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貓場鎮的結果 展開

貓場鎮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鎮

貓場鎮位於織金東南面,距縣城54公里,距省城貴陽93公里,距廈蓉高速馬場互通12公里,距貴黃高速天龍互通44公里,是周邊8個鄉鎮通往安順的必經之路。貓場鎮地處黔中腹地經濟發達區的邊緣,素有織金“東大門”和“小貴陽”之稱,是織金東部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聞名全省的“竹蓀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全鎮總面積158.5平方公里,轄27個村1個居委會254個村民組20292戶,居住著彝、苗、仡佬、布依、穿青、蒙古、水、白族等少數民族,城鎮建成區面積9平方公里。2013年全鎮財政總收入4663400元,人均純收入5624元。

截至2020年11月1日,貓場鎮常住人口為40695人。

簡介


貓場鎮風光
貓場鎮風光
貓場鎮地處黔(貴州)中腹地經濟發達區的邊緣,素有織金“東大門”和“小貴陽”之稱,天織油路橫穿全境,北上織金,南下安順,東至貴陽,區位優勢獨特,交通網路完備,是織金東部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聞名全省的“竹蓀之鄉”和“皂角精加工基地”。
2001年,該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同年被地委行署表彰為“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1998年該鎮"齊心"同"和平"兩村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小康村。全鎮97.3平方公里,轄19個村,1個居委會。境內平均海拔1345米,平均氣溫13.9℃,年降雨131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步,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黨委、鎮人民政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抓住發展這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探索農民致富新路,努力打造經濟強鎮航母,力爭把貓場建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政治穩定的織東第一鎮。
如今,貓場鎮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不斷發展壯大商品零售業,養殖業,種植業和鄉鎮企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三條水泥大街橫貫鎮區。十里大街即將完工。路燈裝點著大街夜景,高樓店鋪林立,服務設施完善,17所學校合理布局,20個衛生室分設各村,30萬千伏變電站雄踞大寨河畔,村村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目標.
今日的貓場,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兩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憑藉豐富資源,營造寬鬆環境,外地客商紛紛湧入投資辦廠,本地商賈做大做強。秀美的山水。豐富的資源,濡染出貓場人民聰慧豁達的性格,在鎮黨委,人民政府帶領下,力爭把貓場建設成經濟繁榮的織金縣第一大鎮。
全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2013年,織金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貓場“縣級文明鄉鎮”榮譽稱號,是縣委縣政府規劃確定為“縣城副中心”和貴鑫產業園區所在地;2013年被列為國務院《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中的“烏蒙山片區重點商貿集鎮”,是畢節市50個特色小城鎮之一;2014年10月成功申報“省級衛生鄉鎮”、獲全省創建文明鄉(鎮)工作先進鄉(鎮);同年,被列為省級特色示範小城鎮,經省住建廳推薦被列為全國重點鎮進行規劃建設。
貓場鎮作為主戰場的貴鑫產業園區總體規劃正在積極評審論證中,主要交通幹道貴鑫大道的設計論證以及前期準備工作已經結束,即將進入實質動工階段。對貓場鎮而言,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是貓場鎮能否實現飛速發展、騰飛跨越的關鍵節點,按照全縣總體部署和自身實際,提出了“13511”的工作思路,即圍繞經濟發展和園區建設為中心,突出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建設三條主線,夯實計劃生育、安全生產、多彩貴州文明行動、社會管理、民生工作五項基礎,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這一保障,實現富民強鎮,民生幸福,打造成縣城副中心,把貓場建設成富裕、平安、和諧的經濟強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

地理位置


貓場鎮位於織金縣東部,處在東經10603~10604、北緯2632~2633之間。東與馬場鄉、南與上坪寨鄉、西與實興鄉及普定縣猴場鄉、北與牛場鎮接壤,素有“織金東大門”和“小貴陽”之稱,是馬場、牛場、化起、龍場、自強五鄉鎮通往安順的必由之路,安織旅遊公路穿鎮而過。貓場鎮距省城貴陽127公里,距織金縣城63公里,距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公里。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5日,織金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貓場鎮常住人口為40695人。

歷史沿革


貓場
貓場
貓場鎮始建於康熙年間(1666年),在建平遠府時,知府邱業始編里甲,將其編為興文里,解放前名為貓場鎮,按甲子排列場期,因逢集屬貓,故得名貓場,自清初建鎮以來,是織金著名鄉鎮之一。解放后,相繼設置公社革委,區委、區公所,“建、並、撤”后成為下轄19個中心村、一個居委會的建制鎮。

