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經濟叢書
和諧經濟叢書
《和諧經濟叢書》作者陳世清,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由《和諧做事》《和諧商場》《和諧領導》《和諧管理》《和諧分配》組成。叢書涵蓋了和諧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實踐依據及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形成作者所要構建的新的和諧經濟學範式基本框架,從總體上把握經濟發展的深層規律、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建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第一個中國人自己原創的經濟學體系《對稱經濟學》和第一個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管理學體系《對稱管理學》的重要內容,是“對稱經濟學”和“對稱管理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世清在《和諧經濟叢書》中提出的新的經濟學概念、範疇、原理、模型:
《和諧經濟叢書》關於和諧經濟的定義:
和諧經濟,是經濟過程人和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對稱,是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結構的合理有序,是老闆之間、股東之間、出資者和管理人員之間、老闆和員工之間、領導和群眾之間、上級和下級之間、合作夥伴之間、團隊成員之間、企業和顧客之間的雙贏合作,是上游產品和下游產品之間、生產鏈的上一個環節和下一個環節之間的最佳組合。只有經濟過程、企業內外各種關係協調有序、和諧運作,才能發揮經濟主體的最佳功能。
和諧經濟是對稱經濟、有序經濟、雙贏經濟,是結構出效益、結構產生生產力的經濟。
《和諧經濟叢書》關於和諧經濟形態:
經濟形態有兩種:資源配置型與資源再生型。傳統經濟是資源配置型經濟,知識經濟是資源再生型經濟。再生,既包括自然資源的再生,也包括社會資源、組織資源、思維資源、文化資源的再生。把再生僅僅理解為自然資源的再生,再生技術僅僅理解為節能技術、潔凈技術、無害技術、循環技術、抗災技術、綜合利用技術,再生經濟僅僅理解為循環經濟、節約型經濟,是用工業經濟的思維方式來定位知識經濟、再生經濟。
再生經濟最重要的,是結構,是生產中人和人、人和物的結構。知識經濟不但表現為經濟活動中知識的主導地位所帶來的資源的創造,而且表現為思維結構、社會結構、企業結構、生產結構的對稱、有序、優化組合所帶來的資源的裂變與生產效率的幾何級數增長。
《和諧經濟叢書》關於和諧經濟增長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有兩種:外延擴張與內涵增長。前者是數量增長型,後者是質量增長型。
數量增長型靠有限資源的有限擴張。質量增長型靠有限資源的無限裂變。
裂變,在結構上作文章,而不是在數量上作文章。質量增長型就是結構優化型。和諧經濟就是通過優化經濟結構取得最佳功能。
《和諧經濟叢書》關於和諧經營模式:
舊的經營模式:商場如戰場。商家之間、老闆與員工之間是狼,你輸我贏,你死我活,必須彼此防範。做生意像賭博,辦企業要冒險,風險越大機會越大。
新的經營模式:雙贏合作、蛋糕做大,寬嚴相濟、有張有弛,物盡其流、人盡其用,信息通暢、資源共享,企業誠信、團隊精神,機會平等、良性競爭,有序擴張、穩定發展。
和諧經濟,是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和諧經濟,是人類二次創業的實踐模式。
《和諧經濟叢書》關於和諧經濟學的定義:
和諧經濟學是對經濟和經濟學的重新定位。對經濟的重新定位,產生對經濟學的重新定位;對經濟學的重新定位,產生經濟學的全新範式。和諧經濟學的範式,體現了經濟學方法與對象、形式與內容、主體與客體、結構與功能、理論與實際的對稱與統一。
和諧經濟學是轉型經濟學
和諧經濟學是新的經濟學範式。
和諧經濟學範式同西方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
西方經濟學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作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西方經濟學視野重在分配領域;生產只是生產領域的分配,生產領域只是分配領域的延伸。和諧經濟學是資源優化再生與優化配置相統一的學說,視野重在生產領域;分配只是生產、再生產的分配,分配領域只是生產領域的環節。西方經濟學的優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際之間的供求平衡,價格機制成了市場和社會的核心機制;和諧經濟學的優化再生,看到的是財富增長,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人的全面發展、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有序與可持續發展,價值機製成了社會和市場的靈魂。西方經濟學以分配為中心,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管理學與創業學脫節,企業成了減少交易成本的產物;和諧經濟學以生產為中心,經濟學就是管理學、創業學,企業擁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系統質。西方經濟學把人際關係看成是此消彼長的交易關係,人與人是狼,必然把商場看成是戰場;和諧經濟學在財富增長的基礎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諧經濟、雙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型經濟。企業內外,人與自然、人與人互相依賴、共生共榮、和諧統一;能與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
西方經濟學把社會經濟發展同宇宙整體發展的過程脫節開來,思維的方式是線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過程是經驗的,分析的對象是平面的,分析的結果是脫離實際的。
