時“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事迹和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山遇仙女故事.為阮溪賦予了神奇美妙的文化主題。

交通


境內205國道、103省道穿鎮而過,銅黃高速設有進出口。整個大黃山地區有6條對外高速(合銅黃、徽杭、沿江、揚績黃、黃景、黃衢高速)相連,成為華東地區對外省重要交通樞紐,到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都不超過4小時車程。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1年5月8日,被安徽省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命名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

代表人物


陳業
陳業上虞人,東漢末年為會稽太守。時值朝綱混亂,黃巾起義,群雄逐鹿,戰禍連綿。面對亂世,他嘆道:“世塞山通,自古所志,虞夏有忽祖之時,煙霞無返盪之日,吾其隱乎?”乃遁跡黟山,即是今之黃山,終身不出。
釋島雲
釋島雲即繆島雲,少為僧,唐會昌年中(841~846)敕准還俗。他慕東國僧擲缽神異事迹來黃山探訪,遍游全山,成為有記載以來最早登上天都峰的人,也是唐代詩人中歌詠黃山最多的人,至清代,人們還能從石壁上讀到他的黃山懷古、仙僧洞、湯泉、仙石橋等詩,可見他在黃山逗留之久。
汪莘江
汪莘江西臨川人。字叔耕,號方壺居士,人稱柳塘先生,為朱熹推重。有《柳塘集》、《方壺存稿》傳世,尤以詩聞名於世,曾隱居於黃山。
程元鳳(1199~1269),字申甫,歙縣人。宋紹定二年(1229)進士,寶祐年間(1253~1258)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由於恥與丁大全為伍,力辭丞相之職。宋度宗即位,任少傅右宰相,因與賈似道相背被罷相。有著作《訥齋文集》傳世。
鄭玉
鄭玉(1298~1355),歙縣人,字子美,號師山,精研六經,門徒甚眾,著有《師山集》、《周易纂注》、《春秋經傳溯疑》等書。元至正末被征為翰林待詔,未赴任。後於明初被陷害,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