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汪

姬汪

姬汪,是周公之子伯禽之後。春秋時,魯成公的庶子滿因食邑於汪(在今山東省境內),其後人以邑為姓,即山東汪氏

山東汪氏始祖


姬汪像
姬汪像
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說:“汪氏之先出魯成公支子,食采於汪,因 以為氏。”魯國為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之同姓封國周族的始祖為后稷,傳說是因姜螈踩了巨人的足跡而生,始姓姬。周武王克商后建立了西周,為了便於統治這廣大的新疆土,必須建立屬國以擁護王室,於是採取了分封制武王、周公、成王先後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有其兄弟15人,同姓14人,周王室子孫一般都得到封地,做了大小諸侯。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為魯侯,建都曲阜(今山東西南部),魯國第21位君主是魯成公,成公庶子(舊稱妾所生的孩子)姬滿的封地在汪,其後代便以邑名“汪”為姓。關於汪姓為魯成公之後,清代學者汪琬堯峰文鈔》卷一《汪姓緣起考》中記述了其神奇經歷:“吾汪當從姬姓裔為正。又按舊譜,魯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其後子孫遂氏之。吾汪氏之得姓,當從食採為正。蓋始則以采地為氏,繼則以氏為姓也。”就是說魯成公庶子生下來時,左、右手上分別寫有“水”、“王”二字,因此取名為汪,其後子孫以汪為氏,繼而以氏為姓。安徽《祁門縣誌·氏族考》記載得更富傳奇色彩:“汪氏得姓始於潁川侯,姓姬名汪,魯成公黑肱之次子也。始母夫人姒氏,夢遊汶 (今山東汶上縣,春秋時為魯國中都邑),觀彩虹亘天,心知其祥,覺而有孕,孕二十五月而生子,握手三月乃開,左(手)有水紋,右(手)有王紋,合成汪字,遂以名之為魯上大夫采邑潁川因以為姓。

南遷徽州汪氏


197年漢龍驤將軍汪文和避亂渡江南遷,孫策授其為會稽令,遂居於歙縣,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孫汪華生有九子,後裔在境內分佈最廣,故人稱"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華之後"。歙、黟為汪華長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後;婺源休寧祁門為汪華第七子爽之後;績溪為汪華第九子獻之後,構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佈。屯溪靖陽節等古徽節令盛會中所抬神像中的汪公、二相公、九相公等,便是汪華及其第二子、第九子。古徽州歷史上的汪氏名人主要有宋宰相汪伯彥,元末明初理學家汪克寬,明醫學家汪機、戲曲作家汪道昆,清畫家汪士慎、數學家汪萊,民國國務總理汪大燮、畫家汪采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