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南部,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的康樂、臨潭、卓尼、臨洮、渭源5縣接壤地區,坐落在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八角鄉境內,彙集的三角地帶總面積125.51平方公里。是黃河一級支流—洮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區之一,水源涵養作用明顯。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8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肅省蓮花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003年6月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8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肅省蓮花山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經國辦發[2003]54號文批准晉陞為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秦嶺東西複雜構造帶,由於洽置兩個構造體系相毗鄰地段,不同構造體系間的干擾,反映在構造形跡上也較為複雜,同時在巨型構造體系的基礎上,局部發育著次級或更次一級的構造。
(1)秦嶺東西複雜構造帶
蓮花山
褶皺:在新堡地區的褶皺有8條,其中與蓮花山自然保護區有影響的為母太子山—扎那山復向斜,由二疊系地層所組成,長67km,兩翼傾角45°~50°。兩段次級褶皺發育,受平山岩體破壞,由平山岩體向西,軸向近東西向展布后,受母太子山橫斷層破壞向北挪動,在橫斷層以西軸向又呈近東西向。
斷層:太子山—前東灣沖斷層,展布到蓮花山保護區,斷層南傾,為中三疊統砂岩,灰岩、頁岩逆覆於上新統磚紅色砂岩,礫岩之上。長達64km,傾角40°,其展布方向由290°~270°結構面本身呈彎曲的不規則波狀。
(2)河西構造體系
這一構造體系僅發現了沿洮河的橫斷層,其總體方向330°。如峽城橫斷層展布方向為330°,傾角80°,在宗石至九甸峽一帶可見被壓碎岩石所構成的破碎帶及陡立的磨光面和近水平的擦痕,這些表明其屬於壓扭性質。該橫斷層造成東盤向南推移,斷距達2km,沿洮河往南由於斷距變小而反映的不十分清楚,但拖拉褶皺說明了該斷裂的存在,這在娃兒溝南一帶反映尤為明顯。就洮河在區範圍內來說它是受北西向橫斷裂和派生的北東向橫斷裂控制,僅局部地段沿襲了東西向構造的結構面從而構成了河道彎曲。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地貌類型有:
(1)構造侵蝕地貌
①構造侵蝕深切割亞高山
組成物質:花崗石麻岩、石灰砂岩。
主要特徵: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除山頂面積和山間平台外,山坡坡度多>35°,山體為溝谷深切,形成“U”谷套“V”谷的特徵,主要分佈蓮花山西北段和中段一帶。
現代地貌作用:外力作用具分帶現象,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寒凍風化作用強烈,重力崩塌和滑坡屢有發生。海拔3000米以下地區,則以暴流沖刷作用為主。
②構造侵蝕淺切割中山
主要特徵:絕對高度1000米,相對高度500~1000米,山坡坡度以25°~35°為主,位於山頂和現代河流裂點的上溯帶,切斷密度甚大,山體為縱橫溝谷切割。
現代地貌作用:以強烈的流水沖刷為主,尤其在汛期,有小型水石流的形成,加劇了地面的侵蝕作用。
③黃土侵蝕溝壑
組成物質:第四系的黃土。
主要特徵:絕對高度<1000米,相對高度<500米,切割深度小於250米,由於人為活動強烈,林木破壞嚴重,多呈稀疏的灌木林或灌草叢狀態,黃土坡面(陽坡)開墾為梯田。山間廣布較寬的谷地,多是農田和經濟林。
現代地貌作用:山體顯得低小和單薄,呈崗丘狀或渾圓,徑流更為分散,故山坡的線狀沖刷作用佔次要地位,而面蝕作用顯得佔主導地位。
(2)河谷階地地貌
組成物質:細沙、砂粘土,盆地底部邊緣分佈砂礫質扇形地。
主要特徵:絕對高度<1000米,相對高度10~50米,地勢平坦,分佈於山間地帶,但山溪流到寬谷時流速減緩,多彎曲,對階地有切割作用。
現代地貌作用:沉積作用為主,在洪水泛濫時期沖刷側蝕較嚴重,甚至又出現新的沉積。
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按照常規的四季劃分標準,蓮花山保護區沒有夏季,春秋相連,平均初霜期9月28日,平均終霜期5月23日,無霜期133天。
保護區的冬季,受季風的影響和陸地冷氣團的控制,盛行偏北風,平均氣溫-5.6℃~-0.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8.3℃,極端最低溫達-29℃,冬冷冬長,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冬季降雪量大部分地區7至15mm,約佔年降水量的2%,降水后冬多,前冬少,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節。
