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梭子蟹的結果 展開
- 中藥材名
- 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屬動物
- 遊戲《明日之後》中物品
梭子蟹
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屬動物
梭子蟹
頭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個顯著的疣狀隆起,1個在胃區,2個在心區。其體型似橢圓,兩端尖尖如織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兩前側緣各具9個鋸齒,第9鋸齒特別長大,向左右伸延。額緣具4枚小齒。額部兩側有1對能轉動的帶柄複眼。有胸足5對。螫足發達,長節呈稜柱形,內緣具鈍齒。第4對步足指節扁平寬薄如槳,適於游泳。腹部扁平(俗稱蟹臍),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圓形。雄蟹背麵茶綠色,雌蟹紫色,腹面均為灰白色。
分佈於日本、朝鮮、馬來群島、紅海以及中國大陸的絕大部分沿海。
梭子蟹生長在近岸淺海,棲息水深10—50米的海區,以10—30米泥沙底質的海區群體最密集。梭子蟹畏強光,白天多潛伏在海底,夜間則游到水層覓食,最喜食動物屍體,一條死魚或死蝦,常會招來蟹群爭食。
梭子蟹
梭子蟹受精卵孵化后變成幼蟹,要經過溞狀幼體、大眼幼體、仔蟹3個階段。在自然海區,溞狀幼體要經過4次蛻皮,變態為大眼幼體,大眼幼體僅為l期,蛻殼后即發育成與母體相似的第l期幼蟹。從幼蟹到成蟹要經過多次蛻殼,每蛻殼一次,甲殼增大,體重增加一次,而且只有在身體長到特別豐滿的時候才會蛻殼。
春季孵化出的幼蟹生長速度很快,當年蛻殼約8一10次,體重3兩左右達到性成熟,成為補充群體。中秋節后,水溫漸低,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育肥和成長后,剩餘群體和補充體,陸續向越冬場涸游,此時正是冬季捕撈生產的最好時機。冬眠后的雌蟹來年產卵后,可繼續蛻殼生長,第3年還可產卵繁殖。雄蟹在第2年越冬泅游前大量死亡。
暖溫性多年生大型蟹類動物,也是中國最大的一種蟹類。善於游泳,也會掘泥沙,常潛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兇猛好鬥,繁殖力強,生長快。3月末蟹群游向淺水區產卵,懷卵蟹最大個體達750克,4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從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產卵場雌蟹佔80%以上,外海則雄蟹較多,主要漁期在4月份;據老漁民反映,越冬期間的氣溫或越冬場的水溫高低對梭子蟹的漁獲量有較大影響。穀雨前後蟹體最豐滿,雖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滿(但越冬前雄蟹特別豐滿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說),雄蟹俗稱“尖臍”,未成熟雄蟹稱“查臍子”,雌蟹俗稱“圓臍”,以雌蟹為好,懷卵大蟹又叫“石榴黃”,雌雄蟹市場價格相差懸殊。蟹肉色潔白,肉多,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居海鮮之首。如清代李贄所言,“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貴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梭子蟹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及其他營養元素若干。一般食用方法是清蒸,將其肉蘸以薑末醋汁,佐以醇酒,別有風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韻》賦詩“陸珍熊掌爛,海味蟹螯咸”,將海蟹螯足與熊掌合提並論。除鮮食外,還可晒成蟹米,研磨蟹醬,腌制全蟹(鹵螃蟹),製成罐頭等。蟹殼可做甲殼素原料,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梭子蟹肉質細嫩、潔白,富含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節個體最為健壯,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達500克。雌蟹紅膏滿蓋,口味極佳。梭子蟹可鮮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兩半燉豆瓣醬,或用蟹炒年糕、炒鹹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帶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將新鮮梭子蟹投入鹽滷中浸泡,數日後即可食用,俗稱“新風搶蟹”。過去,漁民因梭子蟹產量高,常挑選膏滿活蟹,將黃剔入碗中,風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黃餅”,風味特佳,但產量少,一般人難嘗此味。
挑選方法
梭子蟹表面有3個顯著的疣狀隆起,一個在胃區、一個在心區。腹部扁平,俗稱“蟹臍”,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圓形,雄蟹背麵茶綠色,雌蟹背面紫色,腹面均為灰白色。因其形體似橢圓,兩端尖尖如織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