由於西方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造成了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市場與政府的對立,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對立,凱恩斯學派與自由主義學派的對立,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的對立,這一學派與那一學派的對立。所有這些學派的對立與爭吵,只是盲人摸象以經濟學殿堂為舞台的展開。
由於西方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以致西方經濟學能否成為科學都成了問題。
和諧經濟學範式同國內傳統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
國內傳統經濟學聯繫生產力研究生產關係,聯繫上層建築研究經濟基礎。和諧經濟學把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統一起來研究,其中生產要素、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統一的社會經濟系統的不同層面,生產力是這一系統的整體功能。和諧經濟學以社會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為研究對象,以提高這一系統的功能——生產力為目的。和諧經濟學探索人類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規律,通過優化社會經濟系統的結構,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和諧經濟學是價值經濟學
價值就是客體能夠滿足主體的需求的有用性。價值的本質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就是價值。只有實現的價值才有使用價值,只有在使用的價值才是實現的價值。
價值是主體與客體的實體、屬性、關係的統一,而主體與客體的實體、屬性、關係的對稱關係,從屬於宇宙實體、屬性、關係的對稱關係,是後者的組成部分和展開。
從宇宙學的觀點看來,主體與客體、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會的關係本質上是價值關係。均衡,首先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物質、能量、信息的均衡,然後才是供給與需求的均衡。以前一個均衡為經濟學的出發點,價值機制是市場的核心機制;以後一個均衡為出發點,價格機制是市場的核心機制。價格機制是平面的機制;以價格機製為核心,主體與客體的對稱是偶然的,經濟學成了博弈經濟學。價值機制是立體的機制;以價值機製為核心,主體與客體的對稱是必然的,經濟學成了和諧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就是以價格機製為核心的貨幣經濟學或價格經濟學,和諧經濟學是以價值機製為核心的價值經濟學。價值不僅包括貨幣,而且包括其它一切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和諧經濟是以知識經濟為龍頭同傳統經濟的統一。正象價值和價格的關係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價值機制是對價格機制的揚棄、和諧經濟學是對西方經濟學和國內傳統經濟學的揚棄。
資本、資產、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均不取決於價格,不取決於供給與需求的曲線,也不取決於供求均衡點或神秘的機制、供求法則,而取決於價值:相對價值與絕對價值;取決於需求的強烈程度和滿足需求的可能程度。價格與需求並不必然成反比,有時價格越高,需求越強。這說明,價格並不完全反映價值,並不完全反映供求關係。建立在價格理論基礎上的各種模型,不能預測供求關係的變化是必然的。
價格機制背後是價值機制。以價值為基礎的供求關係,不是任何以價格為基礎的模型可以預測的。以價值機製作為市場的根本機制,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但也沒有必要完全;人的理性仍然是有限的,但也沒有必要無限。所謂“市場失靈”,實際上是價格機制失靈,而不是價值機制失靈。價值機制從來沒有失靈過:在價格機制不起作用的地方,價值機制則在起著鐵的作用。
模型和現實的衝突,價格和價值的衝突,導致現有的以價格機製為基礎的模型的無效。這不是市場不完全信息與人的有限理性造成的,而是模型的理論依據、理論參照系、理論“範式”錯誤造成的。要使“模型”從“無效”向“有效”轉化,人的理性從“有限性”向“無限性”轉化,市場信息從“不完全”向“完全”轉化,市場運行從不和諧向和諧轉化,必須改變現有經濟學的範式,用價值機制代替價格機制,作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和諧經濟學是對稱經濟學
價格機制以產品運營為基礎。
價值機制以知識運營為前提。
以價值機製為核心機制,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是完全的,供求是均衡的,知識產品、創新產品的競爭是充分的,市場是出清的。競爭的充分性和市場的有序性、和諧性、對稱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新時期的市場機制。以價值機製為核心的市場機制,是完全的市場機制、真正的市場機制、對稱的市場機制、和諧的市場機制。
以價格機製為基礎,追求的是均衡,手段是博弈。
以價值機製為基礎,追求的是發展,手段是對策。
博弈,不均衡是絕對的,均衡是相對的。博弈經濟學就是不對稱經濟學,不對稱經濟學就是不和諧經濟學。
對策,不均衡是相對的,均衡是絕對的。對策經濟學就是對稱經濟學,對稱經濟學就是和諧經濟學。
經濟不和諧的本質:企業內外人和人、人和物的不協調、結構不合理。不和諧的根源:人類新的實踐模式所要求的新的經濟學範式、新的經濟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同現有的經濟學範式、經濟模式、管理模式之間的不對稱。
和諧經濟學通過自覺反映社會經濟規律、建立新的經濟學範式,使經濟學範式同人類新的實踐模式相對稱、經濟活動模式同人類整體實踐模式相對稱,擺脫經濟學的困惑,走出經濟運行的困境,消除經濟危機的根源,使企業和社會經濟協調有序發展。
《和諧經濟叢書》關於和諧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完整的空間包括自然空間、社會空間與意識空間。
完整的空間理論包括空間的要素、結構與功能。
社會的每一個領域,和自然界的每一個領域一樣,也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間。
