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罌粟的結果 展開
罌粟
罌粟科罌粟屬植物
罌粟(yīng sù):可以通稱罌粟屬的近180種植物,也可以按《中國植物志》特指鴉片罌粟(學名:Papaver somniferumL.)。
罌粟是一年生草本。莖高30-80厘米,分枝,有伸展的糙毛。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兩面有糙毛。花蕾卵球形,有長梗,未開放時下垂;萼片綠色,花開后即脫落;花瓣4,紫紅色,種植罌粟有多個花型和花色。基部常具深紫色斑,寬倒卵形或近圓形,花藥黃色;雌蕊倒卵球形,柱頭輻射狀。花果期3-11月。
罌粟是製取鴉片的主要原料,同時其提取物也是多種鎮靜劑的來源,如嗎啡、蒂巴因、可待因、罌粟鹼、那可丁。學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罌粟籽是重要的食物產品,其中含有對健康有益的油脂,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沙拉中,罌粟花絢爛華美,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觀賞植物。
罌粟的原產地是西亞地區,早在六朝時,即已傳入中國,並有種植。對此,鄧之誠先生考證道:《冷齋夜話》引陶弘景《仙方注》曰:斷腸草不可知。其花美好,名芙蓉花。故太白詩曰:“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按斷腸草即指罌粟花、知其流入中國已久,蓋遠在六朝之際矣。予曾鐫太白詩四句為小印。
但罌粟種植並不廣泛,至唐朝時還作為貢品從國外貢至。有關罌粟的材料,也是在唐朝時多了起來。因此,有論者謂罌粟至唐朝時傳入中國。據史書記載,唐朝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國(即大秦,東羅馬帝國)遣使獻底也伽。底也伽是古代西方的靈丹妙藥,它的主要成份是鴉片等,可以治痢疾、解除中毒等。與此同時,罌粟的種子也由阿拉伯商人攜入中國,中國的部分地區也開始種植了。不過,當時鴉片罌粟的種植,純粹是為了觀賞和藥用,而不是把它當成毒品吸食。
唐朝時,人們對罌粟已有相當的了解。陳藏器在其《本草拾遺》中記述了罌粟花的特點,他引述前人之言說:“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箭頭,中有細米。”不僅如此,對如何種好罌粟花,唐人也有認識,唐文宗時人郭橐駝在《種樹書》中指出:“鶯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種之,花必大,子必滿。”作為一種觀賞植物,時人在詩詞中多有吟詠。雍陶在《西歸斜谷》中寫道:“行過險棧出褒斜,歷盡平川似到家。萬里愁容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米囊花”,即罌粟花。遊子在經過爬涉艱險路程之後,來到了一馬平川的平原,極目遠望,平川萬里,賞心悅目,遊子的愁容消失在一片五彩繽紛的罌粟花里。罌粟花使遊子有歸家之感,使遊子消失了愁容,感到了歸家的快樂。
直到明朝末年,罌粟花仍是名貴稀有的佳花名木。明朝萬曆年間,大文學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對罌粟花大加讚賞,他寫道:“芍藥之後,罌粟花最繁華,加意灌植,妍好千態。”崇禎年間,旅遊家徐霞客在貴州省貴定白雲山下看到了一片紅得似火的罌粟花,大為驚奇,嘆為觀止。他在《徐霞客遊記》中寫道:“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艷不減丹藥。”
鴉片的藥用價值,宋朝以來歷代醫書多有記載,被看成治痢疾等症的良藥。宋徽宗時中醫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指出:“罌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王磟在《百一選方》中清楚地記錄了罌粟治痢疾的處方。他把罌粟當作治療赤白泄痢的特效藥,為此專門將罌粟子、殼炒熟研末,加蜜製成藥丸,患者服食30粒后即病癒。此外,宋代中醫們還發現罌粟的其他功效,如治嘔逆、腹痛、咳嗽等疾病,並有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因此,罌粟子、殼也被當成了滋補品。蘇軾的詩:“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即反映了這種情況。他的兄弟蘇轍的《種葯苗》詩,更詳盡地說明了罌粟的滋補作用:“苗堪春菜,實比秋谷。研作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幽人衲僧,相對忘言。飲之一杯,失笑欣然。”
