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
國家產業融合示範區是國家級產業集合發散單位集經濟服務消費旅遊於一體的國家級示範區。主要城市包括廈門、西寧、天津、煙台、秦皇島。依託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滁現代產業園申報的合肥產城融合示範區、滁州產城融合示範區入圍首批58家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
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協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利於協同推進城鎮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有利於探索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3個1億人”的就近城鎮化;有利於形成功能各異、協調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深化開發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台。
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以地級城市(區)為主,適當考慮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
二、有合規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為依託,產業園區和周邊區域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主導產業符合生態環保和人口集聚要求,適合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三、行政區劃明確清晰,與現有行政區劃相協調,以依託的產業園區所在地行政區命名,不出現“新區、新城、產業園區”等。
1.規劃引領、有序發展。嚴格按照有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總體規劃要求發展建設,根據總體方案制定總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促進科學、合理、有序發展。
2.市場調節、政府引導。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履行政府制定規劃政策、提供公共服務和營造制度環境的重要職責,使產城融合成為市場調節、自然發展的過程,成為政府調控、規劃引導的過程。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考慮不同地區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優化試點布局,提倡多樣性,體現差異性,防止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產城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區域協同協調發展。
4.四化同步、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融合、人口與產業集聚相協調,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提升就業創業水平,改善住居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構建宜居宜業的良好區域,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5.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合理控制城市開發邊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6.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建立健全產城融合發展的有關體制機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協同帶動作用。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鼓勵先行先試,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一)優化空間發展布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全面落實產城融合發展理念,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原則,科學規劃空間發展布局,統籌規劃包括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在內的功能分區。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二)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依託現有國家級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以新產業、新業態為導向,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高端服務、現代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集聚創新資源,壯大創新創業人才隊伍,搭建人才創新發展平台,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示範區內各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對外聯繫的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基礎設施連接,推動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網路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住居、商業、娛樂、休閑等設施,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四)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統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嚴格建設項目及產業准入門檻,嚴禁開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開發建設。統籌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挖潛,加強對用地開發強度、土地投資強度等用地指標的整體控制。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強環境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五)完善城鎮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城鄉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探索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城市 | 所屬省市 | 依託園區 |
丰台區 | 北京市 | 丰台產城融合示範區(中關村丰台園西區) |
北辰區 | 天津市 | 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邢東新區 |
邯鄲市 | 河北省 | 冀南新區 |
瀋陽市 | 遼寧省 | 蘇家屯區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通化高新技術開發區 |
濰坊市 | 山東省 |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威海市 | 山東省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臨沂市 | 山東省 |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 |
常州市 | 江蘇省 | 武進區 |
鹽城市 | 江蘇省 | 鹽都區 |
宜昌市 | 湖北省 | 宜昌高新區生物產業園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蘇滁現代產業園 |
襄陽市 | 湖北省 | 東津產城融合示範區 |
寧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灣新區 |
贛州市 | 江西省 | 贛州經開區、章貢經開區、南康經開區、贛州高新區 |
九江市 | 江西省 | 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八里湖新區和賽城湖新區 |
廣州市 | 廣東省 | 黃埔區 |
柳州市 | 廣西省 | 柳州高新技術開發區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嘉陵區、順慶區、高坪區及西充縣的部分區域 |
綿陽市 | 四川省 | 綿陽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
重慶市 | 重慶市 | 黔江區 |
普洱市 | 雲南省 | 普洱產城融合示範區 |
玉溪市 | 雲南省 | 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榆中縣 | 甘肅省 | 蘭州高新區榆中園區 |
臨夏州 | 甘肅省 | 臨夏產城融合示範區 |
阿拉爾市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