宇宙空間和社會空間的關係,社會空間和某一歷史時期、某一區域空間的關係,是本質和現象、整體和部分、一般和特殊的關係。本質決定現象、整體制約部分、一般說明特殊。研究社會這一特定領域的空間、和諧社會這一特定的社會空間、和諧經濟這一特定的和諧社會的空間,必須以一般的空間理論為基礎。
和諧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五度空間觀
和諧經濟學的世界觀,是五度空間的世界觀。
傳統物理學的空間概念,就是立體三維空間。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可以相互轉化,時間是空間的另一種方式,因而傳統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成了四維空間。根據系統論,任何系統都是有層次的。這個層次不僅是傳統物理三維空間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層面,而且狹義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質。它雖然只有通過人的抽象思維來把握,然而卻是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同時,這種不同層次的本質也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成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成為人們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維空間。因此,四維空間還應加上層次一維,任何真正的系統都是五度空間。這五度空間的任何一維都可以和其他四維相互轉化。作為事物本質的反映的人的意識空間或心理空間,本質上就屬於這五度空間中的第五度空間——層次空間,而且是高層次的層次空間(意識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層次,哲學思維的空間是最高層次的層次空間),它同物質世界的相互轉化,是五度空間相互轉化的具體表現。在此原理基礎上,和諧經濟學重新建構了“自然——經濟社會”統一系統的有序結構,使之符合人類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要求。
和諧經濟學的方法論,是五度空間的方法論。
和諧經濟學的方法是歷時性和層次性相統一的方法。在和諧的社會經濟系統中,經濟規律即是層次性的又是歷時性的;創造規律、全息規律、系統規律、統計規律是社會系統發展從宇觀到宏觀到微觀、從高層到低層的各個層次起主導作用的規律。隨著社會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去的低層次的規律逐步轉化為現在的高層次的規律。網路空間(包括分度空間)作為宇宙這一複雜系統的結構,是五度空間的具體化;在和諧經濟學中,社會經濟網路是為資源合理配置、資源共享、資源再生而進行的制度與技術安排,由信息流、人流、物質流網路組成,其中,人流是核心,信息流是主導,物質流是基礎,人流、信息流、物質流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對稱與相互轉化的。
五度空間不僅是方法,而且是模式,它更全面更系統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結構。
社會空間、社會時間、社會層次,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主導;後者通過前者來展示,前者通過後者來提升;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五度空間模式揭示了知識經濟(層次)、全球化與多元化(空間)、超速發展(時間)、合作主導競爭與雙贏發展(性質)的相互關係。既然層次、時間、空間可以相互轉化,知識的重新洗牌將帶動經濟的重新洗牌,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區域化是雙向同步過程,經濟上落後的國家有可能跨階段發展並後來居上;既然層次、時間、空間可以相互轉化,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結構、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就應該是以創新業為先導、知識業為主導、製造業為核心、農業為基礎、服務業為配套的再生型→循環型→生態型→穩定型→和諧型結構,以取得可持續發展與超速發展。
和諧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對稱空間觀
宇宙是有序與無序、確定與不確定的統一。宇宙在爆發與膨脹時,是無序的。但這個無序中包含著質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質量和能量相互轉化定律。一個地方的熵減少,無序度增加,就是另一個地方的熵增加,無序度減少。熵本身是有規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過無序表現出來,無序包含著有序。從微觀來看是無序的、不確定的,從宏觀來看是有序的、確定的;從短期來看是無序的、不確定的,從長期來看是有序的、確定的。微觀與宏觀的區分是相對的,有序與無序、確定與不確定的區分也是相對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來是無序的、不確定的,但從整體來看也是有序的、有規律可循的。
當我們取宇宙中的一個局部現象——弱相互作用為參照系進行考察時,宇稱是不守恆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恆,是局部的、微觀的、暫時的現象;由於這個不守恆本身是可重複的,所以從整體和長期來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也是守恆的;只是這個守恆通過不守恆表現出來,守恆是本質,不守恆是現象。宇稱守恆是絕對的,不守恆是相對的。
以人類社會為參照系,意識和物質的對稱關係是宇宙的基本的對稱關係。
宇宙的發展,是從本質到現象、從有限到無限、從簡單到複雜;人的認識,是從現象到本質、從無限到有限、從複雜到簡單。這是一個對稱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介於上述對稱的兩極之間,本身也是一個對稱的過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無序化、個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既全球化又區域化。社會的調節機制也越來越簡單:從超經濟強制(暴力、戰爭、人身依附關係、計劃安排)到市場,市場從價格機制到價值機制,從人治經法治到法制。和諧社會就是民主與法制對稱的社會,和諧經濟就是公平與效益對稱的經濟,和諧經濟學就是在自由與法制、價格與價值、公平與效益、理性與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無序、用無序去填補有序、使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對稱的經濟理論體系。