元朝時,中醫對罌粟的巨大副作用已有初步的認識,建議慎用。如名醫朱震亨即指出:“今人虛勞咳嗽,多用粟殼止勤;濕熱泄瀝者,用之止澀。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然而,世人並未記住朱氏的勸告,元朝時,已有人開始服食鴉片了。元朝人所服食的鴉片,並非中國本土所製成的,而是從征服印度等地的戰爭中掠奪而來。作為戰利品的鴉片,在當時還頗受歡迎。
到了明朝時,中國人才逐漸懂得了鴉片的生產、製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錄了當時採收生鴉片的方法,他寫道:“阿芙蓉(即鴉片)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勿損裡面硬皮,或三五處,次晨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陰乾用之。”但是,這種方法,並未普及,李時珍也是道聽途說,並未看到或親自採集製造過鴉片。當時中國境內的鴉片,還大都是從海外輸入的。據《明會典》記載,東南亞之暹羅(泰國)、爪哇、榜葛賴(馬六甲)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並不時作為“貢品”藥材貢獻給明朝皇帝,如泰國即一次入貢300斤鴉片。直至成化時,鴉片進口還相當有限,因此市面上鴉片價格昂貴,竟然與黃金相等。其後,鴉片進口逐漸增加,明朝正式對鴉片徵收藥材稅。萬曆十七年(1589),鴉片首次被列入徵稅貨物清單之中。萬曆四十三年(1615),明廷規定,鴉片每十斤徵收稅銀一錢七分三厘。這表明,鴉片輸入增多了,食用鴉片的人,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富紳地主已經為數不少了。
罌粟
花單生;花梗長達25厘米,無毛或稀散生剛毛。花蕾卵圓狀長圓形或寬卵形,長1.5-3.5厘米,寬1-3厘米,無毛;萼片2,寬卵形,綠色,邊緣膜質;花瓣4,近圓形或近扇形,長4-7厘米,寬3-11厘米,邊緣淺波狀或各式分裂,白色、粉紅色、紅色、紫色或雜色;雄蕊多數,花絲線形,長1-1.5厘米,白色,花藥長圓形,長3-6毫米,淡黃色;子房球形,直徑1-2厘米,綠色,無毛,柱頭(5-)8-12(-18),輻射狀,連合成扁平的盤狀體,盤邊緣深裂,裂片具細圓齒。
蒴果球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7厘米,直徑4-5厘米,無毛,成熟時褐色。種子多數,黑色或深灰色,表面呈蜂窩狀。花果期3-11月。
喜陽光充足、土質濕潤透氣的酸性土壤。不喜歡多雨水,但喜歡濕潤的地方,所以選擇地方要注意日晒充足,土壤富養分,地勢在海拔900米至1300米,要求較高的罌粟花生長地點很有限,只有在泰國這樣地方才可以經常看見罌粟花的身影。
原產南歐,印度、緬甸、寮國及泰國北部有栽培,中國許多地區有關藥物研究單位有栽培(青海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北京市,四川省,貴州省,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江蘇省,上海市,雲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省,吉林省,江西省)。
罌粟屬植物分布圖
罌粟屬的植物都可以簡稱罌粟,有數量很多的亞種和變種,花色各異,花瓣的數量和形態、蒴果的數量以及嗎啡的產量等物理性質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Papaver somniferum Laciniatum(有時也稱 Papaver laciniatum)是罌粟的亞種之一,花型為重瓣,花色豐富,花瓣緊密排列,整朵花外觀似毛絨球。
罌粟的某些亞種“Norman”和“Przemko”的嗎啡含量極低,少於1%,但是某些特定生物鹼的含量卻很高,這不利於氧可酮生產的勞動密集型過程,與 P. somniferum 原種相比。不過,包括觀賞用和制種用在內的大多數變種都含有較高含量的嗎啡,平均含量為10%。
該科植物富含異哇啉類生物鹼(isoquinolinetype alkaloids) ,如前鴉片鹼(protopine) 、異紫堇鹼(isocorydine) 、罌粟鹼(papaverine) 、嗎啡(morphine) 、可待因(codeine) ,,還有血根鹼(sangulnarine) 、白屈菜鹼(chelerythrine) 、博落回鹼(bocconine) 、痕迹那可汀(narcotine) 、蒂巴因(thebaine)等。
按化學結構又可分為苯菲里啶(bcnzo[C]Phenantridine)型、原小檗鹼(berberine)型、原阿片鹼(protopine)型、苯甲基異喹啉(benzylisoquinoline)型、嗎啡(morphinane)型、麗春花鹼(rhoeadane)型、酞基四氫異喹啉(phthalidetetrahyroisoqmnoline)型等。
花大,色艷,重瓣的栽培品種為庭園觀賞植物。未成熟果實含乳白色漿液,制干后即為鴉片,和果殼均含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多種生物鹼,加工入葯,有斂肺、澀腸、止咳、止痛和催眠等功效,治久咳、久瀉、久痢、脫肛、心腹筋骨諸痛;種子榨油可供食用。
