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時雨

安徽省績溪縣特產

金山時雨,安徽省績溪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金山時雨為上品綠茶,創名於清道光年間,原名“金山茗霧”。“時雨”是皖南一種名茶的代名詞,品名“金山時雨”,它產於著名學者胡適先生故鄉———績溪縣上庄鎮上庄的鄰村金山村。早在清代末年,“時雨”就由上海“汪裕泰茶莊”獨家經銷,到了民國初年,“時雨”已銷往香港、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0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金山時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金山時雨產於胡適先生故鄉———績溪縣上庄鎮,具有400年茶葉生產歷史,原名“金山茗霧”,因形似珍眉,細若“雨絲”而得現名。金山時雨是安徽績溪金山一帶的條形炒青綠茶,具有色澤綠潤,香氣濃郁清爽,滋味純和爽口,回味甘美,耐久沖泡等特點。“金山時雨”其名含意有二:其一指成茶外形似雨絲,採制於穀雨前後;其二,產於績溪縣金山村。金山茶園多數分佈在海拔500至900米山坡峽谷。茶樹以地方良種金山種為主,該品種樹冠舒展,芽頭肥壯,白毫多而明顯,且含多類有機成分。“金山時雨”屬綠茶類的特級炒青,其採制要求比較高,採摘在穀雨前後,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俗稱“鷹嘴甲”。製作均為傳統手工操作,大體分殺青、揉捻、烘乾三道工序,每公斤約為5000個茶頭,條索緊密細嫩,形如雨絲,勻齊純凈,色澤烏綠,有鋒苗。湯色黃綠明亮,葉底成朵金黃,香氣濃郁清爽,滋味純和爽口,回味甘美,且耐沖泡。
金山時雨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選用當地地方群體種茶樹新梢的芽、葉為原料,經“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做坯→攤涼→做形→攤涼→足火→去碎末”的特定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形似髮髻緊結,花香高長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爽”的品質特徵,極耐沖泡。
(1)外在感官特徵:屬綠茶珍品,條索緊細,微帶白毫,汗淳厚,味芳香、爽口,回味甘,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金黃,耐沖泡,第6次始淡。
金山時雨
金山時雨
(2)內在品質指標:金山時雨是綠茶中的極品。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適中分別為25%和3.5%以上,氨基酸含量為3.2%以上,還含有豐富的芳香物質和維生素AB1、B2、C等。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績溪位於安徽省東南,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0′—118°55′,北緯29°57′—30°20′之間。東與浙江省臨安縣交界,北與寧國縣、旌德縣相連,東西長59.5千米,南北寬42千米,國土總面積1126平方千米。

土壤地貌

績溪縣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區,西部為黃山支脈,東部為西天目山脈,崇高峻岭,重巒疊嶂,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內大鄣、大會、大獒三山鼎立,從東北向西南、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4米,是績溪最高峰;南端的江村環海拔125米,是績溪的最低谷,地勢相對高差達1662.4米。徽嶺山脈綿亘中部,分縣境為嶺南嶺北兩部分。由於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值大多在5.8—6.5之間,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

水文情況

績溪縣境內河流交錯,溝谷縱橫,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條,總長831千米。主河道登源河55千米,揚之河大源河各長40餘千米,三河流域面積582.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52.6%。此外,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長15千米以上。諸水皆外流,北流之水屬長江水系;南流之水屬錢塘江水系。績溪俗稱宣徽之脊,皆為源頭,無污染。縣境地表徑流10.3億立方米,人均年佔有量5656立方米,相當於安徽省的4.3倍,中國的2.2倍;耕地每公頃可供量為146900立方米,相當於全省的8.7倍,全國的5.6倍,縣境地勢高於四鄰,地表徑流96.9%流出境外。全縣水資源利用以地表水為主,主要用於農業灌溉、水產養殖、工業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縣境內地下水總量約1.65億立方米,每年補給水量10—15萬立方米,長江流域約為8000萬立方米,地表泉水約百處,深山、隘谷、嶺徑路旁均有出露,水量小、四時不竭。

