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科
心理學科
心理學(英文名稱psycholgy)顧名思義是研究人的心理本質的科學,確切些說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心理本質)及其心理是行為的反映(知與行的關係)的科學。科學的任務是揭露規律而不是描述和羅列現象。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同理其任務是揭露心理規律,而不是描述和羅列心理現象。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心理,即研究主體的認識。研究心理怎樣在主體反映活動中產生這類問題,但不能脫離人的實踐來研究(根據恩格斯的說法,我們進一步理解認為:人不是從個人頭腦中想出聯繫,而是要從事實中發現這種聯繫)。
“心理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即“心理是實踐的反映”及心理來源於實踐。因此研究人腦中的映象及其形成的規律是心理學的根本任務,全面地、徹底地貫徹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及決定論,就成為科學心理學的關鍵問題。
1.心理學對心理(認識)問題的研究一直同哲學上的認識論緊密相聯,二者所使用的概念,如感覺、觸覺、知覺、思維等,也完全是一致的。心理學對心理問題的研究必須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將其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和理論基礎。 2.人的心理是行為(個人實踐)的反映,又對人的實踐進行著調節。人的心理是主觀存在著的,這個基本事實是心理學的真正基礎。因此只有通過由心理所反映和調節的人的實踐來認識人的心理,這才是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這種研究所得出來的規律是認識(心理)的規律,卻不是心理本身。我們當然不能直接知道認識到人的心理,只能“聽其言,觀其行”,只能間接的認識。言和行是心理的物質外殼。
言行心理測評諮詢技術派生的三種心理測試技術:問卷技術、情景測試技術、投射測試技術。問卷技術是通過書面回答已設計好的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的方法。也採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量表。心理諮詢是通過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諮詢者心理的方法。情景測試:情境測試法指測評者設置一定的情境和標準,並觀察被測評者在該情境中的反應,根據事先規定的標準對被測評者的品德發展狀況做出評價的方法。投射技術;它通過被試的心理活動產品(聯想、回憶、繪畫、故事、手工拼貼、筆跡、甚至夢、笑話、短文等),根據測評經驗、實證資料進行推論,評估其中表現、反映、投射出來的被試德知覺、情緒、個性心理特點等。投射技術:投射這個術語是唯心學派心理學的,唯物學派心理學稱作表現。即心理表現在行為和言語上,言行的反映就是心理。羅夏墨跡測驗、主題統覺測驗、句子完成測驗、自由聯想測驗都是問和聽其言語評估其心理特點的;繪畫、寫字是觀和觸其行為評估其人心理特點的。習慣性言行測試技術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被測試人的習慣性語言和觀察被測試人的習慣性行為動作及其微表情、微動作,可對所做記錄(錄音和錄像)或行為動作留下的痕迹進行分析測驗,認識人的心理規律及心理內容。習慣性言行心理測試技術包括:習慣性言語方式分析技術、習慣性言語能力水平分析技術和習慣性行為動作方式分析技術、習慣性行為能力水平分析技術及微表情、微動作心理分析技術。(論其實際問卷心理測試技術和情景測試技術、投射測試技術都是言行測試技術衍生的,所以應將它們同列為構成言行測試技術領域)。問卷技術和情景測試技術,中西方心理學界公認的局限有:測驗中被試主觀調節有可能裝好、裝壞、中庸心向、默認心向、隨機回答和掩飾、識破后偽裝、費時、費用高、設計繁瑣等缺點,同時中國人一般認為問卷測驗不可信,其表面效度不高;習慣性言行測驗技術,突破心理學的“測不準定律”。習慣性言行測驗技術是觀其習慣性行為和聽其習慣性言語及觀察分析微表情、微動作,認識人的心理特點。習慣性言行系統有取材方便、保密可靠、準確全面、訊速簡捷便可識人心理特點的優越性,突破了問卷心理測量和情景心理測驗原有的局限,深化了人們對個性差異的研究和了解。習慣性言行心理測試技術最能真正科學地(簡捷、可信、有效)測量到人的心理,成為一門高度實用的技術。