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小說

由宋話本公案類演義而成的小說

公案小說,它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由宋話本公案類演義而成,盛行於明清。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小說是清代《三俠五義》。先秦兩漢法律文獻中的案例與史書中的清官循吏的傳記,是公案小說的先導,或者說是它的醞釀期。

溯源


公案小說
公案小說
宋代耐得翁撰“都城紀勝”里,其“說話”的小說家就有“說公案”,專講朴刀桿棒及發跡變態之事,顯然是以江湖亡命遊俠招安受職為內容,亦即俠義武勇之屬。吳自牧夢梁錄將公案與傳奇合稱為“公案傳奇”,傳奇原是唐人小說的代稱,是以,公案傳奇也指的是公案小說而言。抑豪猾、除暴亂的俠義武勇之屬的小說,固然是公案小說,而官司的平反刑獄,亦是公案小說的題材。宋人所存留的公案小說,以平反刑獄之類居多,如單篇的錯斬崔寧、簡帖和尚、沈小官一鳥審七命等是,此等尚保留了“說公案”的型式,即每一則故事都有入話、正文、結局。在元代時期雜劇編作了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也待制智勘後庭花等劇本,搬上舞台演唱,到了明代經人整理成書的《龍圖公案》是元代雜曲包公故事的短文集,清代經過石玉昆的《三俠五義》渲染,包龍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除包公故事外,明代尚有海剛峰屬官公案、新民公案;清代尚有鹿洲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劉公案、李公案奇聞、於公案奇聞等。
在眾多的公案小說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首推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又叫包公案、龍圖公案),其次是施公案、彭公案。此類故事能在民間廣為流傳,主要的原因是該書綜合了平反冤獄與俠義除奸的內容,其中包公案又為此類小說的先導。《三俠五義》敘述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陷空島的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鑽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等人協助包公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特別是小說中詳細增加了包公的身世、開封府三寶(古今盆、陰陽鏡、遊仙枕)的由來、三口銅鍘的由來等等,塑造了大量包公斷案和俠義之士遊行鄉里除暴安良、為國為民的故事,把包公形象推向頂峰。由於“狸貓換太子”“五鼠鬧東京”“大破沖霄樓”等故事膾炙人口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三俠五義》故事因而一延再延,續以續俠義傳、續七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等續書、一直到十六續五義。
施公案是以施仕綸為主,輔以黃天霸;彭公案是以彭鵬(或作彭玉麟)為主,輔以黃三泰、歐陽德。此類小說,流行於清末,撰述者原意或許是以俠義之士來協助諸公,完成其平反冤獄的壯舉,孰知閱讀者眾,故事因而一延再延,施公案、彭公案等書亦多達三、五百回。

