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潭
松潭
古屬徽州府,今屬安徽省黃山市。處皖贛兩省交境、休(休寧縣)祁(祁門縣)兩縣交界。海拔近千米,村南有本鄉最高峰栗樹尖,海拔916.2米(《祁門縣誌》載)。位於祁門縣城南,距縣城約30公里,距祁紅鄉約5公里。自祁紅鄉至松潭村幾乎全程為鄉間土路,林木夾道、空氣清新,村口、村后存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樹林,是為驢友騎行、遊山玩水理想去處。
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度39分、北緯29度40分。
松潭導遊圖
松潭,古稱拜堂石,因村東南山中有奇石天成,自上而下,三階次第錯落,傳戴氏祖先 曾在此以石為媒,拜堂成親,是有此名。松潭,最早稱斷竹坦,先為江氏居住。清初,江氏遷移到本縣(祁門縣)蘆溪中港村,便將村基、山場典賣給黟縣古竹來此的戴宗全、戴宗良(梁)兄弟倆買下,舉家遷來。為了保護水源和防風,戴氏家人將村邊的筆形山上的天然林封禁起來,並且挖了一口池塘,形似墨硯,使山林與池塘呈“筆硯”之勢,以此期望村中出“文魁星”而發跡,並由此改名為松潭村,意為“松樹常青,潭影清雅”,圖之吉利。《永春戴氏宗譜》明確記載:“松潭者,原名拜堂石也,偉公更名,以松潭池塘蔭護村基也。”
松潭現有人家68戶, 200餘人。擁有山林面積六千多畝,山茶林近千畝。松潭人靠山吃山,民主要以茶葉(松潭翠蘭、松潭翠毫、祁門紅茶等)以及木材(杉樹、松木等)為主要收入來源。村人戴光輝曾自撰一聯,讚美松潭林茶。
戴氏宗祠
松潭水口林遠眺
林內古木參天
戴氏遷基來松潭村距今已有15代了,悠久的管護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今天這樣壯觀的古樹群落。松潭風水林,歷經數代而不衰,至今仍枝繁葉茂,這與戴氏族人的精心保護分不開。
珍貴樹種—松潭紅豆杉
松潭古木林中還存有珍惜物種紅豆杉,其中一株已有300餘年歷史,主幹需多人合抱,四季常青,樹冠如一朵巨型綠傘屹立古木林中。紅豆杉又稱紫杉,也稱赤柏松,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
1932年2月5日(民國21年),即農曆壬申年大年三十,按照戴氏宗族慣例,全村男丁集中祠堂除夕守夜。時村中有大年初一開門圖彩的習俗,第二天,戴氏祠堂大門剛打開,村中鐵匠戴富孫指著門口一串大紅鞭炮喝彩道:“一朵紅花遍地開,金銀財寶滾進來。”“一朵紅花”明指那一串大紅鞭炮,暗喻赤色政權在皖贛邊境遍地開花。原來鐵匠戴富孫早在3年前的1929年就於江西省景德鎮瑤里參加了紅軍,后因形勢惡化被迫回到了家中。自此,松潭開始有了紅軍往來駐足。后松潭戴鐵匠通紅軍的消息傳到了偽政府。1937年正月,戴鐵匠不幸被捕,敵人使勁萬般解術,鐵匠膝蓋肉爛骨焦也未曾開口,最終犧牲。
1934年7月初(民國23年),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帶領七千餘人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過福建、浙江到達皖贛交界地區,計劃利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輻射影響,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吸引南京國民政府武裝力量,掩護中央紅軍的戰略西征。在中央紅軍即將出發的前夕,尋淮洲率部經休寧縣流口於10月3日進入祁門縣蘆溪鄉查灣村。