保護區在全國降水量地帶分佈上除400mm降水等值線南側。多年平均降水量548.4mm。受季風和地形的影響,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年平均降水量317.2mm,佔全年降水量的57.8%。降水量也隨海拔增高而遞增,海拔2100米左右的東北部,降水量500mm以上,海拔2500米以上的西南部,降水量800mm。
乾旱、冰雹、大雨、暴雨、連陰雨及霜凍是保護區的主要災害,嚴重危害著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照時數全年為2314小時,最多達2606.6小時(1990年),最小為2011.8小時(1960年)。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日照時數以冬季12月為最長,為217.6小時,9月最少,為143.3小時。
保護區月平均氣溫以7月為最高,達21.1℃。6、8月略低,分別是19.7℃和20.8℃。月平均最低氣溫是1月份,為-15.6℃,12月和2月略低,分別為-12.9℃和-11.9℃。
據1968~1982年資料記載,保護區年蒸發量平均為1266.8mm,是全年降水量的2.3倍。春末夏初地溫急劇回升,蒸發量大於降水量。5~7月蒸發量最大,為525.4mm,會因水分入不敷出,發生乾旱。
保護區內全年多為東南風,頻率6%;其次是東北風,頻率5%。冬季為東北風,最多頻率5%,靜風頻率63%。全年最多東北——東南風,最大頻率4%,靜風頻率59%。年平均風速14m/s。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佈的土壤為地帶性土壤,主要分為亞高山草甸土、暗棕土、黑土、栗鈣土和紅粘土。
其中,亞高山草甸土:包括2個土屬,2個土種,即:亞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灌叢草甸土。
暗棕壤:包括2個土屬,2個土種,即: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
黑土:包括2個土屬,2個土種,即:灌叢黑土和生草黑土。
栗鈣土:包括1個土屬,1個土種,即:疏林栗鈣土。
紅粘土:包括2個土屬,2個土種,即:灌叢紅土和生草紅土。
區內土壤垂直分佈狀況為:
海拔3300~3500米為亞高山草甸土帶;海拔2600~3300米為暗棕壤帶;海拔2200~2600米為黑土帶;海拔2000~2500米為栗鈣土和紅粘土帶。
保護區內的土壤以暗棕壤為主,其次為黑土帶,再次為亞高山草甸土帶。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保護區地處洮河、冶木河匯流的三角地帶,是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和一些支流的發源地。蓮花山保護區的水系屬於黃河水系,主要支流為洮河。
1、地表水
(1)洮河
蓮花山保護區以上流域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較輕,河流含沙量較小。
(2)冶木河
冶木河發源於太子山南麓,源地海拔高程3920米,河流自西向東流經夏河、卓尼、臨潭、康樂等縣,於康樂縣蓮麓鄉注入洮河,是洮河一大支流,幹流平均坡降26.5‰,流域為橢圓形,地表起伏較大,山大溝深,氣候高寒濕潤,山地陰坡森林茂密,植被良好。
2、地下水
保護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當豐富、水流量較大的有洮河、冶木河,還有磨溝河、八度河、黑牛河、蛇路溝、安藏溝、冰扎溝等大小河流30餘處,大大小小的溝岔均有泉水湧出。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夏、甘南、定西三州市的康樂、臨潭、卓尼、渭源、臨洮五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在東經103°39′59″~103°50′26″,北緯34°54′17″~35°01′43″,總面積11691公頃。保護區東至洮河,西臨洮河林業局的冶力關林場,南靠洮河林業局的羊沙林場,北沿冶木河為界,為洮河林區的東北邊緣。保護區內涉及蓮蘆、冶力關、八角、藏巴哇4個鄉的蓮花山、足古川、地寺坪、寺址、蛇路、八度、牙布山、上東山、柳林9個行政村。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由保護區管理機構設置界標,予以公告。