發展概況


公案小說
公案小說
清王朝後期步入封建衰世,統治階級迫切需要懲人心,窒亂階,整肅紀綱,因而大力宣揚封建的綱常名教,加強文化專制,嘉、道年間成為清代禁毀小說戲曲書刊的高潮時期之一。另一方面都市文化繁榮,南北方評話評書、彈詞鼓詞流行,地方戲勃起,曲藝、戲劇、小說三者互相融合,風靡於市井坊間。這既促使小說接近民眾,同時也滋長著徇世媚俗的傾向。因此,近代前期小說的發展,承受著文化專制政策與商業媚俗傾向的雙重負荷。俠義小說與公案小說的完美合流在《三俠五義》,此後引導了這一時期小說的創作。究其原委,大抵由於政治腐敗,生靈塗炭,因此,對於懲暴護民、伸張正義的清官與鏟霸誅惡、扶危濟困的俠客的憧憬和嚮往,成為民眾的重要心態。俠義公案小說則將這種心態納入封建綱常名教所允許的範圍之內,由清官統率俠客,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民眾的心愿,又頗適應鼓吹休明、弘揚聖德的需要。此類小說雖承《水滸傳》之勇俠,精神則已蛻變,其人文蘊涵大體在於回歸世俗,表現了鮮明的取容於封建法權、封建倫理的傾向。主要體現在:第一,從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權。古代“俠”的特質,韓非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是“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是在法外維持正義,具有對封建法權挑戰的品格,《水滸傳》所謂“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第三十六回);而俠義公案小說則將俠客與清官統而為一,將其納入封建法權的運行機制之中。第二,江湖義氣被戀主情結所取代。俠客精神中重然諾、輕生死、為朋友兩肋插刀等的江湖義氣趨於淡化,而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則趨於強化,發展成為失落自我的戀主情結。《施公案》中的惡虎庄黃天霸為救施仕倫而殺兄逼嫂就是明顯的例子。第三,從絕情泯欲到兒女英雄。古俠客大都擯棄女色,《水滸傳》中第一流的豪傑清一色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俠義小說則推出“兒女英雄”模式,《綠牡丹》寫江湖俠女花碧蓮對將門之子駱宏勛的痴情苦戀,開英雄美人風氣;《兒女英雄傳》為俠女十三妹在雍熙和睦的家庭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英雄至性”與“兒女真情”合而為一,遂開其後武俠而兼言情小說的風氣。
本時期俠義公案小說中較為出色的作品,當推《三俠五義》。《三俠五義》繪聲狀物,保留了宋元以來說書藝術的生動活潑、直截明快、生動、口語化的特點,刻畫人物、描寫環境,能與情節的發展密切結合。特別是對俠客義士的描繪,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於世俗生活氣息。魯迅說此書“而獨於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國小說史略》)在小說史上別開生面成為公案俠義派小說的最高峰。

小說


龍圖公案

公案小說
公案小說
《龍圖公案》(也叫《包公案》)是明代人整理元雜曲等民間包公故事整理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容雖不連貫,但包公形象卻貫穿全書。包拯,歷史有其人,廬州(今合肥)人。宋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等。《宋史·包拯傳》稱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在開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深得百姓愛戴。有關包公的民間傳說廣為流傳,宋元以來就有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明代出現了兩種有關包公的小說:一是《包龍圖斷百家公案》,二是《龍圖公案》,它又有百回本與六十二回本之別。這是兩種不同的小說,其中相同的故事佔四分之一。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說唱詞話》中有與包公故事有關的八種詞話,從刊刻時間看,《明成化說唱詞活》最早,《百家公案》次之,《龍圖公案》最晚,可能是明末刊本;從內容方面考察,三書相同的幾個故事加以比較,也說明是《明成化說唱詞話》最早,《龍圖公案》最晚,因為在演化過程中,情節的漏洞得到彌補;如劉都賽故事,《明成化說唱詞話》、《百家公案》里都是劉都賽被趙皇親強虜進王府後,太白金星化為小蟲咬壞她的衣服,劉都賽要織匠來補,這才有與經營紡織業的丈夫師官受見面的機會。《龍圖公案》改為劉都賽衣服是被老鼠咬破的,情節更近情理。這部書屬於包公故事的版本流變。
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人命”、“姦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半人半仙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獅兒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如《栽贓》、《鬼推磨》;而《屈殺英才》、《久鰥》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龍圖公案》中夾雜了很多因果報應、鬼神夢兆等宿命論和封建迷信內容,作品中極力宣揚的忠君思想顯然是對封建皇權的“愚忠”,這是不足取的,全書文意較差,思想性、藝術性兩皆平平。像《盆兒鬼》里,關鍵情節是“算命先生——窯神——盆兒鬼”三者完成的,這些封建迷信愚民思想不適合社會的進步,而且龍圖公案里的故事充滿色情、荒誕不羈,在清代同治七年(1868)《龍圖公案》被查禁,江蘇巡撫丁日昌查禁“淫詞小說”,把《龍圖公案》列為榜首,將其與道光末問世的《品花寶鑒》並列。龍圖公案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清代《三俠五義》里的包公形象,胡適評價:“神話變成了人話,志怪之書變成了寫俠義之書了。這樣的改變真是“翻舊出新”,可算是一種極大的進步。”包公故事也因《三俠五義》而再次被廣為流傳。
本書的版本分繁簡兩種,繁本十卷一百則。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書據四美堂刊本為底本,適當參照其他版本校點而成。囿於才識淺薄,學力不逮,校點中難免疏漏舛誤之處,誠望方家及熱心讀者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時訂正,更臻完美。

