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

江西省鄱陽縣蓮湖鄉蓮華山景點

坐落在鄱陽蓮湖鄉的萬壽寺為江右名剎,靜立鄱陽孤島已有近1100年。萬壽寺佔地6000多平方米,堪稱江南有影響的佛教聖地。

發展歷史


蓮華山地處鄱陽縣西南的湖鄉蓮湖鄉,為江南頗有影響的佛教聖地之一。慧通大師是為萬壽寺開山之始祖師。
至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蓮華山主持禪師釋致遠和尚見香火日盛,信徒與日俱增,便四處募化,多方籌資。興動土木,建造廟宇,新建地藏王大殿,塑起地藏王金身菩薩,首次將此地正式命名為蓮華山,並將廟宇首次命名為萬壽寺。
自後梁開平年間(公元909年)以來,萬壽寺經歷宋元明清數朝,光陰輪轉,歲月漫長,曾有不少達官貴人及文人墨客慕名來寺,觀光游息,吟詩填詞,修善頌德,留下不少絕妙墨跡為後人所弘益。
由於歷史變遷,萬壽寺既有輝煌鼎盛之時,也有飽經蒼桑幾度興廢之嘆。該寺歷來為當地政界所推重,歷界政府多次撥資,信徒布施功德修復寺廟,擴建道場。到宋、元時期,已逐步建成九殿之群廟。其規模宏大,為江南之名古剎。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佛門諸子弟佛心至誠真切,發大願動天感地,終成善果累累,在各界護持助緣下,奮力擴建,萬壽寺再度生輝。不及數年,已建成具有佛門規模的廟群體系。從乾隆到道光咸豐朝,仍至清末明初,一直有增無減,解放初至土改,寺廟大部分被拆除,用於改建學校、廠房,僧人菌還俗回鄉參加土改分田地,寺廟停止佛事活動,文革中(1966年)寺廟再經浩劫,寺內塑諸像被毀,群廟化成一片廢墟。黨的三中全會後,欣逢盛世,政通人和,百廢待興。改革開放機緣使宗教政策深化落實,蓮華山也重見天日,四眾人一心,諸緣和合,萬壽寺滿庭生輝。
一九八五年在原廟址地組建地藏王大殿,面積為200平方米,新塑下地藏王,觀世音,王靈官,龍王,19羅漢,文殊,普賢等諸菩薩。一九九0年農曆庚午五月三十一日,經縣委統戰部考察同意,縣政府下文批准,萬壽寺正式對外開放,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農曆七月二十日,由釋波深禪師主持在萬壽寺隆重舉行開光典禮儀式。

景點布局


坐落在鄱陽蓮湖鄉的萬壽寺為江右名剎,靜立鄱陽孤島已有近1100年。萬壽寺佔地6000多平方米,堪稱江南有影響的佛教聖地。

鄱陽湖中 有一島鄉

蓮湖鄉是鄱陽湖中的一個島鄉,位於鄱陽縣城西南隅,鄱陽湖東南岸邊。蓮湖鄉政府施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史料記載,因蓮湖鄉地處鄱陽湖濱,蓮藕茂盛,故沿用“蓮湖”二字為鄉名。

古時水運 交通樞紐

據了解,蓮湖鄉四面環水,是古代鄱陽湖地區的水運交通樞紐,加上優良的土質資源,制陶工場規模宏大。這裡的陶瓦曾銷往全國各地乃至皇宮作營造之用。其中有著“江南第一移民聖地”之稱的瓦屑壩就在這裡。瓦屑壩地表布滿瓦器碎片,綿延長達20里。最遲在唐五代,這裡曾燒窯制陶,它的遺存歷經1100多年風風雨雨仍然保留下來,甚為罕見。
就在瓦屑壩附近,有蓮湖鄉保留完好的古建築,如建於南宋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的古井、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忠臣廟、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的朝陽庵、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的遏雲樓等。其中要數始建於後晉天福元年的萬壽寺人氣最旺,歷史最悠久。