習慣性言行測驗技術與情境測驗技術相比,其優勢在於不囿於特定的具體的情境,並且不必耗費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問卷技術與情境技術相比,其優勢在於可以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大規模取樣,但是它的效度卻沒有情境測驗高。習慣性言行心理測試技術之一的筆跡心理測試及微表情、微動作測心是有目的地觀察書寫人習慣性觸寫行為動作及微表情、微動作進行分析測驗,認識書寫人的人格,如心理特點的性格、智力及水平;行為特點的作風風格、能力。筆跡線條是人書寫行為動作(更精微的講是:筆跡線條觸寫動作,筆跡線條觸寫動作的反映是筆跡線條觸覺)的載體,有取材方便,保存永久可供反覆分析測驗,可靠有效,準確,迅速簡捷認識人的心理特點的優點,而成為習慣性言行心理測試技術的重中之重。筆跡心理學(筆跡心理測評技術)和繪畫心理分析技術及微表情、微動作心理分析技術。更是心理學應用和評價中心應用技術的重中之重,將是二十一世紀心理學的心理測試主流。
心理學是一門思維科學。是研究個人大腦怎樣思維的科學。列寧說:“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就是‘物質運動和物質思維’的圖景。”物質是怎樣運動的?毛澤東說:“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我們把人們認識物質運動的科學區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自然科學研究物質運動的機械、物理、化學、生物、力學,等各種形式,而社會科學則探討物質運動的社會形式。物質是怎樣思維的?哲學根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概括總結出物質怎樣運動的一般的規律。認識論、辯證法、邏輯學等科學是探討物質怎樣思維這個問題的。在探討物質怎樣思維的規律時,哲學是從各門科學的發展史(即思想史),而不是從各門科學本身來進行概括和總結的。這一類研究認識領域的科學,由於其對象的特殊性質,當然不能歸屬於自然科學,也不能歸屬於社會科學,而是思維科學,是哲學本身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恩格斯說:“哲學只留下一個純粹思想的領域:關於思維過程本身的規律的學說,即邏輯和辯證法。”列寧說:“以往的哲學只留下了關於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即形式邏輯和辯證法,辯證法本身包括現時所謂的認識論。”心理學同哲學一樣是研究和探討人的認識規律即物質怎樣思維的一門科學。我們看到心理學中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樣是認識論、邏輯學中所使用的一些概念。馬克思曾明確指出:心理學和邏輯學、辯證法 同是研究精神生活事實的科學,同屬於思維科學。列寧認為:“邏輯學、認識論是研究真理問題的,心理學是研究個人認識的,是精神科學。是對個人意識發展各個階段的闡述。”人怎樣依靠各種感覺器官感知觸空間,抽象的空間的概念怎樣通過長期歷史的發展從這些知覺中形成起來,這個關於認識怎樣在主體反映活動中產生的問題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個別構成了心理學的對象,心理學揭露個人的心理規律,個人心理規律是人類心理規律的具體表現形式。
“心理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人的心理的產生依靠人腦這個認識反映的器官,沒有大腦這個生理器官心理當然無從產生,但人腦究竟產生什麼映象,這卻不是由腦器官本身決定的。決定的東西是客觀現實,而心理正是這個客觀現實的映象,這才是心理的實質。腦的機能就是反映,所反映的就是客觀現實。在認識論方面心理作為腦的屬性機能它仍然保持著觀念性的質,並不成為在原則性上不同性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是把客觀現實理解為實踐,“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這個原理就成為“心理是實踐的反映”這個原理了。在個人實踐中,個別屬性或單個事物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事物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是表面的外在的就叫做現象,感覺、觸覺、知覺原應該是反映現象成為感性認識的;除了現象還有事物的內在聯繫,即本質,思維是反映本質成為理性認識的。
心理學家應該怎樣進行心理的研究?