1935年1月13日,農曆乙亥年臘月初九,紅軍一部分路經松潭停駐,當晚,松潭青壯年齊聚村民戴秀中家中,成立松潭農民團,選舉戴熾昌為農民團團長、團副戴佛林,並確定農民團的主要任務是為紅軍做嚮導、探敵情、傳情報、買物資、安排吃住。紅軍當場給農民團成員發放紅色根據地通行證件。自此,松潭村成為紅軍、游擊隊來往的中轉站、茶水站和宿營地。村人不僅接納部隊居住,還幫紅軍縫衣採藥。1936年9月一天,村中二百餘紅軍與山下偽壯丁隊開戰,在松潭村民的大力援助下,紅軍大獲全勝。戰後,紅軍高興之餘,在村民門口牆壁揮墨寫下《告拜堂石村民書》,號召村民聯合起來,上繳私藏獵槍,共同抗日。
1932年(民國21年),在上級的指示下,於村口太陽廟成立了第一個中共地下黨小組,小組共5人,具體負責松潭到查灣一線的信息聯絡,為黨的地下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4年(民國23年),中共閩浙贛省委派肖龍開等人,來祁門舍會山進行革命活動,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同時成立了拜堂石、宋家山、茗灘、長嶺4個區委。
1938年(民國27年)秋,祁城區委會成立,書記金厚初,繼任馮宗禮,同時下設祁城和拜堂石兩個支部,隸屬皖南特委。翌年春,拜堂石支部改屬贛北特委領導。1941年(民國30年)元月,因叛徒出賣,組織被破壞。
1939年(民國28年)4月,中共贛北特委在蘆溪成立中心支部,書記汪挽華,有黨員30餘人。8月,蘆溪區委成立,書記汪挽華,繼任史平之。這年冬天,汪挽華書記來到拜堂石村民戴聲鴻家,召集十多名黨員,將1932年成立的黨小組擴建為黨支部,自此,以松潭村民黨員為主體的黨支部正式成立,書記戴聲鴻。支部成立后,立即籌建小學,大膽動用公堂祠會財產作基金,聘請兩位中共地下黨員作教師,既教學又幹革命,學校建立“松濤圖書室”,藏書多為左翼作家作品以及《抗戰歌聲》、《解放日報》等刊物,同時設有牆報、舉辦歌舞等活動,其時,誕生了“團結禦侮,槍口一致對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要廉潔政府、不要黑漆衙門”、“皖南是埋葬敵人的墓地”等一系列愛國標語。1940年(民國29年)夏,贛北特委批准成立中共祁門工委,書記史平之,副書記汪挽華,下建拜堂石、蘆溪、蔣家丘3個區委,7個支部,黨員70多人。
1944年秋(民國33年),偽縣長要強行徵收茶子新款,支部一面發動群眾抗交,一面動員各類關係揭發。后偽縣長又派人催糧,糧警手持鎖鏈加倍勒索,支部組織群眾痛打糧警,大快人心……類似黨支部發動農民暴動的事件不勝枚舉。
1947年(民國36年),由新四軍馬文傑(又名郁達人)夫婦帶部隊來松潭落足,在這裡建立游擊隊縫紉廠,儲備糧食搞支前,村民們站崗放哨、送信聯絡、儲備糧食、收養傷病員,將小村莊建成了游擊隊的大後方,迎來了1949年祁門縣城的解放,馬文傑擔任祁門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
1952年松潭村成立農村第一個互助組。
1953年成立第一個農民生產合作社,當時在整個祁門縣影響之大,各地紛紛響應。
1973年,在當時各級政府支持下,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條馬路開通。路長約4公里,寬3米。
2011年3月,松潭道路拓寬改造工程正式動工。該工程耗資45萬元,建成后道路將由目前的2米拓寬至4.8米。