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森林是中國西部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亞高山針葉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存了乾旱地區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具有明顯的森林植被垂直帶譜,包羅了從溫帶到寒溫帶的典型自然景觀,是歐亞大陸從溫帶到寒溫帶主要植被類型的縮影,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保護區生物資源豐富,組成成分和結構極為複雜,物種多樣性程度和物種總數丰度高,截至2012年,保護區有種子植物90科346屬745種,列為國家保護的植物有星葉草、紅花綠絨蒿、胡桃、垂枝雲杉、野大豆、黃蓍、木姜子、桃兒七、紫斑牡丹等11種和蘭科植物毛杓蘭、紫點杓蘭等15種。其中木本植物123種、草本和藤本167種。木本植物中,優勢種是冷杉、雲杉、黃尖柳、華山松、油松、山楊、白樺等。另外,還有藥用植物100多種。
保護區內草藥不少,最著名的要數“桃兒七”。“桃兒七”產地在中國西部地區,它是小染料的植物乾燥的根和莖,臨床實踐表明,它對一些癌症有較好的藥效。
保護區內有天目瓊花,它們生活在海拔2400米上下的治木林中,三、四米高,開著白色的傘狀大花。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動物資源豐富。截至2012年,有野生動物749種,其中獸類45種,隸屬於6目、17科、35屬。鳥類133種,隸屬14目33科89屬。兩棲動物有4種,隸屬於2目、4科、4屬,爬行動物2種,隸屬於1目、2科、2屬;魚類5種,隸屬於1目、2科,森林昆蟲560餘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8種。其中有一級保護動物斑尾榛雞、雉鶉、胡兀鷲、林麝、馬麝等9種;有二級保護動物蘇門羚、斑羚、岩羊、藍馬雞、血雉等31種。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1691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9240公頃,非林業用地2451公頃。全區森林覆蓋率69.3%。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4073公頃,宜林地面積788公頃,灌木林面積4034公頃,疏林地面積10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223公頃,苗圃地面積14公頃。
全林區天然林面積3322公頃,人工林面積751公頃。全區活立木總蓄積224853m³,其中,天然林蓄積224406m³,人工林蓄積447m³。森林按林分類型劃分,樺木林面積1764公頃,蓄積98567m³,冷杉林面積607公頃,蓄積73216m³,雲杉林面積1132公頃,蓄積42045m³,楊樹林面積147公頃,蓄積5068m³,華山松面積130公頃,蓄積4549m³,櫟林面積33公頃,蓄積1193m³,落葉松面積106公頃,油松面積154公頃,蓄積215m³。
辦公室:負責政務工作,組織擬訂工作計劃;組織執行各項工作制度;負責文秘、機要、宣傳、檔案、信訪、信息、接待、後勤保障、基本建設、車輛調配、保密、外事等工作。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計劃財務科(項目辦):負責經費預(決)算,資金籌措、使用和管理工作;負責年度計劃的制定,並組織實施;負責國有資產管理、統計、財務及專控商品購置申報等工作;負責項目的篩選、論證、申報、儲備等工作。
科研管理科(森防站):負責動植物棲息地及森林生態系統的定位觀測和環境監測;負責新技術開發、引進與推廣;負責編製研究報告、確定科研課題,並組織實施;負責配合國內外專家進行科研、考察及學術交流活動;負責向社區群眾進行科普宣傳教育;負責貫徹執行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政策、法規;負責森林病蟲害的調查、監測、預報、防治、檢疫等工作;負責森林病蟲害項目的篩選、論證、申報。
資源管理科(退耕辦、天保辦):負責監督執行國家有關保護森林資源的法律法規;負責保護區內造林綠化、森林經營、種苗及天保工程的管理;負責組織森林資源調查規劃及資源動態監測;負責作業設計、檢查驗收、票證管理、林地管理、林政稽查等工作。
產業開發科(森林公園):負責森林生態旅遊、林下資源開發等多種經營項目的管理;負責組織社區群眾參與保護區建設和旅遊服務;負責對社區扶持項目進行技術指導。
護林防火辦公室:負責貫徹執行國家護林防火的法律法規;負責制定護林防火預案;負責護林防火工程項目的編製、申報,並組織實施;負責防火期的值班、檢查、指導、統計、火險等級預報等工作;負責防火物資、通訊設施的貯備和管理使用;負責護林防火宣傳。
基層保護站:負責監督執行國家有關保護森林資源的法律法規;負責組織轄區內造林綠化、資源調查、育苗及森林經營等工作;組織森林資源巡護與監測;負責轄區內新成林驗收、票證管理、林地管理、林政稽查工作;負責向轄區內群眾宣傳林業法律法規。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護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資源保護、禁種罌粟等工作。