心理學是研究個人認知與行為的關係的科學。關於知與行的關係問題,在認識論和心理學中就只有兩個基本範疇:認識與實踐、知與行。全部認識論和心理學的根本任務就在於闡述這兩個基本範疇的關係。馬克思在哲學領域和馬克思主義者在心理學領域中所實現的革命變革,就是將實踐引入本體論,將實踐提升到世界本原的行列中去,將實踐歸於物質範疇,客觀現實理解為實踐。思維與存在這個範疇就成為了認識與實踐,知與行這個範疇了。區別僅在於認識論著眼於全人類,而心理學著眼於個人。即認識與實踐、心理與行為。堅持來源論的同時必要堅持反映論。認識來源於實踐、心理來源於行為,或者說實踐、行為是認識、心理的基礎,這是認識與實踐、心理與行為的一種關係叫來源論。實踐決定認識、行為決定心理。舊唯物主義哲學、心理學的反映論是直觀的反映論,即對事物現實只是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心理學的反映論則認為實踐、行為是認識、心理的對象,認識、心理是實踐、行為的反映。這是將實踐引入本體論后在邏輯上必然得到的結論。正因為認識、心理是實踐、行為的反映,所以它才可以指導實踐、行為。這是它們之間的又一種關係。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系統,即心理過程系統,在認識過程內部只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人的全部心理中並沒有其他矛盾。心理、認識、意識是三個等同的概念。是不同意心理學上的三分法: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個性心理特徵(把心理過程分為知、情、意三個並列的過程)和二分法: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把心理活動分為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的,因為 這兩種劃法都把認識、情感、意志當作獨立的心理機能,它們互相影響、互相決定,並且都沒有找到情、意(或總稱為意向活動)的反映對象,從而離開了反映論。主張二分法的人就直接指出:“意向活動的性質,並也不是反映”。這樣一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心理的定義就得修改為: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活動和對待活動。這是一個違反根本原則的問題。我們要同一切派別的所謂“意識心理學”劃清界限。
心理過程 情感 意志 個性 性格 能力、智力 記憶 注意 心理的發展
心理(認識)過程:作為被反映的實踐永遠向前發展,它遵循客觀辯證法;作為反映的認識(心理)也永遠向前發展,它遵循主觀辯證法。那麼個人的主觀辯證法是怎樣表現的呢? 1.統一的客觀實踐過程分為兩個矛盾著的方面現象和本質。作為反映的心理,由感覺、觸覺、知覺、表象開始而為抽象思維所繼續的認識,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它也分為兩個矛盾著的方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反映實踐過程的現象,即反映實踐過程中的事物的外部聯繫或關係,是表面的。理性認識(抽象思維)反映實踐過程的本質,即反映實踐中事物的內部聯繫,是內在的深刻的。 2.感性認識包括感覺、觸覺、知覺和表象四種形式。從感覺、觸覺到知覺,再發展到表象,這是感性認識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的一種情況。同時它們本身也是發展的。人們在感知了現象的質以後,才能進一步認識現象的量。心理的感性認識的發展就是由對現象的質的認識發展到對現象量的認識。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以及由這三種形式組成的理論體系。從概念到判斷再到推理,是理性認識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一種情況。同時概念、判斷、推理本身都是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是將重點放在研究這些映象的發展規律上的。人腦中映象的不同水平,實質是分析、綜合活動的不同水平。人們在頭腦中進行的分析、綜合活動是由對現象的質的認識以後,才發展到對現象量的認識;再進一步發展到對本質的認識。隨著個人的實踐的發展,在實踐中進行分析、綜合活動的水平越來越高,作為反映 在頭腦中進行分析、綜合活動的水平也就越來越高,它們就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不同水平。 3.統一的心理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矛盾運動。統一的個人實踐過程的現象和本質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的,作為反映統一的心理過程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方面也是對立統一的。心理作為反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對立和統一,也就在心理過程一開始時就存在著,並且貫徹始終。人不僅用感覺、觸覺、知覺,而且也用思維,並且同時用感知和思維來認識實踐過程。 4.統一的心理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感性認識階段:感性認識是這個階段的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時的心理表現為感性的;理性認識是這個階段的矛盾的次要方面。理性認識階段: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理性認識成為這個階段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時的心理表現為理性的。