2011年3月23日,黃山市副市長徐月高等一行到松潭調研生態旅遊開發工作。
2011年3月30日,第一塊景點指示牌在松潭路口豎立,標誌松潭生態旅遊及百佳攝影點建設進入實質階段。
2015年1月,松潭主要道路裝上路燈,村人告別夜晚出門靠手電筒的歷史。
2016年12月31日,在各級政府部門關心和松潭人的不懈努力下,拓寬后的松潭道路實現硬化,寬約4.5米,可容小汽車匯車,圓了松潭人出村的百年夢想,一到雨雪天坑坑窪窪、泥濘滿地的松潭路成為歷史。
2018年11月23日,黃山電視台、祁門電視台,市縣兩級電視台來松潭採訪,並在《黃山新聞聯播》《家園》《祁門新聞》等欄目先後播出,首次向世人展現了航拍之下的大美松潭秋光。
松潭翠毫
在2002年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會上該茶受到專家教授們一致好評,被大會榮冠金獎極品名茶。
松潭金毫是祁門2016年以來迅猛興起的一種紅茶,為祁門紅茶的一種。松潭金毫與松潭翠毫一紅一綠,相得益彰,堪稱松潭茶之天成佳偶。與普通祁門紅茶的最大區別在於,其色澤亮紅乃至金紅,沖泡之後呈琥珀色,始聞之,有一絲淡淡的蘭花香,再細品,又有一絲絲蜜糖之香。這主要是因為松潭金毫,選自祁門紅茶主產地之一的祁門縣祁紅鄉祁紅村松潭自然村。境內山巒重疊,終年雲霧繚繞,氣候天然生態條件極利茶樹生長,為松潭金毫提供原料的茶園終年在海拔600以上的高山上,遠離各類污染,冬季時常大雪封山,寒冷空氣足以殺死病蟲害,茶農無需播撒任何農藥,堪稱“零農殘”紅茶。松潭金毫每年只採春天一季,大地氣溫回升蟲害滋生之前,松潭金毫茶青的採摘已經結束。天然肥沃的環境加上只採一季春茶,茶園常年無需化肥,茶園的日常管理也只是手工的除草與修剪,獨特天然的自然條件保證了松潭金毫的天然綠色。從松潭水口林保存至今,可以看出松潭人講求“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松潭金毫細分為“天地人和”四個等級,其中又以“天”字型大小為最,極為難得。目前,市場上正宗的松潭金毫品牌主要有紅心紅、醉金毫等。
松潭金豪
松潭山茶油
松潭山茶油以松潭周邊深山大林野山茶籽為原材料,終年汲天地精華,吸雲霧之氣。松潭山茶油色澤濃郁,出油率高,為本地特有,且自生長、開花、結果、採集、加工多為手工完成,遠離污染,為純天然綠色用油。
松潭山棗
山棗是松潭數量最多的一種果樹,家家皆有。每年夏末秋初,當你漫步在這個天然的村落,或五步,或十米,就會有一株掛滿棗子的山棗樹矗立在你眼前,房前屋后,院角舍旁,山棗樹在這裡滿目皆是。松潭山棗,味甘甜,細細咀嚼后略帶有點點酸澀,讓人吃過回味無窮。松潭山棗於當地小有名氣,每年棗熟時節,都會有附近村民、遊客前來摘采啖食,也時有村民擔出售賣。
筆松擎天
拜堂奇石:松潭東南方向山中,石壁天成,上下成梯田之狀,形如拜堂之所,是為松潭古名由來;
清雅硯潭:村口古林石壁下人工鑿就,形如硯台,潭影清雅;
西嶺日落:日落西嶺,霞光萬丈遍布山林,如鍍黃金;
東山月闌:山林初覺,月闌天明,百鳥清脆,鳥鳴山幽;
秋楓流金
筆松擎天:一株株百齡古松,猶如倒插在筆架上的毛筆,揮寫滄桑春秋;
田園疊翠:茶園翠綠,茶香滿園,春時逢此,醉於青翠,醉於柔香?
山茶向晚:山茶花開的季節,請看朵朵山茶搖曳在落晚的夕陽下……
秋楓流金:金秋時節,山林百色,奼紫嫣紅,唯君流金;
百佳攝影點
最佳拍攝位置:奇山怪石,古木林、古民居
最佳拍攝攝季節、時間:四季皆可,春、秋最佳,雨後早晨有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