自然資源


貓場
貓場
貓場鎮屬亞帶溫潤氣候,年降雨1340mm,年最高氣溫22.5C,最低氣溫-4C,無霜期281天,集鎮屬山區丘陵地帶,地勢平緩,土質肥沃,平均海拔高度1345米,地表岩石主要以石灰石和頁岩為主。全鎮現有水庫2座,庫容為59萬立方米,其中蘿蔔沖水庫水源位於鐵廠壩一帶,是今後集鎮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環抱集鎮的兩條河流把集鎮襯托的更具魅力。貓場鎮礦藏資源豐富,已控明的有鐵、硫、煤、重晶石等,具有開採價值的有煤、硫、鐵、重晶石等。

社會經濟


全鎮轄27個中心村,一個居委會,283個村民組,全鎮共12504戶,總面積97.36Km,總人口45831人,其中:農業人口44398人。城鎮化水平23.34%。轄區內住有苗族、布依族、穿青族、仡佬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比例為21%,人口自然增長率34.56%0。
全鎮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勢頭。200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387萬元,農業總產值6387萬元,綜合經濟實力增強,為今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全鎮耕地面積27326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等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竹蓀、茶葉、脫毒馬鈐薯等為主,糧食總產量為14214噸,農村人口人均糧食為32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95元。全鎮財政收入63萬元,財政支出674萬元。現有煤礦採礦企業3個,年產原煤45萬噸,產值2250萬元。(2012年以前數據)

循環經濟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農牧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貓場鎮農村循環經濟工作兩年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農村循環經濟工作思路和上級的要求,我們緊緊圍繞沼氣是龍頭,綠肥是基礎、養殖是關鍵,增效是核心的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生態家園建設和“五園新村”建設為契機,加強農村環境污染和能源循環利用的整治,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全面推進貓場鎮農業農村工作的進程。

做好規劃

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農村循環經濟工作的要求,貓場鎮專門針對23個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最後把新寨村定為貓場鎮農村循環經濟工作的示範村,並按有關循環經濟的標準作了規劃上報。

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農村循環經濟工作的領導,鎮成立了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農業和宣傳的領導任副組長,鎮農業服務中心、衛生院、財政所、畜牧站、扶貧工作站、信用社、林業站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貓場鎮農村循環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規劃的示範村也成立了由聯繫領導任組長,包村幹部任副組長,村兩委班子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由於組織機構健全,確保了整個農村循環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做好工作

做好基本情況的調查
貓場鎮轄19個村164個村民組,有農戶12504戶,45831人,其中勞動力有34650人;全鎮耕地面積27326畝,其中水田10690畝,旱地15236畝;大牲畜養殖:豬11692頭,牛7127頭,羊158隻,馬60匹;家禽養殖:雞111660隻,鴨2452隻,鵝4176隻,2009年貓場鎮確立新寨村為農村循環經濟示範村,建立新寨村1000畝的經果林苗木基地,500畝經果林發展基地,以新寨村為示範帶動全鎮19個村循環經濟的發展,為全鎮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2012年以前數據)
抓好農村沼氣池修建工作
沼氣屬於新能源,對環保、生態起主導作用。2010年全鎮共修建沼氣池63口投入使用,原先的1210口繼續維修使用,充分發揮農村新型能源轉化利用。
抓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
貓場鎮是織金縣東部大鎮,屬重要商品集散地,鄰近的平壩縣普定縣及織金縣境內上坪寨、營合、牛場、馬場等鄉鎮物資供應基本以貓場為主。為改善人民生活,確保民生,維護社會穩定,鎮黨委、政府始終將“菜籃子”工程作為主要工作之一,在原先高克村蔬菜基地和川硐、新寨村西紅柿基地的基礎上,現新擬建龍潭、高克二村大棚蔬菜基地,該規劃已實施,將對地方經濟發展起決定性帶動作用。
繼續鞏固皂角精加工及特產竹蓀種植
貓場鎮因屬皂角精收集加工集散地,進出口加工已成規模,並得到外界認可。竹蓀種植及銷售歷來都具相當規模,對農民增產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貓場鎮在2010年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工作上,在上及農業部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群眾務工經商意識加強,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夠重視;二是上級農業部門在扶持的政策和資金方面要加大力度。
針對貓場鎮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工作現狀,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一方面要結合19個村具體情況,合理規劃布局;二方面要儘力爭取上級部門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扶持;三方面鎮黨委、政府要將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納入主要工作議事日程,落實工作責任。

鎮域建設


全鎮境內交通便利,文化發達,經濟繁榮。基本實現水、電、路三通,天織三級旅遊公路305省道由南向北橫穿全境,通車公路里程78.3公里,其中:305省道10.5公里,縣級公路19.6公里,鎮級公路10.6公里,通村公路75.1公里。通電27個村,283個村民組。通郵7個村,建成農村地面衛星接收站5個。衛星電視履蓋率達90%以上。
鎮境內建有初級中學3所,小學23所,現有在校學生10565人,其中:中學2436人,小學7000,學前班1129人。中學入學率99.42%,小學入學率98.9%。現有專任教師455人。
建有鄉鎮級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室(16以上)所,全年免疫率95.5%。衛生職工(22以上)人,其中註冊醫師(10以上)人,村級衛生人員(19以上)人。
鎮區包括和平、齊心兩個村及團結居民委會,是鎮政府及管理機構駐地,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建有較完善的管道排水系統。貓場鎮區,其職能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生態農業、商貿為主的織金東部中心城鎮。