情感:是認識(心理)的傾向性,是實踐傾向性的反映,它是心理的兩個根本屬性之一。它是心理的動力方面。是對客觀現實一定現象和本質的牢固傾向,即對客觀現實一定現象和本質有某種程度的迷戀。
意志:是認識的能動方面,它是心理的一種本質屬性,是向外現實人的需要而表現出來的心理的能動性,即認識、心理指導實踐、行為。它是認識向實踐、心理向行為飛躍的能動方面,即指導實踐和支配實踐。意志是實踐能動性的反映而已。
個性、人格:個性就是個人的獨特的特性。個性既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主體,同時又是思維著和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是在具體的歷史社會條件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起來的。個性既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主體又產生於實踐活動。個性有個性心理和個性行為兩個方面。人首先是一個實踐著的人,然後才同時是一個認識著的人。純粹精神的個性是不存在的。個性心理方面是個性實踐方面的反映。心理學探討的是個性心理方面的問題。在個性中包含著,而且必然包含著心理事實。沒有心理學就不可能研究個性。個性即人格。性格:是一種說明性概念,用以說明一個具體的個人的認識(心理)過程進行的獨特特點和如何地進行的,一個人心理過程進行的特點和實現心理的兩個屬性的具體方式就是他的性格。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情感的具體表現方式和意志的具體實現方式,情感是如何地表現出來的,意志是如何地實現出來的,就是性格。性格是行為方式(作風風格)的反映,它是從人的心理及其情感和意志的進行和實現的具體方式來來表證個性的,是從心理這個方面來說明人是怎樣做這個問題的。
能力、智力:智力即認識能力,認識能力是實踐能力的反映。是人認識客觀現實的能力。智力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用來從心理方面描述一個人具有哪種實踐領域的知識及其水平的。
記憶:即經驗的保持或再現。記憶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對某一認識(心理)活動從前一次到間隔一段時間后再重新活動,這其間具體情況的描述。識記、保持、再認和再現正是對心理活動這種情況的具體描述。心理活動間時再進行的情況(即記憶),是實踐活動間時再進行情況的反映。
注意:對心理活動當前進行的具體情況,即當前心理活動過程指向和集中於實踐的具體情況的描述就是注意。當前實踐活動正在進行的情況的反映就是注意。
心理的發展: 1 心理發展是什麼?心理的發展就是認識及其兩個屬性(傾向性和能動性)的發展。認識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主體即個性心理特點的形成過程,因為性格和能力是主體的心理及其兩個屬性(情感和意志)的特徵。人的心理的發展本身就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即從感性認識階段發展到理性認識階段。 2 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實踐活動是制約人的心理發展的因素。因為心理只是實踐(行為)活動的反映,心理的發展只是實踐活動發展的反映。 3 心理發展的動力就是實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生活、實踐的發展過程本身決定了人的心理發展。人的實踐是發展著的。隨著實踐的發展,其傾向性和能動性以及個人的實踐特點,即實踐能力和實踐方式(作風風格)也隨之形成和發展起來。心理的發展只是實踐的發展的反映。 4 心理發展的規律:a 邏輯的東西和歷史的東西的一致或同一,b 個人的心理發展階段是人類意識發展各階段的縮影。
新唯物派心理學
新唯物派心理學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在中國創立,標誌著真正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將會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張昉 :真正的科學心理學學科主要創建人,新唯物派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建立了真正的科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及言行心理測評技術。華東師範大學早期心理學教師,1951年至 1952 年期間,來自原復旦大學。學術專著《心理學新詮》
徐慶元:筆跡觸覺心理特點測試技術體系創立人 陳看今:科學心理學學者,新心理學基礎技術體系——言行心理測評諮詢技術體系創新者,確立了能與物理科學相提並論的人的“行為動作定律”。馬克思主義在德國產生和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宣揚心理學應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科學的一股思潮。1879年馮特創辦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獨立的實驗科學。馮特在於用生理學的實驗方法把心理學放在實驗室去進行研究。列寧說:“馮特是一個抱著混亂的唯心主義觀點的一個唯心主義者和信仰者。馮特反對唯物論蔑視辯證法這使他成為一個庸人,馮特的心理學也不外是庸人的心理學。”馮特並不是心理學史上的漢子,他所企圖建立的實驗心理學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心理學。