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話

四川自貢市四區所使用的方言

自貢徠話主要是四川省自貢市主城區及富順縣,以及自貢話飛地筠連縣和鹽津縣所使用的語言,屬於西南官話仁壽——富順片區,該片區把古漢語裡面的入聲字全部歸入去聲(即四聲),而其他西南官話片區則是全部歸入陽平(二聲)(少數地區保留入聲或歸入其它調)。四川人往往錯誤地認為自貢話一律捲舌,其實自貢話是區分平翹舌音的,自貢話中,古知章組字為翹舌音,但古庄組字中有相當一批字為平舌音,如生、數、初、事這類字,為sen、su、cu、si,帶有典型的南京音系特徵。北京話中這類字大部分卻念成翹舌音,因此自貢話的平翹舌音規律與普通話和北京話並不完全一致,而與老派南京話、蘇州評彈的翹舌音相差不大。因此自貢人學說普通話相比四川其他地區要簡單得多。

概述


全四川就數自貢話最難學,從來沒聽哪個外地人能流利的說自貢話的,個人感覺其中的平舌和捲舌發音普通話十分接近,而邊音和鼻音則與一般而言的四川話很接近,所以但凡自貢人說普通話都十分容易。要說外地人學自貢話,可能北方人好學一點,因為發音時舌頭的平卷要比咬字的聲調更難以掌握;但同時受南方各方言影響的自貢話給人的整體感覺又很“南方”,北方人很難說出那種味道,即使是兒化音也跟北方有較大不同。總的說來,自貢話真的很難學。

歷史與概況


自貢市是一座移民城市,處於官話——南方漢語方言過渡帶。真正意義上的自貢話,是在清朝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兩千年的鹽業文明塑造了這座城市的花樣年華,數百年來“因鹽而聚”的移民塑造了這座城市的獨特方言。因此,自貢話形成了一座方言島,與周邊地區的成渝話(湖廣話)、岷江話(南路話)存在明顯區別。
自貢話的源頭,是600多年前的明代雅言南京話,這也是當今上江官話和下江官話的共同源頭。明滅大夏后,組織移民進入盆地。由於自貢移民眾多,需要交流溝通,於是就使用當時漢民族的共同語——金陵雅言作為交流溝通基礎。隨著歷史的發展,成渝地區的入聲、舌尖前後音、尖團音都消失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成渝話。岷江地區則較多地保留了元代以前的漢語方言。而自貢則保留了最老派的南京話,形成了被成渝話和岷江話包圍的方言島。
早期,移民到自貢的居民大多使用自己本地的方言。形成以西南官話、客家話為主體,原住民族僚人的語言其它方言並存的語言格局。自貢話是盆地內少有的仍然能夠區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平翹舌音)的方言分支。自貢在歷史上有客家聚居區,客家話粵台片分佈非常廣泛。下江移民帶來的江淮官話決定了自貢話中平翹舌音的規律,因此自貢話中的平翹舌音與老派南京話一致。同時,自貢自古鹽業發達,因此自貢一直以來的外省鹽商比較多。隨著井鹽工業生產和城市的發展,自貢以平和開放的胸懷,綿綿不斷地接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於是,“王三畏堂”的祖先從湖北來了,“李四友堂”的祖先從河南來了,“胡慎怡堂”和“李陶淑堂”的祖先從江西來了,“顏桂馨堂”的祖先從廣東來了。在古代鹽業巨額利潤的驅使下,山西的錢商,福建的商人也紛至沓來。久而久之,隨著族群的融合交流,形成了新一代的自貢人。以人為載體,以南京話和西南官話為基礎,融合了南腔北調,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自貢話。
大部分自貢人並非土著的四川人,移民文化在自貢融匯和升華。移民的大浪潮讓自貢一時間方言薈萃,充滿南腔北調。以稱呼父親為例,有人喊“爹”,有人說“父親”,有人叫“爸”,有人稱“爺”,有人呼“大大”,有人稱“伯”,還有叫“太爸”,有人叫“老子”,還有人叫“老漢兒”,更有人叫“老把子”,甚至有叫“咗”的,“巴補(爸父)”、“伢伢”則是自貢客家人對父親常見的稱呼。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以說,自貢是對“父親”稱謂最為豐富的地方,與盆地內的周邊地方形成了巨大的差異,常常讓不同背景的移民摸不清頭腦。除了移民來源的導致的族群差異外,城市和鄉村、知識階層和一般市民在遣詞造句上差別也較大。方言的多樣是自貢文化的多元的最佳體現。
自貢話的形成,極大地衝擊了自貢境內的其它方言。以客家話為例,據出生於咸豐九年(1859)的劉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文章所記,他二十幾歲時,曾會見來自福建武平的秀才謝幼翹,“尤樂聞其鄉談(即客家話),效之以寄其想慕”。因為他在“兒時曾聽之自余祖母,后吾家無復能作武平話者”。劉光第家住趙化鎮(今屬自貢市富順縣),鎮上多福建來的客家人,他說在家鄉自他祖母以後能說“客家話”的客家人不多了。可見在一個半世紀前,自貢客家話已經面臨著危機。(見劉海聲《自貢的客家人》一文)
如今,自貢話已成為自貢市的主要語言(榮縣大部分地區除外)。
使用自貢話的地方除自貢市市區以外,還包括下轄的富順縣全境、榮縣東部部分鄉鎮。在語言學中,以人為的行政區劃作為一種方言的劃分標準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與自貢市毗鄰的威遠縣等地的方言和自貢話也完全一致,也應當算作自貢話的範疇。自貢話也不等於仁富小片,因為與自貢話相比,同屬仁富小片的內江話、榮縣話在發音上是有區別的。
自貢話的使用者大約有350萬。