主體和客體、相對主體和相對客體是相互創造、相互生成的過程。主體和客體是社會系統的兩個基本層次,主體和客體的對稱是社會系統的基本對稱關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社會有機體的各要素之間,雖然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地位,生產力的發展都是它們共同起作用的結果。生產力是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改革實質上是社會系統的自組織、有序化過程。整個社會系統是否協調有序,將決定社會系統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建立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建立和諧的社會經濟系統,從而發揮出最佳的生產力功能。
和諧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創造空間觀
宇宙發展的根本規律是創造的規律。宇宙是一個不斷從裂變到聚變、有限到無限、本質到現象的發展過程;社會是一個客體和主體、相對客體和相對主體相互創造,實現人和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自發到自覺、自覺性低到自覺性高的發展過程。社會發展以人的創造性為基礎,每個人都既是歷史的奴隸,又是歷史的主人。社會的發展是必然和偶然、自發和自覺、客觀規律性和自覺能動性的統一,是宇宙整體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
人的創造性活動由人的需求引起。人的需求是主體作為開放系統同外界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對稱要求。人的需求作為社會發展的深層動力,本身是一個系統,包括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個基本層次。要調動人的積極性,不但需要物質刺激,而且需要精神刺激;需要一個使人能夠心情舒暢地創新→創造→創業的和諧環境。
在主體與客體、物質與精神的相互創造過程中,知識經濟→創業經濟→再生經濟→雙贏經濟→和諧經濟,和諧經濟學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歷史的必然性。和諧經濟學以創業經濟學為基礎、再生經濟學為核心、知識運營學為主導、創新經濟學為先導,其完美的結構是五度空間的“全息元”。
和諧經濟學是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經濟學。作為和諧經濟學的哲學基礎的五度空間觀—對稱空間觀—創造空間觀,是包含自然、社會、意識空間在內的完整的空間理論。以人類為參照系,經濟是社會的核心,社會是自然、社會、意識三大領域的核心。五度空間理論是空間理論的最新發展,和諧經濟學是五度空間理論的核心。建設和諧經濟、創立和諧經濟學,體現了五度空間理論的實踐意義。
和諧,是和諧經濟時代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行為方式、新的生活方式、人的新型素質。有人的和諧素質才有和諧的經濟,有和諧的經濟才有和諧的社會。用和諧來塑造人的新素質,用和諧來定義和諧經濟,用和諧經濟來整合新的經濟形態、催化新的經濟增長方式、規範新的經營模式,將使國民素質大大提高,企業和國家發揮出前所未有的生產力、競爭力。
歷史的偶然性後面隱藏著歷史的必然性,和諧經濟並非空穴來風,古今中外存在著大量和諧的經濟行為。中國古代的“管鮑之交”就是商場上和諧合作的典範。但要使和諧經濟由偶然拓展為必然,自發上升為自覺,局部擴大為整體,從屬轉化為主導,萌芽成長為大樹,必須靠理論的培植、整合、提升與催化。
陳世清:他擁有自己的哲學範式、經濟學範式和中國人第一個自己原創的經濟學體系、管理學體系、擅長跨學科研究而在學術上自成一家,曾出版《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等四十多部著作,並公開發表數十篇經濟學、管理學、哲學論文,論文多次轉載並多次獲獎。他是五度空間理論、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幸福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知識運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共有制理論等經濟理論的創始人,致力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做出創新性成果,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真正的經濟學家。其創立的對稱經濟學被認為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是人類經濟學範式的革命。
陳世清 著:《對稱經濟學》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3
陳世清 著:《經濟學的形而上學》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1
陳世清 著:《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1
陳世清 著:《和諧商場》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06、1
陳世清 著:《和諧領導》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06、1
陳世清 著:《和諧管理》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06、1
陳世清 著:《和諧分配》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06、1
陳世清 著:《和諧做事》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