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王焱,女,1981年8月生,湖南衡陽人,浙江大學文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化系系主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擔任浙江大學文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化系系主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課題
一個別處的世界: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國家社科後期資助,2017,主持。
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10,主持。
困境中的逍遙,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2012,主持。
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廣東省教育廳高水平科研項目(人文科學),2010,主持。
中國古典審美超脫學說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人才項目,2014,主持。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邊緣困境與教學改革對策,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2014,主持。
莊子生命哲學研究,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子項目,2009,主持。
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國家級):基於學生視角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改革建議—以廣外為例,2015,指導老師。
著作
1.傳統文化類
(1)專著: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2)游世的莊子——兼論莊子為何反對避世與入世,中國哲學史,2007(3)。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第10期全文轉載,《學術月刊》2008年第1期《一年來若干學術問題討論綜述(哲學)》重點介紹。
(3)莊子道境中的物——以庄書中的兩段對話為切入點,浙江社會科學,2009(11)。
(4)莊子天論——破解天人關係與天道關係的難題,思想戰線,2010(1)。
(5)本性而非自然界——澄清對“莊子尚自然”的一種誤解,浙江學刊,2009(2)。
(6)美善的和諧與莊子的生存實踐想象,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1)。
(7)論莊子安命說的意義與局限,內蒙古社會科學,2009(2)。
(8)時間本根與邏輯本根——莊子道論新探,青海社會科學,2009(1)。
(9)閹割與純化:莊子研究兩大誤區,學術論壇,2009(3)。
(10)解脫而非解救——論莊子解決人生苦難的局限性,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6)。
(11)象徵主義視野下的夢窗詞,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12)莊子得道的邏輯結構及現代闡釋,中國道教,2012(5)。
(13)論莊子的快樂觀,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14)莊子與中國藝術精神之生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15)莊子安頓生命的策略,管子學刊,2010(2)。
(16)“莊子是誰”四說獻疑,貴州文史叢刊,2011(2)。
(17)道家自然美學的兩大文論形態,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18)道家哲學中自然的雙重維度,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19)道家文本四大意象中的自然主義美學蘊涵,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20)論莊子“與物為春”的審美體驗,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1)論莊子“虛”的工夫,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2)以真為美——莊子美論新探,太原大學學報,2008(4)。
(23)論莊子的貴生——兼與“好死不如賴活”辨異,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4)論莊子“唯道集虛”如何可能,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5反其性情而復其初——論莊子審美體驗的終極依據,東方論壇,2010(1)。
(26)論莊子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長江論壇,2009(4)。
(27)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莊子“逍遙遊”解讀,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28)弱者的自我救贖——莊子幸福學說及其現代闡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5(3)。
(29)貶謫文人:在困頓中蛻變與涅槃,社會科學報,2019-10-16。
(30)庖丁解牛與養生之道,羊城晚報,2020-3-11。
2.文藝美學類
(31)“日常生活審美化”論爭的三大焦點,東方論壇,2007(2)。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摘錄。
(32)灰段子的狂歡表徵、意義及其限度——以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為視角,文藝爭鳴,2013(6)。
(33)學術價值尺度的嚴重扭曲,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5)。
(34)文化願景與文化事實,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18年第26卷。
(35)人造夜鶯——大眾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2)。該文被《中國網友報》評為“十大人氣網文”。
(36)現象學視野下的審美經驗精神結構,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37)“日常生活審美化”是美的“泛化”還是美的“異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38)藝術之美與日常之美,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39)微信場域中社會價值觀的文化治理,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5-29。
(40)標題黨:解構輿論生態,社會科學報,2017-09-28。
(41)表情包的身體狂歡,社會科學報,2018-08-31。
(42)微信軟文:為受眾炮製的糖衣,社會科學報,2018-10-26。
(43)公共災難的文學書寫需理性反思,社會科學報,2020-02-19。
(44)公共災難的文學書寫原則,羊城晚報,2020-2-23。
(45)為那些飛馳的聲音存檔,光明日報,2004-02-12。
(46)聚攏時光的碎片,光明日報,2004-04-06。
(47)讓歷史像神燈一樣展現,中國文化報,2004-06-07。
(48)破除教育思維定勢,南方都市報,2003-11-8。
(49)高蹈生命的激情,環球華報,2006-03-17。
(50)凌波仙子生塵襪,北美時報,2006-07-28。
(51)廣外文化系主任王焱:溫暖是廣州的精神特質,廣州日報“今日人物”版報道,2019-11-18。
3.外國文學類
(52)論梭羅自然美學對時代病的救治,內蒙古社會科學,2019(4)。
(53)論梭羅的雙重人格,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54)“我逃避我自己”:梭羅瓦爾登之旅的隱秘動因,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4)。
(55)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簡樸生活及其美育價值,美育學刊,2012(6)。
(56)論梭羅超驗主義的自然書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4)。
(57)六十年回眸:梭羅在中國大陸的接受,閱江學刊,2011(5)。
(58)一個別處的世界,社會科學報,2017-11-18。
(59)中國語境中梭羅的誤讀,社會科學報,2019-4-4。
4.教研類
(60)史典結合,中國研究生,2011(10)。
(61)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葉公好龍”與制度訴求,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3)。本人因該文接受了《光明日報》的採訪,《光明日報》以“素質教育不能葉公好龍”為題,重點推介了本人的論文觀點以及關於素質教育的看法。
(62)幸福工程的短板與幸福教育的意義,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63)文學概論難學難教的成因分析及教學對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9(1)。
(64)批判性教學法在中國文化課程中的運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1)。
(65)百家講壇對文史哲類課程教學的啟示,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
(66)論高校人文教育的邊緣化困境及突圍路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1
(67)人文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3)。
(68)哈佛2007年通識教改與我國高校“學哈佛”的錯位,美育學刊,2016。
(69)美育不能局限於審美教育,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70)知識導向到生活導向:哈佛大學新一輪通識教育改革的理念嬗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8(5)。
(71)科學主義意識形態與高校人文教育的困境,美育學刊,2011(6)。
(72)講授經典的合理方法與于丹心得系列的利弊,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4)。
(73)巧用經典文學作品作為秘書職業概論的教學案例,南昌師範學院學報,2014(3)。
(74)國際漢語教育碩士海外實習教學適應性調查研究——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漢碩印尼實習為例,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3)。
(75)參編教材:文學批評原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76)參編教材:中國文化精要,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5.專欄類
(77)莊子——中國人的心理醫生,華夏,2019(3)。
(78)馬真的都想成為千里馬嗎?華夏,2019(4)
(79)沉魚落雁真的是被美哭的嗎,華夏,2019(6)。
(8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真義,華夏,2020(1)。

獲得榮譽


獎項全稱
校級優秀教學獎
校級優秀研究生教學獎
校級優秀科研業績獎
優秀本科生導師
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