罌粟是一種美麗的植物,葉片碧綠,花朵五彩繽紛,莖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但從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鴉片、嗎啡、海洛因。因此,鴉片罌粟成為世界上毒品的重要根源,而罌粟這一美麗的植物可稱為惡之花了。
在我國法律中有如下條文
1、種植罌粟超過500株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按《刑法》351條處罰:
第三百五十一條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強制剷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一)種植罌粟五百株以上不滿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 原植物數量較大的; (二)經公安機關處理后又種植的; (三)抗拒剷除的。
非法種植罌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穫前自動剷除的,可以免除處罰。
2、種植罌粟不滿500株,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71條處罰:
第七十一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非法種植罌粟不滿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少量未經滅活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少量罌粟殼的。有前款第一項行為,在成熟前自行剷除的,不予處罰。
古希臘神話中也流傳著罌粟的故事,有一個統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許普諾斯,其兒子瑪非斯手裡拿著罌粟果,守護著酣睡的父親,以免他被驚醒。
罌粟象徵了十二宮星座中的天蠍座,天蠍座是黃道十二宮的第八宮,是(生命)的蛻變者。(冥王星)是天蠍座的守認星曜,雙雙激發出穿越與深化的潛在力量,使得天蠍座擁有自我淬練的終生信仰。天蠍座掌管深秋的花朵,以(冥王星)之名與叢生植物、帶著荊棘的、暗紅色的、可入葯的麻醉性植物,或捕食性植物,特別帶來冥王星與第八宮的色彩。
在歐洲,罌粟屬的佛蘭德斯紅罌粟被看成“緬懷之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很快佔領了比利時,英、法相繼出兵對付德國。比利時的佛蘭德斯(Flanders)大地成了西線主戰場,成百萬士兵(包括下級軍官)倒在這裡。1915年10月8日,加拿大醫生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在親眼目睹了殘忍的戰爭剝奪這麼多戰士的生命,他寫下詩歌《在佛蘭德斯戰場》用於紀念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的戰士,從而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戰爭,保衛家園,他的詩歌也蘊含著作者反對戰爭和嚮往和平的精神和理念。
在約翰·麥克雷詩歌的激勵下,美國人邁克爾·莫尼亞(Moina Michael)開始佩帶紅色罌粟花來紀念戰死的戰士,她還出售罌粟花,把所得錢用於幫助那些傷殘的退伍老兵。
在1920年,法國婦女E. Gué rin出售手工制的罌粟花集資用於幫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兒童孤兒。她在1921年訪問加拿大,說服了“加拿大戰爭退伍軍人協會”接受罌粟花為老兵紀念日的標誌,用來籌款。所以,在每年的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開始,到11月11日老兵紀念日,有千萬枚罌粟花標誌被派發給大眾,人們將這個標誌佩帶在衣服的左領上或接近心臟的部位,表示對為國捐軀者的悼念。人們更可以義買罌粟花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老兵及其家人。
這裡的紅罌粟在植物性質上是虞美人的兩個變種:佛蘭德斯紅罌粟和阿爾卑斯罌粟,與鴉片罌粟不是同一種植物。從文化上講,這種紅罌粟象徵著美麗、紀念,是一個關乎犧牲、愛、尊重和懷念的主題。
罌粟的原產地是西亞地區,早在六朝時,即已傳入中國,並有種植。對此,鄧之誠先生考證道:《冷齋夜話》引陶弘景《仙方注》曰:斷腸草不可知。其花美好,名芙蓉花。故太白詩曰:“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按斷腸草即指罌粟花、知其流入中國已久,蓋遠在六朝之際矣。予曾鐫太白詩四句為小印。
