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腐蝕
生物腐蝕
生物腐蝕由於生物活動性導致非生命物質的性質發生不利於人類需求的變化,即非生命物質的內在價值受到削弱。很多生物(包括微生物、昆蟲、嚙齒類、藻類、鳥類等)都能引起生物腐蝕。生物腐蝕過程可分為兩類:①機械的,包括非營養物質被昆蟲和嚙齒動物嚙蝕和穿孔。②化學的,包括同化效應和異化效應。同化效應是指生物將物質中的基質作為營養源使用,異化效應則指生物產生代謝產物(如酸性物質),引起腐蝕、霉變、變色、變質或使之不能使用。生物腐蝕在海洋能開發利用中普遍存在。
生物腐蝕形式主要有以下四類:
(3)形成氧濃差電池加速腐蝕。在生物活動的區域,由於氧濃度和鹽濃度的變化,形成氧濃差電池,促進金屬腐蝕。
(1)微生物腐蝕
①硫酸鹽還原菌。厭氧的硫酸鹽還原菌是影響地下鋼結構腐蝕的最重要的細菌之一。在油田,生產油井80%的管道腐蝕都與硫酸鹽還原菌有關。硫酸鹽還原菌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不斷氧化存在於環境中的H或設備腐蝕過程中陰極反應析出的H,從而使硫酸鹽、亞硫酸鹽還原成硫化物。
②硫氧化菌。好氧的硫氧化菌的存在,能將硫及硫化物氧化成硫酸。
(2)大生物腐蝕
真菌、黴菌能吸收有機物併產生有機酸,如草酸、乳酸、醋酸和檸檬酸等。真菌能生長在多種基體上,如人們最熟悉的皮革或其他織物上長霉,它還能破壞橡膠、裸露或塗漆的金屬表面。一-般情況,真菌不會導致嚴重的機械性破壞,但會影響產品外觀。真菌產生的有機酸,會引起縫隙腐蝕。水生物如貝殼類、藻類等生長在河流、海洋和湖泊之中,其腐蝕特點是由於將自身緊緊地依附在固體表面,引起縫隙腐蝕。
(1)陰極保護和塗層。兩者常聯合應用,防止土壤中的微生物腐蝕。控制土壤中鋼鐵構件的保護電極在-0.950V以下(相對Cu/CuSO電極),可有效防止硫酸鹽還原菌的腐蝕。
(1)海水中微生物的存在顯著影響碳鋼的平均腐蝕速率,總體規律是在浸泡初期加速碳鋼材料的腐蝕,浸泡28d左右又減緩材料的腐蝕,對碳鋼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隨著浸泡時間的進一步延長,腐蝕速率又逐漸加快。各種碳鋼在自然海水中腐蝕速率的變化規律也不盡相同,25鋼平均腐蝕速率隨浸泡時間的延長最初保持不變,繼而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隨浸泡時間的進一步延長,材料平均腐蝕速率略有波動,當浸泡時間達到365d時,平均腐蝕速率又出現大幅增加;45鋼在腐蝕初期平均腐蝕速率隨浸泡時間延長略有增大,接著平均腐蝕速率開始減小,在第91d時平均腐蝕速率達到最低,繼而平均腐蝕速率又快速增大;85鋼平均腐蝕速率呈現先減小后增大的規律,平均腐蝕速率在第91d時最小,365d時最大。
(2)在自然海水中暴露7d后形成的腐蝕產物層完全覆蓋碳鋼表面,腐蝕產物層隨浸泡時間的延長而增厚,浸泡91d和184d后,腐蝕產物分為兩層,內層呈黑色淤泥狀,外層呈黃褐色,較為鬆散,XRD分析表明,內、外層腐蝕產物均為FeO(OH)和FeO,浸泡365d后,腐蝕產物厚度約達230μm,但仍分為內、外兩層,外層腐蝕產物成分不變,內層腐蝕產物為CaCO和FeO。
(3)在自然海水中暴露91d的碳鋼內銹層中有高含量的S和C,並隨暴露時間延長而增加,浸泡365d后,與碳鋼基體材料相比,內層黑色腐蝕產物中S含量提高了2個數量級,C含量也提高了1個數量級。不同型號碳鋼材料腐蝕產物中的S、C含量是隨著基體材料的含碳量的增加而減小。
(4)浸泡時間小於184d時,自然海水和無菌海水中試樣表面均未發現明顯的宏觀腐蝕坑。浸泡時間為365d時,無菌海水中試樣表面仍然平整,宏觀上觀察不到局部腐蝕,而自然海水中試樣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其表面分佈著大小、深度不一的宏觀腐蝕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