馮特以後的心理學各派別的領導者“類皆唾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指導,而單靠實驗方法,一接觸到認識(心理)這個問題時就成為一個唯心主義者。“人們都肯定心理是腦的機能,也就是說心理只能在腦中產生。心理、意識這種運動依存於它的物質本體——腦神經的運動,它又是物質運動的反映,隨著外界的物質運動而運動。腦這塊物質所特有的運動形態就是神經生理運動。心理依存於腦的神經生理運動的。但腦神經生理運動是心理運動的物質本體,並不是心理本身。也就是說心理運動是與腦神經物質一起運動的特殊形式,但不是以特殊方式組成的腦神經物質的特性之一。”列寧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把心理學和感覺器官的生理學(腦生理學和腦化學)同列為構成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知識領域。對大腦生理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就成為對這些器官的機能即認識(心理)的研究。但列寧明確地把腦神經生理學同心理學區別開來,它們終究是兩門不同的科學。前蘇聯心理學家 謝切諾夫、維果茨基、魯賓斯坦、列昂節夫、斯米爾諾夫、安德列耶娃、敏欽斯卡婭、贊科夫、陳千科等;中國的曹日昌、潘菽、朱智賢都是半截子唯物主義心理學家,心理學理論方面貢獻較大的是劉澤如和朱智賢,劉澤如教授開創我國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理論建設。
新唯心派心理學
馮特創建的生理心理學,用生理學的實驗研究方法研究心理。馮特是生理學史上的漢子,心理學史上的侏儒。西方“生理學唯心主義”生理學家馮特在研究腦神經、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的機能時,涉及了許多有關“認識”的問題,發現了一些心理現象,從而他用生理學的實驗方法把心理學放在實驗室進行研究,把活生生的人當作死翹翹的殭屍放到實驗室進行心理活動的觀察和唯心主義觀點剖析心理現象。馮特宣布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划規自然科學。從而人們步入心理學的誤區,走上唯心主義心理學的道路。機能心理學:其創始人用“心理是有機體適應環境的工具”這條命題偷換了“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這個命題。其認為各種機能之間可以相互作用,人的意識是適應環境的工具。這違反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決定論,離開了反映論。認知心理學:現今西方主流心理學的認知心理學是研究腦神經與心理,並用唯心主義的觀點解釋研究出來的一些心理現象和智能模擬。它的一個分支是通過計算機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即將心理比喻成計算機,看人類是如何遊戲、辨別語言和物體辨認等。計算機的工作是模擬人腦的思維活動的,用資訊理論的術語來代替心理學的術語,開發人工智慧。及其腦神經與認知心理學,在神經事件產生的同時,精神事件就自動地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著信息的選擇、整合,並區別為一種有序的、可以辨識的心理事實;將各種精神事件聯結為總體意識(心理);豐富和發展意識(心理);進行適應、調節。脫離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指導,這樣一來辯證唯物主義的決定論、反映論也就在心理中被取消了。精神分析學:弗洛伊德開創,榮格和阿德勒不斷修正。其學說主要著眼於精神分析和治療。提出了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兩個概念。精神分析學是脫離人的生活、實踐研究心理、意識的。離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來源論和反映論,從而走上了唯心主義。行為主義心理學:華生在哲學上是不夠資格的,他的心理學理論沒有一種哲學基礎,脫離哲學指導。他們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心理),只應該研究行為。走上了機械唯物主義的道路。把人看作是物理、化學的客體,及其刺激、反應適用於動物的概念用在人身上。人本主義心理學:其創始人馬斯洛認為人類行為的驅動力是需要。需要是有動力性質的,但馬斯洛不了解“需要”是一個上位概念,有心理需要和行為(個人實踐)需要兩個方面,它們是對立統一的,心理需要是人的實踐需要的反映。心理需要是認識(心理)的傾向性,是實踐傾向性的反映。需要是對於某種東西的需要,無對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正如無對象的反映是不存在的一樣。人本主義心理學同樣是脫離人的實踐、生活研究人的心理需要。一種心理需要通過另一種心理需要得到解釋,並且使一種心理需要成為另一種心理需要的原因或結果。這種研究在理論上的問題就是把心理學的研究封鎖在純粹主觀過程的領域當中,將一種心理需要和另一種心理需要當作兩種獨立的心理的東西(實體、機能),意即力量,這是機能主義。我們的艱巨任務就是要劃清辯證唯物主義與機能主義兩者之間的界限。
教育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軍事心理學