建於後晉 歷史悠久

萬壽寺歷史悠久,建於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距今已有近1100年的歷史。
住在附近的邵大爺利用閑暇之餘在寺邊賣些佛珠之類的紀念品,據他介紹,關於萬壽寺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後梁開平年間(公元907~910年),一名名為慧通的僧人持缽雲遊黃山後,經婺源過浮梁入鄱陽至饒州芝山寺。他在芝山寺小住,於拂曉前在芝山嶺觀望景色時,見芝山嶺西南方向遠處湖面有靈光呈現,一連四天,天天如此,於是將那片湖稱為“四望湖”,這也正是蓮湖鄉四望湖名稱的由來,湖邊附近村莊的後人還命名村莊為“四望湖村”。
慧通看到這靈光后,隨即前往探訪。時值秋季,慧通來到湖邊,見秋色迷人,風景宜人。在湖南岸不遠處有座不是很高的山丘,他登上山丘,只見山林茂密、修竹遍山,山前蓮花塘內白蓮滿塘,香氣宜人,他便歇腳觀賞。然而,當他正要啟程回去時,發現佛擔挑不起來了。他意會到這是佛主想要留在這座山上。於是他順從佛意,在山南麓蓋棚舍住了下來,每天念誦經文。
不久后,朝拜者絡繹不絕。至後晉天福元年,主持僧人致遠見香火旺盛,便邀請當地二十九村協商籌建地藏王大殿,並正式命名此山為蓮華山,建寺廟曰萬壽寺。
地藏王大殿建成后,八方四眾弟子及善男信女紛紛趕來,他們三步一拜進寺祈福求壽。上饒、九江、撫州等地的虔誠信徒更是遠道而來,向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據史料記載,清順治年間,朝廷敕令萬壽寺重修,再塑金身。乾隆年間,刑部郎中、鄱陽名士胡克家入寺題書“蓮花香界”匾額。同治年間,萬壽寺又擴建宇殿廊屋。

屢遭毀壞 香火不斷

萬壽寺佔地6000餘平方米,以歷史長、規模大、輻射面寬見稱,堪稱江南有影響的佛教聖地。歲月悠悠,滄桑多變,萬壽寺曾歷經磨難。明崇禎年間,萬壽寺遭遇戰火,清咸豐年間再遭戰亂重創。雖然屢遭毀壞,卻仍香火不絕。
據明清時史料記載,萬壽寺在歷史上猶以明正德年間,清乾隆、嘉慶時期為最盛。來此進香者不僅有本府本縣弟子香客,甚至遠及本省信州、撫州、九江及湖北、安徽、福建等地香客亦進山爭先瞻拜。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地藏王降生日),香客之多逾萬人,真乃八方香客摩肩接踵、絡繹於途。
之後,萬壽寺曾遭到過很大損害,寺廟各殿大部分被拆改為學校。所幸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佛家信徒四處募化,再造廟宇。自1985年起,久負盛名的“蓮花香界”萬壽寺又重新在蓮香佛國里氤氳纏繞。

雕刻精湛 雕飾千餘

重建后的萬壽寺雖然規模不如以前,但依然宏偉。據蓮湖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萬壽寺殿群矗立,地藏王殿、觀音殿、韋馱殿、真君殿、關夫子殿、龍王殿、老君殿、王靈官殿、彌勒佛殿,錯落有致、渾然一體。正所謂三丈一殿,六丈一閣。整個建築群布局整齊合理,各殿雕刻藝術精湛,特別是中心殿和前殿,氣勢宏偉壯觀。整個寺廟雕刻的龍紋就有千餘條之多。
萬壽寺建築構思奇特,寺內左右成廊,前後毗連,層層遞進,東西銜接,如臨幻境,畫圖難摹。其勝景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此外,寺內有經庫、庫房、簽房共9間,僧舍27間,糧油間、齋堂、膳房共18間,圓寂堂9處,傳舍9間,香客留宿地9處,合為81間。
同時,該寺經庫藏經甚豐,不下萬冊。其藏主要經書多為手抄本,有的甚至是孤本。其中不少由於年代久遠、保管不善,已脫落得不完整了。兼藏部分古籍十三經、史、傳記、古典小說、詩詞歌賦和醫藥、曆法等書籍,多為木刻和少量石印本

晨鐘暮鼓 兩寶一奇

“去之前,我就聽說萬壽寺最吸引人的要數寺內的‘兩寶一奇’。看過之後果然不虛此名。”在鄱陽工作的外地小伙張星說,他利用清明小長假和朋友到萬壽寺遊玩。
張星告訴記者,寺內的“兩寶”一是指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口大鍋,重逾500公斤,用烈火烹燒,煮沸一鍋粥,需耗時三天三夜,如果等到自然冷卻,同樣需費時三個晝夜,此鍋專為饑饉之年,寺廟熬粥施捨給饑民所用。
另一寶是晨鐘暮鼓。晨鐘重逾3噸,相傳於清末萬壽寺延師澆鑄。當時,不少善男信女聞訊前往觀看,自動退下金銀首飾投入熔爐,以求福祉。此鍾鑄成后,聲音特別洪亮,清晨敲擊可聲傳5公里。暮鼓直徑約2米,用牛皮做成,僧侶輕輕一敲,便會發出雷聲般的轟鳴。
而“一奇”指的便是萬壽寺的中心殿,即地藏王殿前那座如懸猶聳、高逾三丈的八卦空心亭。站在空心亭下仰視,只覺高深莫測。