各村概況


和平村,鎮政府及管理機構駐地,轄9個村民組,約平方4.5平方公里,現有住戶771戶,人口2728人。
齊心村,鎮政府及管理機構駐地,約5.5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組,現有住戶1045戶,人口3623人。
龍潭村,地處貓場鎮東北面,約6.5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組,現有住戶931戶,人口3259人。
大寨村,地處貓場鎮北面,約4.5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組,現有住戶665戶,人口2425人。
大水田村,地處貓場鎮東面,約7.5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組,現有住戶998戶,人口3648人。
石板村,地處貓場鎮西北面,約4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組,現有住戶391戶,人口1517人。
窯上村,地處貓場鎮東南面,約5.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現有住戶466戶,人口1858人。
高克村,地處貓場鎮南面,約6.5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組,現有住戶825戶,人口3194人。
新寨村,地處貓場鎮西面,約5.5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組,現有住戶803戶,人口3071人。
川硐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5.5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組,現有住戶779戶,人口3110人。
四甲村,地處貓場鎮西面,約6.5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組,現有住戶786戶,人口3145人。
雲峰村,地處貓場鎮西面,約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現有住戶310戶,人口1385人。
國江村,地處貓場鎮西面,約5.5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組,現有住戶494戶,人口2056人。
鳳平村地處貓場鎮西面,約4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組,現有住戶396戶,人口1457人。
岩腳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4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組,現有住戶396戶,人口1444人。
紅星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3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組,現有住戶311戶,人口1226人。
新聯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現有住戶592戶,人口2286人。
擴興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4.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現有住戶415戶,人口1640人。
白雲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4.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組,現有住戶339戶,人口1394人。
光明村,地處織金東部
丫口田村,地處織金東部
三甲村,地處織金東部
煤廠村,地處織金東部
補花村,地處織金東部
龍場村,地處織金東部
沙壩村,地處織金東部
二甲村,地處織金東部

新農村建設


新寨村

地理位置
新寨村地處貓場鎮西南面,約5.5平方公里,天(龍)織(金)三級旅遊公路X005、偏(石板)新(寨)公路在境內交匯後由南向北橫穿全境,交通便利,距貓場集鎮所在地2.5公里。
自然和資源條件
全村屬山區丘陵地帶,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多“小盆地”—壩子,地勢平緩,土質肥沃,是貓場鎮主要產糧大村之一。鐵廠壩山脈一帶,是貓場集鎮地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新寨村轄9個村民組,現有住戶803戶,人口3071人。轄區內住有苗族、布依族、穿青族、仡佬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比例為43.6%。
全村耕地面積1333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竹蓀、茶葉、脫毒馬鈐薯為主。
“十一五”期間,新寨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生態家園建設為突破口,推進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抓好農村循環經濟示範推廣工作,發展壯大了大草地經果林基地,種植面積達23畝,果苗近3萬多株,並新增了黃金梨、獼猴桃、美國紅葡萄等新品種。發展綠肥種植1000多畝,修建沼氣池275口,並全部投入使用,使全村農村循環經濟逐步向種植規範化,養殖科學化,沼氣普及化,環境優良化邁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輻射帶動的作用,農民收入穩步增長。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584噸,農村人口人均糧食為38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25元。

發展思路

“十二五”期間,新寨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五園新村”建設為契機,著力加大以“五園新村”建設為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大棚蔬菜種植為主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依照“做好規劃,分類指導,抓好試點,整村推進”的思路,把新寨村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活寬裕,和諧發展,民風純樸,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示範基地。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胡明武,男,漢族,1979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山東壽光人,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分管紀檢監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人大主席:張 玲,女,彝族,1973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貴州織金人,協助書記工作,主持人大和鎮總工會全面工作,分管農業農村、水利等工作,聯繫大寨片區,聯繫大水田村、居委會。負責招商引資和分管部門及行業的社會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元江,男,漢族,197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貴州織金人,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
黨委副書記:張 力,男,穿青人,1972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貴州織金人,協助書記工作,分管機關建設(黨政辦、組織辦、宣傳辦)、“美麗鄉村”建設、財稅、金融等工作,聯繫貓場片區,聯繫和平村。負責招商引資和分管部門及行業的社會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
黨委副書記:劉志剛,男,彝族,1978年2月出生,大學專科,貴州織金人,協助書記工作,分管國土、城管、村建、環保、統計、園區建設、招商引資、鄉鎮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等工作,聯繫大寨村、龍潭村。負責招商引資和分管部門及行業的社會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