發音特點


自貢話區別於其他西南官話的另一大特徵是有捲舌音,與普通話基本一致,僅有少數字例外,如師(si)、囪(cong)等。
自貢話聲母比普通話多一個在其他方言中常見的"ng"(比如“崖”讀作ngai),韻母則要少些(無eng,ing)。
有人認為:把普通話音調全部變成3聲就是自貢話了。其實這一說法不準確!
比較接近的是(自貢話—>普通話):一聲不變,二聲換三聲,三聲換四聲,四聲換二聲。
(一個簡便的識別辦法:其實一個方言包括普通話中的一二三四聲分別就是“陰陽賞去”這四個字的聲調)

自貢話飛地


自貢話是以自貢市為中心的一種方言。然而,行政區劃具有人為性、任意性和政治性,不應當作為方言的劃分界限。實際上,自貢話的使用者還存在於自貢市以外的鄰近地區。甚至,由於歷史、經濟和文化原因,自貢話還有兩塊飛地:第一塊飛地是宜賓市筠連縣——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連片大部,第二塊飛地是瀘州市古藺縣——茅台鎮小部。這兩塊地區雖然並不與自貢市毗鄰,但它們的方言卻是從自貢鹽場帶來的,與自貢鹽業歷史具有直接的深厚淵源。因此,在方言學上應該納入自貢話的範疇。