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負責實施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和實施各項管理制度;
負責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建立資源檔案;
負責保護、拯救、增殖珍貴稀有生物物種;
組織在保護區內進行森林撫育和植樹造林;
組織在保護區內開展科研、參觀、考察、旅遊等活動;
負責保護區內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蟲害防治;
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1.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負責實施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和實施各項管理制度;
3.負責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建立資源檔案;
4.負責保護、拯救、增殖珍貴稀有生物物種;
5.組織在保護區內進行森林撫育和植樹造林;
6.組織在保護區內開展科研、參觀、考察、旅遊等活動;
7.負責保護區內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蟲害防治;
8.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蓮花山景點有:蓮花山山門,三仙女,黑虎卧石,碑林(112塊),蓮花寶殿,菩薩殿,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四天門,娘娘殿,獨木橋,巨龍橋,轉閣樓,紫宵宮,靈宮殿,捨身崖,娘娘殿,磨針殿,藥王殿殿,夫子殿,吳家庵,神仙洞,金頂,八仙台,水簾洞,太白殿,白鸚閣,文昌閣,魁星閣,夾人巷,王母殿,玉皇閣,瞭望台,雷祖殿,觀音殿,老君殿,七真殿,三皇洞,送子殿。
交通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側有省道S311線通過,使保護區通往蘭州和周邊各縣的交通條件便利。保護區內道路暢通,總計通車里程約46km,足(足古川)蓮(蓮花山)公路和林區便道是連接保護區管理局至各保護管理站的主要交通線。
2008~2009年,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聯合開展《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植被恢復效果評價研究》、《蓮花山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和空間格局的分形研究》、《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測度及次級自然單元優先保護評價》、《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真菌物種多樣性、群落結構及其與植物群落之關係研究》等科研項目。在合作方式上,保護區科研人員將直接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對帶動和培養保護區科研人才,提高保護區科研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科研項目以蓮花山林區森林恢復現狀為依據,構建植被恢複測度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探討其退化生態系統的植被恢復措施以及植被在不同的恢復途徑下與物種多樣性的關係,為蓮花山山地林區植被乃至整個西北、全國林區次生植被生態系統恢複測度指標及恢復重建途徑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並將為開展和堅持長期的生態系統定位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基因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樣性是我國西部乾旱區域中不可多得的,而保護區完整的生態系統對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保護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保護區豐富的生物資源成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基因庫,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保護區的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基因等的多樣性是中國西部乾旱區域中不可多得的,而完整的生態系統對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