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集鎮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轄鎮

沙徠集鎮,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下轄鎮,位於縣域東部偏南,距縣城約18千米,轄域總面積65.1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沙集鎮下轄4個居民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沙集社區。截至2019年末,沙集鎮常住人口6.07萬人。

沙姓祖先在此興集,故名。沙集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就已形成集市的雛形,后聚集人員增多,沙集也一度成為“區”制。1957年,撤區並鄉時,組建了沙集鄉。1996年,建鎮。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高景鄉凌城廟寨沙家集。
民國時期,東南部屬泗宿縣,西北部屬泗靈縣。
1956年,撤銷沙集區,成立沙集鄉,屬凌城,轄白廟、北屏全部、仁
沙集鎮
沙集鎮
關鄉北半部。
1958年9月,改為人民公社,稱沙集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恢復鄉建制,大隊改為村,複名沙集鄉。
1996年4月,撤鄉建鎮,沙集鄉改為沙集鎮。

地名溯源

明末清初,沙姓上祖沙疏川,功名為文武進士。受官方派遣來睢寧東部執行剿匪任務。經幾年治理成績顯著,百姓安居樂業,深受官府和人民好評。沙進士奉命剿匪時所帶眷屬及子女就定居在沙庄。沙疏川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子叫沙天祿,領導族人創建沙姓祠堂,所需資金大部分由他贊助。沙家祠堂建成后,定立每年四月八日為廟會集中活動日。以至於後來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廟會燒香叩頭。人員集聚,必有市場。做小買賣的,打拳賣藝跑江湖的都在廟會日設立攤點,活動熱鬧。因此,在此定居的人們逐漸增多。後來,為了擴大市場貿易,方便百姓貨幣交換及生活所需,沙天祿便召集社會名流共同商定集中逢集日。在沙天祿的提議下,一致同意每十天中的三、五、八、十定為做買賣逢集日。至清宣統年間(1909年以後)才命名為沙家集寨。后又圍繞祠堂建立一個圩牆,設有北門、西北門、東北門形成一個丁字形集市,以便於鎮壓土匪、流氓、搗亂集市。解放前夕,隨著多種行業增多,原有貿易區域又向西擴展。集市貿易形成了一定規模。原稱沙家集塞又被簡稱為沙家集、沙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集鎮位於睢寧縣東部偏南,距縣城約18千米,東與宿遷市耿車鎮接壤,
沙集鎮在睢寧縣的位置
沙集鎮在睢寧縣的位置
西與高作鎮邱集鎮毗鄰,南與凌城鎮搭界,北與宿遷市王官集鎮為鄰,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8°15′、北緯33°89′,總面積65.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集鎮地勢低平,屬於典型的衝擊平原。地勢由北向南微緩傾斜,地面高程在22~23米之間。

氣候特徵

沙集鎮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

水文

沙集鎮境內有徐洪河和過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區劃調整,沙集區域被劃為和平、陸元、商湖、興國、北屏、白廟、仁關、泓毅8個小鄉,其中北屏、白廟、仁關、泓毅屬凌城區,和平、陸元、商湖、興國屬高作區。
1952年7月,從凌城區和高作區劃出成立沙集區,轄和平、陸元、商湖、興國、北屏、仁關(部分)、白廟、泓毅(部分)8個小鄉。
1975年,調整為20個大隊。
1978年,調整為21個大隊。
1983年7月,沙集鄉下轄28個村,分別是沙集村、王圩村、興國村、陸元村、蔡吳村、魏集村、和平村、農科村、小朱村、王口村、夏圩村、丁陳村、楊瓦村、小灣村、蔡樓村、大顧村、仝圩村、梨園村、三丁村、四丁村、余圩村、夏庄村、沙圩村、朱廟村、白廟村、孫庄村、商湖村、楊庄村。
2000年11月,村級區劃調整將28個行政村合併為17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沙集鎮下轄4個居民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沙集社區。
序號居民社區/行政村人口
1沙集社區7428
2東風社區5420
3和平社區3995
4沙圩社區3330
5蔡吳村2266
6大顧村4293
7丁陳村3421
8陸園村3234
9三丁村3089
10商湖村3083
11仝圩村2814
12魏集村2268
13夏圩村4602
14興國村2969
15楊瓦村3953
16余圩村3328
17朱廟村4223
-總計63716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沙集鎮家庭戶數為13739戶,常住人口為60719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沙集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9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37547萬元、125819萬元、105406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105070萬元,比上年增長14.0%;規模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05070萬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稅金12412.52萬元,比上年增38.8%。財政收入1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萬元,比上年增長40.3%。