特色辭彙


貶義詞

1、“彎酸”:是挖苦的意思。
比如“你彎酸別人嘛!”其實就是“你挖苦別人的意思”
2、“卡找腰”:有點貶義的意思,可以是討厭、不夠朋友之類。
比如:“你有點‘卡著腰’哦!”
3、“火撒撒”:形容一個人的性情不舒服正在冒火或者即將冒火。
比如:“我現在火撒撒的哦,不要惹我!”“看你火撒撒的,吃了火藥啊?”
4、“凱嗓”:意思是說這個人比較耿直,辦事情不拖拉,爽快。
比如:“今天我才認識了這個人,辦事情不凱嗓!”
5、“打摞邊鼓”:表達一個人在三心二意,沒有專心。
比如:“你看他嘛!在打敲邊鼓!”就是說他沒有專心!
6、“闖鬼啦”:意思是表達一個人倒霉,象遇見鬼似的。
比如:“我今天闖斗鬼了,找交警整了幾道!”
7、“撿相因”:自貢表達的是撿便宜的意思,也不勞而獲的意思。
比如:“我今天買的東西撿了相因,”
“看斗來,盯斗來,相因賣,來撿相因哦!”
8、“烏二麻雜”:是說一個人想渾水摸魚,麻痹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你不要和我兩個烏二麻雜的哈!老實交代!”
9、“七翹八拱”:表達這件事情沒有辦滿意,不伸展,不舒服。
比如:“你看你今天穿的啥子樣子哦,七翹八拱的!”
10、“打水漂漂”:意思和“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相近。
比如:“我這三百塊錢是打水漂漂的!沒有搞頭了!“
“不要買彩票了,那些都是打水漂漂!”
11、“灰包狗天”:表達的是某個事物或者人很髒的意思。
比如:“他,哪裡像個人喲,灰巴狗舔的!”
12、“拽丁過當”,吊甩甩的,不正經。
比如:“看你現在拽丁過當的樣子,長大了怎麼會有出息?”
13、“清不到個賬”:表達的是一個人糊塗,不能將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整清楚。
比如:“你單位的那個代帳會計是不是徒有虛名喲,做個帳簡直就是清不到個張!“
14、“閃火”:臨時出錯或者是對某件事情出現意外的表述。
比如:“這個事情閃不得火喲,閃火是要出事的!“
15、“屎片兒拉撒(屎呀呀的)”:形容一人或者其做事不夠謹慎,或者是不愛衛生,不注意收撿,也有形容很髒的意思。
比如:“你還是收拾下你的房間三,別人會說你屎片兒拉撒的!“
16、“吃的咸”:詞面上解釋是吃的東西味道過重,過咸。意思是表達一個人或者做一件事情的過分。
比如:“這人硬是吃的咸,這麼熱的點還穿這麼多!豬鼻子一個。”
17、“沒得撈事”:表達一件事情已經沒有什麼便宜可占,在生活中自貢人常形容一個菜中沒有多少可以吃了。
比如:“喂,我回來了,昨天整的火鍋魚還有沒得撈事?”
18、“搞刨啊的”:表示一個人為了一件事情非常著急,完全不顧及自己的緊張窘相。
比如:“喂,小黃,吃了飯再走三!你搞刨啊的,是不是女朋友等你喲?”
19、“倒男不女”:就是做個事情四不象,或者形容一人的穿著打扮處事左右不是,有時候也形容人妖。
比如:“你穿的象什麼,去換一件,倒男不女的。”
20、“柳斗”:表達一人對另外一人一直糾纏不休。
比如:“自己好好的喝你的酒三,不要柳斗我發酒瘋!”
21、“踢腳絆手”:擋手擋腳的,妨礙笨拙的意思。
比如:“你走開,踢腳絆手。”
22、“打偏花兒”:開小差,經常是比喻男人逗女人或者勾引女人。貶義。
比如:“你剛才去哪裡了,是不是去打偏花兒了喲?”
23、“梭邊邊兒”:意思是說一個人遇見了困難就逃避,推辭。有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意思。
比如:“每次一到關鍵時刻你就梭邊邊兒,聰明的很喲!”
24、“生意燙”:表達一件事情如果處理或遇見了非常麻煩。
比如:“這個事情生意燙的很,不做算了。考慮其他的方式吧!”
25、“薩片兒薩片兒的”:儀錶不端莊生活習慣不好,老媽教訓兒子的時候多。
比如:“你還是注意點三,薩片兒薩片兒的。”
26、“摸得很”:表示這個人辦事或者處理問題很慢,效率很低。
比如:“你快點三,爸媽在外面等斗的,你硬是摸得很喲!”
27、“哈巴耳溜秋”:貶義詞,形容一個人比較傻呆的意思。哈巴耳可以單用。
比如:“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回答,簡直就是個哈巴耳溜秋!”
28、“水垮垮”:形容一個人做事情不牢靠,說話不算數。
比如:“那個人不要相信他,水垮垮的!”
29、“烏而麻雜”:意思是渾水摸魚相近的,或者是一個事情沒有說清楚,沒有整很明了。
比如:“他經常是烏而麻雜的,不可靠!”
“你不要烏而麻雜的哈!我和你沒完哦!”
30、“操”:很時髦、很潮、穿的漂亮。
比如:“那個幺妹兒才操哦,衣裳硬是好看的很。”
31、“憨崩崩”:表示一個人憨厚,也有點笨的貶義。
32、“鼓斗”:意思是強迫、讓別人做不願意的事情。
比如:“你不要鼓斗我!我不喜歡”“你鼓斗別人雜子?”
33、“兇巴巴”:這個很直接明了。
比如:“你兇巴巴的雜子?誰怕誰?”
“你看風吹雲散那個樣子哦,兇巴巴的!”
34、“夾夾客”: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吝嗇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表哥那個樣子,其實是個夾夾客!”
35、“撻兒”:其實就是給別人一個耳光,帶有恐嚇和嚇唬的意思。
比如:“你要雜子?你信不信我給你一撻兒!”
36、“歪”:形容一個人很兇、很厲害的意思,或者是種表面怕心頭怕的一種牽強。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幹啥子的不哦?(其實自己啥子都不是!)”
37、“打垮挎兒”:意思是本來該自己做的事,自己找借口離開,有點三心二意的意圖。
比如:“今天上班你是打垮挎兒的哦,該你做的那筆帳你跑哪裡去了?”
38、“塌”:意思是對某件事情某個人的行為或者結果說三道四,貶低別人的意思。
比如:“你踏別人,也不照下鏡子看自己!”
39、“齪、齪得很”:“意思是說一個人很沒意思,很不懂事,很不合群。”
比如:“那個人很齪”“你不覺得昨天我們接待的那個客人濁得很嗎?”
40、“直杠杠”:說話和做事情都很直接,不拐彎磨腳。
比如說:“我都教育你幾次了,遇瘋子不要那麼直杠杠的!”
41“綳起“ :表示一個人死要面子,沒有能力的事情硬來。
比如:“你不要綳起,喝不喝的?”
42“挑升”:就是故意的意思啊。
比如:“我不是挑升的~~”
43、“瓜兮兮”:其實是個外來詞,追溯應該到川西那裡,而自貢近幾年也開始說了。意思是一個人很傻,笨!
比如:“你看他昨天喝酒的那個瘋狂哦,瓜兮兮的!”
“你不要那瓜兮兮的要得不哦?說好了今天還你的錢達!”
44、“綠光光”:其實是讀LU,是指的一個人神經西西的,傻乎乎的。
比如:“你看那兩個人老是綠光光的看著我們,有點討厭哦!”
“你綠光光的幹啥子?米該下鍋了!”
45、“毛焦火辣”:形容一個人煩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輸的我毛焦火辣的,你要負責哦!”
“不要惹我,我毛焦火辣起的!”
46、“涮的刮繁”:意思是表達一個事情辦的很糟糕,麻煩透頂了。
比如:“我叫你今天涮的刮繁,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哦喲!!!昨天我涮的刮繁的,喝酒都喝著了!”
47、“過孽”:意思是表示要找你麻煩,要和你兩個對著乾的意思。
比如:“這麼大的人了,你們兩個雜子天天都打架過孽的哦!”
“你不給我說清楚,我和你過孽!”
48、“磨皮擦癢”:有點不耐煩的意思,也有按捺不住的意思。
比如:“你好好的做斗嘛!在那裡磨皮擦癢幹啥子?”
49、“搞活又過孽”:和前面的過孽是一個意思,只是加重了詞語的語氣和嚴重性。
“我說你們家昨天晚上得幹啥哦,搞活又過孽!小夫小妻的!何必嘛!”
50、“繁”:是指東西很臟。
比如:“你看你的衣裳穿的好繁啰!”
51、“熬斗”:有點死撐的意思。或者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意思。
比如:“你熬斗點哈,我去拿蒼蠅拍子哈!”
52、“臟班子”:表達一個人做錯了事情,丟了面子。也可以理解丟人現眼的意思。
比如:“還在這裡裝酒瘋,你不嫌臟班子,我都為你丟臉!”“你這個人有點臟班子哦!”
53、“背時”:意思是說你做錯了事情該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
比如:“你該背時,哪個不聽老人言!”“你說我背時不嘛,掉了錢不說還著了搶!”
61、“很諷”:意思是說這個人有點寶裡寶氣的,也和“豬鼻子“通用。
比如:“那個人很瘋哦,天天都去王爺廟去跳舞,都60幾的人了!”
54、“下課”:就是本事不夠該辭退的意思。球迷應該很有感觸。
比如:“XXX 下課!XXX下課!!”
55、“假巴意思”:來源於假腥腥一詞,表達這個人不老實,虛偽的很!
比如:“我曉得你有,不要和我兩個假巴意思的!”
56、“做尖做似”: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情故意的做作。和前面的很諷有點相近。
比如:“這個人有點做尖做似的!”
57、“眼睛下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看了不該看的東西。
比如:“你眼睛下鄉哇?該你出牌了!”
“今天和我去買衣服,在店鋪門口你眼睛下鄉了,給我說清楚,不然我給你毛起!”
58、“害怕會”:意思是不會的意思。或者你理解錯我的意思了。
比如:“害怕會,我雜子敢嘛!”
59、“撿耙雞兒”:意思和撿便宜相近,也有撿耙活的用法。
比如:“今天我是運氣好,在單位撿了個耙雞兒!”
“你不要天天想斗撿耙雞兒,還是做點實際點活路!“
60、“妖艷兒禍閃”:就是故意的調皮,轉移話題。裝做不知道。裝腔作勢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妖艷兒禍閃,你今天給我說清楚!”
“你不要嘻皮笑臉的!等會我給你兩個妖艷兒活閃的夠你受哦!”
61、“吃混堂鍋盔”:意思和渾水摸魚,不了了之相近。
比如:“幾天你休想再吃混堂鍋盔,說清楚再走!”
“看來你是個吃混堂鍋盔的人哦!”
62、“打麻軋符兒”:主要是欺騙和矇混過關的意思。
比如:“今天你不要給我打麻軋符兒,昨天是不是你把我的錢用了?”
“你一天到黑的打麻軋符兒,還是做點實際點的事情。”
63、“陰斗”:意思是悄悄的,達到自己某種目的而不讓別人知道。
比如:“他經常是陰斗去菜市場,怕我們看見笑話他!”
“你不要老是陰斗陰斗的,耿直點!”
64、“生意燙”:形容一件事情的結婚非常的麻煩,不好處理。
比如:“昨天你喝酒打了人,這下生意燙了哦!”
65、“安壕兒”:意思是說給一個人設下陷阱,讓人上當。
比如:“你不要給我安壕兒哦!我是要和你沒完的哈!”
“那天我去打麻將,輸慘了,找他們三個給我安了壕兒!”
66、“帽子坡”:表達對一個事情和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的差距和差別很大。
比如:“你剛才給我說的事和我給你說事情差帽子坡那麼遠!”
67、“卡雞兒”(ka jer,都念一聲):流傳較廣的一句自貢話,意為不耿直,小氣。
比如: “這個娃兒卡雞兒得很,喊他幫個小忙推三阻四的半天不答應!”
68、“夾黃”:吝嗇,對錢財看得重。
比如:“你看王麻子嘛,夾黃得很,借他五角錢還問到我要!”
69、“叉巴”:指一個人瘋瘋癲癲的,笑起來很痴剎不住車。
比如:“你不要笑這麼叉巴嘛,姑娘家家的矜持點撒。”