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又叫《忠烈俠義傳》,早期版本也叫《龍圖公案》)作者清代石玉昆。石玉昆是嘉慶、道光年間京城享有盛名的說書人。他推陳出新編著的《三俠五義》是俠義與公案完美合流模式的經典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三俠”指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與丁兆蕙兄弟。“五義”指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他們本都是江湖俠士,後來多數得到清官包公的賞識與薦拔而獲得官身。小說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充分地體現了底層人民的願望。其中包公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群眾的鬥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表現出他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本質。
公案小說
公案小說
《三俠五義》小說前面講述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出世,赴任定遠縣、執掌開封府,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公孫策設計要來御賜刑具三口銅鍘,安樂侯龐煜派人刺殺包公,南俠展昭暗中保護幫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後,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案,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南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閱武樓獻藝被皇帝封為“御貓”,引發五鼠鬧東京的故事,後來五義同歸朝廷供職開封府,其中間穿插韓彰蔣平等人捉拿採花賊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門生倪繼祖在北俠歐陽春、黑妖狐智化、小俠艾虎等人的幫助下剷除霸王莊惡霸馬強的故事,後面主要講述包公的門生顏查散和白玉堂等人,治理洪澤湖水患、收復軍山、剪除襄陽王趙爵等誅強鋤暴的故事。這是一部“為市井細民寫信”(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七篇)的作品,體現了市井細民對於賢明政治的渴望與幻想。《三俠五義》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間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幹練的形象最為飽滿、得以更廣泛的流傳。特別是小說中詳細增加了包公的身世、包公的三口銅鍘由來、開封府三寶(古今盆、陰陽鏡、遊仙枕)的由來,開封四勇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來歷,開封師爺公孫策的來歷,展昭、白玉堂等人的來歷等內容,及其大量包公斷案和俠義之士遊行鄉里除暴安良、為國為民的故事,把包公形象推向頂峰。
這部小說著力刻畫俠客和清官相輔相成的關係,塑造了清官和俠客正面而崇高的形象,是公案俠義小說的合流之作,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堪稱武俠小說的鼻祖,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而《三俠五義》俠義公案的故事,又成為各類戲曲的題材來源,如京劇《打鑾駕》、《陳州放糧》、《鍘國舅》(鍘龐昱)、《遇皇后》、《狸貓換太子》、《烏盆記》、《打棍出箱》、《黑驢告狀》、《花蝴蝶》(鴛鴦橋)、《大破沖霄樓》、《北俠除霸》、《打龍袍》、《五鼠鬧東京》、《血手印》、《鍘判官》(探陰山)、《卧虎溝》(艾虎招親)、《茉花村》等24部戲曲都是敷演《三俠五義》的故事,《鍘美案》(秦香蓮)等包公戲也是深受《三俠五義》的影響。《三俠五義》情節紛繁曲折而又條理清晰,語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來說書藝術的生動活潑、直截明快的特色,俞樾評此書:閑中著色,精神百倍。如此筆墨,方許作平話小說,如此平話小說,方算得天地間另是一種筆墨。