共性心理學研究人們共有的心理現象,與人們生活工作關係密切,其應用範圍不斷擴展,共性心理學家參與解決教育、管理、醫學、社會、工業、商業、犯罪、軍事等領域的問題,廣泛地為社會服務。顯示共性心理學獨特的實用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人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教育與心理發展的關係的科學。根據由反映人們實踐系統而形成的理論系統來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實踐系統。這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也是教育工作的唯一的一條原則。研究受教育者各種知識的掌握,心理的差異性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材編寫的邏輯體系問題,教育者應有的素質問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直接關係到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重大任務。
管理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研究職工的選拔訓練、評價、使用等人事組織問題,還研究工作動機、鼓勵手段、意見溝通、組織結構、領導行為等心理學問題。這些研究的目的是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潛在能力,形成和諧的工作氣氛和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心理學涉及領域非常廣泛,有工商業、經濟、政府、軍隊、社會等領域。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是關於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的心理學研究,探討心理在致病和健康方面的作用並研究在醫療中醫護人員與病人的行為特點。醫學心理學家在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特別是在精神病醫院中發揮作用,他們用心理測驗診斷病人,找出心理障礙的原因。醫學心理學還研究精神藥物的作用,需探討心理治療的方法。病人的康復過程也是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目的是調動病人的心理因素,使他儘快恢復健康。醫學心理學家也從事心理諮詢和心理衛生工作,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指導與幫助。臨床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的一個重大分支。臨床心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幫助病人糾正自己的精神和行為障礙,通過心理諮詢指導和培養健全的人個格,以便正常地生活。臨床心理學注重對個人的能力和性格特點的測量和評估並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對個人進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關結論。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去幫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擾的人們,例如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工作就是臨床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對人們的社會心理規律與社會行為規律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人們是指一個國家、社團、群體、組織的眾多人員。而所說的社會心理是指人們的社會行為在頭腦中的反映。社會心理學研究社會心理現象和本質,研究人在特定社會、群體、組織、團隊下的心理的情感、動機、人際關係和心理的形成、發展、影響等心理方面的問題。社會心理學包括民族心理學、家庭心理學和團體心理學等分支。
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犯人們心理的意志、思想、意圖、動機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成回國相關連。這一門學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於有關“是什麼導致人犯罪”的問題,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應,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學家也可以做為證人,以幫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學亦有處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為。
研究人們在軍事活動條件下的心理學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軍事人員的選拔和分類;掌握軍事技術和武器的學習過程;軍事活動所要求的個性心理特點;心理戰術,宣傳與反宣傳等。軍事心理學把軍事組織看成是一個小的社會整體,研究其中的社會過程,如指揮員和士兵的關係,戰爭條件下群體內部情緒的相互影響,軍隊士氣的作用等。根據兵種的特點,軍事心理學又可分為航天與航空心理學和航海心理學。航空與航天心理學除研究一般軍事活動的心理規律外,還研究宇航員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訓,在失重、超重條件下的心理變化和調節心理的能力等;航海心理學則要研究在長期離開陸地情況下的心理變化,海上戰鬥和艦艇操縱中的特有心理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