褒義詞

1、“紮起”:很容易理解,就是為別人而雄起,為了朋友兩肋插刀。
比如:“今天這個事情你要紮起哦!!!”
2、“抻抖”:意思是舒服安逸的意思,或者說一件事情自己做好了或者做滿意了。
比如:“今天你是整抻抖了的哦!”“這個事情你要辦抻抖哦!”
3、“醒豁、醒撒”:意思和舒服安逸也差不多,或者對這個人的評價比較的耿直。
比如:“我覺得卧龍這個人比較的醒撒!”
4、“抹合”:意思是把一件事情辦好辦滿意。
比如:“這件事情我們大家就把他抹合好!”
5、“靠實”:就是可靠,安全,人很靠得住的意思。
比如:“這個人你不要看,其實辦事情還是很靠實的!”
6、“落教”:就是這個人很有信用。說了的事情就能辦到。
比如:“你放心,他說話很落教的!”
“喂~~~~~~~~~~~你這個人不落教哦!答應了我的事情沒辦到哦!”
7、“勻盡”:就是比較舒服滿意的意思。
比如:“你兩口子這幾年是整勻盡的哦!買了房子還有車子!還去旅遊!”
“你生活過的勻盡哦!天天吃回鍋肉!”
8、“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較輕鬆。
比如:“你乾的這個活路好輕鬆哦!好久給我也介紹一下三!”
9、“經事”:指一個事物比較耐用。
比如:“今天我買的這個碗還比較經事,落到地上還沒有打爛!”
10、“關火”:就是表達一件事情穩當,比較有把握,或者是比較牢靠的意思。
比如:“這個人很關火!這個事情覺得關火!”
86、“行實”:意思是說一個人很能幹,很有本事,或者說是很提勁。
比如:“你看人家小王,這幾年是整行實的哦!”
“你不要那麼行實,你還不是個丘兒!”
11、“巴士”:這個不是公共汽車的意思,是對一件事情或一個人表達自己滿意,痛快的意思。
比如:“今天這個事情你是整滿意了的哦,看你巴巴士士的樣子!”
“昨天王老闆給你交代的事情你要辦巴士哦!”