第一產業

1978年,沙集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糧食作物
沙集行政區劃圖(2016年)
沙集行政區劃圖(2016年)
種植面積6404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96公頃,1981年,土地承包到戶,種植結構有所調整,糧食作物面積減少,桑園、蔬菜等經濟作物發展加快。1999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優質地梅、荷蘭豆、三水梨等經濟作物。2001年,建成沙集鎮波爾羊場、光耀養殖場、高特波爾羊場、超大波爾羊場等5個規模養殖場,山羊欄量14萬隻,奶牛存欄量200頭。2018年,沙集鎮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5萬畝,糧食總產8300.0萬斤。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88000萬元。
2018年,沙集鎮全年累計流轉土地7000畝,其中,2000畝實施了核桃、西瓜等高效規模農業和“百村萬樹”工程,魏集村800畝稻蟹養殖、稻蝦養殖、桂魚養殖等項目成功運營;沙圩村200畝多肉、花卉種植項目成功運營。投資2800萬元、總建築面積5955平方米的冷庫工程基本完工。投資1500萬元,完成陸元、興國、蔡吳等村整理。

第二產業

1978年,沙集鄉辦企業主要有農具廠、綜合廠、採石廠、水泥廠、磚瓦廠、絲織廠、經理部、建築站等11個。1980年後建成粉絲廠、農藥廠等企業。1996年,鄉辦企業全部改製為個體私營企業。2005年,沙集鎮有工業企業450家,從業人員5000,塑料回收加工戶410個,個體工商戶500家,從業人員1100人,工業總產值2億元。

第三產業

2018年,沙集鎮網店達到1.58萬個,產品種類3000多個,實體企業1260家,物流快遞公司136家,網銷額115.8億元,其中,“雙11”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1億元。全鎮相關從業人員3.8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6萬人。成功舉辦2018年淘寶村高峰論壇。沙集電商產業園榮獲“為江蘇改革開放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央視《新聞聯播》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基層行板塊用時3分42秒專題報道沙集電商發展,《經濟日報》《新華日報》《工人日報》等國內十餘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沙集改革創新成就,沙集發展成就得到全國認可。

文化


特產美食

粉絲
粉絲品種繁多,如綠豆粉絲、蠶豆粉絲,更多的是澱粉製成的粉絲。如紅薯粉絲,土豆粉絲等。粉絲按其開聯有粗,細,圓,扁及片狀等多種;按其主要用料又有豆類、薯類、苕類的不同;根據各地的製法差異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粉絲,有的叫粉條,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製法相差不多。除大豆以外的豆類澱粉均可製作粉絲,但以綠豆澱粉製品為最佳。粉絲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鉀、磷、鈉等礦物質。粉絲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絲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涼拌更佳。
睢寧水粉皮也叫辣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於宋代,由農家百姓創造產生。製作工藝考究,原料主要來自綠豆,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睢寧水粉皮以做成冷盤為主,配上少許菠菜葉,輔以紅辣椒絲、黃瓜絲、蒜泥、食醋、香油等。
山藥糕
山藥糕用精選的豬肉、山藥,經傳統工藝製作出風味更佳的地產特色名菜。
大酥餅
大酥餅外皮主要成分是豬油和麵粉。餡有豆沙的、椒鹽的、棗泥的等等,
大酥餅
大酥餅
口味可根據各家的情況確定。油炸的酥餅吃起來酥脆香,卻不能生吃,因為還要用油炸過才能吃。炸大酥餅時最好用溫火溫油炸,這樣可以讓大酥餅慢慢地加熱至兩面黃燦燦的,熟而不糊。
綠豆餅因狀如金錢,原名金錢餅,是明太祖朱元璋御賜“吉祥餅”的雅稱,並御賜“天下第一”。它的形體最小,直徑僅1厘米左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餅了。以綠豆製成的餅。其製法是篩選綠豆,經浸泡、去殼、拐糊、調配、淋糊、攤烙、蔭晾等多道工序,純手工精製而成。其烹調方法多樣,可炒、可燒、可炸、可入湯;可做配菜佐食,亦可做主菜下飯,更可飯菜相兼。

社會


教育

2018年末,沙集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10個,小學4個,小學教師166人,小學生2479人。

文化事業

2018年末,沙集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8個。

醫療衛生

2018年末,沙集鎮境內有醫療衛生機構24個,床位53張,執業(助理)醫師32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沙集鎮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98%、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初步建立起了養老、醫療等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

