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季燕
裘季燕
1968年,在山西省呂梁山區插隊。
1978年12月,調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所,開始參加京郊番茄病毒病的毒源鑒定研究。
1980年至1985年,從事京郊蔬菜病害基本調查項目,完成了病害標本採集、部分真菌、細菌病害及全部病毒病害的鑒定、描述及重要菜病發生消長圖譜繪製等工作,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在此期間,作為主要完成人參加了“北方四市(蘭州、西安、瀋陽、北京)”主要蔬菜病蟲害基本調查工作,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年開始從事植物病毒病的研究,其中包括市科委的大蒜、草石蠶組培脫毒及病毒檢測技術研究,主要承擔不同病毒提純方法摸索及毒源種類的生物、生化鑒、測定,完成了大蒜上主要病毒的血清學、電鏡學及蚜蟲傳病毒的各類檢測、鑒定及脫毒蒜在田間條件下再獲病毒感染的防治途徑研究,並找到了有效防治再感染方法。該兩項目分別在1987年及1991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二等獎及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回國后利用免疫電鏡學方法,證明輔蛋白HCp與病毒粒子活性之間的相互束縛的作用。“蚜傳輔助蛋白(HC)與病毒粒子相互作用之關係”的研究結果在1989年第一屆北京國際植物病理學研討會上得到與會專家認同。1990年獲得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蚜蟲傳毒過程中Y病毒‘助成份’的提純及特性研究”,完成了蕪菁花葉病毒蚜傳輔蛋白HCp的提純及生物、生化性質分析鑒定。明確了具生物學活性的“HCp”是協助蚜蟲口針完成病毒與寄主植物建立侵染關係必不可少的重要成份。1995年該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3年,承擔了市科委“八·五”項目:“蚜蟲傳病毒過程中抗蚜傳物質的篩選及產品研製”。
2002年,完成的市自然基金“植物病毒運動蛋白MP與寄主之間關係研究”獲得了市科學技術二等獎,該研究獲得三種病毒運動蛋白基因亞克隆及不同缺失突變的轉基因煙草植株在攻毒接種后對CMV病毒表現了較強的抗性,為通過運動蛋白基因策略防治CMV引起的病毒病害開闢了新途徑。主持的《無公害植保技術研究與生物製劑產業化開發》項目中利用中藥渣與菌糠研製出抗蔬菜病毒病的環保型生物製劑。
2003—2005年,承擔了國家863計劃課題《設施蔬菜病蟲害生物—化學協同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目前致力於利用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謝物防治果樹和蔬菜病害(包括病毒、真菌、細菌和線蟲等靶標病原)的研究與開發。與美國、加拿大生物技術領域的專家及生防單位有密切的合作研究關係。
據有關資料顯示,裘季燕先後發表論文及專業書著6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