中性詞

1、“老貓兒”:意思是老太婆,指年齡比較大的女人。
比如:“那個老貓兒是趙二娃的外婆!”
2、“薩過”:意思就是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結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就薩過了,就到這裡,請到匯東大酒點吃飯,巴斯滕辦招待。”
3、“磕墜兒”:意思是用手指或者小東西敲別人的頭。
比如:“羅百吉,你還不做作業,看老娘給你兩磕墜兒。”
4、“斬扎”:意思是辦招待的意思,或者是為別人做好一件事情。辦招待或請客請客用的多點。
比如:“今天哪個辦斬扎?是妖?那麼妖你要斬紮好哦!”
5、“渣草”:意思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關係。
比如:“彗心是不是你的渣草?他的事情你要處理好哦!”
“雨中感覺的渣草比較多,注意點哦!”
6、“幾哈”:是催促別人快點的意思。
比如:“窮搖,你還沒喝完?幾哈點,外面三百多個人在等斗你的!”
7、“巴不得”:就是別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
比如:“唆哈,走哦,你是不是巴不得當一萬瓦的電燈泡哦?”
8、“趲”:就是別人有了高興的事情,或者沒事情找事情的叫人家辦招待。
比如:“小柳姐姐,今天我們去攢心跳妹妹,吃兔哦!”
9、“卯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小時候不是經常和小孩子開玩笑的說:“我和你卯了!不理你了!”
比如:“今天我們打五百元一盤,大家把自己的錢卯起,不夠的不準上場!”
10、“渦~~~哦!”:意思其實是個感嘆詞語,就是驚訝的表現也自己做錯了事情.
比如:“渦~~~哦!今天我買土豆,那個人少補了我兩分錢!倒霉!”
11、“咋哪”:意思是個表達感嘆和反問的一個詞語.
比如:“咋哪?是不是昨天又沒進斗門?”
12、“扭掐”:自貢語言中扭掐是個動詞,但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是個開玩笑的趣用!意思是表達通過動作教訓某人。
比如:“痴情浩南,又不聽話了,是不是要扭掐斗你嘛?”
13、“幾哈點”:意思是快點的意思。也有催促的意思。
比如:“大綿羊,幾哈點把那隻羊吃了拉,我們還要去吃牛!”
“你快點好不好哦?幾哈點三,要遲到了!”
14、“綿扎”:意思是表達一個事物和一個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纏綿。
比如:“那個人做事情很綿扎,你該學學他!”
“你做事情不要那麼綿扎要的不哦?快點!”
15、“巴不得”:意思是說口裡說不行,但心裡說快呀快呀!!正合我意!
比如:“你是巴不得我搬出去哦!想的美!”
“我知道你是巴不得想讓我上鉤,我才不打那張二條!”
16、“老巴子”:有父親、老公公的意思,在自貢是一個比較通俗易懂而且親切的詞語。
比如:“老巴子,問解放路中學怎麼走?”
“今天我和我老巴子去買魚了!”
17、“綳起”:意思是表達裝起不懂不理解的意思,其實心裡面是知道的。
比如:“你不要和我兩個綳起哦!我是要翻臉的哈!”
“不要綳起個臉,要說就說嘛!”
18、“搞刨昏了”:在自貢的語言中就是表達一個人很慌張或者遇見事情都立馬就做!
比如:“搞刨昏了雜子?吃了飯再走嘛?”
“你看他搞刨昏了的樣子哦,象是要去搶人樣!”
19、“扯把子”:意思是說一個人瘋瘋癲癲的,或者說一個人很搞笑,其中也有開玩笑的成分。
比如:“你不要和我兩個扯把子哦,這個事情你是知道的哈!”
“你看二娃天天都那麼晚回來,有點扯把子哦!”
20、“睃斗”:意思是看、瞧某個事物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三心二意的,睃斗自己的碗,吃飯!”
“喂,今天你陪我上街,怎麼總是睃斗那個女的幹啥子?”
21、“吃麻”:意思就是喝酒已經麻醉了,不省人事的意思。
比如:“昨天你們有沒有喝麻哦?喝了多少?”
“我昨天喝麻了,今天早上都沒去上班!”
22、“裝憨帶寶”:意思和裝傻的意思,其實是想表達那個人心裡知道,但表面裝不知道的意思。
比如:“你今天老實說,輸了多少,不要跟我裝憨帶寶的哈!”
23、“攔中霸腰”:意思是說別人還沒說完或者自己還沒做完事情,就中途給人家打斷。
比如:“今天我在作報告,有個人攔中霸腰的打了個哈欠,結果大家都傳染了!”
“我在做徠事情的時候你不要攔中霸腰的打電話到我家!”
24、“一哈”:就是一起或者一塊的意思。
比如:“今天去游泳,把他們一哈都喊斗嘛!在浩園等哦!”
25、“不存在”:這個詞語是最能表達四川自貢人的性格,耿直,直接!就是說沒有問題,這件事情你客氣了!
比如:“不存在,我們還說那些!”
26、“下河底下”:這個是和我們自貢的地區劃分來說的,因為在自貢有條河,叫釜溪河,上游有個區叫貢井區,那裡的人說到市區來就說下河底下去!其實就是說到下游去。
27、“撇脫”:其實本來不是來自自貢的,也應該是川西為主,以成都為中心。意思是表達一個事情辦的安逸,就這樣辦了,或者帶點語氣帶過的意思。
比如:“哎~~~~~撇脫點嘛!”
28、“暈、暈不懂”:就是搞不懂,理解不到別人的意思,通過自己反覆考慮的事情而找不出答案。
比如:“沒學過,暈不懂!”
川戲我不會,暈不懂!”
“你暈沒暈懂我的意思哦?”
29、“哈數”:就是心裡有沒有數,或者有沒有把握。
比如:“這人還是有點哈數,不傻!“
“對於這件事情你有沒有哈數哦?”
30、“哪干前”:意思就是哪裡的意思。
比如:“你家住在哪干前?”“這是哪干前哦,沒有印象。!”
31、“默斗”:最主要的意思是表達“以為”。
比如:“你不要默斗我不知道你那件事情,我是不想和你計較!”
32、“扯拐”:表達一件事情本來很順利的,但出了問題,出了變化。
比如:“昨天家裡的電視機出了問題,老是扯拐!冒火的很!”
“這個事情你不要給我扯拐哦,要整的大家滿意,整歸一哈!”
33、“走人敷”:和北方的串門是一個意思,而且經常用在逢年過節的時候。
比如:“大年初一我要走人了,你們走哪家?”
“你昨天打電話我去走人敷了,所以沒找到我!”
34、“死火”:死活對於四川人來說是搞定或者是沒有問題的表達方式。
比如:“老闆,這個事情你放心,死火了!”
35、“鼻子住(得幫緊)”:是形容一個人做事情或者為人活寶,總是做些大家笑話的事情來表現自己。而鼻子住(得幫緊)有時候是結合用的,是強調的作用。