彭公案

述清代紹興府俠士黃三太聞清帝康熙貌丑,欲一睹。赴京,得九門提督飛天豹武七之助,於康熙出獵時假充武弁隨行。康熙遇虎,三太金鏢打虎相救,得欽賜黃馬褂。三太返鄉,邀江湖好漢慶賞。楊香武聞而不服,夜入皇宮盜得九龍杯,欲馳往紹興與黃爭譽,不料在茂州客棧為神偷王伯燕竊去。王將杯售與一卸任官員,二郎山盜袁龍、袁虎劫杯,送給揚州避葯庄莊主周應龍。康熙失杯,命欽差彭朋訪緝。彭至三太處邀各路江湖好漢查詢,楊、王道出實情,眾好漢至揚州勸周應龍交出九龍杯,周拒之,楊香武二盜九龍杯,眾好漢大破避葯在,周應龍逃往河南紫金山。彭、黃伴楊香武回京送杯請罪,肅親王不信楊有盜杯技能,令楊入王府盜杯。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得以免罪。為追查周應龍拒交九龍杯之罪,眾好漢破紫金山擒周歸案。河南北星庄莊主花得雨為害地方,彭朋率眾好漢破庄除花,花弟得雷逃往大同,盤踞溪皇莊。彭朋至大同私訪,被得雷識破押禁。得雷欲殺彭為兄報仇,眾好漢喬扮戲人混入溪皇莊,殺死得雷,救出彭朋。女盜九花娘設迷人館誘惑少年,彭朋遣入前往探訪,並破之,九花娘逃往劍峰山,嫁寨主焦振遠第五子焦信。黃三太、諸彪等勸焦振遠獻出九花娘,不從,遂破劍峰山,擒焦氏父子和九花娘。飛龍島盜韓登劫彭朋,禁於島中。眾好漢破飛龍島救出彭朋,復又破清水灘、連環寨。賀蘭山白起戈擺木羊陣,眾好漢中伏,死傷過半,后經探明陣圖,打破木羊陣。彭朋功成回京,向帝復命。此書目傳人有朱耀良、胡天如等。又潘伯英早期亦曾據小說編演此書目,傳徒唐駿麟。
《彭公案》在敘述主人公彭朋在破案斷案中,不畏權貴,秉公執法,打擊、征治貪官贓吏和豪紳惡霸的同時,塑造了許多各具性格特點的人物,像心高氣傲、沉穩莊重、武藝超群的俠客黃三太,官逼民反、豪爽魯莽、不貪財色的綠林豪傑竇二墩,佔山為王、老奸巨猾、專干打家劫舍勾當的吳太山等,都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

施公案

公案小說
公案小說
《施公案》,未署撰人。對待嘉、道以來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蕩寇志》提供的是血腥鎮壓的模式,《施公案》提供的則是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的模式。清官成為調和社會矛盾的槓桿,一方面抑制豪強,一方面消弭亂萌。小說以黃天霸歸順清官施仕倫而立身揚名為故事主幹,體現了對皇權頂禮膜拜的奴化意識與對功名利祿歆羨的庸俗心理。其他俠義公案小說還有《綠牡丹》、《彭公案》、《永慶開平》、《聖朝鼎盛萬年青》、《七劍十三俠》、《仙俠五花劍》、《金台全傳》以及《警富新書》、《清風閘》等。
續書也層出不窮,此類作品,迤邐不絕,直衍變為後來的武俠小說。

海公案

《海公案》系《海公大紅袍全傳》、《海公小紅袍全傳》的合集。屬公案小說,全稱《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一題《海忠介公居官公案》,該書是以海瑞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公案小說。小說情節曲折,跌宕起伏,懸案迭起,引人入勝,生動地塑了一個剛正清廉、不畏權貴、斷案如神、體恤百姓的清官形象,但同歷史上的海瑞相去甚遠。

鹿州公案

(清)藍鼎元著中國古代三大公案小說之一,文言體短篇公案小說集。原名《藍公案奇案》,又名《公案偶記》《藍公案》,二卷廿四則,有雍正年間刊本和光緒年間刊本,光緒廿八(1902)年上海山左書林出版,易名為《藍公奇案》、《藍公案全傳》。作者於雍正五年(1727)任廣東普寧縣知縣、后兼理潮陽縣,本書是有關地方官府判例的輯錄整理而成,主要記錄了作者親身審理的一些實案。

