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書
詞語
“偽書”系指一書的公認著者及時代並非這書的真正著者及時代的書,或簡言之“著者不真實的書”。偽書的產生歷史悠久,縱觀其蹤,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為無意誤成。如《逸民傳》舊題“少元山人皇甫涍撰”,在《明史·藝文志》及《江南通志》兩書中卻因“涍”與“濂”經常連用而誤題為“皇甫濂撰”,皆成偽書。另一種則是有息偽之書。然而,不論是否有息,“偽書”都不同於“偽事”。或許“偽書”在未被辨偽之前曾給科學研究以極大的混亂,可經辨偽,還原其歷史真實,“偽書”終將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1)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書
(2) [false document]∶偽造文書
(3) [fake document]∶指偽造的文書
1、偽造的文書、信件。
②《史記·封禪書》:“乃為帛書以飯牛,詳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書,問其人,果是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隱之。”
③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二·贗書》:“鍾會作偽書以賺寶劍。”
2.指偽造文書。
《史記·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於賂遺也。”
3.託名偽造的書籍。
②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余意欲取此類及緯候等書,《亢倉》、《鶡冠》等子,總為偽書一類,另附四部之末。”
③章炳麟《文學說例》:“張氏書證駁多疏繆,尤信偽書,蓋明世積習爾。”
4.僭偽政權的史書。
5.內容虛妄之書。
漢王充《論衡·對作》:“俗傳蔽惑,偽書放流,賢通之人,疾之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