比如:“死娃子,你把電視機開了一晚上,我看你硬是鼻子住得幫緊。”
36、“流湯滴水”:形容一個人做事不仔細,掃尾不夠,總是留點,用吃飯時候的樣來比喻。
比如:“二娃,你出去工作一定要仔細點喲,不要讓老闆說你流湯滴水的,一事無成。”
37、“醒噠噠的”:意思是不懂事,或者不明事理。
比如:“你這個人有點醒噠噠的!”
38、“蒲秋蒲浪”:裝液體裝的很滿都要蕩漾出來了。
比如:“你好好的端好,你看嘛,蒲秋蒲浪的。”
39、“玄皮”:和普通話中的調皮是一個意思。
比如:“現在的孩子哪個不玄皮哦!”
40、“洞瓮邊”:意思是對面的意思。
比如:“你問電信局在哪裡哇?KAO!就是在洞瓮邊三!”
41、“閑今”:音同現今,也就是已經的意思。
比如:“不要再喝了,閑今都整了三件啤酒了!”
42、“打幹豁害(哈欠)”:哈欠的意思。
比如:“你看他是不是煙癮又翻了,一直在那裡打幹豁害!”
43、“張”:就是理。
比如:“你不張我啊?”
44、“日靡辣眼”:就是很笑人的意思。
比如:“不要日靡難眼的哈”
45、“打兔兒”:比較有自貢特色的詞語,是指的一個人由於喝酒喝過量后吐,也有醉的意思。
比如:“今天不出來了,昨天和他們幾個喝酒我都打吐了!”
46、“灰貓”:是自貢特有的地方語言,在外地很少見,主要在富順和其他農村中出現,意思是一種食物,豆花。
比如:“歡迎您到富順來,我們請你品嘗特有的灰貓!”
47、“掃的”:是近幾年流行的語言,在年輕人中廣為使用,是說這人搗亂,不可交往或者是對其否定的意思。
比如:“這人是掃的,說話不算話,!”
48、“嘎茲茲的”:擬聲詞語,也是形容詞,或者也是兩人的關係不是很好。
比如:“他們兩個嘎茲茲的,要不了多久就要離婚了,哎~~~”
49、“灶門前(前)”:意思是門口的意思,並沒有特指廚房的門口,通用門前的意思!
比如:“我就在灶門前等你!”
50、“硬是”:一個著重詞,強調語氣。
比如:“這個人硬是耿直的不得了!”
51、 “打光胴胴兒”:“胴”就是“胴體”的“胴”,“打光胴胴兒”簡明扼要地說就是赤裸上身、打赤膊。另有“打光叉叉”意思主要指裸露下身。“叉”意為大腿交叉處。
比如:“昨天我在街上看見一個瘋子,大白天的打光。”
52、“優斗”:這詞與前面所注的柳斗是同意,糾纏的意思。不再解釋。
53、“冒皮皮” :表示這個人做事說話喜歡誇大其詞。
比如:“你不要在我面前冒皮皮,真刀真槍的來一局!”
54、“擱哈兒” :意思是放一下,等下的意思。
比如:“你能不能把你的上網擱哈兒,我這裡需要你幫忙!”
55、“鏟尖奪勢” :很高調的表示自己的優點或長處。
比如:“你不要鏟尖奪勢的!”
比如:“你見斗她不要憨崩崩的三,主動點!”
56、“血淋古襠”:形容詞,形容血淋淋的,強調可怕的意思。
比如:“我最討厭去農貿市場了,看那些殺雞的,血淋股當的,不安逸的很!”
57、“戲兒惶當”:是指一個人做事或者為人調侃,不正經。
比如:“你不要給我兩個戲兒上當的,好好說!”
58、“田彎兒(地名)”:一個自貢的地名,在火車站過去,由於那裡的歌舞廳比較多,現在已經打擊關閉了。有時候用此詞語是說去那些不該去的地方。
比如:“那個人作風不是很正派,特別喜歡到田彎兒那種地方!”
59、“甩扁扁”:就是在街上逗生活習慣不好丟三拉四儀錶方面那些女的撒。
60,“神崩崩”:是形容這個人神智有點恍惚,有時也說此人有點活寶的意思。
比如:“隔壁那個三姐,有點神崩崩的。”
61、“旮旮旯旯”(讀:咔咔個個兒):是指的角落的意思,很不容找到的地方。
比如:“你說的那家肥腸魚在哪個旮旮旯旯喲?”
62、“噌飯” :意思是表達一個人到另外一個人家裡去混飯吃,加一雙筷子。常用於朋友之間的通用語或者是開玩笑。
比如:“老王,今天我落單,到你家吃飯喲。”
63、“夢裡夢裡” :意思是說這人還沒清醒,發瓜似的,就象沒睡醒的樣。
比如:“你還是打起精神嘛!不要夢裡夢綽的!”
64、“巴心不得”:就是別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自己正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實施。
比如:“吃兔?我巴心不得!”
65、“人花花兒” :就是人的意思。
比如:“你給我說的是啥子地址喲,那裡人花花兒都見不到一個!”
66、“趨謎趨眼” :形容一個人裝腔作勢的,做起那個樣子。
比如:“我看不慣她那個樣子,趨謎趨眼的!”
67、“走過場” :表達只是形式主義下,不認真的去對待一件事。
比如:“走嘛,反正是走過場,一會兒就回來了!”
68、“趨黑” :形容詞語,對顏色要注重下。
比如:“你看你的手趨黑的,還不去洗洗!”
69、“硬是”:語氣詞語,強調下是。
比如:“你硬是的。不要這麼客氣嘛!”
70、“搞火”:就是原來的意思。
比如:“搞火是你呀,我還以為是個認不倒的喲。”
71、“批垮懶垮”:就是廢話多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在的批垮懶垮的哈,聽不得~”
72、“哦咪陀佛(該背時)”:“表示對一個人做事是他應該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報應的意思。”
比如:“阿彌陀佛(該背時),自己不小心,看你下次還注意不!”
73、“看笑稱兒”:就是看笑話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在那邊看笑稱兒,過來幫幫人家!”
74、“很洋氣”:形容一個物品或者衣服很好看,很時尚的意思。
比如:“這件衣服穿的你身上就不同了,很洋氣。”
75、“醒嶺馮弄”: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注意,很馬虎的就把事情草草了事。
比如:“他醒嶺馮弄的就把課程上完了,還不是想出來和你一起喝酒!”
76、“耙汲汲”:表示軟的意思,也有強調比軟還軟的意思。
比如:“那個沙法在哪裡買的喲,坐起耙汲汲,舒服的很。不錯!”
77、“熱火兒” :意思和熱乎有相近的意思。
比如:“你看他們兩個嘛,開始還吵的天翻地覆,現在打的熱火兒的很。”
78、“鼻子頭有豌豆兒”:和自貢方言中的鼻子駐有異曲同工之處。
比如:“你鼻子頭有豌豆兒哇,別人不去做你去紮起雜子?”
79、“扯筋筋” :就是形容兩人有矛盾,扯來扯去,糾纏不清。