兒女英雄傳

公案小說
公案小說
《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費莫氏,字鐵仙,一字悔庵。滿洲鑲紅旗人。他出身於累代簪纓的八旗世家,本人歷仕理藩院員外郎、郎中。天津河間兵備道、安徽鳳陽府通判。小說以何、安二家冤案為由展開情節,何玉鳳(化名十三妹)之父為人所害,她立志復仇,遁跡江湖。安驥之父亦為人所陷,安驥攜金往救,落難於能仁寺,為何玉鳳搭救,何並為安驥與同時落難於能仁寺的村女張金鳳聯姻。安父後來得救,而何之殺父仇人已前死,何也被說服嫁給安驥,二女相夫,終使安驥探花及第,位極人臣。馬從善《兒女英雄傳序》說作者少時家門鼎盛,晚年諸子不肖,家道敗落,他塊處一室,“著此書以自遣”。魯迅說:“榮華已落,愴然有懷,命筆留辭,其情況蓋與曹雪芹頗類。惟彼為寫實,為自敘;此為理想,為敘他。”(《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七篇)小說作者雖與曹雪芹的境況相似,但沒有曹氏那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和超拔凡俗的審美情思,只是一個皈依封建道德倫理規範的世俗之人,寫作此書,實是要在精神幻想中圓一個補天的夢。所以曹雪芹寫的是罪惡世家的衰敗史;而他寫的則是積善世家的發皇史,因此,濃重的封建道德說教、陳腐的綱常名教觀念以及玉堂金馬、夫榮妻貴的庸俗人生理想成為小說的主要思想缺陷。然而,《兒女英雄傳》是一部深於人生閱歷之作,加之藝術手腕圓熟高妙,熔俠義、公案、言情小說於一爐,仍不失為一部雅俗共賞之作。書中較成功地塑造了英風俠概的十三妹形象。孫楷第考證十三妹的形象淵源於明代凌?初的《程元玉店肆代償錢,十一娘雲岡縱譚俠》(《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和清人王士禎的《女俠》(《池北偶談》卷二六),然而該二則中的人物形象仍然比較蒼白,不脫詭秘之氣。可以說,直到文康筆下,才完成了一個血肉豐滿的人間俠女形象。作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名教的束縛,賦予十三妹以民間俠義色彩。這個出身宦門的女子,身懷絕技,遁跡深山,蔑視權臣,目無王法,由一腔不平之氣激成一副遊戲三昧的性情。小說著重刻畫了她拯人於窮途末路的義骨俠腸。從悅來店尋根究底,到能仁寺殲滅凶僧,贈金聯姻,借弓退寇,生動地表現出她襟懷磊落、肝膽照人的豪俠氣概。文康筆下的十三妹,心高氣傲,豪爽天真,口角鋒利逼人,又帶幾分詼諧風趣,個性鮮明,氣韻生動。在她剷除人間不平的俠義行為上寄寓著人民的審美理想。她最終成為安家的賢德媳婦,恪守三從四德,熱衷榮華富貴,前後面目迥異。作家立意要收服“十三妹這條孽龍”,“整頓金籠關玉鳳”(第十六回),把她送入溫馨的家庭生活中去作為最終的歸宿,與其他俠義公案小說之將俠士送至清官手下,表現了同樣的思想趨向。“兒女英雄”模式的確立,又為俠義、言情小說的合流推波助瀾。《兒女英雄傳》具有切近世態人情的長處,所謂“描摹世態,曲盡人情”。作家以精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19世紀中國社會風俗畫面。諸如官場的鬼蜮橫行,下層社會的光怪陸離,悅來老店、天齊廟會的喧闐擾攘,以及當時的各種典章禮俗,無不寫得細膩真切。首回寫蹭蹬場屋的五旬老翁安學海赴考、候榜前光景,笑中有淚,不遜《儒林外史》筆墨。第二十八回敘安、何結親,文字花團錦簇,滿洲貴族婚禮的一應儀注,皎然揭諸眉睫之下。人物描寫也有相當的功力,安學海忠厚善良而不免迂腐,張金鳳內剛外柔身心心周密,鄧九公豪爽拙直,張老夫妻又怯又土,各具風神。

有關書目


《中國武俠小說史略》----王海林
《中國武俠小說史》----羅立群
《俠的蹤跡——中國武俠小說史論》----徐斯年
《中國英雄俠義小說通史》----陳穎
《中國武俠小說史》(古代部分)----劉蔭柏
《偉大的同情——俠文學的主題史研究》----王立
《公案小說史話》----黃岩柏
《俠義公案小說史》----曹亦冰
《中國公案小說史》----黃岩柏
《中國公案小說藝術發展史》----孟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