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

陝西省漢中市寺廟

萬壽寺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始建於明洪武十六年(1303),原址漢中城內南大街。面積16畝,建築雄偉,規模宏大,有大雄寶殿等大殿堂7座,有藏經處、售經處、刻經處,房屋百餘間,僧尼200餘人。

簡介


漢中解放后,寺院曾組織辦小型紡織廠和發動四眾弟子和僧尼開荒種菜,自耕自食。“文革”中,萬壽寺被佔據,武鬥中佛像、法器、文物、經卷、圖書遭焚毀,僧人被迫還俗四散,古建築被單位改建。1992年6月5日漢中市(今漢台區)佛教協會成立,萬壽寺住持釋廣智老和尚被選為會長。當年他將自己幾十年的積蓄和四眾弟子捐獻的功德款,6萬元,在漢中市西郊沙沿鄉重建萬壽寺。大院佔地3畝8分,在四方遊客信士捐助下,相繼建成觀音殿(附列十八羅漢)、大雄寶殿、地藏殿、玉佛殿,設有藏經處、售經處、寮房等。1993年9月5日舉行第一座觀音殿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儀式。釋廣智老和尚年高有病後,把衣缽傳給弟子釋續學法師后,不久圓寂。釋續學由成都佛學院畢業后,被四眾弟子推舉為萬壽寺第二任住持、漢中市佛教協會第一副會長。
萬壽寺
萬壽寺

寺廟規模


在天王殿前面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仿樓閣式二層山門,兩旁帶有套房。同時又在天王殿南、北兩側投資60多萬元建成靈骨塔及六和金剛塔。於2002年又在大雄寶殿南側建成較大規模的五觀堂及大型念佛堂。
現在萬壽寺已初具規模,鍾、磬、法器、點板已按班就緒。形成了五殿、二堂、二塔、二樓及山門一體的古剎格局。
萬壽寺的建設任務仍十分艱巨,將逐步按計劃建成藏經樓一座、四層樓的僧眾僚房一棟、二層十八間的居士住宅樓及客房,法物流通處一棟,以及放生池,停車場等現代化古剎。
多年來,風風雨雨,歷盡艱辛。在市、區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們佛教界經常組織僧眾學習中共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愛國愛教,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根據國家宗教政策的指示要求,積極引導佛教於社會主義相適應,為西部大開發做應有的貢獻,為漢中的經濟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