民生

鎮村建設
2018年,沙集鎮投資1500萬元新鋪緯二路、緯四路西段、緯五路西段、和平園區長青路等3公里,雨污管網6公里。鎮村公交運行工程,公交站台已完工,公交線路設計完成,已正常運行。投資6000萬元,栽植苗木110萬株,其中,栽植大樹近3萬棵,徐淮路生態走廊、電子商務產業園及和平園區生態效應凸顯;投資近300萬元實施濱河公園二期,基本完工;投資近200萬元實施東風網商一條街改造,高標準完成綠化、亮化等工程。繼續深化“百村萬樹”工程,圍繞徐洪河、徐沙河、東沙河、高鐵、高速、省道等“三路三河”打造生態走廊,累計流轉土地2200畝,投入資金2000萬元,栽植樹木50萬棵。
基礎設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沙集境內多沙荒地,鹽鹼地,地勢低洼,易旱易澇,自
沙集鎮山藥糕
沙集鎮山藥糕
然災害頻繁,加之匪患猖獗,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困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開挖了小秦河、徐沙河、徐洪河,圍繞國家工程沙集船閘、翻水站、碼頭,對境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排灌工程進行總體配套,在徐洪河沿線建立6座小型電灌站,沙集船閘給沙集數萬畝農田提供了灌溉條件,也成為了溝通了南北水上運輸的大動脈,改變了沙集不通航的歷史。
電信郵政工程
鎮區有郵政支局、電信支局各一處,開展郵政和電信等多項服務,已實現光纜傳輸。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5萬台,現裝機1萬台,實裝率66.7%,全鎮電話普及率71.3門/百戶。光纖通訊、移動通訊發達,已開通25000門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現正擴大利用網際網路,積極推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大力發展數字化網路建設,向寬頻化、綜合化、智能化通信網路邁進。
供電工程
連雲港田灣核電站、徐州火力、熱力電廠電力供應充裕。坐落境內的華東電網220ky變電站和縣內4座110kv、8座35kv變電站,構成了強大的電力供應網。未來規劃利用沙集變電所改造擴容,總容量31.5MVA以上。規劃每個村莊設置配電室一座。按人均綜合用電4000度/年左右,遠遠高於全鎮總供電2.5億度以上。10KV接沙集35KV變電所,供電線路採用架空方式,對現有10KV線路進行改造。電力線路的走向:南北向道路在東側,東西向道路在北側
道路工程
1978年,沙集鎮駐地聚落呈丁字形,現在的人民路和東莞路中段為當時的主街道,街道建築均為土木結構,1990年後年硬化駐地街道,小城鎮建設開始起步,農民開始沿路經商建房,1990年建成沙集二中教學樓,1991年建成政府、財政、供電、郵政、電信、信用社等辦公樓,1992年建成沙中教學樓,1999年新政府辦公樓建成。至2005年,鎮政府駐地建築規模達14萬平方米,有常住人口15000人,有人民路、東莞路、常青路、環城東路四條南北主幹道,樂園路,復興路、府前路、徐淮路四條東西主幹道,新建商住兩用樓60棟,樂園路、人民路、府前路、徐淮路形成四個沿街經濟帶。
燃氣工程
現在鎮區部分使用石油液化氣(瓶裝),年供氣量約60噸。鎮區規劃採用管道燃氣。村莊燃氣採用瓶裝液化氣,鼓勵秸稈制氣、沼氣利用和太陽能利用等清潔能源。靠近鎮區的個別村莊採用管道燃氣,距離較遠的村莊設置燃氣調壓站一座。燃氣管沿鎮村道路敷設,一般布置在路南北向路西側、東西向路北側。
廣播電視
鎮區現有一座廣播電視站,職工4人,負責全鎮域廣電工作。全鎮2004年有線電視用戶1350戶(其中鎮區750戶),佔55.6%,線路長度225公里,有線終端覆蓋率50%。規劃2020年有線電視用戶達90%以上,達到全面覆蓋。有線電視線路沿主要道路布置,與通信線路同側同桿架設,東西向道路通信線位於南側,南北向道路通信線位於西側。

交通


沙集西距徐州100公里、觀音機場40公里,東距宿遷市區18公里。寧宿徐高速公路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
325省道、徐洪河、徐沙河貫穿境內,距宿遷西高速(淮徐高速)入口10分鐘車程。

獲得榮譽


沙集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沙集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徠019年12月,沙集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