比如:“小王,你就讓斗你家愛人三,不要天天拿斗小事情扯斤斤。”
80、“邦重”:形容一個物品很重的意思。
比如:“你袋子裡面是什麼東西喲,笨重的很。”
81、“提腳拌手”:表示一個人不會做事情,笨的意思。
比如:“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你硬是提腳拌手!”
82、“背娃兒的”:就是拐賣人口的。
比如:“你不聽話,小心背娃兒的把你背起走喲!”
83、“摸荷包的”:小偷。
比如:“逮斗,摸荷包的!”
84、“爪夢腳”:還不清醒,不懂事。
比如:“你還在爪夢腳哇,起床了!”
85、“逗貓兒惹禍”:到處惹事生非。
比如:“你只知道操社會,不要天天去逗貓兒惹禍,做點實際的事情。”
86、“咋子嘛”:意思有點不服氣。
比如:“你今天要咋子嘛?隨便你哈~,”
87、“青哈” :和方言中‘緊斗’相近,就是做事情很慢,拖拉。
比如:“青哈點,走的那麼慢!”
88、“坐冷板凳”:表示一個人被冷落,或者孤獨的意思。
比如:“今天你們倒是耍安逸了,我坐冷板凳坐了一天。”
89、“吃飽了呀?”:意思本是食物不消化,而現金主要是表示一個人做事過分。
比如:“你是不是吃嗝了呀,整點葯三。”
90、“股斗”: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比如:“這個事情由不得你,股斗辦了。”
91、“管得他的喲”:意思是不理會別人的意見,自己辦理就行了。
比如:“管的他的喲,吃了再說,有什麼事我背起。”
92、“破繁” :麻煩的意思。
比如:“你這個人硬是破繁的很。”
93、“多提勁兒”:炫耀,表演一件物品或者精神比較好的意思。
比如:“看你穿起西裝,別提多提勁兒!”
94、“裝瘋閉竅”:也就是裝怪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跟我裝瘋閉竅的哈!”
95、“拷砂罐”:吃子彈,或者是槍斃,死刑的意思。
比如:“你看他,就是不聽話,今天就被送去拷砂罐了。”
96、“渣翻翻的”:形容一個人嘴很多,或者是說一個場所比較鬧。
比如:“那個茶館不安逸,人多渣翻翻的!”
97、“戲耳晃當”:形容一個人對事情不在乎,或者不在意,也有不負責的意思。
比如:“這個事情你不要戲耳晃當的,要引起重視。”
98、“這麼兒那麼兒的”:意思是裝腔作勢。
比如:“你一見到我就這麼兒那麼兒的。”
99、“黑區嗎拱”:黑的強調詞。
比如:“農村的田間路就是黑區嗎拱的,我都摔了幾次了。”
100、“這哈”:就是現在的意思。
比如:“這哈幾點了,我要回家了哈”
100、“七翹八拱”:扯皮或鬧矛盾的意思。
比如:“他們兩個見斗面就吵架,七翹八拱的。”
101、“記斗”:就是記著的意思。
比如:“你要記斗哈,不要忘了。”
102、“日濁”:形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做的很過分,很糟糕。常用於口氣比較重的時候。
比如:“那天你做的很日濁,不打個招呼就走了。”
103、“皺眉挖眼”:形容一個物品不是很直或者不好的意思。有時候也形容一個人不怎麼愛收拾打扮。
比如:“那快布不要用了,皺眉挖眼!”
104、“口水滴朵”:原來是說小孩子流口水,現在有時候形容一人的狼狽相。
比如:“不要慌,不要晃,慢慢吃,看你口水滴朵的樣子。”
105、“盤海”:土話是指的螃蟹。
比如:“海鮮裡面我最喜歡吃盤海!”
106、“馬馬丁兒”:指的是小孩子或者女人將頭髮紮起的頭式。
比如:“今天我給你扎個馬馬丁兒!”
107、“撿吧啷”:結巴的意思。
比如:“今天買東西碰到老闆是個檢吧啷,半天說不清楚!”
108、“洋馬兒”:自行車。
比如:“看那個小夥子嘛,毛手毛腳的,騎個洋馬兒飛叉叉的沖30碼,不出事才怪!”
109、“活路兒”:意思是工作,職業。
比如:“農活忙完了,我明天到城裡面去找個活路兒。”
110、“扯朵子“:意思是撒謊,找借口。
比如:“你不想吃,扯個朵子三。”
111、“打個黃燈兒”:意思是開小差。
比如:“我昨天打了個晃燈兒,回家了!他們還在賭!”
112、“撐起”:意思是說為某人幫忙,也和雄起有相似之處。
比如:“等下要給我撐起,不要怕他們。”
113、“啥子”:就是什麼的意思。
比如:“你說的啥子?”
114、“朗凱”:就是咋子嘛的意思。
比如:“我喜歡,朗凱?”
115、“擺龍門陣”:就是談話,聊天,吹牛。
比如:“走去擺龍門陣嗎?”
116、“要把我整著”:就是話說得很誇張,把我嚇到了。
比如:“你說的啥子?害怕要把我整著哈~”
117、“要把我擺拽”:就是和我擺攤的人擺得很誇張,把我擺倒了。
比如:“啊???要把我擺拽哈~~”
118、“哈哈兒”:就是一會兒的意思。
比如:“等哈哈兒嘛~~”
119、“難得跟你兩個嘆”:就是不想理你的意思。
比如:“你是不是還要說,我難得跟你兩個嘆~”
120、“鬧麻了”:就是很鬧很鬧的意思。
比如:“剛才那兩個人在的鬧麻了,好想一耳屎跟她扶過去哈~”
121、“緊斗”:就是一直很的意思。
比如:“你緊斗問啥子?我還不曉得哈~”
122、“一天到黑”:就的一整天的意思。
比如:“你一天到黑就在外面耍嘛~”
123、“日白扯謊”:就是撒謊的意思。
比如:你一天到黑日白扯謊的嘛~
124、“搞不贏”:就是忙不過來的意思。
比如:“你等哈哈兒哈,我現在搞不贏。”
125、“搞忘假”:就是忘了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搞忘假哈,一定要跟我辦好哈。”
126、“你恩”:就是你們的意思。
比如:“你恩走哪裡去?”
127、“我恩”:就是我們的意思。
比如:“我恩去耍。”
128、“拉恩”:就是他們的意思。
比如:“他們的誰哦?”
129、“搞火”:就是原來的意思。
比如:“搞火是你呀,我還以為是個認不倒的喲。”
130、“要吃肉U兒,不吃藕粉兒”:形容一個人為人、處世不耿直、不爽快。
131、“是翁個西”(“是翁”兩個字發一個音,念“shong”一聲!):意思就是是什麼東西?
比如:“你拿的是翁個西哦?那麼多?”
132、“篩干前”(“篩”念二聲):就是在哪裡?
比如:“你在曬乾前嘛?筋斗不會來?”
133、“丫兒”:說別人說話不對。
134、“一般二娃”:形容某人身份、地位十分普通,沒什麼了不起。
135、“經優”:意思是照顧、伺候。
比如:“我老丈人住院,我要去經優一下。”
136、“門遷”:外面的意思。
比如:“你站到這門前來嘛,不要在裡邊擋到別人。”