寺院盛事


2012年11月22日,陰曆9月初9日,鄱陽縣蓮湖鄉蓮華山寺(萬壽寺)舉行該寺地蔵王殿落成塈菩薩開光典禮,鄱陽縣統戰部、宗教局、蓮湖鄉政府領導以及來自全縣各廟宇的住持、法師、居士、縣內外的信男善女、香客近4000人參加了典禮。鄱陽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汪天水捎信對蓮華山寺地蔵王菩薩殿落成表示祝賀。典禮在一片國歌聲中拉開了序幕。
在典禮儀式上,縣統戰部、宗教局領導分別講話祝賀並剪綵,統戰部胡姓副部長還高度贊楊了蓮華山寺住持高風亮節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蓮華山寺住持、鄱陽縣佛教協會會長覺超致詞答謝,風雨寺住持、鄱陽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凈性,代表佛同仁講了話。他們生動而和諧的講話愽得了陣陣掌聲。是日,蓮華山寺彩旗飄楊,數十輛轎車和其他機動車輛就象長龍一樣停靠在只有幾米寬的未曾改造的機耕道的兩旁,臨時攤點屈指可數,寺內殿外人流不息,香火不斷。分散在廟門外的殘疾人弱者唱著卡拉ok等待人們施捨,不斷有香客、路人向他(她)們投幣。來自各地著裝架沙的法師、住持,在人群中恭謙和善的面容讓人羨慕不已,不少香客和信男善女紛紛和他們合影留念,法師、住持一一應允。香客和祈福的人們還在附近購買紅色沙巾放在菩薩勃子上轉了轉,然後鬆鬆的套上自己的勃子,據說這樣祈福告成,還可除掉悔氣保平安。萬壽寺老廟內和龍王殿內不斷有人手捧香火頂禮膜拜。從早晨到下午,若大的用膳大廳,數十桌齋飯吃了一茬又一茬。雖說是齋飯,但看起來卻是魚、肉、雞、排骨、獅子頭……夾起一塊肉片,那層次十分清晰,最上面的一層是肉皮,中間是肥肉,下層是瘦肉,那厚薄比例恰到好處,雞是一隻皺雞,非常離奇的逼真,吃到嘴裡才知道這些“暈腥”原來是用麵粉和素原料加工而成。人們一邊吃飯,一邊感嘆那精細的製作技巧。除參加開典外,住持覺超在房間內一直陪著一位從千里之外而來的老法師,一位年輕貌美的女香客告訴說,這位老法師就是覺超的師傅,八十多歲了,還一直堅持種地勞動。原來,覺超吃耐勞的精神,是他們法師的傳統。覺超還有一筆好書法,用毛筆寫出的字句,都是那些怎樣做人和提示迷津的內容。所以經常有人前來索要字句以惠存,覺超一一給予滿足。地蔵王殿菩薩開光,更是熱鬧非凢,殿內殿外擠實的人群,讓後來想進去觀看的人沒有一點機會,只好踮起腳尖看看望望,或乾脆就是聽聽從殿內傳出法師們舉行開光的木魚伴和的念經聲。地蔵王殿有三尊菩薩,正中高大的形象是地蕆王,左右兩邊的形象要小些,三尊菩薩頭上都披著若大的紅布,看不清其尊容。開光念經時間很長,進得裡面和在外面的香客、居士一直兩手合十,面朝正殿,附和法師的念經之韻,非常認真也很有耐力。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後,才有人用長長的竹桿掀開照在三尊菩薩頭上的紅布。從現場可以看出,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此時人群開始涌動——人們都想看到這一刻,也是人們祈盼的時刻。這時只見不少人舉起了家用梳妝打扮的各式鏡子,鏡面向著菩薩。據說此時有佛光顯現,用鏡子的意圖就是收集佛光,借佛光避災消難。紅布掀開之後,開光儀式還進行了很長一殷段時間。最後宣布結束,這時屋內人群逐漸散去,屋外的蜂踴而至,先是定晴仰視觀看,然後頂禮拜了又拜。蓮華山寺地蔵王殿落成暨菩薩開光開典,整個過程始終洋溢著一種吉祥和諧的氣氛,人們在這氛圍中體現的情感和現揚的熱鬧場面,令人回味無窮,愉悅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