但罌粟種植並不廣泛,至唐朝時還作為貢品從國外貢至。有關罌粟的材料,也是在唐朝時多了起來。因此,有論者謂罌粟至唐朝時傳入中國。據史書記載,唐朝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國(即大秦,東羅馬帝國)遣使獻底也伽。底也伽是古代西方的靈丹妙藥,它的主要成份是鴉片等,可以治痢疾、解除中毒等。與此同時,罌粟的種子也由阿拉伯商人攜入中國,中國的部分地區也開始種植了。不過,當時鴉片罌粟的種植,純粹是為了觀賞和藥用,而不是把它當成毒品吸食。
唐朝時,人們對罌粟已有相當的了解。陳藏器在其《本草拾遺》中記述了罌粟花的特點,他引述前人之言說:“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箭頭,中有細米。”不僅如此,對如何種好罌粟花,唐人也有認識,唐文宗時人郭橐駝在《種樹書》中指出:“鶯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種之,花必大,子必滿。”作為一種觀賞植物,時人在詩詞中多有吟詠。雍陶在《西歸斜谷》中寫道:“行過險棧出褒斜,歷盡平川似到家。萬里愁容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米囊花”,即罌粟花。遊子在經過爬涉艱險路程之後,來到了一馬平川的平原,極目遠望,平川萬里,賞心悅目,遊子的愁容消失在一片五彩繽紛的罌粟花里。罌粟花使遊子有歸家之感,使遊子消失了愁容,感到了歸家的快樂。
直到明朝末年,罌粟花仍是名貴稀有的佳花名木。明朝萬曆年間,大文學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對罌粟花大加讚賞,他寫道:“芍藥之後,罌粟花最繁華,加意灌植,妍好千態。”崇禎年間,旅遊家徐霞客在貴州省貴定白雲山下看到了一片紅得似火的罌粟花,大為驚奇,嘆為觀止。他在《徐霞客遊記》中寫道:“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艷不減丹藥。”
鴉片的藥用價值,宋朝以來歷代醫書多有記載,被看成治痢疾等症的良藥。宋徽宗時中醫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指出:“罌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王磟在《百一選方》中清楚地記錄了罌粟治痢疾的處方。他把罌粟當作治療赤白泄痢的特效藥,為此專門將罌粟子、殼炒熟研末,加蜜製成藥丸,患者服食30粒后即病癒。此外,宋代中醫們還發現罌粟的其他功效,如治嘔逆、腹痛、咳嗽等疾病,並有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因此,罌粟子、殼也被當成了滋補品。蘇軾的詩:“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即反映了這種情況。他的兄弟蘇轍的《種葯苗》詩,更詳盡地說明了罌粟的滋補作用:“苗堪春菜,實比秋谷。研作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幽人衲僧,相對忘言。飲之一杯,失笑欣然。”
元朝時,中醫對罌粟的巨大副作用已有初步的認識,建議慎用。如名醫朱震亨即指出:“今人虛勞咳嗽,多用粟殼止勤;濕熱泄瀝者,用之止澀。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然而,世人並未記住朱氏的勸告,元朝時,已有人開始服食鴉片了。元朝人所服食的鴉片,並非中國本土所製成的,而是從征服印度等地的戰爭中掠奪而來。作為戰利品的鴉片,在當時還頗受歡迎。
到了明朝時,中國人才逐漸懂得了鴉片的生產、製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錄了當時採收生鴉片的方法,他寫道:“阿芙蓉(即鴉片)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勿損裡面硬皮,或三五處,次晨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陰乾用之。”但是,這種方法,並未普及,李時珍也是道聽途說,並未看到或親自採集製造過鴉片。當時中國境內的鴉片,還大都是從海外輸入的。據《明會典》記載,東南亞之暹羅(泰國)、爪哇、榜葛賴(馬六甲)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並不時作為“貢品”藥材貢獻給明朝皇帝,如泰國即一次入貢300斤鴉片。直至成化時,鴉片進口還相當有限,因此市面上鴉片價格昂貴,竟然與黃金相等。其後,鴉片進口逐漸增加,明朝正式對鴉片徵收藥材稅。萬曆十七年(1589),鴉片首次被列入徵稅貨物清單之中。萬曆四十三年(1615),明廷規定,鴉片每十斤徵收稅銀一錢七分三厘。這表明,鴉片輸入增多了,食用鴉片的人,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富紳地主已經為數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