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氧鵝膽酸

脫氧鵝膽酸

脫氧鵝膽酸,是一種藥品。又稱鵝脫氧膽酸、鵝去氧膽酸等。屬於消化系統藥物中的利膽藥物。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膽固醇性膽結石,對膽色素性結石和混合結石也有一定療效。

藥品名稱


脫氧鵝膽酸

英文名稱


Chenodeoxycholic Acid

別名


鵝脫氧膽酸;鵝去氧膽酸;Acid Chenodeoxycholic;CDCA;Chenix;Chenodiol;Chenofalk;Chenossil

分類


消化系統藥物 > 利膽藥物

劑型


125mg,250mg;
2.膠囊:125mg,250mg。

藥理作用


研究表明,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在膽汁中,膽固醇除部分與磷脂形成“泡”外,還溶解於膽汁酸和磷脂醯膽鹼中而形成微膠粒,這使膽固醇在膽汁中能保持較高的濃度,並呈溶解狀態。因此,膽汁中的膽固醇、膽汁酸和磷脂醯膽鹼三者需保持一定比例。當膽汁酸減少或膽固醇增加時,膽固醇呈過飽和狀態(又稱過飽和膽汁、致石膽汁),可沉澱析出結晶,形成膽固醇結石。鵝去氧膽膽膽酸(CDCA)是正常膽汁中的初級膽汁酸成分,為膽固醇性膽結石的溶解劑。膽汁中CDCA增加,可改變膽汁中膽汁酸鹽與膽固醇的比例關係,並使肝細胞對膽固醇的合成和分泌降低,從而使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同時還能減少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因而使膽汁酸增加,改善膽汁中膽固醇的溶解度,可使含膽固醇結石緩慢溶解,而新結石的形成亦受到抑制。絕大多數患者服用CDCA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降低,並恢復微膠粒狀態。一般當CDCA占膽汁中膽鹽的70%時,膽固醇就處於不飽和狀態。大劑量的CDCA(每天10~15mg/kg)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並增加膽石症患者膽汁的分泌,但其中的膽汁酸鹽和磷脂分泌量維持不變。此外,CDCA尚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三醯甘油的作用。

葯代動力學


臨床用的CDCA是高化學純的含有不同結晶形態的未結合型膽汁酸,它在腸道很快溶解,無論空腹或與食物同服,500~750mg的常用量幾乎完全吸收。少部分與血漿蛋白相結合,外周血中遊離型保持低水平。部分經膽道排入腸腔而被遠端迴腸重吸收,經門靜脈返回肝臟形成肝腸循環。肝臟能有效地攝取並清除,首過效應為62%,劑量小於400mg時肝臟攝取量恆定。在肝內CDCA與甘氨酸牛磺酸結合,分泌於膽汁中。結合型CDCA可重吸收,也更易被肝臟清除,所以外周血中結合型CDCA僅輕微升高。在腸道內結合型CDCA可以再遊離,進到新攝入的膽汁酸池中,未被吸收的藥物由糞便排出或轉變為熊去氧膽膽膽酸(UDCA),但大部分經大腸菌叢進行7α-脫羥分解后變成石膽酸(Lithocholic acidLCA)。LCA是口服CDCA后的主要代謝產物,正常人體約有20%經迴腸末端和結腸吸收,剩下的形成膽鹽由糞便排泄。LCA主要在肝和腎臟內硫酸鹽化,使對肝臟的毒性降低。LCA的硫酸鹽在腸內很少吸收,隨糞便排出,故硫酸鹽化可防止腸肝循環中LCA的積蓄。

適應證


1.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膽固醇性膽結石症。適用於膽囊造影可顯影、膽囊內有能透過X線、直徑在1~2cm以內的膽石的病例。對膽色素性結石療效較差。對鈣化膽石、巨大膽石或膽囊不能顯影者無效。
2.還可用於治療高脂血症及預防藥物性膽結石的形成。

禁忌證


1.有慢性肝病和(或)肝功能不正常者。
2.梗阻性肝膽疾病。
4.炎性腸道疾病。
5.膽道感染、胰腺炎。
6.未控制的高血壓。
7.冠狀動脈硬化症。
8.病理性肥胖。
9.近期用過肝毒性藥物者。
10.膽囊無功能者(因可能影響藥物與膽石的充分接觸)。
11.X線照射結石陽性患者。
12.膽囊X線造影膽囊不顯影者。
13.哺乳婦女、孕婦。

注意事項


有生育可能的婦女慎用。

不良反應


1.脫氧鵝膽酸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表現為下腹痙攣痛,隨之出現水樣便,與劑量有關,減量后即消失,為脫氧鵝膽酸抑制結腸內水分吸收之故。另可見噁心、腹脹。
2.肝臟:約有1/3的病例可有短暫可逆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氨基轉移酶(AST)升高,血清AST值通常在用藥初期增加1~3倍,但肝臟活檢未見異常。這可能與石膽酸的硫酸鹽有關。
3.內分泌/代謝:偶見暫時性血糖升高。長期用藥時可見血清膽固醇上升,低密度脂蛋白也升高。
4.皮膚:部分患者可出現皮膚瘙癢,偶見皮疹。有個案報道出現特異性皮炎,外用甾體激素治療無效,停用脫氧鵝膽酸3周后癥狀才消失。
5.其他:目前尚未發現超敏反應和誘發腫瘤的作用。

用法用量


根據病情調整。一般劑量為每天10~15mg/kg,最大有效劑量為每天14~15mg/kg,可於就寢前1次吞服,亦可分次服用(每天3次或早晚各一次),療程6~24個月。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應稍增量。

藥物相互作用


1.脫氧鵝膽酸與熊去氧膽膽膽酸、β谷固醇(β-sitosterol)、苯巴比妥等合用時有協同作用,可降低脫氧鵝膽酸用量,增加溶石率和減少不良反應。
2.脫氧鵝膽酸可增強甲苯磺丁脲的降血糖作用。
3.林可黴素可減輕脫氧鵝膽酸引起的肝臟損害。
4.考來烯胺和降膽寧可減少脫氧鵝膽酸的吸收。
5.口服避孕藥、雌激素或氯貝丁酯可增膽汁飽和度,影響脫氧鵝膽酸療效並降低其對膽固醇結石的去飽和作用和溶解作用。
6.減少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可增強脫氧鵝膽酸療效。

專家點評


脫氧鵝膽酸為熊去氧膽膽膽酸的異構體。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膽固醇性膽結石,對膽色素性結石和混合結石也有一定療效。脫氧鵝膽酸因服用量較大,耐受性差,腹瀉發生率高,且對肝有一定毒性,目前已較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