建制沿革


簡介

自貢歷史悠久,因鹽建鎮、置縣、設市。建市前,自貢地區分別歸屬榮縣和富順縣。

遠古時期

遠古時期,四川東、西部分屬巴國、蜀國,榮縣歸蜀、富順歸巴。

春秋戰國時期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蜀仍為侯國),置巴郡,時榮縣境歸秦之蜀國,富順縣域屬巴郡治理。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285年),誅蜀侯綰,國廢,改立郡,是為蜀設郡之始。榮縣為蜀郡轄區。

漢時期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巴割蜀及新型地置犍為郡。犍為郡領江陽、南安、武陽、資中、符、南廣、漢陽、朱堤、堂琅等縣,富順歸為江陽、榮縣境屬南安縣。

五代十國時期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陽縣北部富世鹽井及其附近地區置郡、富世縣(以井名命縣名),是為富順境域立縣之始。同期,在榮縣境東部建公井鎮(因附近有著名鹽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鎮名),是為榮縣境最早設立行政建制單位之始。

隋朝時期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原郡廢,富世縣隸屬瀘州。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安縣置大牢鎮,十三年(公元593年)改鎮為縣,時榮縣境在大牢縣內。

大唐時期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割資州大牢、威遠二縣置榮州,治公井鎮,公井由鎮升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大牢置旭川縣(因附近有鹽井號旭川,取以為名),治今榮縣城關。時榮州領縣六;旭川、應靈、公井、威遠、資官、和義,州治由公井移旭川。時榮縣境主要為旭川、公井二縣。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富世縣改名為富義縣。

北宋時期

北宋初年。富義縣升富義監,隸屬潼川路;榮州轄旭川、公井、應靈、威遠、資官五縣,榮州隸屬東川路。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避宋太宗趙義諱,富義監易名為富順監。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置富順縣(今縣名始於此),隸屬富順監。治平四年(1067年),旭川縣改名榮德縣。熙寧元年(1068年),富順縣廢存監;四年(1071年),公井縣廢併入榮德縣。

南宋時期

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升榮州為紹熙府,嘉熙元年(1237年),蜀亂。咸淳元年(1265年)富順監徒治虎頭城。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知監王宗義舉城降元,監廢,治所由虎頭城遷回原地。端平三年(1236年)紹熙府擇地僑遷徒治鴻鶴鎮(今自流井區鴻鶴壩);寶祜六年(1258年),府廢。

元朝時期

元朝建立行省制。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順安撫司,二十年(1283年)升為富順州,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敘州路。元末,復置榮州,屬嘉定路。

明朝時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順州為縣,歸屬敘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榮州為縣(榮縣縣名始於此),屬嘉定府。清代因之。

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以道統縣,榮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稱建昌道),富順歸下川南道(次年改稱永寧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復省,富順、榮縣隸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行政督察區。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沿海淪陷,川鹽濟楚,富榮鹽場在保證瞎轉需民食和支援前言抗戰方面顯得十分重要。為了克服兩縣長期分治鹽場的弊端,加速鹽業經濟發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劃出富順縣第五區、榮縣第二區兩者緊密相聯的的主要產鹽區,面積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貢井之合稱名自貢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貢市正式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12月5日,自貢市和平解放。解放初期,隸屬川南行政公署。
1952年川南行署撤銷后至今,自貢市一直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解放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區劃多次調整,1978年4月榮縣劃歸自貢市,1983年3月富順又劃歸屬自貢市管轄。

市內狀況


自貢市總面積4373平方千米。2005年,戶籍總人口317.28萬人。
自貢市人民政府駐丹桂大街,郵編:643000。代碼:510300。區號:0813。拼音:Zigong Shi。

自然地理


位置

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上游的釜溪河畔。與內江、宜賓、瀘州、樂山等地相鄰。

氣候

自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複雜,分為低山、丘陵、平壩、溝谷。氣候屬東亞季風環流控制範圍,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時,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屬沱江岷江水系,境內大小河流460餘條。自貢境內地形多丘陵,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自貢一年四季中,開春的時間較早,春節過後,回溫很快;夏天溫度很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自貢的秋天較短,常見綿雨天氣;冬天溫度不是很低,雨水很少。總的來說,自貢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時間較短,四季分明,陰雲天氣較為常見。

水系

境內中、淺丘陵起伏,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標高在250米至500米之間,城區海拔高度為280米至400米。市內河流主要為滄江水系,沱江下游段流經市境127公里。釜溪河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旭水河、威遠河注人,流域總面積為3490平方公里。市境西部有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榮縣,屬岷江本系。

自然資源

自貢現有耕地217萬畝,成片森林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生物物種繁多,查明植物近800個(系)科,動物70多個(類)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滷水、岩鹽及石灰石。自貢文物古迹和風景名勝眾多,尤以鹽業遺址、恐龍化石和彩燈文化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