氣候情況

金山時雨
金山時雨
績溪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多山,地勢較高。由於受地形的影響,與同緯度平原地區相比,氣溫較低,降水較多,日照較少,風力較弱,且表現出垂直分異。春季氣溫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氣溫下降快,雨日少。春、秋兩季短,為冬、夏過渡性季節。多年平均氣溫15.9℃,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高溫度41.5℃,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13.2℃,≥10℃積溫4979.4℃,年日照時數1926.4小時,無霜期240天。歷年平均降水量1519.3毫米,最多年2308.2毫米,最少年1001.8毫米。降水以鋒面雨鋒面氣旋雨為主。

歷史淵源


績溪產茶可上溯於唐代,以高山綠茶品質特佳而著稱海內外。
清末“金山時雨”購價每擔銀200至300元(時大米每擔4至5元)。清邑人章廷炯《金山茗霧》詩謂“異草育地靈,香霧蒙崖野。村女摘春歸,就火焙檐下,三沸入芳瓷,縷絲猶篆寫”。嘉慶志中就有“……我績環境皆山,產茶之處甚多,登源大鄣鄉之大障茶、嶺北龍井鄉上金山黃柏山之雲霧茶,尤為珍品……”的描寫。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績溪人創製“金山時雨”於滬,為汪裕泰號鎮號之寶。同治七年(1868年)定名,光緒二十年(1894年)汪裕泰號即以“金山時雨”茶入貢,是為貢茶

生產情況


2010年,金山時雨茶葉總生產面積1800公頃,總產量850噸。
2016年,金山時雨茶葉產量年增加160噸,增加產值3700萬元,帶動農戶3600餘戶,戶均增收1600元。

產品榮譽


2010年0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金山時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金山時雨
金山時雨
2014年,績溪縣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績溪縣上庄鎮、長安鎮揚溪鎮、金沙鎮、伏嶺鎮家朋鄉瀛洲鄉荊州鄉等8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0′—118°55′,北緯29°57′—30°20′。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金山時雨茶基地主要位於上庄鎮、長安鎮、揚溪鎮、金沙鎮、伏嶺鎮、家朋鄉、瀛洲鄉、荊州鄉等8個鄉。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地方群體種鮮葉,要求無紫芽葉、無劣變或異味,無非茶類夾雜物。
(3)生產過程管理:按NY/T2018的規定執行。尤其要注意以下環節:
金山時雨
金山時雨
①茶園肥培管理:茶園冬季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主要以經過腐熟的土雜肥、餅肥、欄肥等為主,施肥結合中耕鬆土和深耕鬆土時進行。
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可採用每50畝面積掛一盞頻振式殺蟲燈殺滅蛾類,降低害蟲危害指數;二是可根據害蟲種類,選用綠色食品許可使用的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也可用雷公藤除蟲菊等經濟高效、無殘留的土農藥。三是秋季採用石硫合劑封園。農藥使用必須符合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一般在3月中旬開採。特級一芽一葉,一級一芽二葉初展和一芽二葉,二級一芽二葉,三級一芽二葉和一芽三葉初展。每批採下鮮葉要求大小、嫩度、勻度、凈度基本一致。按標準採用提手采,保持芽葉完整,無損傷。使用清潔衛生的通氣良好的竹籃竹簍筐等用具裝放鮮葉原料,禁用布袋、塑料袋等緊壓裝運。鮮葉運送應及時,避免日晒雨淋,防止燜熱、機械損傷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金山時雨茶工藝流程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毛坯(滾或烘)→攤涼→做形(鍋炒條理捲曲)→攤涼→足火→去碎末。
(5)生產記錄要求:符合安徽省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管理準則(KB34/T910.3—2009),附錄C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戶生產記錄要求。
(6)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①分級:金山時雨茶按感官品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金山時雨茶每級設一個實物標準樣品,每三年換樣品一次。實物標準樣品的製備符合GB/T18795的規定。
②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農產品地理標誌(金山時雨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和標註形式)。
③貯藏、運輸:執行《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NY/T1056—2006)。